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年人:白天是生存,晚上是生活,读书时候的厌学症真的是矫情病?

奕斐然 难得时光 2019-05-16

文 | 奕斐然



我老家在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城市里(和谭维维以及“过气”的郭敬明是老乡,哈哈~~)。前几天,老家闺蜜(简称老闺蜜)在微信群里抱怨,自己给孩子报了一个兴趣班,周围的同事却嘲笑她给娃娃压力太大,说学习成绩太好了对孩子成长不利,容易搞得功利心太强。还说周围有人的孩子明明考上重点中学,非要去上个普通中学,说重点学校里娃娃压力大,害怕引起厌学。


几个“老闺蜜”赶紧安慰她,不要跟那些人一般见识。你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像“其他人”在老家混饭吃的没有盼头。

接着又聊到老家城里最好的学校,现在也沦为留守儿童之家了。一个班级,有一半都是留守儿童,老师召集开一次家长会,还要求爹爹告奶奶的,最后大部分家长还是不来。老师想给学习不好的学生课后补习,一学期收费200元,大部分家长都嫌贵了,私底下说老师想赚黑心钱(我摸摸才刷去一万多辅导班的银行卡,无赖苦笑)。



闺蜜说网上晒的别人家的微信群里不是问学习就是打鸡血,而真实情况是她家娃的家长微信群里,不是约麻将,就是发抖音。作为高知女性的老闺蜜,表露出非常担忧,害怕这种环境孩子大人都会受影响。



01

贫穷限制了想象,也限制了眼界


老家虽然算不上贫穷,但是和一二线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几年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在大城市站住脚跟之前都会把孩子留在老家。不是穷,而是不够有钱,不足以支撑大城市的消费。


微博上有个话题说:越穷的地方越容易滋生“厌学症”?“厌学”是否真的和“穷”字挂钩呢?



新闻讲的是西南山区的一个贫困率超过90%的村子,孩子成群结队在网吧度日。县里工作队去劝返辍学孩子回去免费技术培训,却只劝回来三分之一,还有人回来又跑走了。有个15岁少年称:“如果再有人劝我上学,我就跳楼自杀。”


其实偏远地区的“穷”孩子爱玩游戏,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在家没人管,网络又这么有趣,没事打打游戏刷刷抖音倒也相安无事,一个手机就可以满足所有要求,一天天在网络中倒也过得快活。但是谁来想想不读书长大以后能干什么呢?父母在外奔波打工,家中老人无力管教,这就是很群孩子的现状,没人管、管不了,学不学习都无所谓。


人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对他们而言你就是再苦口婆心,也不一定能劝得回来。试想下,这些孩子们将来踏入社会后,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呢?


看看网友们的吐槽吧:



“读书改变命运”,读书读得好能带来财富和地位。可是钱和权对他们来讲都毫无刺激了,只要眼前一时爽。这个时候如果再谈诗和远方,那不是更扯淡吗?


就像我就理解不了为什么富人买跑车买飞机,用来买房子不是更保值么?我也理解不了为啥贵妇要花几千块钱买一次性的衣服和不能沾水的泳衣。也理解不了为啥奢侈品包包提手是纸做的,还有人去买。


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因为每个层次的人需求不同,这很可怕。



02

低学历者逆袭机会有多少?


有网友说从《越“穷”的地方越容易产生厌学症》这个新闻可以看出阶层固化,看出来寒门难出贵子:


虽然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必然走向分层。这样社会上层下层流动相对更稳定,社会也会更稳定。看看现在的美国就知道了,快乐教育是哪些阶层,精英教育又是哪些阶层?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低学历者逆袭的机会在美国到底有多少?先看两幅图:


Table 1: Mean Earnings by Highest Degree Earned, $: 2009 (SAUS, table 232)


Table 2: Unemployment Rates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图一是美国社会收入和学历之间的关系,图二是美国社会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数据来自SAUS和BLS。


最高学历群体比高中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个教育阶层都显示出明显的级差,这个差距称不称得上天壤之别?


在社会统计领域,有无数权威统计资料证明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水平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指标都呈无可争议的正相关。


可是为什么这年头网上越来越多人,大肆地鼓吹读书无用论和反智主义?



图中显示过半网络话语权是掌握在相对低教育程度群体手中,出于自身利益与社会认同感,或会极力贬低教育的价值。


比如此前70%的网友要求高考取消数学,是因为数学没用,还是因为数学考试的存在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一目了然。


2011年中国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关系


同样,我国家也有相似的统计数据,从上图明显看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平均收入比起高中文化劳动者有一个质的飞跃(超过2.5倍的差距)。


统计数据不代表绝对,但是代表的是大多数。该不该读书相信也一目了然了吧。



03

读书才是赚钱的捷径


赚钱,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生最大的“信仰”或者说是生存的基本目标。


《都很好》里面苏明玉说过:有钱才能都挺好。苏家母亲买墓地,有钱真好;苏家大哥找工作,有钱有权真好;苏家卖房子,有钱真好;苏大强生病,有钱真好;失恋了有钱真好。石天冬说:“有钱人有有钱人的烦恼“,但是没钱可能更烦恼吧。


那什么是世界上最快最省力的赚钱方式呢?就是读书,考上大学,考上985、211,然后再找个好工作。并且勤学苦练十几年,让你在以后的工作中都能保持学习的能力,这从长远来说更重要。所以爱读书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贫穷家庭的孩子,没钱没背景,怎么办?靠自己,读书考大学。


有一部纪录片叫《高三》,里面老师对孩子说:“读书不会读死人的,你就拿出半条命来读就可以了。”有的人听进去了,有的人依然叛逆。


04

贫穷的根源是什么?


谈到这里我们来看看贫困真正的根源是什么:


来源:腾讯视频“贫穷的根源”


为什么贫困的人智商更低、健康状况更差,更爱暴力,那是因为各种资源的缺乏。穷人每天要处理太多内容,容易让人看不到长远,只能处理眼前的事情。就像一台电脑,同时运行十个程序就会逐渐变慢,甚至死机。


穷人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即使能够参与教育,也会疲惫不堪,根本看不到未来。如果得不到充足的时间、金钱和食物,人的目光就会变得短浅,甚至智商降低。为什么?就像喝过酒或者熬夜后,人智商也会降低一样。


1974年,研究者在加拿大一个叫做多芬的小镇上做了一个实验,保证小镇上的居民生活不低于贫困线,以此来分析生活环境和智商、健康、情绪等之间的关系。实验连续持续4年后,因为新内阁认为实验无意义就停止了,研究者把收集的实验资料装进了2000个箱子封存起来,直到25年后才被拿出来做分析。结果研究者发现在实验期间所有学生成绩都上升了,居民住院率下降了,家庭暴力也下降了,几乎每个样本都是得到同样的结果。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做技术培训没有用,给他们捐衣服捐食物,没有用,因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东西,他们需要的是cash(现金),只有足够的钱才能支配自己的人生。拿电脑打比方,就是需要提升的是内存而不是修补软件漏洞。


历史名人“希拉里”说,贫穷是一种“人格缺陷”,而实际上贫穷就是缺钱,仅此而已。拿美国做例子,只要拿出3/4的军费支出或者拿出GDP的10%就可以消除贫困。所以改变贫穷的生活环境才是根本。


作者介绍:蓉城花季妇女,80后二胎妈妈,曾经也是985小硕一枚,现在居家研究养生与养娃。公众号:难得时光(ID:ndsh2018),关注育儿与教育,有兴趣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这部性教育片,中国父母都应该看看

努力考上985,最后在家带娃,亏不亏

有一天,我们成了怪兽家长

《都很好》中的奇葩父亲,该如何对待

日本小学10元午餐,引来无数人观看,令人深思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