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重回1988,这位“闯海人”将如何回答?
导语
10月底,音乐剧《国门情》代表全国移民管理系统,参加了“奋斗吧 公安铁军”全国公安机关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慰问演出。这个节目也是第四届全国公安系统文艺汇演金奖和最佳导演奖获奖作品。
▲音乐剧《国门情》剧照 胡镪 摄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国门情》就取材于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美兰边检站,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动人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988,人生新的开始
那年4月13日,中央宣布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闯海人”,带着梦想和激情,如潮水般涌向海南。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7月14日,顺应海南建省和特区建设新形势,常振夫所在的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海口边防支队,升格为海南省公安边防总队。这个总队下设的海口机场边防检查站同步挂牌,这也是美兰边检站的前身。就这样,常振夫成了海口机场边防检查站的第一批检查员。
当时,一批边防战士通过层层选拔,从全国各地奔赴海南岛,充实到海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各级,成为“十万人才下海南”大军中的一员。
▲20世纪80年代,公安边防官兵在海口边防检查站办公楼前合影
异乡人初到海南,难免会想家。常振夫便主动帮助战友们融入新环境。一位山东老乡得知他是家中独子,便问道,“你工作在这2000多公里外的海南,图个啥?”常振夫笑了笑说,“俺爹说了,你能从农村出来,留在部队,就别怕吃苦,不要老想着回来。”
其实,常振夫何尝不想回家,在海南工作39年,陪父母一起过年的次数屈指可数。如今,八十多岁的父母身体不好,又适应不了南方气候,常振夫只好让妻子回老家代为尽孝。
现在双亲已经相继离世,每次提起父母,年过半百的老常心里总觉得遗憾,可妻子理解他,除了小家,老常心里装着大家,“每次在国门前执勤,我都觉得特别骄傲,就想着一定要老老实实做好工作。”
▲常振夫当年最喜欢和战友骑着挎斗摩托车出去执勤,他说这是让他们倍感威风的一项工作
为了老老实实做好工作,常振夫可没少克服困难。刚到检查员岗位上,每次遇到广东游客或外国旅客时,他心里都发怵,就是因为不懂粤语和英语。于是,他像着魔一样学习,最终,三个月学会了广东话,半年掌握了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攻克了语言关。
▲常振夫(右三)和战友在练习电脑操作 周建南 摄
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全新的电脑查控手段,他又苦练五笔打字,学习电脑查控,为及时跟上形势吃了不少苦头。
▲20世纪90年代初,边检验证查控由手工变为计算机查控
常振夫不怕吃苦,他刚到海南时,第一次见到香蕉树开满美丽的花,心动不已,结果拽下来一尝,竟满嘴苦涩。这让他从此信奉一个道理,“人生也是这样,想活的漂亮,心里就得吃得了苦。”
1998,踏上职业化旅程
1998年,常振夫36岁。此前,他已是海口机场边防检查站旅检二科科长,迎来了自己干事创业的黄金期。
这一年,王菲、那英演唱的《相约九八》,从春晚流传到大街小巷,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这一年,全民迎接香港回归,中国洗雪百年耻辱;这一年,改革开放也迎来了“双十年华”,中国人正要意气风发地走进新时代。
这一年在全国移民管理系统发展历程中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6月28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包括海口在内的九个城市的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作为实行职业化改革的试点单位挂牌成立。
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成立后,常振夫所在的海口机场边防检查站撤编,成为这个总站的直属业务队。
▲1998年6月28日,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成立 周建南 摄
7月1日,常振夫跟随大部队集体转隶为人民警察,在直属业务队负责机场旅客入境边防检查任务,开始了崭新的职业生涯。
从边防武警到人民警察,变的是衣服的颜色,不变的是忠诚与担当。
▲常振夫(右一)在入境检查现场组织召开上勤会 周建南 摄
职业制改革20多年来,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查验的出入境人数持续增加,检查的出入境国际航班也越来越多。
▲2019年清明小长假期间,美兰机场迎来琼籍归侨入境客流高峰 李柳清 摄
出入境边防检查科技水平也不断提升,从“验证要靠肉眼找、线索全靠人脑记”,到边检自助通道、前台指纹录入、人脸识别等警务技术的不断运用,边检通关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陈列在美兰边检站的85式入境验讫章,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朱雯娴 摄
这20年间发生了太多难忘的事。2003年1月,经公安部批准,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在直属业务队的基础上,组建了美兰边检站。此时,“非典”已经爆发,疫情正在全球蔓延。
“绝不能让疫情进入海南岛!”刚刚组建的美兰边检站,迅速投入到保卫国际旅游岛的“战役”之中。
▲图为民警在做上台前的准备工作 朱宁军 摄
4月的一天中午,一架从台湾飞抵海口的入境航班上,一名女子出现高烧、咳嗽症状,疑似“非典”感染人员。
谁来检查这名女乘客?留在现场的3名老检查员起了“争执”,一名副站长以领导身份命令其他人退后,成功“抢”到这个任务。在完成一系列边防检查手续后,这名副站长被隔离了。
“非典”肆虐的那一年,海南省最终成为无疫区,美兰边检站做出了自己不可替代的贡献。
▲梯口监护民警着防护服为旅客进行边防检查,远处停的是流动检查车 朱宁军 摄
常振夫喜欢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他说虽然是虚惊一场,但面对1998年职业制改革以来的最大挑战,美兰边检站民警用行动回答了什么是忠诚与担当。
生死关头见品质,凭着这份忠诚与担当,美兰边检站成为一张广受社会认可的靓丽国门名片。2017年5月19日,美兰边检站被国务院授予“模范边检站”荣誉称号。
▲常振夫代表美兰边检站领取国务院授予的“模范边检站”荣誉奖牌
2018,成为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
2018年,常振夫56岁,他已担任美兰边检站站长6年了。
这一年,国家移民管理体制和公安边防部队改革顺利推进。随之而来便是机构重组、人员转隶、职能优化、业务改革……至2019年1月1日,原海南公安边防总队与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合并。
紧接着,2019年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召开,这是美兰边检站连续第18年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嘉宾提供边检通关服务。
▲2002年4月,民警参与首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边检通关勤务
每逢年会,国际国内政要云集,边检安保任务繁重,犹如迎接一次“大考”。同事们都感觉压力很大,常振夫却很镇定,他心里有数:美兰边检站是一支有着红色基因的边检铁军,建站以来保持了“无职务性违法违纪案件、无重大业务执勤事故、无有效群众投诉”的光荣记录。
恰好,新分来的34名转隶民警经过3个多月的业务培训后,将参与到这次任务中。新体制、新环境、新任务、新考验,音乐剧《国门情》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音乐剧《国门情》剧照
刚转隶到美兰边检站的新民警方凯,面对自身困难和工作压力,闹起了小情绪,甚至顶撞老民警陆泰华,谁知老陆不仅不生气,把自己休假的机会让给了方凯,还以过来人的身份开导他。
方凯的原型是这34名新分配来的民警,而老民警陆泰华的原型正是常振夫。体制变革中,年轻人心里有想法很正常,关键是怎么引导他们快速找准新定位、尽早踏上新征程。
▲常振夫同新分配来的战友第一次见面 王羽 摄
老常现身说法,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
1988年,他是海口机场边防检查站的第一批工作人员;
1998年,他是边防检查系统第一批集体从现役制转改为职业制的人民警察;
2018年,他又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不同的岗位,同样的使命,老常告诉新战友:“改革会有阵痛,但只会越改越好!”
他还嘱咐班子成员,对34位新同事,要多交流、多关心。民警小张的孩子面临入园难的问题,跑了几次都解决不了,老常得知情况后,主动去协调推动,解了民警后顾之忧,大家感受到新单位的温暖,工作起来更有劲儿了。
▲常振夫与转改民警座谈 魏翠玲 摄
同现实中一样,音乐剧里,民警圆满完成了年会边检安保任务,新民警也顺利融入了新环境,接过了“国门似铁,美兰似家”的优良传统、也接过了美兰边检站多年来沉甸甸的荣誉。
“模范边检站”“全国文明单位”“公安部集体一等功”“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示范单位”……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第一波边检“闯海人”不懈的追求,是第一批职业制改革者艰辛的探索,也是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的忠诚与担当!
▲美兰边检站荣誉室 王羽 摄
曾有人问常振夫,“如果重回1988年,你还会选择这条路吗?”
老常说,“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没有什么选择,但只要我们被组织选择了,那就无怨无悔、老老实实地干下去,做一点成绩出来!”
无论体制如何调整
永远坚守本色初心 这便是国门卫士的“国门情”!
往期回顾
围观
丨更多
围观
丨更多
围观
丨更多
围观
丨更多
围观
丨更多
来源:海口边检总站
图文:朱雯娴 朱晨鹏
图片由海口边检总站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