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益人陶斯亮:我相信人性的力量,人道主义是我终身不悔的信仰

善见 中国慈善家杂志 2023-05-16

大家好,我是陶斯亮,1941年出生在延安。

1945年初春,我的父亲母亲奉命到湘赣粤一带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留下4岁的我与一位名叫杨顺清的红军老战士在延安相依为命。他是一位伤残老兵,而且是文盲,但却是我无可替代的启蒙者,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只渡船。

抗战胜利后,身无分文的杨叔叔又带着我辗转一年多,从西北一路颠沛流离到吉林白城子,带我千里寻父,只为完成一句承诺。

虽然杨叔叔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但是他和我的父亲、和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一样,都有着同样的崇高信仰:那就是活着是为了别人的幸福,让普天之下的穷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因此他们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们认为对社会应该是“给”而不是“拿”。

长大以后我做了一名医生,也在政府部门和社团工作过,从1991年开始从事慈善公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我始终认为,我骨子里就是一名医生,人道主义是我终身不悔的信仰。

我喜爱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说过:一个人,命中最大的幸运,是在他尚且年富力强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我认为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有幸之人。

也许,冥冥中是杨叔叔把我带上了公益之路。2003年,我再次来到杨叔叔的家乡贵州清镇,在他的墓前立了一块碑,前面刻着“恩重如山”,后面刻着“平凡圣人”。

2016年,我与中国市长协会共同创办了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以“倡导慈善、扶贫济困、助残助学”为宗旨,在扶贫、助残、助学等多个领域开展公益慈善项目。

做慈善,要有公民思维,也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作为,把慈善当做一种人生义务,把慈心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以平等之心对待被受助者,让尊重成为公民的一种爱心表达,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生活方式。

慈善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并非是指物质性的。慈善是是利他的、美好的、脱俗的、多姿多彩的,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亲切得可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高尚到甚至是为了全人类。

我的慈善观也体现在爱尔公益基金会的口号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点 击 观 看
陶斯亮:我相信人性的力量 



往期 · 推荐

中国慈善家2020年度人物 | 陶斯亮:超越“小而美”

对话陶斯亮:我还有更大的公益愿景

“红二代”做慈善:“我们无法包打天下”



小慈邀你“在看”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