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从“我”到“我们”,出色伙伴的志愿者培训推动“人”与“事”的秘密是“TA”

出色伙伴 2021-07-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协作者后花园 Author 协作同学录

编辑推荐

TRUESELF

在出色伙伴里,有许多优秀且愿意帮助他人成长的伙伴及志愿者们。他们平日的身份可以有很多种:生活爱好者、音乐欣赏家、社群工作者、公益前行者。


在出色伙伴的志愿者活动内部,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持那些愿意付出,“用爱发电”的志愿者伙伴们。

本期协作同学录发布了出色伙伴小正与雪原在协作与志愿者打交道过程中那些不得不说的瞬间,相信屏幕前的你会对志愿者及社群工作,以及协作与协作者之间的融合有新的理解。






对话· 实录

慢慢看,全文阅读需要6-8分钟


  -01-  你们是如何与协作结缘的?
 
小正:那是2017年7月的培训,那一次培训在我生命中间是非常闪亮的。那次培训让我发现,主要带领者说他自己是协作者,他不会直接给我们答案,很多答案、问题解决方案是通过我们讨论以后得出来的。在那两天过程当中,我们彼此的关系建立得很亲密。
 
这次培训某种程度上造就了2017-2018年,华东区域很多活动都是几个城市联合举办,大家就感觉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当时出色伙伴的一位协作志愿者还让我们这些活跃的小伙伴在做志愿者年会,在小组里做协作者。我们都踊跃举手参加,因为这样能学到一些小技巧,学完了以后就可以拿回到当地分享、用起来了。
 
那时候,他主动给我们分享了个公众号,叫做“协作者后花园”。当时我没有学过协作,也看不懂。直到2019年的3月,我要负责任志愿者主管培训,当时有一个导师突然不来了,培训就空出来了4个小时,我们都不知道该讲什么。就在想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来这个救命稻草、那个"协作者后花园",然后就拖着雪原一起报名了善导的培训。我们俩就从此走上了协作之路。
 
雪原:那时候我是刚刚加入志愿者不久,谁也不认识我。我参与那个培训,我觉得还挺有意思,从来没有参与过这种形式。那时候带领者运用了协作的手法。但我们傻傻地啥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感觉挺好玩的,很有乐趣。
 
这个协作的培训结束了以后,我觉得整个华东三年真的是黄金的三年,所有的优秀、核心志愿者都是在那时候涌现的,那时候大家的联动也是非常的强。现在我真的是明白了,真的是行动基于连接,那个时候真的是种下了种子。
 
小正:开始正式协作四天培训学习时,我记得一开始有一个环节协作者问我们:

“你觉得你自己身上有什么特质,是一个协作者的该有的一个特质?”

当时我跟陌生伙伴搭档,根本就讲不出话来,我在想“我怎么就变成协作者了呢?我不是才来学嘛”。我最后对那个问题的回答——有号召力和有热情。之后大组分享,我的搭档就把两条讲出来了,讲完了以后,协作者就把这个两条给写上去了。 我当时在想:这也算是协作者吗?
培训时的大白纸

后面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时候有了对协作者身份的自我认同,我觉得是当那两句话写上去的那一刻。

当时,我就感觉可能有一天也会变成协作者了。当时也没想着自己到底是不是协作者,就是想着赶紧把工作坊流程抄下来,运用在我和雪原负责的那四个小时培训中,妥妥带完就可以了。最后,这个流程应用到现场还挺流畅的。我们还在这个流程的基础上,增加带了一场烛光夜话。
 
 
  -02-  出色伙伴的社群工作已经开展了这么多年,有这么完备志愿者成长体系,原来开展社群工作就是已经挺好了,那为什么要把协作带进去呢?你们当时还有遇到什么挑战,促使你们有这个契机去推动协作? 
 
雪原:我觉得一开始志愿者都是靠爱发电。那怎么样的方式能真的把大家连接起来?我们团队也一直在探索的。很多时候想去借鉴商业公司那套管理方式,但是其实是走不通的。那些KPI、那些绩效啊,我们也尝试做,但是收效甚微。
 
所以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能够激活很多志愿者,我们也不是希望所有人都来参与,因为大家的兴趣点也不一样啊,也未必相同。但是我们都想激活更多的志愿者来参与到我们的行动当中。
 
小正:有些城市如果当地志愿者人数不是特别多,大家的配合度也不是特别高的话,如果要办一场分享会,基本上所有的压力都在主导人的身上。那么,他做完一次以后就感觉就是身心俱疲,基本上也就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去组织活动了。
 
慢慢地,当地的团队连一场活动也没有了,这个活动没有的话就影响着当地的社群的那个微信群,里面就是几乎就没人讲话,就只会变成我们的“广告群”,就全部就是文章的刷屏,没人聊天了。久而久之,报名我们全国培训的人也开始变少了,总部很难从报名者中选拔理想的志愿者。
 
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再回头去看我们画的这个培训体系。我们的“火箭”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一级跟二级。在地志愿者中不一定有是HR出生,或者是做过培训的。让他们在当地做培训的话,他们其实不知道该做什么。

出色伙伴的志愿者成长体系
 
但每个城市又不太一样,如果只是做宣讲式的培训,大家的参与度也不高。而区域培训,当时我们也不太会教别人该怎么样去做培训,瓶颈也在员工。但员工哪有那么多经费和精力出差做区域培训呢,后来我们觉得,我们要把区域培训这块抓起来。
 

  -03-  学习协作后,对你们的面向社群开展的工作,带来哪些新的启发、新的思路?
 
小正:我们社群有一主题“志愿者可持续性发展”。接着刚刚雪原提到的“用爱发电”来说,如果一直都是项目经理“命令”志愿者办好分享会。第一次他会给你面子,第二次给你面子,第三次他还会给你面子吗?
 
后来我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我们眼里就只有那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活动开展了没有?报名人数是多少?有多少是新人?注意力都在数据层面,并且拿这些去考核,志愿者达成了这个目标就可以了,我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法,你只要达成就行了,结果导致就是忽略了金字塔最上面这个目标——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动员更多的人进来。
 
志愿者为了完成项目经理安排的任务,往往会变成都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他会感到越来越孤立了,到最后就不做了。他会在过程中,只能感觉到从自上而下的压力。当我接触了协作以后,就想有没有更多可能性。
 
就拿分享会举例,做分享会的话能不能兼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就是刚才雪原说,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建立关系,不要上来就说我们来做一个分享会吧,先把底层的关系给建立起来,创造一个从“我”到“我们”的过程。最开始建立关系,我们也没有抓手,每次就光只是吃饭聊天,没有一个明确的流程梳理,不知道怎么样能更有效地把想要的行动给落地。

协作者眼里的目标👆

我觉得在建立关系这个层面,协作参与是起到帮助的,我们通过团建、当地的志愿者培训,慢慢地把这个关系给夯实,慢慢地从“我”到“我们”。然后才是行动了,从一些小的、简单的一些行动开始,做一些娱乐的小活动。
 
新志愿者从一点点的事情开始被赋能,不光是他的项目落地了,而且收到了其他社群伙伴好反馈。大家的能量值就上去了。到他们的项目已经很成熟了嘛,他们就会愿意主动的去说,“我们来做一个分享会来挑战一下吧”,他们会把这个压力转化成为一个机会。
 
我们的目标也对应做了调整,我让大家更整全的一个角度来看这目标。复盘不仅是那个数据上的目标,而是复盘中彼此去支持,主动发现别人亮点。
 
2020年初,就是疫情一直在反复的那段时间,线下不能聚了嘛,我们团队志愿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疏离,其实对我们志愿者团队是有很大的挑战的。后来是随着疫情缓解稳定,团队才好多了。当我们连接起来,活动就自然就生长出来了。
 

  -04-  当你们开始实践协作后,在社群里发生了什么?对于你自己来说,又有哪些改变?
 
小正:这个活动是以前是没有做过的,也是不敢做的,2019年12月要办一个全国志愿者年会,当时来了300多个志愿者,带两个小时。大家从各个地方来,希望他们能认识更多的伙伴,建立一些深度的连接。
 
如果是以前的话,我是不会去接这件事情的,因为这个挑战太大了。我和雪原两个只做过30人不到的志愿者培训,你叫我现在去带个300人的,跨度太大了。
 
但是这一次的话,我在想这可能就是一个机会,我得抓住这个机会,一次性让全国志愿者能体验到(协作)。然后我和雪原就两个人就去带了,效果还是挺好的。
 
我不知道全场300多人是不是知道协作,但是他们认识了我和雪原两个人,那这就很重要了。在后面办第一届协作领导力培训的时候,去招募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知道协作是什么,但是我带过这个,他们也觉得这个如果能运用回去到自己的团队里边的话,也会很有吸引力。
 
雪原:所以招募的时候,就一个个的打电话跟他们说,这是什么,拉他们来参加培训。所以第一次做协作领导力培训的时候,完全可能就是基于这一次年会,然后再靠这么多年员工的身份、可能有些权力关系、这几年做志愿者的影响力,所以最后还动员来了大家。这是当时我做的比较苦的一件事情。
 
小正和雪原学习协作、带领参与式志愿者年会的现场

雪原:以前当地志愿者活动或者社群活动,并没有特别的流程设计,大家还是一个非常草率、原始的一个状态。
 
现在的团队里有三四个协作者,大家都会潜移默化的把协作推动到当地的活动中。社群小型的活动、线上的交流,我们都运用协作的方式,也是得益于那个《在线团队带领》那本册子,志愿者培训都会运用协作的手法。我觉得正是这些手法、理念的引进,让整个活动的感受,志愿者团建的程度,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小正:这个线上会议流程的石墨,在雪原做完之后,被各个地方“抄来抄去”的,从此成为标准版的线上的破冰参考,大家就不再害怕开会了。

2020年疫情的时候,我们这边一直都是在做线下的这种活动或者培训嘛,转到线上来是有一些困难的。现在想想的话,已经习惯了做一些线上的交流,哪怕有的时候两个人聊天,也会打开腾讯会议,就开始聊起来了。
 
小正:在去年6月30号,八个华东的协作者就是参加了就是志愿者参加的第一届协作领导力培训以后,回到当地来开展这个两天两夜的这个这个区域培训,这个小图是我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形式吧,这些其实也是从这个协作领导力培训现场他们模仿过来的,有学以致用。
 
在今年第二届协作领导力培训结束以后,他们回到华东开展区域培训的时候,大部分的环节都是新开发的,就完全没有抄去年的那一套,迭代的效果也挺好的。
 
特别是当时有一面历史墙,把机构历史和当地历史展示出来的时候,当时他们说原本麻木的老志愿者,在那一刻都被都被激活了。那个时候对我自己的变化是,去年会觉得什么都要在我的掌控之中,在今年的时候,我就是克制住我自己的嘴,只要不是有安全性的问题,会受伤,我都不会都不会说no。我都会鼓励他们去做。果然他们呈现出来的效果是让我很震惊。

雪原:所以协作这种就是鼓励大家自己来贡献智慧,自发地去思考,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厉害的。

区域培训里,志愿者用“时间轴+互动讨论”的方式带领大家共同梳理团队的发展史

  -05-  组织志愿者参与的人数很少,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嘛?
 
雪原:这个其实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吧,你说短期能够解决,不见得能够短期解决。但是我觉得通过我们这一次次协作方式的培训,然后把一些状态或者参与志愿者的状态分享出去,让更多的志愿者能够看到大家变化,或者了解到培训的确很有意思。传播本身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让大家了解协作培训的一个方式。更多的人了解以后,参与的人就会多起来。
 
小正:我这边可能也有一个视角,就是每一次在培训的时候,就是比如华东区培训的时候,刚开始很长时间都很难找到人报名。这是可能在三个星期左右都不到二十人,我都开始焦虑了,后面就跟每个分会的一些核心志愿者去动员。
 
我觉得他们不积极的报名,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当地一些新的志愿者其实对于协作及参与式的培训都不是很清楚,一听到培训这两个字,马上就想着要拿本子。
 
雪原:这个关键点是就是我们沿用老的方式在灌输,在填鸭,拿一些别人的经验拿过来用引起的问题。别人去走了戈壁,经历了很多刺激惊险的人生历练的东西,与我何干?我没有这个体会。对吧?
 
雪原:我觉得其实真正导致失败的可能并不是协作本身,而是我们自己这些在参与的人自己的放弃。如果我们选择了放弃,我想才是真正的失败。只要我们能够不放弃,总有成功的一天。
 
我们其实都是被这个协作召唤过来的。之所以说是被召唤的(是因为协作有更多的内核)。不是因为我学了一门技术,哎呀我要像企业管理技术一样,去管理志愿者,去管理这个那个团队,去那个整合这个构架,去创造更多的KPI,不是这一回事。
 
我们有时候我们是在追求。多元,但有时候自己未必能够做到身心合一,有时候做起事来特别机器化、工具化,丧失了一些人本身的这些东西。
 
古代那些大船航行的时候,那个船是靠一个很大的舵来掌握方向的。想象一下那个船有多大,舵有多大,人是怎么操纵舵来让船航行的呢?所以古代的人发明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他在舵的中间挖一个小孔,去造一个小舵,这个小舵连着这个总舵的主轴。去驱动小舵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当小舵转动了以后,改变的并不是大舵的方向,它改变的是水流的方向。水流的方向成了很大的推力,最终让大舵也改变了方向,造成了船的前行或者是转向。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虽然我们协作的力量现在很小,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小舵的力量来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实我们建立协作的团队也是这个初衷和目标,是为了让这个社群,为了让这个团队更好、更快地去发展。

 
  -06-  你们有自己要完成的事情,机构有整体的目标,不同的志愿者可能想做的事情也不一样,你们怎么平衡这种不同人想做不一样的事情?
 
雪原:我觉得不是挑战,我们在参与Pracha老师带的培训的时候,最终都会有一个爱的能量的正念练习。你和他人有不同见解,你是去挑战他,对抗他吗?不是的,你是把爱的能量去传递给他。这本身就是打破权威性。可能我们的圆圈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有交合的地方,我们有边界的地方,有集合在一起。所以我不觉得是一个很难办的事情,只要去保持这个协作的基层概念,就是慈悲和爱,不是说去控制、胁迫、抵抗什么东西。我们最主要的是去帮助大家都能够来贡献智慧,帮助大家都能够发挥自己的能量。
 
 
  -07-  彼此的关系为什么在协作中很重要?
 
小正:我记得我们机构进行第二届“协作领导力培训”结束以后,咱们做复盘时,我是感觉像是扑街了一样,非常自责。然后雪原就主动说,可能是自己提前来做一些支持的工作,来分担我的担子。雪原这句话一下子就把我打动了。当时,我感觉到我们是一体的,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我要去做的,其实我可以分给伙伴。就是雪原很明确给了我一个信号,他有承担一些事情。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的关系已经很紧密了。
 
雪原:如果当时我没有回应小正,整个出色伙伴只有小正一个人去了,那小正回来未必能有这样的动力来推动协作的带入我们机构。因为我们会认为“这是某一次学习”罢了,一个人很难有那么大力量。如果连找个商量的人都没有,真的很困难。

我们每个区域社群的实际情况都很不一样,我们最开始要去跟他解释“协作”,要准备针对社群场景的描述很多。在这个挑战面前,一个人可能就没有动力去做这个事情。
 
小正:没错,不管是践行协作,还是我最近学习青色组织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组织都存在一个问题,缺乏“同路人”。想推动什么发生的人没有同路者支持,一起走下去。虽然他很坚信一些理念,但是他缺乏同路人支持话,他可能在半路就放弃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把协作当作修行来看的话,伴侣的支持、道侣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起信任,有合作伙伴。支持我们继续的走下去,我觉得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个是“法”,就是协作之道;第二个,就是我们的伙伴,包括协作者、志愿者团队。这里不只是我们两个,还有第一届、第二届参与过协作基础学习的小伙伴。第三个就是我们整个“出色伙伴”团队。我把它当作一个道场,可以来践行这个协作的理念。
 

  -08-  未来在协作者的修行的路上,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和目标了吗?
 
小正:我首先想的是我们机构的协作者们。现在有两期培训学员了。希望未来我们能搭出来一个支持伙伴成长的协作发展体系吧。我们不喜欢做淘汰赛制的、考试那套东西。我也想把CPF(国际引导师认证)那套支持型的认证体系借鉴过来,在我们机构里推广。
 
雪原:以后的路,我更看重的是对自身的改变,引用金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作为一个协作者,不能做到身心合一,不能做到就以协作的价值观去要求自己的话,那你怎么去协作别人?还是只是一个虚假的传道者?嘴上说的和你自己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很重要的一点,包括我跟小正两个人还需要去印证协作对个人的身心改变,对周围环境的改变,还需要更多自身精进。
 
小正:自我精进很重要。昨天听了两个八十多岁的协作者分享,我见过有史以来年纪最大的协作者,我把他们的照片P上了我们俩的照片,用来提醒我最好能干个五十年。
 
雪原:我觉得还要做的一步就是加强关系,这个关系并不是说我们之间所有协作者之间、团队成员之间,权力关系之间,还要加强整体关系,所有的关系都要想办法去改善,那么才能去推动协作。


——原创编辑团队——
文字:新新、英俊
排版:英俊
图片:可画、小正提供

编辑、排版:璐璐

说明:本文首发\原创于“协作者花园”微信公众号,
原文图片、文字归属于作者及当事人所有,出色伙伴仅提供信息转载阅读
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