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第一批00后开始被催婚了。河南郑州,一位00后儿子收到妈妈送出的跨年礼物:一对小象,被隐晦催婚。
据媒体报道, 22岁女孩近日回老家,一天内被家人安排了20多场相亲。这名女孩表示,村里同龄女性基本都结婚了,家里人比较着急。网友调侃道“何不20人坐一桌,来个群面?”
每逢佳节被催婚,而春节更是催婚重灾区。单身年轻人除了担心抢不着回家的票,还得头疼如何迎击长辈的催婚。有网友觉得自己的婚姻大事成了父母的年终绩效,也有93年单身网友吐槽被父母当作急着赶走的怪物。
相较于单身男性,单身女性在春节里承受着更大的催婚压力。我们采访了网络连载反催婚技巧的博主嘚姐、因催婚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小欣,以及创建“被催婚互助会”的CY,听听她们对相亲和婚姻的理解。
#01
反催婚连载,
我命由我不由爹
去年10月起,90后嘚姐以“我命由我不由爹”的标签,将自己应对父亲催婚的聊天记录陆续发到网络上。截至1月16日,该标签下的内容在小红书上总浏览量达148.5万。
评论区里有网友感叹“催婚的爸妈都像是一个培训班出来的”,也有20出头的小姐姐将每篇内容都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下面这些催婚的话术,是不是看着眼熟?看看嘚姐如何回怼:
你岁数大了总要有个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的,你怎么办?
找个对象就能解决感冒发烧头疼脑热了?那医院都不要干了,改开婚介所算了
我急什么?等我年纪大一点,人家都死了我也跟着着急?我自己收拾铺盖卷去火葬场预约清晨第一炉?我劝你做人不要太攀比。
你那么喜欢带孩子,你去做月嫂吧,带不完的孩子,赚不完的钱。
嘚姐是一名认真工作努力搞钱的90后。她的反催婚连载,充分发挥东北人民的语言天赋,同时融合新上海人的开放新潮。在她的逻辑里,生娃好比炒股,入市有赚有赔,孩子也有听话不听话的。当父亲提及亲戚又抱孙子时,嘚姐会劝他“格局打开”,“别像村里两个养殖大户,在年底农畜牧业交流座谈会上互相攀比”。哪怕是死亡这样沉重的话题,嘚姐也能四两拨千斤。父亲以死后没人祭扫为理由,劝女儿要给自己留后。嘚姐反手“科普”新型殡葬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海葬、树葬和骨灰钻石。“给我点时间去赚钱,将来把你的骨灰做成钻石,走哪都挂脖子上。要是做成耳钉还能左一颗爸爸,右一颗妈妈,每天都惦记着。”嘚姐说自己提出方案后,只收到父亲的一个“滚”字。父亲发来相亲对象的照片,追问嘚姐要不要跟对方交个朋友,她利索回复“不要”,并表示自己不缺朋友。多轮催婚下来,嘚姐没加过一个相亲对象的微信。不少粉丝佩服这种对家长说“不”的勇气,嘚姐反问:“为什么不能拒绝?只有明确表达不愿意,才能从根上切断爸妈的念想。”有网友觉得嘚姐的回怼不够尊重长辈,实际上父女俩的沟通方式是20多年的相处磨出来的。嘚姐说:“他(父亲)对我不听话的情况,早就有预警。”上学时嘚姐宁愿被罚跪到半夜,也不肯假装自己做错而道歉。到如今,不管父亲如何反对,她都坚定选择一个人的生活。不同的生活方式好比水果口味的偏好。/@嘚吧嘚吧嘚吧嘚看了身边三辈人的婚姻,嘚姐说自己没找到一对让她羡慕的。去年回家听到妈妈的催婚,嘚姐反问对方是否过得开心。这位东北老太太从20多岁出嫁以来,就一直忙于照顾老人孩子,年过50才稍稍喘口气。听着女儿描述“有质量的生活”,老太太手按在自己的心上,沉默片刻后答道“不开心”。“婚姻往往是两个家庭的高度结合,结婚的两个人会遭受亲戚全方位的指手画脚,女性很可能还要处理婆媳问题。谈恋爱我可以接受,但婚姻大可不必。”嘚姐解释道。跟嘚姐不一样,小欣并不抵触婚姻,但母亲的催婚信息却让她十分难受。小欣偶然刷到嘚姐的连载,仿佛如获至宝。“妈妈密集催婚时,我把嘚姐的聊天记录当成字典那样翻。”小欣说道。女儿即将30岁,小欣妈盘算着大龄女青年出嫁时可能得“多赔点东西”。在女儿看来,这样无异于将宝贝女儿“贱价出售”。女儿在外国留学时,小欣妈妈就开始越洋牵线,让女儿去相亲。等女儿回国后,催婚信息更是一波接着一波。有一回妈妈指责女儿不结婚就是不听话,小欣翻出嘚姐的“生孩子像炒股”的比喻,复制粘贴发给妈妈。隔天早上7点,妈妈发来百字“小作文”,中心思想是妈妈爱你,催也是为了你好。小欣按照嘚姐的话术回复妈妈。/受访者供图(下滑查看图片)要是女儿不回信息,几百字的“小作文”会连发三四个小时。小欣说:“每个家庭的氛围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回复,我妈妈跟别人爸爸反应很不一样,我想抄作业也没法抄。”去年“五一”,小欣带前男友回家。长辈并不认可这一对,假期里早上六点,妈妈坐在女儿床头开始劝她去认识别的男孩,也不管女儿当时醒没醒。“为什么妈妈从不考虑我的感受?我刚跟男友分手两三天,妈妈就要给我张罗相亲对象。”小欣的追问难以解答。为了缓解失恋和催婚的压力,小欣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倾诉自己对“小作文”的害怕、对清晨念叨的厌烦以及对相亲的抗拒。心理咨询师鼓励小欣要去承担“不主动的后果”,而小欣则期待着自己的想法能得到一个权威的支持。小欣父母大半辈子生活在北方的小城里,被熟人社会的压力紧紧包裹着。他们难以理解为何现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不能凑合着结婚。那些父母身上带着的时代社会印记,小欣能理解,也渐渐调整自己对相亲的态度。她唯独不理解的是妈妈嘴里的爱为何充满矛盾。“父母催婚的前提应该是让孩子幸福。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妈妈会对我说出‘离婚也比没结婚强’的话?我真的被打击到了。”小欣说道。当小欣不断追问原因的时候,许多为催婚所困的男女聚集在网络,设法抱团取暖。在豆瓣“被催婚互助会(非相亲组)”里,天南海北的网友分享着自己被催婚的经历:读大二的00后被长辈轮番教育要嫁个有钱人,93年的网友因父母催婚而彻夜失眠,89年的网友分享自制的反催婚推文,还有网友提及相亲后被查聊天记录。三年前,收到妈妈的又一条催婚长信息,CY上豆瓣建了这个互助会。她在组介绍里写道:“没找到一个类似戒酒会那样一个相互支持的组织,那就自己建一个。”CY说自己生活中最大的痛苦来源于被迫相亲。22岁大学刚毕业,CY就被爱做媒的妈妈推着,踏上漫漫相亲路。过去9年来,她相亲过的异性虽没过百,但自觉“够开人力资源中心”,尤其是教育领域。妈妈发来的相亲对象资料,有时候是某高校介绍老师的网页链接,上面列明对方的学历背景和发表过的论文。“相亲多了,我感觉自己就像个HR。”CY说道。由于不喜欢闲聊,CY从最初的销售转行到了游戏程序员。她躲得过工作的闲聊,却逃不掉相亲的闲聊。每次相亲,CY都会秉持“来都来了”的精神,放下手机跟对方认真地聊一聊。大多数时候,她都会和对方聊游戏,通常会收获对方“你真的蛮懂游戏”的称赞。然后,双方会默契地结束这次相亲,下次不会再约。
CY和父母住在同一座城市,几乎每周见面。两代人的话题只有“要不要吃这个”和“那个男生见得怎么样”,几乎没有第三个话题。每次回家后,CY都感到比加班还累。两年前,要不是CY预付了半年的房租,她也不可能自己搬出来住,把煎熬时刻从每天减少到每周。相亲多年没有开花结果,CY妈曾问过女儿是否性冷淡。其实,CY有认真交往过的对象,只是她一直隐瞒,担心长辈像查户口那样插手自己的情感。许多人申请加入“催婚互助会”的理由,是想要找到解决催婚的办法。但在CY看来,一个人是找不出解决方案的。CY说:“父母觉得没结婚是个bug,其实别人跑得挺好的。”她认为,婚姻不再是长辈那个年代的“必选项”,而是现代生活众多选择里的一个。跟坚定不婚的嘚姐不同,CY和小欣其实不抗拒婚姻,她们不约而同表示遇到合适的人会想结婚。在CY的眼里,“合适的人”最好跟自己笑点一致,会尊重彼此。在小欣的眼里,“合适”是指至少要能分担家务,选择居住地时会考虑双方的职业发展。这些“合适”不像收入、学历和房产那样可量化,鲜少被父母作为给子女筛选相亲对象的考虑因素。要是考虑孩子的主观感受,选择的主动权可能会从父母手中溜走。临近春节,几年前的一个相亲对象重新联系CY,也许想着“回炉”。小欣买好了回老家的机票,但她内心依然忐忑,不知自己能否招架得住父母的催婚攻势。记者把小欣想抄答案的事情转告了嘚姐。针对小欣妈所发的小作文,嘚姐特意发布了一条内容,给粉丝提供“场外辅导”。除了揪出文中的逻辑漏洞来回怼,嘚姐还感叹道:“只是不想结婚而已、只是不想将就而已、只是不想考公务员而已、只是想一个人生活而已……广大父母到底在拼了老命地阻止些什么?在我看来,这就是在阻止儿女过得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