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有媒体就曾报道过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所社区大学——东北社区大学(Northeast Community College)接到捐赠的前后情况。校长莱娅·巴雷特接到了一封电子邮件:“校长您好,现有一位捐助人有意向对您主理的社区大学捐助一笔资金,特代ta发送了这封邮件。或许我们可以约个最近的时间,见面聊聊?”校长差点把这封信当作垃圾邮件处理,却没想到后来真的接到了麦肯齐团队打来的电话,表示校方会获得他们捐出的1500万美元,并且不需要任何冠名或回馈。“当时我跟对方说,实在抱歉,但是我还是太难以相信了。”这位校长回忆,“请问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这笔捐款是真实合法的吗?”对方随即给她发来了麦肯齐的博客链接,她发现,学校的名字真的在名单上。后来,麦肯齐也在自己的网站写出了她的考虑。“我们会悄悄进行调研,提高那些服务不完善的社区获取帮助的可能性。先是评估每个候选组织,严谨分析他们的各类指标,包括规模、所处位置、使命愿景、是否有持续产生积极影响的可能(这涉及到财务稳定情况、多年的活动记录、实际成果评估、在本地社区的影响力等)。我们会尽可能秘密地、保持匿名来完成以上步骤,以防让NGO们感到负担或者分散本职工作的精力。”东北社区大学是麦肯齐2020年12月公布的首批捐赠之一。像这样的社区大学,能够以普通公立大学不到一半的价格为区域内的居民,提供和公立学校同等学历的本硕学位课程、成人教育、专业继续教育等服务。社区大学普惠、省钱,可以作为考取更好学校的前置跳板,也可以为想要学习技能的成年甚至老年人提供一个课堂。第一批捐赠中,共有5家社区大学获得善款。把钱捐给了谁?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麦肯齐又对自己的慈善行动做了些优化,包括两件事。首先是在2022年12月,在做了三年的无名慈善后,她正式上线了自己的慈善官网“YieldGiving”。这也是她赋予自己慈善计划的代号。“Yield”一词有两重含义:一是产生(成果或收获),二是屈从、让步。美联社的文章把其解读为很妙的选择,“产生成果、放手于金钱或控制权,这两重含义共同代表了麦肯齐·斯科特的捐赠方式。”官网改造自她从前的博客。页面以灰色为主色调,做得像个共享文档,简单明了。点开首页即可看到一个表格系统,里面收录了所有曾受麦肯齐捐赠过的组织,名称、年份、受赠金额、领域标签、服务地区、组织目标简介分门别类公开出来。使用此表格,可以快速检索你感兴趣的标签、地区或某一家NGO的情况。
根据哈佛商学院的“商业领袖研究”专栏发布的数据分析,在2022年以前,麦肯齐的最大捐赠领域是教育。她对教育的关注更多时候带着一种推动公平的导向,会着重帮助社区大学、黑人大学、拉丁裔教育服务机构等。另外,新冠疫情后,医疗卫生也成为麦肯齐重点资助的领域。她主要希望帮助那些医疗服务不够完善的社区,以及照护服务还不能很好覆盖到的困难群体。比如2020年,她曾向Project100+捐赠了6000万美元。这个项目旨在为受到新冠影响的美国低收入家庭提供救济,每家拨款1000美元,共帮助了近20万户人。此外,以社区土地信托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保障的机构、公益法律援助协会等,也都是她所关注的组织类型。第二个新动作则是在2023年3月21日,麦肯齐启动了捐赠项目的首次公开征集。在之前一贯的“神秘捐赠”基础上,麦肯齐把新的公开征集视为慈善方式的补充渠道,希望能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还未受到太多关注的小型组织。麦肯齐为这一批征集设置了250个最终名额,每个组织将获得约100万美元的非定向捐赠。报名时间自3月21日起持续到5月5日,结束后会征集约1000名的、由报名者组成的审查小组,为同行做评估。这次征集与麦克阿瑟基金会(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下属的组织“撬动改变(Lever for Change)”合作,后者是一个致力于“消除慈善事业壁垒”的组织,鼓励捐赠者进行公开招募,以“寻找潜在的规则改变者”。以前,麦肯齐倾向于把钱捐给规模更大、更成熟、更系统的组织,而这次征集主要面向的是专注于社区服务的小型组织,希望受助者应当是“致力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福祉、为面临系统性障碍或歧视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机会”的NGO,服务方向可以包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教育和职业培训、就业支持、社会参与等。第一批最终拿到资助的名单,预计在2024年年初公布。慈善不该是富人的游戏2023年富豪圈的八卦中,贝佐斯的订婚消息绝对算得上吸睛。5月,他在一艘奢华游艇上向前电视台主播劳伦·桑切斯求婚。这艘新购入的游艇价值5亿美元,是他送给女友的礼物。两个人在前一段感情内都是婚内出轨,又都是相当高调、浮夸的做派,给八卦小报提供了不少素材。值得一提的是,为女友花钱颇为大手笔的富豪贝佐斯,在公益方面一直被外界诟病为“吝啬”。据福布斯报道数据,截止到2023年底他最新一次捐赠,他总共捐出的现金大约是30亿美元,仅占到他财富的不到2%。而在麦肯齐方面,这几年媒体关于她的报道基本都集中在慈善。她的个人生活非常低调,2023年1月,她与第二任丈夫化学老师丹·杰维特离婚,结束了两年的感情,不过这次分手并未引来太多报道。
她的形象更倾向于一位学者、一位写作者。在普林斯顿读大学时,她的老师、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便把她评价为“创意写作课史上最好的学生之一”。在毕业后,麦肯齐出版了两本小说。一本名叫《路德·阿尔布莱特的考验》,主人公是一名中年危机当中的男性。这本书获得了当年的美国图书奖,也进入了《洛杉矶时报》当年的“年度最佳书单”。第二本小说的名字叫做《陷阱》,写的是四个女性如何从各自的生活中挣扎出来、在旅途上遇见并产生连接与交织的故事。此后麦肯齐没有再端出新的作品。不过,她依然喜欢通过博客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慈善这个词,并非我曾经热衷之事,也不是它让我名声显赫。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只把这个词和富人联系在一起。当然,这些人一贯相信,他们是最明白怎么替别人解决属于别人的难题的。我并不觉得我是这种人。困难的人需要沙发,就送他一张沙发——一直以来,我对这样的人会感觉更亲近。词典里对慈善的定义很广,‘人与人之间的爱’‘促进他人福祉的意愿’‘为公益事业慷慨解囊’,这让我很惊讶……什么时候富人变成了那群唯一有‘促进他人福祉的意愿’的人?”2021年12月8日,她在自己的博客发表了一篇名为《不是捐款告示(No Dollar Signs This Time)》的文章。里面谈到了她对于慈善的观察和想法。她认为,哪怕是在别国看来已经拥有丰厚积累、相当成熟的美国慈善体系,仍然存在它的一些问题。慈善不应该只是富豪们的游戏,人们实际上都在做慈善,但在美国社会定义的“慈善”中,这一点却被长久地忽略了。不管是普通人之间的互助、非正式的借钱解困,还是人们在新闻和公共事件里对于公平的呼吁,这些都应该属于公益慈善事业。她对于掏空自己“保险箱”做慈善的释义,也并非仅仅关于金钱,而更是关于时间、精力和关怀。她认为这些是慈善所更加需要的成本。“慈善并不是由给出的钱的多少而定义的。定义它的应该是行动的意图,和付出的努力。如果我们都能达成一个共识,即以上提到的行为都属于慈善事业,那么这样的行动就会越来越多……每一次独一无二的慈善表达,都会有远超我们想象的价值。”
麦肯齐公开征集的合作方撬动改变(Lever for Change)资助过很多项目。图为其中一个在印度、肯尼亚、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国开展的项目,为当地社区的近20万名儿童们建立了创新实验室。
美国老牌的慈善评估、研究NGO——有效慈善中心(the Center for Effective Philanthropy,CEP)近日发布了一篇专门研究麦肯齐式慈善影响的报告,《改变正在发生:麦肯齐·斯科特的大额非定捐赠的影响研究(Emerging Impacts:The Effects of MacKenzie Scott’s Large, Unrestricted Gifts)》。这份报告向1545个受助组织发出调查邀请,共获得632份有效回复。其中,79%的NGO表示已经在行动计划中用上了麦肯齐的资金、推动了一定的改变;69%的组织认为,获得了麦肯齐的捐赠后,在追求以往比较难触及的支持和资助时,成功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另有28%认为“有一定提升”或“稍有提升”)。在资金流向的所有领域中,都对慈善公平显示出了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她的捐赠为不少组织背了书,也让它们有了更高的知名度。有钱任性的麦肯齐,颇有一套自己的慈善之道。她相信,最基层的社会组织积累了最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她也相信,钱拿在自己手里,不如给到社会工作者们,这样才能一点点地从各个末端修正社会的不平衡。这一切的发端,是受到一个善意举动的激发。在读高中时,原本家境不错的麦肯齐,因为父亲的突然破产,经济陷入困顿。考上普林斯顿后,她只能靠着申请学费补助、业余时间兼职端盘子刷碗才能勉强付得起学费。升上大二之前,眼看着凑不齐下一年的学费,麦肯齐支撑不住,在宿舍崩溃流泪。那个时候,麦肯齐的一位舍友决定拿出1000美元借给她,才让她的学业得以继续。如今,她的室友创立了一个公司,专门为付不起学费的学生们提供贷款资助,麦肯齐则成为了给她的行动捐款的人。不管是从前那个打工求学的麦肯齐,还是如今成为富豪却抵触金钱游戏的麦肯齐,她始终相信,每一次最平凡的善行都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