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官方与民间两个“线上交易”平台并行,意味着什么?
作者 | 千水
编辑 | Amy Wang
由包括CAA在内的美国四大经纪公司发起,联合30多家业内具有领导实力的独立电影公司,共同打造的戛纳虚拟市场(Cannes Virtual Market),确认将于6月22日-28日上线。该平台的开始日期与戛纳电影节的电影市场(Marchédu Film)发行的日期相同。
该虚拟市场将展开为期六天的全球线上交易活动,为全球买家提供已完成影片放映、片花、样片、项目路演以及其他必要的电影市场交易服务,是一项针对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的应急计划。
4月13日,法国总统发表声明指出:“我们承认,最初考虑将第73届戛纳电影节推迟到6月底至7月初举办,尽管如此,自昨天晚上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与法国和国外的专业人士进行许多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戛纳电影节是电影业的重要支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使戛纳电影节2020年成为现实。”
“线上交易”是让戛纳以“各种方式”在今年出现的其中一种。
不过此次发起方并不是戛纳组委会,而是30多家知名电影代理商,他们得到了戛纳组委会及法国政府的支持,让电影交易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
结果是,今年”戛纳季”出现两个虚拟电影市场,一个是代理商自发组成的交易平台,另一个是戛纳电影市场官方设立的虚拟电影市场平台。区别是,戛纳官方平台履行更多的是接近于其部分线下官方活动的功能,比如预约观看经过排片、筛选的、固定时段的市场放映活动、预约会议等,需要付费注册市场通行证;而美欧行业自发举办的虚拟市场宣称免费。
工厂大门影业国际业务合伙人梁颖告诉新文化商业(Ent-Biz):“官方平台更像是一个代替其线下活动的应急机制,毕竟有一大批影片在等待5月开幕进行交易,而代理机构自发组建的线上交易市场则有种类似数字化和线上平台对传统电影行业进击的意味。”
而从事批片采购的某国内代理商张先生则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只要能增加交易机会,客观上都是对电影产业积极的事。
戛纳在疫情中仍要发挥电影风向标作用
73届戛纳电影节本应在5月12日揭幕,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特别是欧洲的迅速扩散,3月份以来关于戛纳取消或延期的猜测一直没停过。直到4月16日公布首批参展片单后,终于迎来“线上交易”的消息。
失约的不止戛纳。早在3月4日,据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原定于2020年4月19日-26日在京举行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延期举办;原定于4月举办的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也宣布延期5月举办,并取消了实体颁奖礼,改为录播。
美国方面,西南偏南电影节日前通过其官方推特宣布取消。原定于3月12日至21日在吉达举行的沙特阿拉伯首届红海国际电影节也已被取消,瑞士的“国际电影节和人权论坛”和在洛桑举行的“为电影着想”影展等也都纷纷取消,艾美奖近日也宣布宣布颁奖日期不变,报名和投票进程推迟。
对于整个电影行业来说,大型电影节的取消或延期,将对电影全产业链产生难以估量的蝴蝶效应。大型电影节无法如期举行,不仅仅是影迷不能一睹为快新片,全球电影精英少了一次宝贵交流机会,更重要的是,如果取消,大量的优质影片加入明年的竞赛单元,两年的电影积压对于参赛者来说,无疑是评奖灾难;另一方面,电影交易无法进行,增加电影制片周期,成片资金难回收,新项目难以取得投资顺利开发。
疫情与否,戛纳都是全球电影产业的重要风向标。
去年,在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国际故事片类别中提名的五部外语电影中有三部在戛纳电影节首映。韩国电影《寄生虫》继戛纳斩获金棕榈大奖后,获得四项奥斯卡金像奖,并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语电影。
戛纳作为每年春天最具影响力的全球独立电影影展,在奖项权威度、后续奥斯卡等重要电影盛事和商业交易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它的延期或取消与否将给2020年全年电影产业带来深远影响,所以备受关注。
另一方面,戛纳电影节对电影制片、发行、销售和经纪等各个环节都都意义重大,特别是销售代理商和发行商。去年戛纳破纪录的有12,527名人士到达交易现场,戛纳电影市场是全年度交易的关键事项。
“线上交易”能解决什么?
梁颖指出:"戛纳电影节在电影历史上的意义超过作为一场盛会本身。线上交易解决了一部分生意的问题,但总会有更多无法实现的部分。比如陈设式展会、浸入式放映、电影节的光晕效应、创作人员的论坛交流与加持是一部分,此外,因为有了影迷的狂欢、放映之后媒体的撕扯、一年见两次的国际同行半夜酒后别开生面的讨论等,艺术电影才能区别于灯泡和白菜,让电影的光始终带着‘人'性的基础。”
尽管很多有着很深电影情怀的业内人士跟梁颖有类似看法,认为线上观看、交易样片与现场大银幕的效果大为不同,线上交易的体量和合作深度可能很难与一些靠阳光与咖啡、酒杯的觥筹交错而拍板下来的交易同日而语,也遑论电影以“人”为基础的本性。
作为代理商的张先生则比较现实,他不认为这件事没有那么复杂,也不会影响戛纳在影迷及行业人士心中的地位,仅仅是“有交易的可能才能有在寒冬中活下去的希望。”
看起来,此次促成戛纳民间虚拟交易市场的30多家代理商,更像是在自救。
电影国际销售代理商(以下缩写为"销售代理商")担当着“中间人”的角色,代表电影制片人与不同地区的海外“买片人”、发行商打交道,目的就是帮助影片争取到不同国际电影发行地区(international territories)的发行协议。简单来说,销售代理就是帮助电影人在海外电影市场“卖”片子,让影片可以被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电影观众看到,同时也使影片收获相对应海外发行收入。
他们是电影从艺术品到商品的重要推手。
而有时候,如果判定一部电影非常有商业价值,销售代理商也会自己来进行投资。买卖交易之间,或者直接参与出品,都关系着代理商的经济利益。
某电影资深从业者向新文化商业(Ent-Biz)透露:“即使不受疫情影响,很多好电影早就出现在代理商的名单里面,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电影节无法举办或者延期,对代理商来说意味着全年最重要的工作无法开展,收入中断,随着时间延长,很可能出现很多变数,比如意向片单被其他买手买走等。
因而,主控感更强的线上交易意味着,代理商可以尽可能按照原计划进行相关交易的谈判;不影响疫情结束后这些影片全球发行的进度。
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目前线上交易均被归为应急措施,不大可能成为常态。9月即将举办的同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威尼斯电影节明确表示不考虑线上举办的可能。而对于中国两个A类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来说,其主要收入来源是线下广告位售卖,线上交易很可能难以收回成本。
线上交易的形式是一个好的探索开端,随着疫情的严峻,如何以戛纳为开端完善线上交易流程,为电影产业续命,是非常必要的。即使是应急手段,在特殊情况下,戛纳以开放态度打破空间局限,与代理商一起面对问题,说不定能带来更高的关注度,催生新机遇和新业态。
“毋庸置疑,今年五月的艺术电影交易量一定会锐减。但与其说是线上交易带来的后果,不如说还是新冠病毒爆发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巨大伤害的其中一个侧面。市场需求大幅减少,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在小规模的、在市场上相对脆弱、但是艺术水平却不见得造诣更低的作品,连带伤害的就是小型公司、还未在国际市场拥有姓名的创作者们。希望无论什么平台,都能充分考虑和支持到这些类型的奋起者们。一起强大才能带来行业真的强大。 ”梁颖指出。
End
近期热文
* 聚美优品溃败退市,为什么网红CEO们只能“活在”创业期?
* 首部好莱坞“网络电影”《魔发精灵2》上线,为什么19.99美元的点播费比电影票还贵?
* HBO宣布500小时付费内容免费,流媒体大战因肺炎暂停?
* 剧集还能这么玩儿:《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唱出“一桌满汉全席的好戏”?
请联系微信 1381021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