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瞎吹,经历过80年代的我们还活着

难得君 难得时光 2023-03-27

加我

文 | 难得君





01


先说说房子。


80年代,我生活在四川北部一个小县城,父亲在县中教高中数学。县中唯一的楼房是一栋三层教学楼。


学校有个泥土大操场,每到暑假结束,野草能长的比人高。开学伊始,劳动课的内容就是各个班级划分一块锄草。


泥土大操场边,有三排平房,我家就住在其中。平房以瓦片为顶,外墙是灰白色的沙砖,平房里面被隔成了若干小房间,每个小房间之间的隔墙,就不是成本较高的沙砖了,而是竹片编织而成,两边摸上了黄泥,最后刷上白色石灰,这个墙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隔音。


晚上睡觉的时候,隔壁房间里一声咳嗽、轻声的耳语、呼噜声,都会听的清清楚楚。说实话,夫妻生活都没有丝毫隐私可言。


平房的吊顶,是用竹篾编织的顶棚,被铁丝吊在房梁上。地是水泥地面,没有做防水层,一到下雨前夕,地面就会往上冒水,比天气预报还准。


平房老鼠多,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猫,到了晚上,顶棚上猫捉老鼠的咚咚声,会让我误以为在打雷。


我们家分了三间房,每间大概有十来平米,父母住一间,两姐姐住一间,我的卧室也兼老爸的书房。房子后面,学校安排工人,给每家人接了一间小小的房子,就是厨房。


整栋平房,总长度大概有三四十米,住了有十多户人,最东头住的是校长,因为东边靠公厕最近,如厕方便。我进过校长家一次,果然大不一样。我们是竹篾做的隔墙不隔音,他家是砖头做的隔墙,抹着雪白的石灰。我们是不防潮的水泥地面,他家地面居然安了木纹地板胶。校长家只有一个女儿,但是却有四间房,除了两卧室,一间专门的客厅,放着洋气的沙发,一间是吃饭的饭厅。


平房都没有卫生间,三栋平房几十户人共用一个公厕。厕所后面是个巨大的开放式粪池,为学校后勤种树、种菜提供肥料。


蹲坑的时候,绿头大苍蝇在你头顶嗡嗡乱飞,硕大的蛆虫在你脚边乱爬,你还需要一直观察脚下,不停挪动,免得蛆虫怕到了你脚上。相比于恶心的蛆虫,令人作呕的恶臭气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那时候有上厕所用的草纸,但是需要花钱买。把原本不多的钱花在买草纸上,显然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件不划算的事。我平时上厕所都是用作业纸,因为太硬太光滑,需要使劲在手里揉搓变软后再使用。我不用报纸,因为掉墨,擦完屁股会变成黑色。小学时候,班主任老师教会了我一个习惯,把用完的草稿纸,整整齐齐折好放在口袋里,上厕所用。无论什么纸,折整齐放口袋里,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上小学的时候,我个子小,总觉得便坑太宽,害怕一不小心会掉了下去。便坑是个斜坡,一头连接着后面的大粪池。我常想,要是掉下去肯定会在粪池里淹死。所以每次上厕所大便,总会战战兢兢,生怕脚下一滑掉了下去。


公厕、苍蝇、蛆虫、粪坑会经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成了永远抹不掉的肮脏记忆。


平房的瓦片顶,总是会莫名其妙的碎裂,夏天暴雨的时候,总漏雨。我还记得有次半夜,滴滴答答的雨水滴在身上,我睡梦中以为自己落水了。有时候,好几个地方同时漏雨,家里的水桶,盆子得全部用上。


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我和学校大多数的教职工孩子们都生活在那个环境里。


再说说洗澡


夏天洗澡,很好解决,在屋后的洗衣台边用脸盆接水就可以冲洗,春秋天变凉了,加点热水也能应付。但到了冬天,家家户户只有各自想办法,因为学校没有公共澡堂。父亲找熟人买到了学校旁边丝绸厂公共澡堂的票,周末的时候,父母就带着孩子,提着大包小包的换洗衣服,集体去洗浴。


澡堂里总是很拥挤,每个水笼头下都站满了人,你冲一会儿,我冲一会儿,轮流洗。水总是很烫,先把身上泡胀,然后让出位置,等待别人冲淋的时候,就抓紧时间搓身上的污垢。小孩子活动量大,一周没洗澡,身上的污垢真能像《济公》电视剧里一样,能搓成黑色的泥丸。整个澡堂蒸汽弥漫,人又多,严重缺氧到令人窒息。洗完澡,会感觉身体轻了好几斤,走出澡堂,呼吸到冰凉的新鲜空气,好像复活了一般。


在平房一直住到高中毕业,学校的第二批两栋教师宿舍终于动工了。学校说是集资建的商品房,每个教职工按照学历,教龄,职务等打分,父亲得分很高,有资格选了一个套三的房子。但房款需要一万多,对我家来说是笔巨款。父亲和绝大多数的老师一样,工作了一辈子也没上万的存款,借遍了亲朋好友,终于筹够了钱。


教师宿舍修在学校一墙之隔的外面,从打地基开始,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就没事去工地转悠,一帮学数学的,物理的老师充当了免费的监理,这可是他们一辈子的大事,一丝瑕疵都不允许存在。


房子什么时候完工的我不知道,因为我已经去南京上大学了,第一个寒假回家,我终于住进了带卫生间的楼房,第一次在家里用热水器舒舒服服洗了个澡。


奇怪的是,直到现在,只要梦中关于老家的所有场景和画面,都永远停留在那个操场边的平房和公厕里,新房从来没有出现在梦中。


那套房子,父母一直住到现在,从当年洋气的楼房变成了老破小。

02


再来说说关于吃、穿、行。


我家的情况比较复杂。


我母亲师范毕业,当乡村教师。没教几年书,疯狂年代猝粗然而止,小学居然被撤掉了,母亲和所有老师都失业了,只能回家当农民挣公分。过了几年,因为母亲有文化,被抽调出来培训,当了赤脚医生。母亲和几个孩子,都是农村户口,依靠的只有农村的土地,但这点口粮并不足以养活一大家人。


父亲是城市户口,干部身份,有工资有粮票。所以我们和普通农村家庭相比,要幸运很多,这也是我们打小没有挨过饿的原因。


然而这种温饱,是严重缺乏蛋白质的。我们家的孩子和城市里双职工家庭孩子相比较,食物等级就差了一个档次。


蛋白质的摄入量差异,会导致身高的明显区别。我们这代人养的男孩子,平均身高比我们高十公分,根本原因就是蛋白质的差异,而不是遗传基因。


不到六岁的时候,我就上小学了。从我家到学校,大概一公里远,其实很近,当时人个子小,就觉得特别远。上学的路上,要跨越一条一两米宽的小河沟。下大雨的时候,河沟会涨水,平时露出水面的大石块会被淹没。这时候,就要小心试探,一步一步找准位置,否则一脚踩空就掉河里了。关键是我不会游泳,所以特别怕水。


路上,还会沿着稻田埂行走。下暴雨的时候,农民会将田埂挖开放水,几十公分宽的田埂,成年人一步就能跨过去,但对六岁的孩子来说,就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一旦滑倒,就会摔一身的黄泥。我好像摔倒过好几次,浑身泥巴的出现在小学教室的门口。


一年级的国庆节,父亲回来接送过一次我上学,然后就毅然把我转到了城里读书。当时,我大哥在城里上高中,我两个姐姐依旧在乡下读小学和初中。


庄稼分下户之后,母亲在农村种地,每到农忙季节,父亲和年长的哥哥姐姐会回乡帮忙。稻谷晒干打成米之后,母亲会将大米、鸡鸭、水果装在背篼里,赶车送进城,那一天会是我最快乐的日子。


我脑子里,会有一个永远定格的镜头:我站在平房的屋后张望,母亲背着大背篼,双手提着装着鸡鸭的尿素口袋,满身尘土,笑容满面,迎面而来。


小时候,过年就意味着可以穿新衣服。母亲会提前预算每个人做什么衣服,什么颜色,什么布料,什么款式。然后父亲会想法设法搞到足够的布票,采买完毕就交给乡下的大伯,他们家是村里第一个个体户,堂哥会做衣服。放寒假的时候,回到乡下,我们就能试穿过年的新衣服了。尺寸大了小了,堂哥可以马上修改。


但稍微大点,我就讨厌那些灰黑蓝的衣服,因为很土气。


80年代中,母亲落实政策安排了工作,我们全家人才在县城里团聚,我穿的衣服再也不是裁缝做的了,而是母亲上班的商店里买的。我还记得有一套衣服,卡其色,四个口袋的拉链装,很洋气。第一眼看见那套衣服挂在母亲商店里,我就喜欢上了,但那套衣服花掉了母亲半个月的工资。


再说说行。


我们一家会经常出现在三个地方,县城的家,距离县城40公里农村的老家,距离农村老家20公里的农村外爷家。


我小学在城里读,大姐上高中,二姐读初中也都转进了城,全家只有母亲在农村老家做农活,陪奶奶。寒暑假,我们都要回农村老家,春节的时候全家要去外爷家小住几天。


那个年代,公共交通极其不方便,关键是车太少。开车的驾驶员,比现在开飞机的都牛,汽车不是你想坐就能坐,有钱也没用,得碰运气。


我们兄弟姊妹来回城市与农村,基本上是坐汽车,需要提前找关系买票。但父母有时候往返城乡,赶不上固定的发车时间,只能走路。


40公里山路,一大早出发,走快点要下午两三点才能到。要是背上粮食,差不多天快黑才能到家。


很多时候,班车上人多挤不下,小孩子坐车,父母则选择步行。


我小时候晕车,遇到坐车出行,一大早就不敢吃东西,怕路上吐的满车都是,然后坐三四个小时车,头晕目眩,跟生一场大病一样。



过年从农村老家去外婆家,没有直达的班车,只能选择步行。一家人在正月初三这天,一大早吃完早饭,背上大包小包就开始出发了,我年龄最小,只需要背一个军绿色的铝制水壶。坐小渡船跨过两条小河,步行越过数座山峰,中途在一个固定的熟人家讨要点开水,休息片刻再出发。翻过最后一座山峰,透过一棵巨大的柏树,能看到不远处的乡镇了,我和姐姐就会欢呼雀跃,因为过了这个镇子,离外婆家就很近了。然后鼓足勇气,攒够力气,最后再走个把小时,就能看见外婆家四合院的袅袅烟气了,那一定是外婆在为我们煮醪糟汤圆。


二十公里路,需要花费一整天时间。


年久失修的农村老家(2019年拍摄)

原地基重修的农村老家(2021年拍摄)


而现在,从县城家里门口开车出发,到农村老家门前的停车场,只需要花费70分钟。从农村老家的门口开车出发,到外婆家的门前,只需要40分钟。


相比于同龄人而言,其实我记忆中的80年代,不算最苦,起码我不缺吃虽然不能顿顿吃肉,但大米饭是管饱的。那些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群,生活在农村的大多数人,温饱尚且不能自足。


一定记住:贫穷才是最大的恶。


03


大家好,我是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大叔,985硕士,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为防走散,关注微博@我是难得君。我在快手开播了视频,搜索“难得君”就能找到我。

难得君原创文章:

倒大米砸鸡蛋,既蠢又坏

医生会集体失业吗?

42岁干部因强奸学生入狱7年,学生向他下跪 

二十岁姑娘逃离父亲的魔爪

“防疫加码”引发的惨案,夫妻双双毙命

据说是全美排名之一的笑话

12岁幼女被村支书强奸,重点不在方舱

举报大舅,比病毒可怕百倍

中国人悼念英女王,悼念的是什么?

女王在,就没人可以独菜 

他们为什么要挺俄?

穷人的生活你根本无法想象

谁失去了人性和良知?

跪久了,会认为站着有罪

时常想起那艘大船

司马南解禁,果然更火

5斤芹菜6万6,该反思什么?

司马南被封的根本原因

全球经济真的衰退了吗?

女孩贷款百万回乡创业,竟遭村里老人们公然盗抢

别不了的美国人

洪水袭来,很多人依旧漫不经心

最怕遇到这样的人

道德危机的最大悲哀

人类史上最具灾难性的一句口号

少子老龄化的大国不要轻言战争

二舅作者”翻车“,媒体回应:恐坐牢 

不喜欢“二舅”,就是人民的敌人

可怕的人口暴跌与史上最大的退休潮


点击阅读原文,感谢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