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2)丨高校助力下的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保护与传承路径探讨

顾润佶,惠雪等 园林杂志
2024-09-04

高校助力下的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保护与传承路径探讨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Pat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struction Skills in Jiangnan Gardens with the Assistance by Universities

顾润佶  惠雪  傅力  李岚*

顾润佶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江南园林遗产保护


惠雪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江南园林遗产保护


李岚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江南园林遗产保护与活化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遗产保护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4-02期 P23-29.

• 全文引文格式:顾润佶, 惠雪, 傅力, 等. 高校助力下的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保护与传承路径探讨[J]. 园林, 2024, 41(02): 23-29.

• 摘要:江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涉及物质遗产,还必须重视园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非遗营建技艺的保护。首先,回顾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传承的现状,分析非遗营建技艺面临的发展困境。其次,分析高校在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保护中具有教育、科研、资源整合的优势。通过抢救性保护、动态性传承、活态性传播三方面助力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传承路径转变,提升学生技艺水平,为江南园林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非遗技艺的传承作出积极贡献。只有全面保护和传承非遗营建技艺,才能确保江南园林遗产的完整性和独特魅力的永久传承。

• 关键词:江南园林;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保护;园林营建技艺


   1 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发展现状   

1.1 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概况

江南园林非遗营造技艺类别分为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盆景技艺和传统造园技艺,有完整的体系和工艺流程,包括叠石,木雕,彩绘,泥塑等三十多个专业工种,融合了建筑、园艺、水景等多种艺术形式。


1.2 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的价值

在对江南园林遗产中假山的修缮过程中,技艺传承不佳,或不研究原有立意和技法取向;采用现代材料修补;缺少树木与山石关系的研究,过度修剪点景树等造成了遗产的破坏。


1.3 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传承人与工匠的发展困境

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传承人日渐稀少且年事已高,传承过程口传心授比较脆弱,同时社会参与度不高,现代化的建造方式不断冲击着传统技艺。


   2 高校在江南园林非遗营建   

技艺传承中的优势

高校具有教育优势,增强人才储备;发挥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科学研究资料及技术支援,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人士及智力支持;高校具有资源整合的优势,世俗化程度较低,利益导向较少。


   3 高校助力江南园林营建   

技艺传承模式的转变

过去传承主体是匠人,保护主体是文化持有者,即民众和传承人。基于高校在非遗传承中的优势,学者作为传承策略的主脑,营建技艺传承模式已经转变(图1)。

图1 高校助力园林非遗传承路径


从口口相传转变为实质性记录。利用纸质传媒与影像录音等手段,涵盖艺术思想、生产工具等,用有形文化遗产档案将技艺记录下来。

高校助力非遗保护,采用一对多授课制传承。高校开设江南园林营建技艺课程,由匠人现场教学,从传承人的视角讲述艺术创作的技法;高校教师从学术角度讲授技艺的起源与变化。

以往传承项目往往只存在媒体调研宣传中,很少深入日常生活,从单一的政府宣传转变为多渠道传播。将营建技艺线上线下传播相结合。


   4 高校助力江南园林非遗   

营建技艺传承策略

4.1 抢救性保护:文字与数字化结合

针对口口相传的脆弱模式,解决之道在于鼓励匠人著书立说与高校展开合作,走文化相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展数字化保护,建立技艺档案,其次采集传承人的营建过程,做叠山技法可视化拆解。


4.2 动态性传承:实践与理论结合

4.2.1 技艺训练营

南京林业大学举办了江苏省研究生传统园林营建与非遗文化传承暑期学校,课程内容全覆盖了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的类别(图2)。技艺训练营采用匠人+教师的组合,教师从理论角度研究课程安排,也研究微观层面理论整理;匠人从实践角度呈现创作过程(图3,图4)。

图2  暑期学校课程体系设计


图3(上)暑期学校实践过程

图4(下)苏州实地讲解技法


4.2.2 开设数字化非遗课程

高校尽快开设数字化非遗课程,通过高校介入参与设计在线平台,学习非遗营建技艺。江南园林遗产保护与活化重点实验室构建了传统假山叠石构建技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从线下的高成本搭建转变到线上低成本实验模拟。


4.3 活态性传播:线下与线上结合

高校在线下组织教授与传承人进高校开设讲座。南京林业大学举办过一系列盆景叠山技法科普讲座;举办“园林遗产保护与传承”学术论坛。线上撰写图文宣传稿,发布技艺拆解视频,上线短视频课程。将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引入大众视野,进行群众科普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陈曦. 试论“香山帮”营造技艺在当代建筑遗产保护中的适应性发展[J]. 古建园林技术, 2016(2): 72-76.

[2] 李行, 郭东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播与保护——以湖南省常德丝弦为研究中心[J]. 戏剧之家, 2023(26): 48-50.

[3] 苏黄菲菲. 融入与融合: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路径选择[J]. 广西民族研究, 2021(6): 164-171.

[4] 王拓. 口述史:“非遗”传承人获得话语权的媒介与途径[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2): 168-172.

[5] 易玲, 刘双庆. 非遗保护管理机制的现实困境及疏解之道——基于湖南省300名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42(8): 78-87, 184.

[6] 梁慧琳. 苏州环秀山庄园林三维数字化信息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18.

[7] 姚国章, 刘增燕.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实践借鉴[J]. 东南文化, 2022(6): 179-185.

[8] 马晓娜, 图拉, 徐迎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现状[J].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9, 49(2): 121-142.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刘   杰排版设计丨戴嘉旻             内容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2)丨走向永续的未来:园林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1)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系统构建《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4.01)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概念辨析及构建方法探析《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智能规划系统研发与实证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基于街区小气候环境冬夏协同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精准修复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城市生态空间受损识别与评价研究——以北京海淀北部新区、亦庄新城为例
《园林》学刊丨2023全年总目次(第40卷)《园林》学刊丨致审稿专家、青编委的感谢信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