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排队了,游乐园里找不到你想要的快乐
据说,每逢节假日,地球上就会出现数量惊人的“人造长龙”,山清水秀和有过山车、大摆锤的地方,召唤来的“神龙”尤其壮观。
十一期间,位于北京环球影城的“霍格沃茨通州分校”迎来了新一轮报到热潮,新生们为了能在学校里顽皮一分钟,除了要支付500麻瓜币起步的入场券,还得在迷宫一样的排队区里折返跑两小时。
项目外九曲十八弯的排队区,不转晕算你赢。/一位定福庄群众
传说每到傍晚,通州附近的足疗店就会热闹起来——走出游乐园营造的梦幻泡泡,宛如远足拉练的运动量也让脚底磨出了泡泡。
票价昂贵、排到想吐、走到腿断——纵使有一百个劝退理由,我们为什么还热衷于到游乐园玩耍?说到底,游乐园不就是大型机械厂吗?!
刚入十月,北京的初雪还没见眉目,环球影城哈利波特园区的屋顶却已“白雪皑皑”。
在奥利凡德魔杖店里挑选一根只属于自己的魔杖、在猪头酒吧的露天院子里干一杯黄油啤酒、到霍格沃茨雄伟的城堡中来一场冒险——这些令无数哈迷魂牵梦绕的场景,如今只需要一张门票,就可以一站式满足。
但要完全“入戏”,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排队半小时、花费50麻瓜币购买的黄油啤酒,不过是齁甜的黄糖水配上奶盖。那根在店里能隔空移动物体,号称“只属于你”的魔杖,需要349大洋才能带回家(同样的商品在网店上仅售203元)。如果你狠心拒绝了这枝“有缘杖”,它可能会马上奔向新的主人——缘分终究还是敌不过金钱啊。
而要让一个穿着巫师袍的同学体验感降至负值,只需要一则用“游客”来称呼Ta的广播。
——你怎么能告诉来霍格沃茨报到的学生,你排着队去“朝圣”的,只是一个麻瓜建造的景点啊!
迪士尼、环球影城所代表的主题乐园,它们的立身之本,就是一种无限接近于真实的梦幻感。
乐园的大门被刻意修建得很宏伟,就像一道跨次元结界,踏过它,你就不必再担心日常生活中的蝇营狗苟。园区里斥巨资建造的设施、供应的商品、聘请的人员,都力图在每个细节上支持你做“在逃公主”“在读巫师”。
法国学者鲍德里亚提出过著名的拟像学说(Simulacra),他认为,后现代社会是由已经失去原型的复制品所组成的,而以迪士尼为代表的主题乐园正是这种“无原型的复制”的绝佳例子:
米老鼠、睡美人都是虚构的角色,但是Ta们却能在钢筋水泥建成的游乐园里拥有具象的栖身场所,被做成实体的商品摆上货架——在这个层面上,Ta们成为了超真实(hyperreal)的存在。
鲍德里亚将空无一人的停车场和充满欢声笑语的游乐园相对比,前者被他称为“真实的荒漠”(desert of the real),而后者则是一种“比真实更真实”的超真实(hyperreal)空间:在那里你可以飞上云霄,可以被热情的员工称呼为公主或者巫师——你被邀请加入了实体化的虚构故事,睡美人、哈利·波特都变成了NPC,你才是那个克服万难创造奇迹的主角。
主题乐园让我们着迷的,正是这种无限接近于真实的沉浸式cosplay体验,一种暂时忘却自知的楚门世界。
然而,梦幻城堡并非固若金汤。即使你带够了在梦幻世界同样通用的货币,“现实”那有些刺目的强光,还是会在游乐园员工不经意的“演技掉线”时刻照射进来。
小时候梦想在游乐园工作,以为这样就可以边沉迷游戏边赚钱;然而,只有当自己成为了打工人,才发现根本不存在dream job——只要是打工人,痛苦就是相通的。
Birdy是一位游乐园爱好者,她记得小时候和爸妈去香港迪士尼,遇见的大哥哥大姐姐都满脸堆笑,热情洋溢,把她小小的公主心捧到了梦幻的制高点。
然而,当成为打工人的她“莅临”上海迪士尼时,却发现迎面而来的笑脸变得有些疲惫、有些勉强了。
“如果游客在你十英尺范围内,必须微笑、点头并用眼神交流。”,你以为的善意和热情其实是公司的明文规定,而它所彰显的“微笑文化”,也透露出游乐园生态残酷的一面。
美国游戏媒体The Gamer曾这样概述“微笑文化”:在乐园里,你要表现得像一个刚刚被交到新主人手上的芭比娃娃,没什么事情比见到Ta更让人高兴。
资本在造梦的同时,也压抑了具体的人的感受和表达。有环球影城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在炎热的露天环境下站岗,晒得很厉害时会不自觉地皱眉,而这时如果被领导看见,就会被批评。
据报道,在环球影城迎接客人的“前场”员工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工作时间并不固定,有时候是今天上三小时,明天上十小时,甚至还有早班连着晚班的情况。普通的一线员工拿着3500的月薪, 再热再累,也必须元气满满地摆出笑脸。
所以,当我们抱着打工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在“通州霍格莫德村”听到 嘱咐“游客”的广播时,幻灭感就不再那么强烈了。毕竟整个环球影城最火爆的合影项目,就是一位来自外星的打工人。
同样在北京市的辐射范围内,还有一个奇异的空间与光鲜亮丽的环球影城相映成趣——京藏高速旁的沃德兰乐园废墟。
如果你从北京城开着车去往八达岭,可能会在道旁看见一座只剩少许砖墙的城堡废墟。荒凉的黄土地上凭空立起一幢空荡荡的高楼城堡,简直就是教科书级的赛博废土图景 。
这座城堡正是沃德兰乐园的核心地标。“沃德兰”是英文wonderland的音译,意思是仙境。90年代末,北京昌平南口镇1000多亩地里建起了欧式的城墙、尖尖的塔楼、错落的亭台——按照原计划,这里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游乐园”,锋芒直逼迪士尼。
然而,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却从未真正开门迎客。因为开发商和资金周转的问题,“仙境”拔地而起后不久就成为了杂草丛生的废墟。来光顾它的不是预想中的合家欢游客,而是城市探险者和摄影爱好者。
建起即废墟的沃德兰游乐园。/The Bohemian Blog
如今,游乐园中模仿欧洲城堡的亭台楼阁已不复存在,原本要建成“亚洲仙境”的地盘现在变成了购物商场,竟也不失为一个绝妙的隐喻。
商场卖给你包装自己的商品,游乐园卖给你高度浓缩的“超真实”体验。你的“快乐”被明码标价,满足的一瞬间即使是十分的满足,但当你走下过山车,看到入口前缓慢蠕动的长龙,你也许会意识到,这不过是一个需要排队乘坐的机械,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为它花钱,它终究也会变成废墟。
现代乐园是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下催生的产物,当我们在追求物质的生活中过于劳累时,总想寻些乐子,做做梦,于是游乐园这样纯粹以“制造快乐”为目的的发明便诞生了。
我们热衷去游乐园,其实是想抛开成年人的劳累,像孩童一样享受不假思索的、纯粹的狂欢。更进一步,我们想去主题乐园,是想体验一把“幻想成真”的快乐;毕竟在无趣又疲劳的现实中,正是如“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霍格沃茨”这样的信念在支撑着我们。
然而,当我们的情怀被无休无止的排队和高昂消费消磨殆尽,意识到在游乐园里,“快乐” 也只是一种需要抢购的限量商品时,便免不了得出“游乐园费钱又费力”这样幻灭般的总结。
说到底,游乐园就是一个大型机械厂,它的动力是我们的想象,它提供的“快乐”是被明码标价的。我们不惜花费金钱和时间来这里“远足拉练”,不过是想在这个以幻想为地基、全方位鼓励幻想的地方,允许自己像幻想中一样快乐罢了。
与其去体验“排队两小时,做梦一分钟”的游乐设施,我选择在家好好躺着,再刷一遍电影 —— 毕竟快乐是自己的,既然放假了,就轻轻松松地做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