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甜茶馆”艺术节 |在拉萨的茶馆里送太阳
拉萨的甜茶馆
有的茶馆房屋小,门口摆放的凳子上也有人坐着喝甜茶。
说来,甜茶不像酥油茶和青稞酒一样,发明权不属于藏人,它是一种外来的饮品,但藏族人早就把它纳入自己的生活中,使之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
甜茶传入西藏的各种说法
西藏不产红茶,红茶在过去随着贸易交往和商贾来往,慢慢走进了西藏高原。与印度毗邻的亚东和江孜的茶,做法和饮用,就比较接近印度和尼泊尔的习惯。
当时没有挂茶馆牌名的习惯,茶馆的名字或以人名、或以家名来命名。“穆江夏”就是最活跃的一家茶馆,它是由一个叫作穆江夏的汉裔人经营的,主要卖甜茶、也有烧饼等零食。这家茶馆的茶客有商贩和市民等,有身份的高贵人士一般不会光顾。这里常有乞丐来卖艺要钱,爱热闹的茶客成天聚集在一起跳舞取乐。也有烟花女子到这里来找顾客,这里常出没的一个很有名的美娼叫奴增萨珍。当时从这家茶馆里飞出这么一首流行歌曲:
这家茶馆里还有人在玩“格尔让”等(吉韧,一种娱乐活动),很是热闹。
过去走进茶馆的人很少,去甜茶馆的人被看作是不规矩的人,会受到另眼看待。除少数娼妓,女人是不登茶馆的门槛的。在外面吃饭和喝茶被看作是没有家底的人,那时有这样一首民谚:“喝甜茶的说明家无酥油,吃烧饼的说明家无糌粑”,所以讲面子的人很忌讳在外面吃喝。
那时,甜茶在一般市民家庭中只是偶然做起喝,所用的奶是自家养的牛产的或从专门养牛售奶的人家买来,或用印度产的罐装牛乳做。在大贵族家庭中,喝甜茶是很时兴的,这些家庭是天天都喝甜茶,在喝茶的时间和分量上也很有讲究。喝茶的时间在午后,只喝二三小杯,佐之印度出产的高级饼干。过去婚礼等大筵席上也必给宾客备甜茶。时间也在午后和晚饭之间,且仅供二三杯,佐之零食和饼干。
甜茶馆里的各种娱乐
绰号和茶馆名称
茶馆的装饰
茶馆内,在茶客方便拿到的地方,排放着一堆喝茶用的无花纹玻璃杯。喝茶时必须一个人用一只杯子,藏族人非亲非故的绝不用一只杯子饮用热饮。即便有亲缘关系的人,也很少用一个碗吃喝。
大多数茶馆里,摆放着简便的木制桌子和板凳,除了这些必用的东西外,没有任何美观用具和吸引人的设施。但是,茶客坐得挤挤的,有些大茶馆总是座无虚席,后到的茶客,只好从近处的柴火堆上搬来木头坐。他们冬天靠阳面,夏天坐阴面,一年四季天天都在这样坐着喝茶。
我的一位在北京的朋友说,在那儿坐久了屁股都痛,有什么好玩的呀。
他没有感受到其中的情调,去茶馆喝茶也像抽烟一样上瘾,一旦上了瘾,就会不由自主地按时去喝茶。难怪一些家庭主妇疑惑地说:“我在家里做的茶比起茶馆的茶好喝得多,他还是要去茶馆喝。”她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气氛和的韵味?有此吸引,老茶客会弃之美味佳肴而去赴简陋的茶馆。
说起桌上的钱,也是很有意思的:围坐一桌的茶客一到座,马上从兜里掏出几元钱放在桌上。倒茶的姑娘倒一次茶,就自行从桌上收一次钱。也有茶馆的倒茶姑娘凭记忆从桌上收总钱。茶客风趣地说,这是电脑计算出来的。这种付钱形式体现着卖主与客人之间的极度信任感,茶客之间也不计较谁付的最多最少。最后散伙时,桌上剩的钱总在互相谦让中由一个人拣走。
2012年
茶客的种类
年轻的女茶客一般为20-35岁之间的开放型女性,她们有的是宾馆服务行业的职员,有的是街边卡拉OK厅或酒吧的服务员,也有无业女性。上午她们三五成群地投进经营藏式小吃的茶馆,吃一碗藏面或一盘咖喱饭,喝上几杯算作早饭兼午饭。老年女性茶客不是专门抽时间去喝茶,只是在早上转经时,才习惯性地走进转经路边的茶馆,一边体息,一边喝上几杯甜茶。
现在拉萨城里人和有职业的人去茶馆的时间是在上午,这已经成了习惯,午后一般不去喝甜茶。大部分茶馆下午来喝茶的人都是在拉萨打工的农村人和外地人、以及无业人。
悠闲的人和茶馆
如果你走进甜茶馆,就会看到成群结队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在这里喝茶吹牛,好像他们都是时间的富翁,漫长的岁月给他们脸上刻画了皱纹,头上也出现了银丝。
*部分内容有删减
甜茶作为外来之味,从传入到融入,百年来于代际间传递;而甜茶馆也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成为藏族人日常里无法缺失的一部分。
“甜茶馆”艺术节以兹为媒,让艺术潜入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中,以及错落于老城的甜茶馆里,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也为这一杯甜茶注入艺术的香甜。
传统与新潮会在甜茶馆产生怎样的碰撞?艺术又将怎样唤醒这座千年老城?朋友们,共同期待吧!
⛰️
西藏•拉萨
“甜茶馆”艺术节
愿我们生活在高高的地方
关注公众号
获取“甜茶馆艺术节”最新资讯
本文版权归作家所有
· 拉萨的甜茶馆,平措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