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 | 周恺作品: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 2021年第130期《城市 环境 设计(UED)》周恺专辑

UED新媒体 城市环境设计UED 2022-05-10

点击上方↑「城市 环境 设计 UED」快速关注

ZHOU KAI

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LIBRARY ON THE NEW CAMPUS OF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也是国家重点大学之一。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位于南开区卫津路的校园逐渐饱和,办学空间不足。2010年3月,天津市与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启动天津大学新校区的建设。

新校区被称为“北洋园”,选址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的海河教育园内,一期建设的建筑面积约80万m²。华汇设计团队主要负责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第一教学楼、第三食堂等项目。

总平面图

在规划方面,校园由东西向的主轴贯穿,中间是核心岛,岛周边引入环形运河景观园廊,岛内外均布置教学及生活区,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步行路径。学生是校园的活动主体,在新校区最初的建设启动会议上,校领导就与诸多规划师、建筑师达成了“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以此作为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就建筑单体而言,图书馆位于核心岛的中心,其地位在校园内可谓重中之重。起初,校方希望在此处建一座较高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各个方向的视觉焦点,但在方案推进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推敲,明确这个思路并不符合“以学生为本”的初衷,而舒适的阅读环境、便捷的交通路径、高效的阅读体验才是关键。因此改变设计方向,希望建造一个平和、自然、安静、利于交流和使用的建筑。


01

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

设计首先抛弃校园图书馆常见的那种标志性的高大形式,压低建筑高度,延展建筑平面,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东西长158.4m,南北长117.6m。再在尺度较大的平面里挖出一个72米见方的庭院作为阅读广场。庭院里种满了树,有梧桐、海棠、枸树等,树下是可以阅览和交流的休闲空间。庭院内还引入了起伏的草坡和几块水池。水池其实是将内院地面略微下挖形成浅浅的弧形,统一红砖铺地,冬季天津寒冷,为避免结冰,可以将池水排空,露出缓坡地面,供人自由行走。图书馆东、西两侧中部的底层用异形曲面架空,形成通往庭院的出入口,人们可以在其中穿行。庭院不仅仅是图书馆的庭院,更像是整个校园的公园。穿过门洞进入这片环境,再进入图书馆,氛围经过环境的过渡变得静谧,人也沉静下来。

图书馆的空间模式由此变得特殊,不再是传统的高大、庄重的形象,而是通过中心“庭院”弱化建筑体量,更加平实、近人,让学生感觉读书不再是一件紧张、严肃的事情,而是很轻松、很享受的。或许有的同学仅是散步至此,因被书院氛围感染而坐在树下随手翻阅一本书;又或许是三两同学相约至此,在交流中得到心灵的满足。目前移植来的这些树还比较矮小,期待十年之后,当这些树长大了,建筑被互相交织的繁茂枝叶遮挡、消隐,会更有绿林深处好读书的情致。

建筑内部也布置了一些小庭院,并且将天光引入,是休息或交流的好去处,让人在建筑内部也能够感受到绿色植物带来的勃勃生机。



02

布局与校区规划呼应

由于校园主入口与中轴线呈一定的夹角,在轴线的起点需要有转折,所以在规划时,希望借助一个圆形的空间削弱角度的变化。最终,这个项目由崔愷院士设计为圆环形的主楼,中间是广场,广场中心是轴线转折点。

图书馆是中轴线后半段的重要节点。从规划的角度上,希望它与起点处的圆环主楼有所呼应,因此加入了一个方形的庭院空间,用“围合”的空间形态来强化轴线两端的节点。图书馆东、西两侧的架空出入口可以使轴线贯穿,西口较东口向南侧加宽,形成偏心拱,这是由于在原本校园中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斜轴:中轴线继续向后延伸至大学生活动中心和自然(湿地)公园,斜轴通往西南方向的音乐厅(待建)。


03

与老校区的关系

在规划上,老校区以东西向主轴为中心,图书馆在中轴以北,坐北朝南;新校区图书馆也位于校园东西主轴上,单体轴线却是南北向的,从两侧架空的出入口进入庭院, 建筑的主入口在庭院北侧中间,与老校区图书馆布局一致。

从单体建筑来看,新校区图书馆主入口是一个相对拙朴的门楼,与主体建筑轻盈的材质形成对比,但却与老校区传统的建筑形态相呼应。图书馆内部也运用了大台阶,将两组楼梯分置入口两侧,可以说是对老图书馆内居中布置的一宽两窄、向两侧分折的大台阶的传承。立面上的横向长窗及分隔,也是对老图书馆后加建部分的立面窗户的呼应。同时,在庭院的铺地、入口门楼、内部大厅的部分地面和墙面上,使用了与老校区建筑颜色相近的砖,庭院内也种植了已成为天大文化标志的海棠树。当然,庭院作为阅读、休闲的广场所形成的开放的氛围,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封闭的状态,这是与老校区不同的地方。



04

功能向新型图书馆转换

对于当代图书馆的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借书、阅览、书库等,其功能应该更为复合、多元。“北洋园”作为天津大学未来的主校区,它的图书馆应该成为学校信息资源的保障中心、专业知识的交流中心、科技创新的体验中心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平台,这些使用方式的进步给图书馆的设计带来了极大变化。

最大的变化在于弱化了原本作为图书馆设计中的重头戏——闭架书库,绝大部分的纸质媒介采用藏阅一体的开架阅览方式,学生可以最大化、最高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书籍文献等。作为服务系统的信息资源展示空间和交流休息区合理分布在各个楼层。建筑内部实现网络覆盖,让读者在任何空间都可以连接网络,保障信息与空间的互联互通。

建筑的四个方向都是开放的,从东、西方向可以进入院落,南、北方向的内外两侧均有建筑出入口,利于来自各个方向的学生顺利进入。压低到四层的建筑高度,除了可以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方便上下行走,尤其在使用高峰期,同学们可以不必借助电梯就很容易地到达各个楼层。挖空的内部庭院,延展了建筑的表面,为内部阅览空间提供了最大化的临窗位置。

另外,建筑底层还布置了公共集会空间、打印室、对外开放的书店、咖啡吧和可以24小时使用的自习教室等,满足了学生们的不同需要。同时,庭院空间不仅是舒适的室外阅读休憩场所,也可举办各种典礼仪式和文化活动。


05

相对轻松的建筑语言

天津大学新校区的整体建设以红砖建筑为主,作为中轴起始点的圆形主楼也是红砖实体开洞,比较厚重。而轴线的底景希望比较“年轻”,像是从过去走到现代。

图书馆的建筑表皮由打孔铝板和玻璃组成,提供足够的自然光线,空间通透,内部明快。内院表皮采用竖向遮阳片,形成类似书架的感觉。窗扇的间距也经过设计,保证每个阅览桌旁的玻璃面完整,没有窗框遮挡视野。窗扇大都可以内倒开启,既可以与庭院组织自然通风,也不占用室内空间,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虽然图书馆外观比较平直,但这种轻盈的材质与周边的建筑产生很大的反差。尤其当夜晚灯光亮起来之后,它像一个透明晶莹的盒子,吸引人们来到此处,成为全校最活跃的中心。建筑内部采用木纹铝板和红砖作为主要的饰面材料,在保证防水耐火的同时,希望这些带着温暖质感的材料可以营造一个安静、令人放松的阅读氛围。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经费原因,红砖改成了面砖,造成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影响。

新校区的图书馆具有自己的特点,它并非外向型、形式化的建筑,而是一个内向型、安静的空间,可以让人不知不觉就走到建筑内部并停留下来。但从使用方面来看,它又是整个新校区里公共性最强、最开放、最透明的建筑,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

交友的空间和场所。但是,这个项目还存在着很多不如意之处。希望在经历过时间洗炼的多年之后,这栋建筑能够更加与自然相融,朴实沉静、平易近人,同学们能够把这里当作学生之家,到那时,建筑才更有味道。

根据原载于《建筑学报》(2016.10)的《“以学生为本”的新型图书馆——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周恺、吕俊杰)一文改写


06

图纸

首层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PROJECT INFO

/

项目名称: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项目地点:天津 津南区

建筑功能:教育建筑

用地面积:4.7hm²

建筑面积:54 300m²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业主单位:天津大学

设计单位: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0—2012 年

竣工时间:2015年

摄影:姚力、周恺

获奖:

中国建筑学会2017—2018 年度建筑设计奖 公共建筑类创作金奖

中国建筑学会2017—2018 年度建筑设计奖 室内设计专业二等奖

2017 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一等奖

1949—2019 建国七十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

2016“海河杯”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公建一等奖

2017“海河杯”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建筑装饰工程一等奖

/

上文摘自2021年第130期《城市 环境 设计(UED)》周恺专辑

编辑 |《城市 环境 设计(UED)》新媒体部

2021年第130期《城市 环境 设计(UED)》周恺专辑已发布:(扫下方二维码进行购买)

点击下图阅读孔宇航院长精彩刊文: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