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画风简单的图像小说,一部发人深省的当代社会寓言
文 / Pelishere 野草
塞布丽娜生活的世界与很多人无异:城市社区的街道干净整洁,特朗普靠推特放话当上总统,假新闻假科普横飞,键盘侠嬉笑怒骂。
在这个世界里,塞布丽娜失踪了。
搜寻无果,她的男友特迪意志消沉,来到在空军工作的老同学凯文·罗贝尔家借住。不久,塞布丽娜被证实由邻居杀害。
塞布丽娜的男友特迪
随着一盘记录谋杀的录像带被上传到网络,凯文和塞布丽娜生前的亲友发现,这起死亡的悲剧远未结束——在公众病态的幻想下,自己被卷入一个诡异而扭曲的全国舆论场中。
塞布丽娜的死亡经由媒体和互联网的传播,演化成一场公众信任危机的导火线。现代人心里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借由一个普通美国人的失踪案终于爆发。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谣言疯狂传播,本应遭受同情的受害人被大众消费,阴谋论甚嚣尘上。刚刚离婚、正处于家庭事业十字转折点的凯文因为军队背景不断收到指责、怀疑甚至死亡威胁;自我封闭的特迪每天收听收音机里的末日预言……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推荐的书——
《消失的塞布丽娜》
著者:[美] 尼克·德纳索
策划:后浪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消失的塞布丽娜》讲述了公众时代对“后真相”的恐惧,并把这种恐惧具体呈现在普通人的身上,你无力反抗,无权操控。到头来,我们眼中脱离蒙昧的现代社会,其实不过是一个被新奇技术包裹的文化共同体。
这本书的作者尼克·德纳索是个温和谦逊的人,但《消失的塞布丽娜》让他受到了公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这本书获得了无数荣誉,尤其是获得了2018年的布克文学奖提名——被誉为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
布克文学奖
“我不习惯这种关注度……我担心这会让其他入围的作家以及他们的读者不满。漫画是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那么多优秀的漫画家持之以恒地工作,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被单独挑了出来。”在引来万众瞩目后,他这样说。
但毕竟,这是布克文学奖第一次提名了图像小说。
现代人的疏离感
第一眼看上去,《消失的塞布丽娜》画格规整,线条简单且柔和,色彩对比也不强烈。平淡,朴实,日常。
德纳索选择这种平静甚至于呆滞的视觉呈现,是有意为之。事实上,中学的他最早拿起画笔是因为喜欢重金属乐队幽幻狂野的专辑封面,早期风格更类似于克鲁伯这一批美国地下漫画家。
不过,大学毕业之后他就不再画那种风格了,与地下漫画用夸张画面和炽热情感表达嬉皮精神的做法相比,德纳索的创作理念可以说更现实主义。
如今的德纳索致力于记录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消失的塞布丽娜》朴实的色调、僵硬的表情仿佛在对读者讲:“是,这是真实会发生的”“对,现实里你们就这么冷漠”。线条虽然简约,但是经过德纳索精心排布,每一笔都直击人物的孤独、不安和恐惧。
我们被科技前所未有地连结在一起,寂寞、疏离却难以避免。《消失的塞布丽娜》里处处显露出现代人沟通失败的例证:特迪无法与自己交流,明明是当事人却选择相信最荒谬的阴谋论;凯文无法与家人交流,看着Skype对面的女儿挤出一句“天气如何”却忘了是清晨,女儿身子往后退回答“我不知道”;社会公民无法与一个可信任的社会实体交流,于是在网上传谣、钓鱼、攻讦。
在《消失的塞布丽娜》里,这种疏离感还体现在对话上。初次阅读你可能会觉得里面有太多对“无用”的失败对话,尤其在凯文与特迪之间。每次凯文发话试图安慰特迪或转移话题,都让人觉得尴尬俗套,却又无可奈何。
媒体拟态下的网民狂欢
窥视“后真相”的窗
《消失的塞布丽娜》描述了“后真相”时代的可怕之处:个人被媒体围攻;虐杀视频;阴谋论电台;恐吓邮件……当代人的压力不只来源于网络,网线另一端毕竟是活生生的人。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在于:受害人的恐惧会逐渐从网络扩散到现实,虚拟世界轻率、情绪化的行为模式会入侵现实。
最后,所有的陌生人都变得极其危险,朋友的话句句听来另含深意,网络口嗨似乎分分钟就能转化为现实的暴行。
在故事的尾声部分,德纳索用一种极其隐匿而可怕的方式展现他的忧虑,手法非常文艺,也是全书一个精彩部分——
【我们编辑部的传统】
【严重涉及漫画故事剧透的段落】
【一律删掉】
“反直觉”的情节
日常的非现实
《消失的塞布丽娜》的美术风格简约不廉价,流畅易理解,作者特意延长了画格时间间隔的长度,让动作看起来更跳跃,以此控制读者的阅读速度,让视线随着画格一点点移动。
有时候,这样的设计会为读者制造惊悚感,小心翼翼地转动眼球,期待下一格的画面是什么。德纳索对此加以利用,制造了很多“反直觉”的情节。
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吧。请看下面这两页,也是全书最初两页的画格:
[1] 第一格是塞布丽娜的特写,德纳索自己将她的神态称为“小鹿般警觉”,这是读者在书中见到的第一个人物
[2] 随后视角拉到了塞布丽娜身后,我们得知她在做家务
[3] 视角再次拉近,塞布丽娜的头往后扭,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4] 转过身望向空荡的走廊
[5-10] 塞布丽娜再房间四处寻找着什么,或者说,提防着什么?
[11-14] 啊!原来是在找一只猫,读者的心情放松下来了
[15-16] 窗外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实际上这时候,塞布丽娜之外的所有人对读者都是陌生人),塞布丽娜被吓到了。读者刚放松的心情又被提起来,这个人是谁?
[17-19] 原来是姐姐桑德拉来拜访妹妹
上面这个段落,就非常能代表这本书的叙事风格。
再如下面这两页:
画格不停地在一墙之隔的两人间切换,凯文想要进门与特迪聊聊,踌躇一番还是走了,特迪则持刀随时防备着,最后出门发现只有留下的食物,遂拿走了事。双方在这里进行了一番隐形的对峙,当读者以为特迪要用刀伤害凯文,最后却发现事情的主动权掌握在凯文手里——只要他不走进去,就什么也不会发生。
读全书的时候,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这个桥段也是全书的转折点之一。在这段之前,特迪带着小刀和收音机外出潜入库房,天知道拿走了了什么东西,离罪犯一步之遥;在这段之后,特迪关掉了收音机,拉开窗帘,看起凯文女儿留下的童书。
读者的心被提起又落下,对二人的关系也有了新的理解。凯文虽然不会聊天,但也不是消极地为特迪解决起居这么简单,知道有人信任、陪伴本身也是一种帮助。
德纳索就是这样运用画格将时间停滞住,反复展现场景的不确定性,制造紧张的气氛,以此达成“反直觉”的阅读体验。
除了情节上的“反直觉”,这本书在整体结构上也出乎人意料。设置一场谋杀事件是小说常见的切入方式,但在《消失的塞布丽娜》里,作者没有多提谋杀案的缘由、凶手的动机——如果有,那只能是仇恨。这漫画描绘了角色饱受心理创伤折磨,却不提角色如何复健——如果有,那只不过是互相扶持继续生活。
即便是重点关注的网络暴力和阴谋论,作者也把它们安置于角色的日常生活范畴下:聚焦被灾难影响的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是缺乏强戏剧化冲突的,更多时候,情绪通过特定氛围下人物的举手投足来表现。而德纳索的艺术风格(柔和的色彩搭配、清晰简洁的线条,略显“迟缓”的分镜)能够做到这点。
这种日常生活的呈现,反而给了读者一种非现实的震撼感。甚至在很多地方,作者似乎故意放置了伏笔(例如凯文家的枪械),却不在后续使用,毕竟在现实生活里种下的因也不一定结出想要的果。我们对艺术作品很多直觉反应,其实很多时候是被大众文化喂养产生的错觉。
《消失的塞布丽娜》
首部入围布克文学奖的图像小说
《纽约时报》2018年百大好书
《卫报》2018年度好书
《NPR》2018年度好书
长踞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榜前列
118元
70元
《消失的塞布丽娜》已经在摸鱼走马书店上架!如果你想要购买这本书,请点击下方卡片:
图像小说文化,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后续我们也会推荐更多优秀的图像小说类漫画作品哦!敬请期待!
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摸鱼走马。后续我们除了继续上线好书,还会上线精彩的音频课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