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之行,莫大于?

李福源 韩文彬 山东宣传 2023-10-15


  一座城市的故事和灵气,总是藏在与之共生的河流水道中。


  贯穿南北的孝妇河,是淄博的母亲河,蜿蜒百余里。在千年岁月中,流淌着一个不老传说——颜文姜传说。颜文姜,因至孝而成神名,故事世代流传,影响深远。


图源丨澎湃新闻


  相传春秋时期,齐国女子颜文姜嫁与郭家为媳,没想到过门不久就死了丈夫。婆婆视她为“丧门星”,对其百般折磨刁难。颜文姜心地善良,忍辱负重,孝敬公婆。最后为救家人和一方百姓,舍身堵泉眼。泉水世代流淌,汇聚成河,后人将河流命名为孝妇河。


  孝妇河所承载的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沉淀为一种文化自觉,代代流传,颜文姜家乡博山成为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随着时代变迁,孝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由单纯的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推及友爱兄弟、关爱幼者,进而扩展到对一切礼遇有加。孝,成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中国人关于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


  在古代,孝的基本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善事父母。这是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对孝的解释,也得到了后世的认同,成为孝的核心含义之一。如何才算“善事父母”呢?四个字:爱、敬、忠、顺。


  二是尊祖敬宗。在西周甚至更早之前,孝的初始含义是尊祖敬宗。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其伦理精神在于:报本返始,慎终追远,继志述事。


  再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孝是保障人口绵延的一套规则,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把组织家庭、生育子女当作义务。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人伦道德的基石。


  黑格尔在谈到中国“孝敬”问题时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这是说传统中国社会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


  古代中国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并未抛弃原始社会的血缘纽带,而是把它与政治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伦理政治模式。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在周代封邦建国的政治体制中,宗主与受封者的关系,就是一种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统一,这意味着孝德在产生之初就是亲情与政治的合一。故而有学者说:“传统的中国不仅是以农立国,而且是以孝立国。”


  中国人在家孝亲,在朝忠君,而求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因为一个不从精神上爱、敬父母,从行动上忠、顺父母的人,何谈对他人尽责任?


  中国人的亲情关系集血缘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为一体,道德感就是从这种亲情关系中升华出来的。从孝中生出仁,再从仁民而至爱物,孝因此被看作是道德感的源头。


  这种传统道德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进路,始终延续着,至今人们仍然认为孝是为人之基本美德。人之行,莫大于孝。



  当代中国虽然早已经不再是家国同构的社会,但在私人领域、家庭关系中,父慈子孝这种文化观念与伦理精神仍然是人们的内在需要和呼唤。



  只不过,人们对孝道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形式,而是更加深刻认识到,孝道的本质是从内心深处理解和领会长辈的心情和需要,关注、接纳他们的期待和情绪,同时也要尊重长辈的意愿和选择,让他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通俗来说,就是子女在成年后能够恰当回报生养人、承担人生责任,并由此获得内心的安定和愉悦,从而在家庭之间建立起以孝道为纽带的关爱敬爱、公正向上、积极和谐的良好家风,进而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有五个方面目标任务:自律助人的立身之道、孝老爱亲的齐家之道、诚信利他的仁爱之道、节俭绿色的共生之道和共建共享的敬事之道。其中“孝老爱亲的齐家之道”明确提出,真正的孝,是发自内心且付诸行动的,而不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


  博山将孝文化和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相融合,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以孝文化促进“小家庭”和美,以“小家庭”和美带动“大社会”文明。





  博山被称为“华夏孝乡”,如果说颜文姜代表的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孝,那么孙廷铨之母、焦裕禄等的故事则将孝文化的内涵扩展到了更高境界。


  清代帝师孙廷铨曾历任兵、户、吏三部尚书,在京城为官时,他想把母亲接到身边奉养,但母亲不肯,反过来教导他说,你只要能做好本职工作,不要辜负了国家和百姓的期望,这就是最大的孝了。孙廷铨一生克勤克俭、严于律己,与其母亲的言传身教有莫大关系。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生热爱人民,热爱事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人民群众中树起一座坚实的精神丰碑。他的所作所为更是远远超出孝的传统本义,将孝提升到为人民尽责的境界,这也是孝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孝,是永不过时的文化主题。今天,我们大力倡导孝文化,是希望继承中国传统孝文化精华,建立民主平等、互养互教、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而这,正是我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呀。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山东宣传



【精彩回看】● 为何要敬畏优秀传统文化
● 管仲的富民之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