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3)丨应对雨洪挑战的城市滨水码头区蓝绿空间耦合设计研究

汪洁琼,沈桐羽等 园林杂志 2024-04-20

应对雨洪挑战的城市滨水码头区蓝绿空间耦合设计研究

Green-Blue Spatial Coupling Design Research of Urban Docklands in Response to Flooding Challenge

汪洁琼 沈桐羽 王敏* 郭广钰

汪洁琼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水绿生态智能分实验中心联合创始人,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员,研究方向为水绿生态智能、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水生态、城市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与设计

沈桐羽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景观与工程技术

王  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水绿生态智能分实验中心联合创始人,研究方向为水绿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绿地与生态规划设计、韧性景观与城市可持续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3-03期P47-54.

·全文引文格式汪洁琼,沈桐羽,王敏,郭广钰.应对雨洪挑战的城市滨水码头区蓝绿空间耦合设计研究[J].园林,2023,40(03):47-54.

摘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雨洪挑战是城市韧性体系构建的核心议题。聚焦滨水码头区这类城市灰色基础设施,提出蓝绿空间耦合优化对城市滨水码头区应对雨洪挑战起到积极作用。选取上海市黄浦江中北段典型滨水码头区开展实证研究,构建适用于量化评价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指标体系以及能表征场地尺度蓝绿空间耦合关系的指标,旨在揭示影响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蓝绿空间耦合关键指标。结果表明:(1)上海黄浦江滨水码头区各典型样段现有雨洪韧性水平与蓝绿空间耦合程度分异较大;(2)蓝绿耦合度(C)、蓝绿耦合发展协调度(D)是影响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两项关键指标,可综合考虑雨洪韧性与蓝绿耦合的协同提升。针对不同空间类型码头区,总结归纳4种蓝绿耦合的空间优化模式,为城市滨水码头区的雨洪韧性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实现城市滨水码头区从灰色基础设施向高品质蓝绿基础设施的转型。

关键词: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蓝绿耦合;蓝绿基础设施;灰色基础设施;上海黄浦江


在气候变化全球应对的背景下,如何让城市灰色基础设施(Urban Grey Infrastructure)转型为更生态、绿色、高效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或城市蓝绿基础设施(Urban Blue-green Infrastructure),是实现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韧性水平提升、空间功能复合的有效途径,其中提升城市雨洪韧性水平是灰色基础设施转型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研究从场地尺度的蓝绿空间耦合的角度,重点瞄准提升雨洪韧性水平的蓝绿空间耦合关键指标及其设计优化模式。选取上海市黄浦江中北段典型的滨水码头区进行实证研究,构建适用于量化评价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以及能表征场地尺度蓝绿空间耦合关系的指标,归纳总结蓝绿耦合的空间优化模式,从而实现城市滨水码头区从灰色基础设施向高品质蓝绿基础设施的转型。


   1. 研究对象与数据采集   

研究选取位于上海市黄浦江中北段的临江路码头、嫩江路码头、定海桥码头、宁国路码头、丹东路码头、秦皇岛路码头作为研究对象。设置各样段的岸线长度为1km,宽度为400~500m不等,由此得到6个研究样段,总面积约3.0km2,岸线总长度约6.0km(图1)。

图1  研究对象区位及样段分布图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路径

研究路径与步骤:(1)构建适用于量化评价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指标体系;(2)选取能表征场地尺度蓝绿空间耦合关系的指标,结合实地调研与卫星遥感影像所获的数据量化样段;(3)发现影响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蓝绿空间耦合关键指标;(4)归纳总结提升滨江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蓝绿耦合优化模式。


2.2 城市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评价

研究构建了反映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当前黄浦江各滨水码头区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将码头区雨洪韧性分为优、良、中、差4个级别。按照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指数E得出雨洪韧性评价值,最终得到各样段雨洪韧性评价结果。


2.3 滨水码头区蓝绿空间关系与耦合的量化表征

研究选取滨水绿地平均宽度、蓝绿面积比、水生植物长度占比、蓝绿空间占比、蓝绿融合度、蓝绿耦合度及蓝绿耦合协调发展度共7个指标,量化表征各码头区样段的蓝绿空间关系及耦合关系。


   3. 研究结果   

3.1 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总体评价结果

各滨水码头区的雨洪韧性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分为三个梯度,其中临江路码头区综合评价指数最低;其次为定海桥和宁国路码头区,该样段的滨水空间普遍为民用或工厂建筑,蓝绿基础设施有待提升。综合评价指数得分最高的为嫩江路码头区,该码头与共青森林公园相邻,对提升雨洪韧性有显著作用。


3.2 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三大维度分析

从三大维度的角度切入,将各指标的归一化得分比与叠加权重的综合指标值进行比较分析(图2)。(1)环境支撑维度整体权重值最高,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最大。该维度临江路码头区的得分最低,嫩江路码头得分最高。(2)在空间可变维度上,临江路与定海桥码头区的各指标得分分布较为相近。(3)在风险管理维度上,临江路码头区得分较高。

图2  上海市黄浦江各选段雨洪韧性三大维度指标归一化及综合评价结果


3.3 滨水码头区蓝绿空间耦合关系结果

根据协调等级及协调发展度的划分标准判断各个码头区样段的协调发展度,嫩江路码头区各项指标的得分均为最高,根据协调等级及协调发展度的划分标准,嫩江路码头区的蓝绿耦合为良好协调。临江路码头区的蓝绿羯合协调发展度为轻度失调; 定海桥码头区的蓝绿耦合协调发展度为濒临失调;宁国路、丹东路、秦皇岛路码头区的蓝绿耦合协调发展度为勉强协调。


   4 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各码头区的雨洪韧性与蓝绿耦合评价值相差较大,蓝绿耦合关系与雨洪韧性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通过滨水码头区的蓝绿空间耦合设计以提升雨洪韧性是可能并且高效的。研究归纳了4种针对不同空间类型码头区的蓝绿耦合优化模式(图3),为城市滨水码头区的蓝绿耦合设计提供策略。

图3  不同类型码头区蓝绿耦合优化模式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王丽娜            微信排版丨戴嘉旻            文章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3)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也属于城市基础设施范畴《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3)丨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3)丨“场域”理念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转型研究《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2)丨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的策略与途径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2)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栖息地修复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2)丨湖泊型湿地公园中两栖类动物栖息地营建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2)丨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公园鱼类栖息地营建 ——以芜湖市大阳垾湿地公园为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2)丨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日本的做法及启示《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2)丨山地校园鸟类多样性及其生境特征研究——以重庆大学A区为例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1)丨风景园林碳汇能力建设的基本逻辑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1)丨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1)丨风景园林科技创新支撑碳汇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1)丨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探索:国际经验与前沿技术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1)丨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绿色空间韧性—减碳—增汇协同范式与设计策略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信箱:LA899@vip.163.com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