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的最后一天,青山周平向我们描绘了他心中的理想生活

UED 城市环境设计UED 2023-01-07
编辑 九三  丨  视觉 小杨桃菌

现代城市逐渐失去了“粗糙感”,人类生活被科学技术全面覆盖,一切变得平滑且有规则,个体被更宏大的城市叙事所淹没,有温度的生活正在消失。而建筑师青山周平始终在探讨与人相关的问题。人的边界在哪?生活还能以何种方式呈现?他通过对家和城市的探索,将属于人和人群的记忆与温度融入建筑设计,以看不见的生活美学对抗万物透明化的时代趋势。这种对峙也正体现出他的设计哲学:“重要的并不是房子,而是日常的生活,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情感。”


*参与文末互动 有机会获得青山周平签名书籍


青山周平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毕业于大阪大学,东京大学研究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受邀担任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作品有“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 house vision 探索家400盒子的社区城市”、“苏州有熊文旅公寓”和“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等项目。2016年被评为中国建筑装饰会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十大新锐人物。2016-2017年被评为“40 UNDER 40”中国设计杰出青年;2017年被评为“第一财经”中国最佳国际创业者,同年被评为《北京青年周刊》年度设计师青年榜样。


生活切片(向右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 青山周平

 

自从2005年来到中国,青山周平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十四年。在《梦想改造家》的节目中,他因对胡同旧房充满想象力和人文关怀的设计而被大众所熟知。在他看来,建筑师并不是为了建房子而存在,设计应当能够改变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印度的挂包者 © 青山周平

 
谈起在微博上发起的“城市突起物运动”,青山周平提到自己二十年前在印度的一次发现。他看到街道旁卖早餐的男人把自己的面包、塑料袋、打扫工具都挂在墙壁的突起物上,这是他第一次注意到,在城市的某处挂东西也是一种建立连接的方式
 
城市突起物运动(向右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 青山周平

通过主动的观察与发现,创造性地利用城市空间,人就真正成为了城市的使用者。”在青山周平的突起物城市中,一切角落都蕴藏着无限可能,生活自想象力中迸发,以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呈现。


趣味横生的“突起物”城市(向右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 青山周平

 

2019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有幸拜访了这位在北京胡同中生活的日本建筑师,希望通过这次采访,探寻青山周平心中理想的城市生活。




UED: 能否谈一谈新展览“生活之内”,为何家、生活和美都是“看不见”的东西?


青山周平我认为房子是看得见的,但家是看不见的,它并非一个物理空间,而更可能在心里或记忆中出现。比如我们看到一件旧家具,会想起原来生活过的地方,或者闻到一种熟悉的味道,突然感知到家的存在。房子是物理的构造,但家还包含了人的认知 、情感和记忆等非物理因素,有着更加宽广的概念。
 

城市中临时出现的家 ©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胡同中经常能够看见一种临时状态的家。它不是物理的存在,而是一个突然出现的生活场所,有人发现了这里的好阳光,发现了这个角落被使用的可能性,于是出现了生活,出现了家。这些角落把现代城市中人们视而不见的普通公共空间变得有人情味,使看不见的生活被看见。


△ 寄生在现代城市空间中、具有多元功能的构件——“城市寄生家具”© 青山周平

 

而当今的时代趋势是,一切都变得可视化、透明化以及工业化,城市中看不见的部分正在消失。在展览“生活之内”中,我希望通过这些再现生活美学的城市造物,来对抗越来越透明以及越来越明亮的世界,同时传递一种新的价值观,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尚待被发现的趣味,城市也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家。

 

△ “生活之内”展览 ©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UED: “公共”和“私人”的边界在哪里?您在设计中如何对待两者?
 

青山周平把家延伸到城市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再需要私密的空间。我很喜欢德国哲学家汉娜 · 阿伦特的一句话:孤独和寂寞不是一回事寂寞是不好的,但我们却需要孤独。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活动,人们都应该感到舒适和方便。而事实上,现代都市24小时都在高速运转,在多数空间里,人们不被允许一个人好好待着。

 

△ 阿那亚单向空间书店。整体空间开放,同时提供了独处的区域。©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我希望自己设计的空间是开放的,同时也允许人们可以舒服地变成一个人。在这次展览中,有一个看起来像帽子的装置,人们能够待在里面而不被其他人看见。在这里,你可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在城市中也可以一个人好好地哭泣。

△ “生活之内”展览 ©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UED: 木木美术馆新馆位于北京隆福寺,您如何平衡场所的历史痕迹和建筑所处的现代设计背景?人们在这里又将获得怎样的游览体验?
 

青山周平虽然隆福寺在八九十年代是非常繁华的地方,但如今相对于三里屯或者国贸,它已经落后了很多年。我希望在这里设计一个具有爆发性的东西,可能与周遭环境不相融合,但它是崭新的,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力量。

 

△ 木木美术馆福隆寺新馆 ©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美术馆前身是一栋员工食堂,后来被开发商重新装修,过去人们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被抹掉,建筑就失去了时间感,变成了可以被替换掉的东西。虽然没办法将其复原,但我们希望改造后的建筑能够成为无可复制,不可代替的存在。


△ 美术馆前身 ©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 建筑外墙将镀锌钢板折叠形成锡纸的质感,区别于周围的建筑,看起来很特别 ©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同时,位于城市核心区的美术馆,可能更需要一些时间和距离感,让人们稍稍游离日常之外。我们从路径出发设计了一条动线,人们购票入馆后,需要先到地下一层,进入一种“失联”状态。厚厚的防空洞外墙将嘈杂的信号隔绝在外,也将人们拉回到互联网生活之前。

△ 木木美术馆福隆寺新馆 ©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在这里,空气是凉的,光有些暗,天花板悬在头顶上方,裸露的混凝土外墙表现出粗糙的质感。人们进到这个“失联”的空间,放松被生活牢牢拴紧的神经,他们一边走一边阅读建筑和展览的介绍,然后顺着前方出现的楼梯上行,这时才会看到第一件艺术品。美术馆成为热闹的城市中一个独特的场所,安静而独立,人们可以在这里无限贴近艺术和自己。

△ 木木美术馆福隆寺新馆 ©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UED: 您发表的新作 %Arabica coffee上海建国西路店为何将面对街道的一侧做成玻璃,形成透明的开放空间?

青山周平: B.L.U.E.是Beijing Laboratory for Urban Environment的略称,同时也是事务所的核心设计哲学,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影响和改变城市生活,贡献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这个项目虽然只是50平米的小空间改造,但同时也是对城市界面的探索,通过模糊商业室内空间和室外环境的界限,营造生动开放的街道形态,使其成为人与人发生交流的场所。


△ %Arabica coffee上海建国西路店 © Eiichi Kano

建筑外立面抛弃常规做法,选择将空间彻底开放,形成一个围绕着U字型玻璃盒子的小庭院,最大程度地将室内外空间贯通为一个整体。梧桐树木,光影变幻,往来人群,都成为店铺的一部分。以这样的方式与自然、与城市街道对话,重新定义了室内外的边界。

△ %Arabica coffee上海建国西路店 © Eiichi Kano

店铺把自己的一部分商业空间室外化,贡献给了街道,这样的态度小小地提升了城市空间体验。我们也希望城市中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由点渐渐蔓延成网络,整体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 %Arabica coffee上海建国西路店 © Eiichi Kano
 



UED: 未来的建筑或生活模式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您所提出的“共享社区”理念希望解决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青山周平: 家族和住宅的关系,如同人和衣服的关系。人们会随着身体的成长,根据季节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衣物。住宅同样也会随着家族形态、城市及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换样貌。传统的大家族生活模式,已经逐渐被小型家庭所取代,由三人以下的成员组成的家庭成为多数,甚至越来越多地出现只有一个人的家。原本为大家庭模式所设计的居住户型,已经不再适用于现状或未来发展。


基于胡同生活空间的启发,我们想通过构筑一个共享社区,将家与生活的概念延伸到城市的各个空间,满足现阶段以及未来城市中人们的需求。


△ 400盒子的社区 ©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与共享经济不同,共享社区不一定便宜或者方便,它的价值在于形成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型家庭模式,提供给人们更多产生新关系的可能性。即使没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人们也可以在其中共享生活。通过这样的设计,让个体的家不再封闭,把人们从各自私密的居住空间中解放出来,让人与人可以在这里相遇。

生活功能安排在盒子之外的公共空间之中,盒子家具以内是私人空间,周围则是街坊邻里,即社区空间 ©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UED: 属于人和人群的温度,要如何在快速膨胀的城市中体现?
 
青山周平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建筑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实体空间几乎承载了人们所有的生活功能,但现在功能渐渐向虚拟空间转移,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解决很多问题。比如,通过外卖软件获得遥远彼端餐厅的食物,使用窄小的电子屏在网络图书馆进行阅读,甚至连教育都可以在线上平台完成。当虚拟网络借着时代推力无限介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之时,城市是否还应当按照功能主义进行设计,这是这个时代需要思考的问题。

△ 在青山周平的工作室中,墙壁的旧砖和混凝土裸露在外,带有历史气息的粗糙质感会让人本能地怀旧。©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对于我来说,建筑或城市空间在未来并不需要承担具体的功能,它是不可动摇的,应当作为承载人们生活记忆的载体而存在。虽然数字技术可以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但人仍然属于真实的世界,虚拟只是一种方式和服务。在未来,建筑应该成为共享的空间,留住记忆和温度,把城市中个体化的人们重新连接起来。


 
UED: 在跨界行业的探索,对您的建筑设计有怎样的影响?
 

青山周平我认为这些并不是跨界,无论是服装、家具还是艺术展览等行业,最核心的价值观都是在探索这个时代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从而寻求一种连接。这些理念有时通过空间传达,有时以采访或展览的形式呈现,但是我对时代的看法是不变的。作为一名建筑师,建筑是理解和表达时代的最好方式,它不只是建房子的技术,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希望能够通过设计影响社会,改变城市生活,表达属于这个时代的欲望。



△ 青山周平向我们描绘他心中的理想城市©UED



UED特邀建筑评论家黄元炤为“青山周平的2019”做出评论。黄元炤从青山周平对“家”概念的再定义出发,梳理了其设计理念,并指出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所面临的挑战。


生活之内,日常之外”的青山周平

文/黄元炤/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学者,ADA研究中心


前几年,北京城里的旧房改造让青山周平受到了关注,在经由其“对外的公开发言”,让外界认识到一位日本建筑师对时代的演变、中国的社会、北上广等老城区、居住的模式以及胡同里生活的别样洞见,这都是生活在北京15年的他的切身感受,并进而以“此”基础,“研究”衍生出对“家”的概念的“重新定义”——在精神层面是看不见的、是日常的生活以及带有人的情感,是软性的;在物质层面是固定的,亦可是临时的、可移动的、可调整的,是硬质的。

 

而“重新定义的家”之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也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的可能性,体现在青山周平的改造项目(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灯市口L形之家)中,其设计先以“以小造大、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弹性使用、片段组成整体”的“空间立体再造”的策略与手法创造出一个“物质层面”的“家”,以让人在现实框限的夹缝中生存,改善了恶劣不足的环境条件,而后凝聚了“精神层面”的情感与更新了生活,创造出新的住居体验的可能性。

 

青山周平对于生活周遭的观察是敏锐的,当然这也是建筑师该有的基本功。他观察到人生活在世上常习于把手中的物件“随心”挂于他所熟悉的环境场域中的某一处(树枝上,墙壁凹凸处、握把上、铁架上等等),他称这为“城市突起物”,人因此争得在城市空间的使用权,即使是一时的、瞬间的,微小的、微不足道的,但却也是有效的、充分利用的,并进而铺陈出人之于物件之于突起物在城市生活“切片”中的丰富与多样,点点滴滴,分门别类;他也观察到胡同中的某个角落、某个范围会出现临时状态的“家”(搭着帐篷,拉着绳子的晒衣,街边的座椅),是很“随意”的,并产生出一种室外生活场景的不同于人们所理解的“家”的室内,而“家”的生活及其情感也从室内延伸扩展到室外,弥漫在街道巷弄中,而这些组成临时状态的“家”的物件,青山周平取名为“城市寄生家具”,并做了一场展览(“生活之内”),以再现城市造物的生活美学,而城市中尚未被发现的更多;他更观察到人需要独处,清静、安逸而沉思的好好跟自己相处,“人间最美是清欢”,人独处时,不是寂寞难耐,而是享受属于自己的片刻时光,看心中的风景是风景、看山是山、视水若水,于是他就设计了书店里的独处阅读区域,以及在展览中设计了一个装置,似一顶帽子,人可以待在里面以获得安全感的享受着“一个人哭”的“宣泄”。

 

木木美术馆福隆寺新馆和Arabica coffee上海建国西路店是青山周平近期完成的作品,正好体现一种“对比”:“木木”为了塑造出游离于日常之外的空间,以材料的质感(镀锌钢板)区别于周围、以流线安排创造一种“失联”,就是要让人暂时屏蔽外界、安静而独立的“游览”,是相对封闭的设计;而“Arabica”则是相对开放的设计,通过透明材质(U型玻璃)的塑造出小庭院的让室内外界限模糊并得到了延伸,人在“里外”看与被看,所有事物相互的对话、渗透与开放。因此,两个项目,封闭与开放,皆体现一种设计状态与结果。

 

综上所述,青山周平的设计有着一种趣味,忽大忽小,构思巧妙,以人及其生活为出发点的让建筑、让装置留下了情感、记忆和温度,并弹性的加以使用;他也提出了“共享”的概念,以一种新的家庭模式,让没有血缘或婚姻的人可以“共享”生活,彼此相遇,这件事在广大的现代城市中需要“落实”,这是他未来的挑战。



结语:

重返家园,回归生活,恰是个体摆脱社会惯性的方式,人们得以真正地开始对生活本质进行追问与思索。在青山周平生活的胡同,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充满着人们关于美好生活的遐想。清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唤醒了沉睡的街巷,人群的影子沿着老房子粗糙的墙壁纹理而摇曳,空气中隐约传来邻居在屋外活动的声响,猫儿伸着懒腰跃上桌面,一切都无限亲密且贴近于日常,这或许就是青山周平理想的生活。


互动福利

即日起,截止至1月20日18:00

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并在评论区留言

谈谈你对青山周平设计理念的看法

留言点赞数第一名

以及一位由青山周平挑选的幸运读者

可以免费获得建筑师亲笔签名

《理想家:2025》一本




建筑师的20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