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自然”公众号刊发的关于青海玉树嘉塘草原部分区域的绿色塑料薄膜图片。图/西南自然近日,有环保志愿者爆料称,在青海玉树嘉塘草原调研时发现大量绿色塑料薄膜(无纺布),已被风化成碎片,污染面积大于634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嘉塘草原位于巴颜喀拉山南麓,所处地段平均海拔4200米,属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这里不仅生活着白唇鹿、藏原羚,藏野驴等食草动物,2022年1月还首次记录到了荒漠猫、兔狲、猞猁三种猫科动物,以及藏狐、赤狐、狼三种犬科动物。这里还是青藏高原上黑颈鹤的中转站。最近,有约370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在这里停歇。无纺布在草原治理中有保水、保温、防水土流失等作用,但如果不能及时回收、无法降解的情况下,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针对青海玉树嘉塘草原塑料薄膜污染问题,前述志愿者描述说,“这些大小塑料碎片在草原上扩散,慢慢变成塑料颗粒,肆意闯进三江的源头活水中,闯进鼠兔的血液里、闯进牦牛的胃里……”志愿者还指称,污染地疑似蚂蚁森林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下称“山水中心”)在当地合作的公益项目“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这两家机构很快发表声明。山水中心称,被质疑的无纺布污染地块,不在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的范围内,也不是其所执行开展的草原恢复项目,并贴出其嘉塘草原恢复项目2023年4月的实地照片。山水中心方面承认,2022年对嘉塘草原恢复项目选择了多种恢复方式,在4个社的共计约20亩的草场做了用无纺布覆盖的对照试验,于1个半月试验完成种子萌发后撤除,完整回收的所有无纺布被运往县垃圾填埋场处理,并未造成无纺布破碎以及在恢复区域风化未处理的现象。与此同时,蚂蚁森林在其官微发出山水中心4月实地勘查照片回应:经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确认及现场勘查,无纺布地块不属于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项目地块,与蚂蚁森林公益项目无关。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位于称多县珍秦二村,是嘉塘草原的一部分,占地约160平方公里,主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监测、防盗猎、生态保护等保护项目。 称多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向《中国慈善家》证实,被无纺布污染地区确实不属于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但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我们对这个公益项目的具体情况不了解。”那么,环保志愿者为何断定污染区域属于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从我们航拍的地图上看到,污染地离五村、十一村只有几公里,而山水中心多次提到在五村和十一村种草,他们之前也多次宣传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项目。我们访问了当地的村民,村民告诉我们这个无纺布项目是山水中心和政府一起弄的。”爆料的志愿者告诉《中国慈善家》。蚂蚁森林工作人员对《中国慈善家》表示,蚂蚁森林和山水中心在嘉塘是有合作的保护地项目,但不是出现无纺布污染的那块地。“山水中心也会和很多机构合作,承包很多地块,有可能种草,也可能种树,还可能是保护野生动物等。蚂蚁森林嘉塘保护地项目主要是保护当地野生动物,包括监测、防盗。”2023年4月,蚂蚁森林拍摄的嘉塘草原恢复项目地实地照片。图/蚂蚁森林
4月26日,称多县自然资源局向《中国慈善家》证实,志愿者质疑的污染地是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黑土滩是三江源地区特有的一种草地退化后期的状态。当原生的草地失去了它的草皮层后,土壤裸露出来,由于有机质丰富而呈现出较深的颜色,故称为黑土滩。2021年6月30日,山水中心发布第二季度简报表示,嘉塘草原上的黑土滩植被恢复工作告一段落,当年4月28日至5月7日,其与牧民一起在二村和十一村共种下了900亩的草地。山水中心在2022年11月18的一篇公众号文章中提到,在整个嘉塘草原,用社区参与的方式,一共推进了1250亩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文中再次提到黑土滩。青海省公共资源网上的招标信息显示,2022年6月29日,称多县自然资源局对该县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无纺布采购公开招标,项目投资总额480万元,采购无纺布及施工26152余亩。“采购参数及要求”一栏信息显示,覆盖无纺布保水保温防水土流失,无纺布应满足易风化、污染指数低等特性。称多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志愿者发现大量绿色塑料薄膜的地方是该局于2022年8月实施的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这个项目采用的是可降解的无纺布,项目方案是经过专家论证和评审的。“最近这个地区的持续大风和低温天气,造成可降解无纺布碎片的堆积,前两天我们接到反映后,派工作组对其进行了清理,已经清理完了。”上述负责人说。嘉塘草原上的野驴群。图/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朽木有羽
从志愿者在今年3月份拍到的图片中不难看出,污染区域的无纺布已经碎片化,随风飘浮,散落一地。而称多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对《中国慈善家》表示,“那个区域的无纺布降解率达到90%。”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非织造材料专业委员会会长向阳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无纺布”其实并不是“布”,规范的名称是“非织造布”。对于市场上大部分产品而言,生产的三大纤维为聚丙烯(占总数的63%)、聚酯和粘胶纤维,还有丙烯酸纤维、聚酰胺等,这些材料也是合成塑料的主要聚合物成分,其实质仍为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其降解过程和传统塑料袋一样缓慢。“所谓的降解,是在自然条件下,变成水和二氧化碳,融入大自然中。要在自然条件下实现降解,必须是天然纤维做成的无纺布,它的生产成本要比非天然纤维制品高很多,大面积使用几乎无法承受。”向阳说,目前市面上的无纺布大部分都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在自然条件下根本无法降解,只能崩解(把大塑料变成小塑料、再变成塑料颗粒)。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刘华指出,一些所谓的“可降解”无纺布必须在环境受控的大型堆肥设施中才能实现降解,而在自然环境下实现降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可降解’涉及的塑料品类、涵盖的技术指标以及材料本身比较庞杂,不同材料制成的无纺布降解的条件不一样。以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为例,成本相对较低,在自然环境下也很难降解,它需要在工业化堆肥的条件下,达到一定的时间才有可能降解。”刘华说。刘华指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降解的条件比工业化堆肥更差。在光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的自然条件下,无纺布更容易破碎,给回收造成极大难度,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中国慈善家》2023年第2期2023年4月25日上市
往期 · 推荐
中国慈善联合会传播委员会成立,聚合各方力量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志愿者现场取证遭殴打,环境公益诉讼为何这么难?
金庸捐建的图书馆逃过一拆,下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