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后疫情时代的草根公益机构:幸好没放弃,希望寄托在今年
疫情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总会好起来。
春节过后,随着新冠疫情逐渐退去,各行各业也迎来重启的时刻。三年疫情,许多行业都经历了一番煎熬,公益领域也不例外。
6年前,一位育儿嫂的作品《我是范雨素》爆红,让北京工友之家受到广泛关注。这是一家致力于为打工者提供文化服务的公益组织,发起人王德志与孙恒、许多最初创办了打工青年文艺演出队,随后成立工友之家,想帮助打工者更好融入城市、更好发展自己。
经历3年新冠疫情后,这家公益组织似乎很少再被人提起。虽然范雨素们仍然在坚持写作,他们的乐队还在唱歌,但机构当前面临生存危机。工友之家的资金来源包括一些基金会和企业的项目资助,以及公益商店的收入、儿童培训的收入等。2021年疫情开始的那一年,也是工友之家最难熬的一年,几乎颗粒无收。虽然2022年有一些收入,但依然入不敷出。
中国发展简报曾联合多家公益组织开展的《2021新冠疫情后期公益组织困难与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对于中小服务型公益组织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负面影响。28.8%的机构收入减少了50%以上,其中有11.3%的公益组织甚至减少70%以上。有近两成的公益机构受到很大影响,将难以坚持下去;还有15-20%的公益机构甚至可能已经关闭。
往期 · 推荐
追一盒辉瑞新冠药:黄牛炒价,假药背刺,正规渠道难覆盖
回家过年,成为被放弃的选择
《慈善法》修订案提请审议 慈善信托制度有望得到系统完善
小慈邀你“在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