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籍设计中的建筑感丨《阳朔糖舍》设计师何见平采访

群岛BOOKS 群岛BOOKS
2024-09-07














《阳朔糖舍》一书按照时间线索,全面介绍了阳朔糖舍的历史和更新改造过程。其中包含了历史时期的糖厂档案资料,各个改造阶段翔实的现场照片及图纸、参与建筑师的文字描述和相关展览的真实记录。


全书由著名设计师何见平策划和设计。平面设计与书籍内容相辅相成,不仅完整地展示了阳朔糖舍的前世今生,更通过装帧凸显了糖舍建筑的气质与性格。群岛对何见平进行了专题采访。


群=群岛BOOKS

何=何见平










“阳朔糖舍”位于漓江之滨,被喀斯特群山环绕。其建筑前身阳朔糖厂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桂林四大制糖厂之一。随着全国经济转型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21世纪后糖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006年,杨晓东、杨敬强、陈特典三位业主邂逅了被废弃的老糖厂,决定修复老建筑,建造新建筑,投资建设“糖舍酒店”。2007年至2014年,建筑师赵崇新以“保留这些即将倒掉、消失的历史建筑”的愿景完成了老建筑的部分修复,并初步提出园林景观构思和新建筑框架。2013年至2017年,建筑师董功在赵崇新早期构思的基础上,在修复后的老建筑外围增加了新建筑群体,完成了建筑设计部分。与此同时,室内设计师琚宾完成了新老建筑的室内设计部分。2017年后,受到自然灾害和疫情影响,阳朔糖舍经历了几次停业、复业的阶段,目前已进入正常营业状态。





初印象

群:您最早是在何种机缘下接触到糖舍的?


何:我最早是2014年在德国Engel & Völkers的期刊上看到糖舍的航拍图。无论是其新建部分与保留的老建筑部分之间的对比,还是建筑物与山水风光的对比,特征都非常明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2018年,我第一次到桂林阳朔参观糖舍。除了山水和建筑的融合,老建筑中的石头窗户和花窗的纹样也使我印象深刻。再后来,我根据这一特色,设计了阳朔糖舍的Logo,在书脊的设计中,我也将这一特色融合进去。


阳朔糖舍新建筑走廊中墙的纹样


书盒的镂空花纹



设计与
内容一体
群:您作为整本书的策划和设计师,不仅需要考虑到平面设计的部分,还需要决定书籍内容的组织对吗?


何:是的。在书籍设计的工作中,文本编辑与平面设计是难以分割的。我们在书中承担了大部分的编辑工作,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设计。


糖舍的建筑师董功也用文字详细地梳理了他的工作进程。他接受过很多采访,我从他接受的20多个不同的采访中,筛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并进行梳理。


建筑师董功的文字描述

建造过程现场照片


建成效果照片


从一开始的废弃厂房,到受到关注,再到改造设计,导入酒店的服务系统,成为一个重获新生的建筑,这个过程不是简单重复的,这本书形式上的设计也不是重复的。当你仔细观察这本书前半部分的纸张,会发现它其实是稍有色彩差异的——它并非洁白光滑,而是仿佛有着岁月的痕迹,有一点像文献资料的颜色。这些纸张都是再生纸,而糖舍的建筑也是再生的。我用不同颜色的再生纸来对应这个建筑再生过程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内容。而到建筑完成的阶段,如酒店内不同房间、功能空间的摄影图片,我采用了比较洁白光滑的纸张。所以,当读者将这本书从前往后翻时,纸张的颜色在慢慢变亮





难点、亮点

群:这本书从内容策划到设计制作全过程中,有什么难点或波折?


何:在设计中的有些时候,如果攻克了难点,它们也将成为亮点。


比如我在书脊上的“阳朔糖舍”四字用的镂空工艺。我是先给他们设计了“阳朔糖舍”四字的logo,当时也是根据原有建筑物墙上文字的字体做的logo字体设计。但这些文字的笔画之间有断掉的地方,所以运用到书脊模切上时,需要人为地把笔画间断开的地方修改得稍大一些。至于修改的幅度,我需要与印刷厂的模切部门和书籍装订部门协作,来进行尝试。我们为了确定这个断开的地方到底多大合适就试验了大约10个不同的刀版。因为某一个版本可能看起来很合适,但不一定能经得住折叠和装订等工艺流程,可能会因为过窄而断掉。这就是当时的一个难点,但完成后,你就会发现它成了一个亮点,通过镂空部分就可以看到里面的书脊。


注:模切是把印刷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形进行制作成模切刀版进行裁切的印刷工艺。


另外,在书脊工艺中,需要将纸张喷成黑色。我分别试验了先喷漆和先涂胶,最后达成了更统一的颜色效果。这些实验在当时确实有一些困难,需要多次尝试。









建筑感与

书籍设计

群:您的这些设计特别好地体现了建筑感。

何:“建筑感”也是我在书的造型里想要突出的部分,所以我营造了很多虚的空间。比如,当读者把书从书盒里抽出来后,空的书盒就像一面墙一样,可以竖起来。当光线明亮时,镂空处就会透过光线来,造成斑斓的投影。这个创意来自董功在新楼的走廊墙设计。糖舍本身就是一个出彩的建筑,所以我想呼应这座建筑的空间感。我设计了很多小的细节。比如,书内有一些呈现糖舍改建前样貌的纸页,可以被翻开。其下便是同样位置在改造之后的样貌。再比如,在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艺术家的篇章页贴有荧光色的纸。我认为是合适的人使得建筑出彩,所以在这本书相对较暗的色调里,有这样一个特别亮的设计,形成视觉上的对比。

阳朔糖舍改造前后照片




中国性
群:如果一个作品适合去体现某种意义的中国性的话,您认为这种中国性最核心的是什么?

何:最核心的可能还是气质,而气质源于对事物的理解。比如最早中国的纸张因为非常薄,无法双面印刷。中国人于是发挥智慧,把内容在一张纸上印刷完后,对折一下,使翻页的时候正反两面都有内容。明代、宋代的书都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印刷和装订。而在欧洲,神父需要时刻将圣经拿在手上,所以圣经的纸张采用较厚的羊皮纸。因为这样的纸张能承受压力,甚至可以在上面加印金字。这样就慢慢地形成了欧洲书籍的特征。

传统以及功能的不同,决定了所谓的“中国性”与“欧洲性”。它们都是由具体问题衍生出的具体解决方法,最后沉淀成文化。








今天的书
《阳朔糖舍》这本书,应该是需要花费比较高的成本才能实现的。那您是否也会设计一些存在相对低成本、可以在常规出版成本承受范围内实现的很特别的好书?

何:当然会的,而且这个也是设计师存在的价值。

还有一点,一个耀眼的设计并不能代表这是一本好的书,好的内容才决定好的书。另外,从书籍出版的角度来考虑,今天社会对书的需求也改变了。仅仅承载信息的书最后还是会面临被取代的问题。我认为今天的纸质书一定要传达出与单纯的数字信息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气质与内容


群:纸质书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何:没错。设计师需要抓住书籍阅读信息以外的时代的特征,除了单纯的信息外,是否兼备收藏的价值?是否有着数字信息无法替代的阅读体验?是否传达了某种情感?收藏的价值通过纸张、印刷和装帧,实现不同的阅读体验,并以此征服读者。这与十年前、二十年前设计书籍时考虑的事情已经不一样了。








设计师简介


何见平1973年出生中国富阳,现居柏林。平面设计师和自由出版人。1991-1994年曾就读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2001年就读柏林艺术大学自由艺术专业,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柏林自由大学文化史博士学位。曾任教柏林艺术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作品曾获华沙海报双年展金奖、德意志国家设计奖金奖、德国红点奖、奥地利Joseph Binder金奖、伦敦D&AD黄铅笔奖等奖项。2006荣获德国Ruettenscheid年度海报成就奖。他的个展曾在中国南京、香港、台湾,德国、日本、斯洛文尼亚、波兰、伊朗和马来西亚等地举办。


赵崇新,上海睿牛建筑师事务所(RENEW A+P)主持建筑师、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常务理事。代表作:1933老场坊、浦东国际机场运行指挥中心。


董功,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Vector Architects)主持建筑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伊利诺大学杰出教授。代表作:海边图书馆、长江美术馆、深圳坪山美术馆。


琚宾,水平线设计品牌(Horizontal Design)创始人、著名室内设计师。



图书摄影:吴风

文字编辑:黄晓童


推荐阅读

书名

编著

出版时间

装帧 开本

页数 图片

语言

阳朔糖舍

何见平

2021 年 3 月出版

锁线空脊腔背装, 150 x 250 mm

382 页,342 张彩图,36 张黑白图片

中英对照

《阳朔糖舍》一书按照时间线索,全面介绍了阳朔糖舍的历史和更新改造过程。其中包含了历史时期的糖厂档案资料,各个改造阶段翔实的现场照片及图纸、参与建筑师的文字描述和相关展览的真实记录。


全书由著名设计师何见平策划和设计。平面设计与书籍内容相辅相成,不仅完整地展示了阳朔糖舍的前世今生,更通过装帧凸显了糖舍建筑的气质与性格。




群岛BOOKS微店小程序已上线,长按二维码,选择右上角 ·・· 菜单,添加到我的小程序: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点击图片进入群岛BOOKS微店

群岛BOOKS实体店
上海市徐汇区云锦路300-2号
地铁11号线云锦路站7号口
电话:021-54560089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群岛BOOK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