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失联
请加作者好友
文 | 难得君
随着电视剧《都挺好》热播,演技强大的“丑角”倪大红饰演的苏大强彻底火了。
优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一定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又集中了同类人物的共性,更典型化,更夸张。
所以,很多人从为老不尊、为老无耻的苏大强身上,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影子,会气得要死,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他。
苏大强这种唯恐家庭不乱,将家庭关系搅成一锅乱粥,处处引发内乱矛盾的父母,看看他在电视剧里的典型表现。
明明是自己好吃鸭脖子,结果引起食物中毒,反而将锅甩给老二苏明成,给老大告状说老二虐待自己。在老大面前说老二的坏话,在老二面前说女儿坏话,在儿子面前说儿媳妇坏话,到处挑拨离间。
偏听偏信骗人的理财产品,有好友劝告他谨慎投资,他心里却想着自己有两个儿子可以兜底。指望不劳而获,指望天上掉馅饼,迷信彩票和理财,结果一辈子节省的血汗钱全部亏光。
日常生活里,过度敏感。儿子让他洗澡,他反而认为是儿媳妇嫌弃自己不爱卫生。用儿媳妇的毛巾,儿媳妇不高兴,又觉得是儿媳妇嫌弃自己。儿媳妇怕狗,偏偏还要把流浪狗带回家,等儿子把狗赶出去,又觉得自己被儿子媳妇嫌弃。
儿子忍不住问:你动机是什么?
是的,我相信很多观众一样有这样一问。
01
价值观不同
在谈论这个话题时,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共识:在正常社会,人们的观念意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加文明和先进。
在人类过去的一百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太快,文明的进步超越了过去数千年的总和。这也导致了人们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古代就没这个问题,比如宋朝的爷爷和他的玄孙之间,观念没有本质的差别。而所有被现代文明洗礼过的国家,代际之间的冲突都显得比较明显。
而我们国家这种代际矛盾更加突出,尤其是出生了40年代—60年代初的这一代人。往前是璀璨的民国,往后是改革开放,而唯独他们这一代经历了那个史无前例的奇葩时代。他们的很多人生体验也在那个阶段积累,他们很多观念也形成于那个时代。
他们在中年以后,遇到了新的时代,面临很多观念上的冲击,有很多人,但一定不可能是全部,对自己的观念进行了重塑。但我不得不说,很多人观念的底层逻辑,其实从来就没有变过。
当他们年老了,而自己80后,90后的儿女辈已经成人了,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就会愈加明显。
往往儿女们喜欢的,恰恰就是他们反对的。而他们喜欢的,又恰恰是儿女们鄙视的。比如:抗日神剧,难道他们不就是主要观众么?
这两代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认识,都有着根本性的对立。而这种对立,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因为聊天而陷入争议,乃至争吵。普通人,没几个能做到“君子和而不同”。
举个小例,尽管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但他有个观点:(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要真的有本领(高学历高职位),就能轻轻松松挣大钱。而我的观点:没有人能轻轻松松挣大钱。那么他的观点从何而来呢?一是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熬鸡汤,二是一些挣大钱的学生回来给他这个老师吹嘘。所以他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风光,没看到别人的艰辛。对这个社会沉在下面的东西,他体验的太少。
所以很多父母,对待孩子,往往就像意见不合的“jieji敌人”,逮住机会,就要试图说服、打击。当效果不明显的时候,往往老羞成怒,不惜进行道德打击,人身攻击(不是毁灭身体哈)。虽然,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但自己已经老了,没体力了,还是与人斗更加其乐无穷。
当然,我说的这种情况,并不代表所有那个时代的人,也不代表在任何时候。但往往,你都会从父母的行为了,找到这样的痕迹。
02
儿女亏欠自己
《都挺好》里,苏大强妻子去世之前,他一辈子都活得很窝囊。因为超生,他在单位被排挤,一降再降,始终是最基层最差的岗位。
时代往往就是这么可笑,当时多生娃,要打倒永世不得翻身。换成现在,叫“为国生娃”,哪个领导敢给他穿小鞋,那特么就是反dang反guo。
苏大强一生毁在超生儿女上,老了,回望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他自然会把罪过怪在儿女身上,难不成他还有胆量敢说“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因此,他只敢对子女讨债,怎么折腾子女,都觉得不过分,都理直气壮。这是他对自己一生不得志、被压抑的一种报复和怨气的释放。
苏大强是一种情况。但是其他的呢?
甚至有很多父母年轻时候都混的不错,身居要害,为什么老了一样折腾儿女呢?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父亲留过洋,是搞导弹的。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有学校、医院的研究所里,但是这个自成一体的小社会离最近的县城都有三十公里,直到他读大学,才真正走出了那个地方。他的父亲老了,经常叨叨的就是:如果没有儿子和老婆的拖累,他早就去了甘肃,有可能成为和邓稼先一样的人。
咳咳,你都看出来这里面无数的逻辑错误,我就不解读了。
你看,相比寻常家庭而言,他父亲是个导弹专家,很牛逼吧!但是他父亲对比的是邓稼先。假如,他父亲成为了邓稼先,估计他要对比就是爱因斯坦了...但特么爱因斯坦地球上数百年来只出了一个,好不好!
人老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他需要为自己一生没有实现的抱负找个借口。通常,他们不会怪自己;通常,他们也不敢怪组织,所以最后只敢怪罪妻子、儿女。
03
存在感太弱
爸爸就是英雄,他可以把我顶在头上,他可以修天花板上的电灯,他可以和两个坏蛋搏斗......爸爸挣钱养活了一大家人,爷爷奶奶、妈妈、弟弟和我。
我相信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这种记忆,事实上,每一个父亲都很陶醉这种在家庭中绝对主力的感觉,这是一种类似于端坐皇位,俯瞰芸芸众生,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感觉。
但是,人老了,力气没了,精力没了,也挣不到钱了,家庭中自己的作用江河日下。
更要命的是,长大的儿女们开始不把自己的话当回事了,完全不把自己当作一家之主了。
相比人的衰老,权力与地位的丧失,是让老年人更加难以忍受的。
在家庭中,年老的父母存在感会变弱,那怎么刷存在感呢?
比如:沉迷于彩票和理财产品的苏大强,一方面是因为贪财,但是另外一方面,他是希望通过自己在彩票和理财上赚钱,来告诉儿女:不要看我老,我照样有能力赚钱。
存在感太弱的人,是危险的,因为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而往往那些推销理财产品的人,便把握了老年人的这个特点,他们吹嘘老年人如何有眼光,如何睿智,如何有魄力...最终让老人高高兴兴的掏腰包,还充满了成就感。
04
如何对待父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对待老年人用了两个字:孝顺。
其实,这两个字代表了两个词语。
第一个是孝,什么意思?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尽做儿女的义务,就是孝。
第二个是顺,什么意思?就是顺从的意思,换个简单的说法叫做“一切行动听指挥”。
孝,自古以来,意义和内涵变化都不大,就算是在古代,儿女一样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是任何时代最基本的社会准则之一,没什么好讨论的。
那些殴打父母,甚至赶出家门,不管他们死活的儿女,无论任何缘由,在任何时代,都是标准的畜生。
顺,就有讲究了。这个词在皇权时代,是一条核心的道德法则。子女顺从父亲,家庭顺从家族,小民顺从皇帝。也就是说,提出这个顺,是为了皇权统治的需要。
都9012年,皇帝早化成灰了,还提倡顺从,就是特么别有用心。
现在讲的是人人平等,就算你是父母,是领导,但是我们是平等的好不好!
就算你说的对,说的有理,我高兴了就听,我不高兴了我特么也有不听的自由。你要是瞎扯淡,凭什么我要听从呢?
所以,孝顺父母,并不是意味着事事都要顺从父母。
在一些大事上,可以征求父母的意见,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们把控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就叫做孝而不顺。
第二个层面,其实对待父母,要多些宽容。
人老了,很多时候性格会像孩子一样,偏激,固执,不讲道理...
怎么对待孩子,你就怎么对待父母。
首先,态度要端正,要诚恳,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
父母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能劝就劝,能说服就说服。实在不行,就拖,就骗,我不相信哪个家长没骗过自己孩子,哪个男生没骗过女生,对,就这那套方法!
其次,要心态平和,宽容一点。
很多儿女在外面,面对领导、客户、甲方,装的跟三孙子似的。一回家面对父母和儿女,立马像大爷一样。这种就不对了,装逼不带这么装的!
心情平和一点,多点宽容,任何人都会犯错,都会失言,何况是年老的父母,就算不能把父母当甲方,起码当成同事吧!
*作者: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温情大叔,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
为防失联
请加作者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