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马拉松,老百姓为什么不喜欢?

跑者老王 老王谈跑步 2024-04-19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老王

马拉松,这一诞生于古希腊的长距离赛跑项目,被设计为体育精神的一种展现,旨在突破人类体能的极限。

然而,在大众视角下,马拉松的内涵和价值常常被误解或被忽略。

两个误解

很多人将其仅仅视作一种体育竞技活动,而忽略了它在推动社会参与、城市宣传以及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误解之一,源自于对国家荣誉的偏执解读。

在许多人的眼中,所有的体育赛事,包括马拉松,都应该是为国争光的平台。他们难以理解,马拉松赛事更多地关注的是个人挑战和社会参与,而非单纯的国家荣誉。

这种误区导致民众对马拉松的价值判断失误,认为如果马拉松无法直接为国家带来荣誉,则不值得投入大量资源。

误解之二,与马拉松观赏性有关。

马拉松比赛因其高度的专业性和特定的比赛规则,使得普通观众在初次接触时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和欣赏。

对于没有深入了解过马拉松运动的老百姓来说,单调的比赛过程、专业的训练方法以及选手之间的细微差距都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门槛。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一些人觉得马拉松比赛的观赏性不高,难以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

一场马拉松,顶级专业的运动员也需要2个多小时完成,在此期间,观赏的精彩程度远不如球类运动或其他竞技体育高。

对普通人而言,会产生"看不懂,就不喜欢"的心态。

老百姓的反感

另外,有很多中国老百姓不喜欢在自己城市举办马拉松。

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1、交通拥堵:马拉松比赛通常需要封锁道路,这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特别是在繁忙的城市主干道上举办马拉松,会导致长时间的交通堵塞,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

2、噪音和干扰:马拉松比赛期间,大量参赛选手和观众聚集在比赛场地附近,可能会带来噪音、垃圾等问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

3、安全问题:马拉松比赛涉及大量人员的聚集和流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老百姓可能担心比赛期间的安全问题,比如交通事故、人群拥挤等。

4、比赛组织和管理问题:如果比赛的组织和管理不够规范,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比如选手作弊、比赛取消等,这也会影响老百姓对马拉松比赛的看法。

5、个人兴趣和喜好:有些人可能对马拉松比赛本身不感兴趣,或者更喜欢其他类型的体育活动,因此可能不会积极参与或支持马拉松比赛。

6、利益分配问题:马拉松比赛的举办涉及到政府、赞助商、组织者等多方面的利益分配。如果利益分配不公或者出现腐败问题,会引起老百姓的不满和反感。

马拉松赛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存在。

对于那些从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长距离跑步,甚至不常锻炼的人来说,42.195公里的赛道仿佛是无法触及的梦想。

这种身体上的距离,无疑加深了理解上的鸿沟。在社会科学的视角中,任何形式的认知障碍都可能导致偏见和误解的产生。

此外,马拉松赛事对于日常生活的侵入性较低,不像篮球或足球赛事那样,常常成为餐桌上家庭成员间的谈资,这种缺失的“日常性”进一步拉大了它与大众的距离。

虽然马拉松赛事能够促进当地旅游,增加消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然而,这其中的经济循环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相距甚远,导致大多数人无法从中感受到马拉松的价值。

比如,即使马拉松赛事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旅游和经济效益,对于那些与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无关的居民来说,这种“间接效益”难以为他们所感知。

外籍选手的争论

另外,外籍选手问题也是多年争论的一个焦点。

外籍选手在中国马拉松赛事中的广泛参与,既是这一体育项目国际化的体现,也是马拉松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然而,在某些方面,外籍选手的参与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争议。

首先,外籍选手往往具有较高的竞技水平,他们在比赛中获胜的几率较高。

这不仅影响了赛事的竞争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国运动员的竞争力。对于观众而言,频繁见到外籍选手获胜,可能会减少他们对赛事的兴趣和本国选手的支持。

其次,外籍选手的大量涌入,对于赛事的经济效益有其两面性。

一方面,他们的参与提高了比赛的国际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赞助商和观众,从而增加了赛事的经济收入。

但另一方面,较高的奖金吸引了众多高水平外籍选手,导致本土专业运动员面临更大的挑战,降低了他们在本地赛事中的奖金获取几率。

除此之外,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外籍选手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一种认知差异。部分民众可能会将马拉松误解为一个‘外国人的运动’,减少了普及和参与本地马拉松活动的热情。

开启对话

虽然这几年中国马拉松“井喷式”发展,然而公众对马拉松文化的理解仍旧有限,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推广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大众对其认知存在偏差。

首先,增进公众对马拉松文化的了解是关键。

这不仅包括赛事的历史和规则,更应关注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价值。通过文化普及,让大众意识到马拉松不仅是竞赛,它同样是展现人类极限挑战的舞台。

此外,借助现代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创建更多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的宣传,如马拉松纪录片、参与式体验活动等,将马拉松文化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其次,增加赛事本地民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是提升马拉松认同感的重要一环。

除了鼓励当地民众参加比赛,更应该在赛事筹备期间就积极吸纳民众参与,如邀请他们参与路线规划、志愿服务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居民对赛事的归属感,同时也能让他们深入了解马拉松的核心价值和意义。

最后,利用运动经济学原理,可以设定合理的经济刺激措施,如为本地商家提供赛事期间特定福利,鼓励他们参与到赛事中。

这样的经济活动不仅增加了当地经济的活力,也让民众通过切身利益感受到马拉松带给城市的正面效应。

开启对话,增进了解,提升参与,是改变马拉松在大众心中形象,促进马拉松文化和社会价值进一步融合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亮【赞】+【在看】,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马拉松的魅力。

────  全文完  ────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跑者老王。扎根基层,科学锻炼,健康快乐。微信公众号:老王谈跑步。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43岁谢霆锋硬核“腹肌秀”,你的腹肌跑出来了吗?
看完就生气!“跑步不文明”事件,没下限了!
村上春树:是什么让我坚持早睡早起,爱上跑步?

52岁黎姿跑步秀出完美曲线,自律的力量让美丽不老!

马拉松的标准体重,你达标了吗?



你的「赞」+「在看」,老王都看得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