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IVD集采:对行业的思考,集采的因与果,趋于势
大家好,我是老刘,一个传播IVD知识的自媒体人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集采的文章,写那篇文章也过了大概有一个多月了,当时基于江西肝功能生化集采,才写了点自己的思考。
最近接触一句话,感触颇深:你走向世界的捷径,就是拥有自己的观点;此句话送于君,与君共勉之;
今天再来谈一谈集采,希望可以给到各位全新的思考和帮助,我还是想通过三个问题的方式,把我们今天的内容做一个讨论,对于集采的因与果,以及集采对IVD行业的趋势做一个思索。
01
是因为医保没钱了才集采嘛?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国家集采的原因是,国家医保局没钱了,新冠把国库掏空了,国家要让企业让利,让医院自负盈亏,这是真正的原因嘛?
答案是非也,医保局不仅没空,医保局还很有钱,让我们来看看医保局的统计数据吧。
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3629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287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支出2404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当期结存4684.48亿元,累计结存36156.30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11753.98亿元。
数据上来看,我们的医保基金库很充足,一片向好的趋势。
这里需要关注一下结存率,我们的结存率在2019年和2021年的时候,创造了新低,医保支出了很多,但是仍然库上的资金是充足的。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另外一个指标,那就是参保人数:截至2021年底,职工医保参保人数35431万人,比上年增加976万人,增长2.8%,其中,在职职工26106万人,比上年增长2.7%;退休职工9324万人,比上年增长3.3%。在职退休比为2.80,较上年下降0.02。
在职退休比是要开始走下坡路,也就意味着,我国的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当这部分人退休之后,就需要我们现有缴纳医保的人来给养退休的人员,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其实我国目前属于中度老龄化的社会,对我国的医保挑战是非常大的,虽然医保账上的钱还很多,但是我们需要做好未雨绸缪,这就是我理解的集采的原因,为未来买单,集采采的不是现在,采的是未来。
02
集采对各方所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在上一篇集采的思考文章中,对于厂家,医院和患者的利弊做了一个分析,这次再来补充一点内容。
首先是对于厂家而言:到底要不要上集采的车,从安徽发光集采和江西的生化集采来看,到底是保高利润还是保销售额,这个已经是有了确认的答案。集采要的是态度,一定会降价,降多少,怎么降,这个才是集采厂家最大的风险应对。IVD的集采由于涉及到平台,未来对于检验设备会出现增长放量,同时,相对应的配套试剂也会出现上述情况。、
对于代理商而言:利润一定会牺牲,未来可能医院主要的代理商是以像国润,上药,塞力斯,合富,润达等打包商为主,因为他们有成熟的物流系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降低成本,小的代理商可能难以维持;同时对于代理商而言,品牌和产品的选择是个考验,进口or国产,高端or低端;利和量,不同的代理商应该有不同的选择。
对于上游厂家而言:以药品的集采为例子,很多药品足斩也要上车的原因为何,因为有国家给你兜底,有最低采购量,所以,量是不会少的,对于上游的厂家而言,是利好的消息,但是同时也要面对集采降价带来的冲击。对于优秀的上游国产厂家而言,如果可以趁着集采的东风,在质量满足的情况下,做好进口替代,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IVD的上游原料,是真的任重而道远。
对于医保而言:在集采这件事上,没有所谓的共赢,只有医保单方面的胜,厂家和医院都要让利,中间的代理商集中化或者水分再压缩,医保要应对不确定的明天和已经到来的老龄化,所以,医保是这场战役中唯一的赢家。
03
集采对IVD的走向趋势为何?
趋势一:重塑市场格局:集采以及带量采购带来的影响无限放大的,集采很有可能会让靠后的企业,借着集采的风,乘胜追击,从末位往上靠,从而对于整个细分领域,格局重塑,从安徽的化学发光集采也能看出来一点规律,凡是中标的企业,把整个安徽的发光市场进行了瓜分,最大的罗氏和贝克曼直接变成0占有率,这个是一个省份的集采,如果放大到全国又是如何呢。
趋势二:迫使企业战略转型,出海为战:从九安和万孚在新冠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管你国内抗原再集采,管你再降价,又能奈我何,我最大的市场已经从国内转移到国外,早早的规避了风险,国内市场已经没法玩,那就转移战场;以药品的应对方式而言,特药或者新的适应症是目前的主流方向,对IVD而言,新的marker上市好像不是这么容易,还要面临非医保的问题,还是我上次谈的内容,转战非B端,未尝不是一个新的出路!
趋势三:头部效应加剧:这个趋势和第一个趋势不矛盾,集采肯定会有大批的企业入围,IVD讲究的是市场推广+学术围攻双驱动,小的企业不一定有这些资源可以覆盖到医院和经销商,所以,短期可能是利好降价幅度大的企业,长期来看,还是拥有完善配套体系的厂家吃香!这个情况会加剧头部现象,虽然集采入围,医院的选择比较多,但是还是哪个利于自己,用哪个!
趋势四:品牌优胜劣汰:在集采的浪潮之下,会对产品进行重新洗牌,净化非竞争力的产品,消除同质化产品,未来高性价比的产品会更加的有竞争力!头部效应同样会在项目上适用,某几个项目可能就是这几个品牌的,另外的就是其他的品牌,一些想再进来的企业,会更难!
趋势五:去经销商化:IVD集采的风,有了前期药品和新冠的成功加持,似乎来得更快,所以对于IVD的经销商而言,好日子会走到头,中间的经销商环节,将在未来的集采中,水分彻底挤出,可能更多的是以打包商或者物流商直接和医院对接,中间的总代一代二代啥的彻底没有,这个是必然之路。
趋势六:IVD大盘增长放量:这个貌似和集采背道而驰,实则结果恰恰相反;药品、高值耗材等集采,会对其细分领域造成市值大缩水,因为这些都是治疗的一部分,而IVD的项目,是在于前期的筛查和诊断,不涉及后续的治疗,老病人继续检测,新病人新加诊断,而且筛查本身的价值是远远大于治疗的,这也就意味着未来IVD的检测量是属于放大的,纵使价格降点,也不会像高值耗材药品那样,灵魂砍价,本身检验收费项目都不高,所以,在集采而言,其带来的放量是远超降价带来的缩水部分,而且IVD还要涉及到平台+试剂+校准质控这一套体系,集采起来不会这么快。
趋势七:IVD区域检验中心化:现在其实也能看出来一些趋势和苗头,各地各区组成联盟,形成区域检验中心,覆盖该地区的常规+特殊项目的检测,如上海松江区域临床检验中心;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等,分级诊疗是国家的医疗政策之一,区域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区域检验中心由于检测标本量大,专业的实验室配置,以及专业的物流等建设,和企业配合起来,可以很好的应对集采的冲击。
写在最后,写了两篇对于集采的思考,都是基于自己对于行业的看法,所得出的结论,也欢迎有想法的朋友一起交流,欢迎关注老刘
老刘谈,有观点
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