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特雷卡丁的首次中国个展将在上海重磅呈献
瑞安·特雷卡丁 Ryan Trecartin
Re’Search Wait’S
展期:2018年11月8日–2019年1月20日
每周二至周日,12:30 – 17:30
地点:上海池社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4号
美国艺术家瑞安·特雷卡丁(Ryan Trecartin)将于上海池社举办其首次中国个展“Re’Search Wait’S”。作为长期深入探索网络与数码现实的艺术家,特雷卡丁将首次为中国观众呈献其深刻、丰富、具有先锋意味的艺术实践——将科技、创新艺术语汇、诗意叙事、多元身份认同融为一体,解构人性并重新考虑人类主体的存在方式,塑造并引导观众进入一个异次元世界。展览由施布特-玛格画廊(柏林、伦敦和洛杉矶)(Sprüth Magers, Berlin, London and Los Angeles)和睿阁画廊(Regen Projects)共同呈献,持续至2019年1月20日。
在过去数年内,评论常在“后网络艺术”潮流框架内讨论特雷卡丁的创作,并视其为该潮流众多艺术家中的佼佼者。特雷卡丁常肆意挪用互联网上的各种图片、文本和影像,大量剪辑并拼贴这些素材,抹去素材的原生语境,加入自创人物的表演,将纷杂的创作材料重新组织为一段似曾相识却又无法精确理解的作品。
瑞安·特雷卡丁,Roamie View(视频截帧), 2010,高清视频、音轨,28分23秒。©瑞安·特雷卡丁。图片由艺术家、施布特-玛格画廊和睿阁画廊提供。
“伪造现实”的个人表演
特雷卡丁本次个展 “Re’SearchWait’S” 将呈献其代表性影像作品系列 Any Ever(2007-2010)中的第二章 Re’SearchWait’S,这一章由四支影像组成,分别名为:Ready; Roamie View : History Enhancement; TempStop, 以及 The Re’Search。Re’Search Wait’S的整体故事情节复杂而碎片化,与互联网文化的特性相符。此影像作品的每个特定时间节点都由多重观看视角所锚定:文本、图片素材和视频影像层层重叠在一个屏幕上,这些元素被剪切、分解,并以不断变化的节奏回放。在观看融合了多种元素的视频作品时,观众必须选择专注关注文本、图像抑或是影像,控制自己的关注点,或任由纷乱的文化元素及叙事带领自身前进。“Any Ever”由七个独立但内在相关联的影像系列组成,以双联屏幕的形式呈现。第一章节名为是Trill-logy Comp的影像三部曲,第二部分即是此次在上海呈献的Re’SearchWait’S影像四重奏,两部分构筑了一个复杂“产业”内的多重叙事,形而上的市场调研是这一“产业”的基础,被赋予具像化人格的商品是“产业”的特性。
在本次展览的Ready(2009-2010)作品中,特雷卡丁一人分饰两角——Wait和JJ。Wait为了一份工作而放弃了职业生涯,特雷卡丁把这个过程称为“表演工作”。JJ这个角色的生活困境则反映了“瞬时消费主义”这一概念,即由经验驱动的消费主义, 这也是作品Ready的主题。
瑞安·特雷卡丁,Ready(视频截帧), 2010,高清视频、音轨,26分47秒。©瑞安·特雷卡丁。图片由艺术家、施布特-玛格画廊和睿阁画廊提供。
瑞安·特雷卡丁,Ready(视频截帧), 2010,高清视频、音轨,26分47秒。©瑞安·特雷卡丁。图片由艺术家、施布特-玛格画廊和睿阁画廊提供。
Roamie View: History Enhancement 章节中的角色JJ在当下是一个躯壳,只为了包裹角色过去的“自我”而存在。JJ雇佣Roamie Hood(Alison Powell扮演)穿越到过去,尝试改变过去的自我,以便改变当下自我“躯壳”的状态。影像打破时间维度,创造出多重因果的可能性,时间概念被空间化,主角JJ和影片本身都超越了“自我认知”这个议题,转而在时空中探索“自我定位”。
瑞安·特雷卡丁,Roamie View(视频截帧), 2010,高清视频、音轨,28分23秒。©瑞安·特雷卡丁。图片由艺术家、施布特-玛格画廊和睿阁画廊提供。
Temp Stop 章节转换了“时间暂停”的概念。在风格和内容层面,TempStop也“叫停”了整个展览——此作品与其他三支作品大相径庭,角色设定更加超现实,完全脱离正常状态。
The Re’Search作品则是整个章节的缩影。其他几支影片中的场景在此反复重现:先前出现的角色或者以原形象再次出场,或者被转化成小女孩形象,并以这个人设重新出现。角色们不断进场、退场,模糊现实和虚构的界限。
瑞安·特雷卡丁,Temp Stop (Re'SearchWait'S)(视频截帧), 2009-2010,高清视频,11分11秒。©瑞安·特雷卡丁 。图片由艺术家、施布特-玛格画廊和睿阁画廊提供。
打破边界的自我表达
1981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韦伯斯特(Webster)的艺术家瑞安·特雷卡丁(Ryan Trecartin)在俄亥俄州乡间长大。曾就读于罗德岛设计学院攻读电影/动画/录像专业的他,凭借毕业作品《寻找娱乐的一家》(A Family Finds Entertainment)引起了艺术圈的关注。
在这部长达40分钟的影片中,艺术家和他的家人、朋友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出现在一个名为Skippy(也由特雷卡丁扮演)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冒险”。结合了充斥着劣质感的画面、廉价的录像特效、人物夸张的打扮、碎片式的台词以及常见于美国青少年文化中典型的“课后”生活情节,整部影片所反映出的是深受大众媒体消费影响的一代,是如何被塑造、被摧毁,然后试图寻找一个表达的出口。这样的视角在特雷卡丁日后的创作中,一直在不断被延伸、被复杂化。
2011年,特雷卡丁在美国纽约MoMA PS1举行了个展“Any Ever”,展现了他和其他合作艺术家扮演着多个角色,带着意义不明的妆容在混杂着各种网络流行元素的场景中进行的自述、对话。特雷卡丁的作品大部分都取材于互联网上的各种图片、文本和影像,经过大量的剪辑和拼贴后,抹去了原生素材所具有的特性,并加入自创人物的表演,重新编辑为一段令人似曾相识却又无法精确理解其发生环境的录像。艺评人Roberta Smith曾经对特雷卡丁在MoMA PS1的展览这样评价:他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念,认为无论个体或群体都拥有无拘无束的自我表达的可能性,与日益物质化的生活进行对抗。政治与美学、概念和形式、高雅与低俗、艺术和娱乐、圈内人与圈外人、讽刺与真诚、同性恋和异性恋......这些在常规定义中被简单划分的二元对立概念,在特雷卡丁的作品中已经完全被打破了界线。
艺术家瑞安·特雷卡丁,摄影:Anthony Valdez。图片由艺术家、施布特-玛格画廊和睿阁画廊提供。
作为在全球艺术界最为深入、精确探索当代网络及数码现实文化的艺术家之一,特雷卡丁先后参加了惠特尼双年展、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和第九届柏林双年展“The Present In Drag”(2016),并担任了2015年纽约新美术馆三年展“Surround Audience”的联合策展人。国际权威艺术媒体《艺术论坛》(Artforum)曾评价:“特雷卡丁的作品为身份认同观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洞察”;《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也曾评价:“特雷卡丁的艺术创作释放出比其个人强大异常的能量。”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现实可以被伪造,人可以利用权力,为一己私利伪造一个“现实”,甚至用伪造的“现实”牢笼禁锢其他人。特雷卡丁游走于这个“伪造现实’”的牢笼内外,扮演着被监禁者和监禁者们,这些“牢笼”内外的众多个体都在这个功利驱动的世界里试图争取话语权。展览“Re’Search Wait’S”中的四部影片,将已有的现实融合在全新的结构中,让现实变得陌生,构成一个异化的现实。而语言、图像和戏剧冲突在特雷卡丁作品中的有机结合,让这种异化的现实得以重新被解读,剥离出现实中的痛苦和喜悦。
网络时代的全球议题
很多后网络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真实与虚拟并存的感受。比如艺术家Mehreen Mutraza的《三联画》就通过谷歌搜索“网络”“中世纪艺术”“末世”等关键词,将得到的图片拼贴成早期经典的宗教画形象,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宗教符号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日常物件和场景;而像Ryan Trecartin影像中所采用的视频直播的风格、肥皂剧中常见的情节以及社交媒体常用的表情和缩略文字等,将最为泛滥的流行融合成了一种高度个人化风格的视觉语言。
美国艺术家Marisa Olson曾经表示“后网络艺术所代表的就是我们在享受网络的同时对它所带来的一切进行批判的状态”,而她通常也被认为是最早提出了“后网络艺术”的人之一。作为生活被互联网世界完全改变了的“千禧一代”,后网络艺术家通过作品更想要探讨的是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是如何改变了艺术生产,并对我们的视觉文化和审美产生了影响。而在如今各种网络流行语盛行、视频拍照APP层出不穷、一段视频或图片都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呈现病毒式传播的时代,每个人其实都已经生活在了Marisa Olson所说的“连接到互联网”之后的空间。
作为“后网络艺术”潮流框架内的最典型代表之一,Ryan Trecartin和他即将来到上海的展览“Re’Search Wait’S”也是对于这一概念的集中呈现。抛弃了清晰的线性叙事、安全的大众审美、正常的逻辑发展,这个展览更像是一个可以被任意解读的微型世界,让观看者在理解自我的同时,探寻这个快速化的时代带给人们的更多可能。
施布特-玛格画廊近期展览:
Sprüth Magers 柏林丨米卡·罗滕伯格:《碗、球、魂、洞》
更多关于艺术家和画廊的信息,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访问我们的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