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三甲医院专家怎么看互联网医疗?| 产业调研
产业调研系列
—作者:李沐华—
前言:近期我们跟三甲医院专家做了交流,专家也看好互联网医疗的快速渗透,认为2020年大部分医院都会接入互联网平台。但他更加青睐线下医院接入统一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不看好医院自己运营互联网医院,或者第三方平台+医生的模式。此观点或与专家自己的工作状态有关,但依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2020年互联网医院将全面渗透
◆ ◆ ◆ ◆
平台+医院+监管模式将成为主流。互联网医疗的一种形式是平台+医生,比如春雨医生,医生在上面问诊;第二种形式是平台+医院+医生+监管,就是现在邵逸夫医院这种模式,也是国家卫计委认可的模式,所谓互联网医院是为实体医院做支撑的互联网医疗。第二种模式有两种实现方案,一个是自己做——医院建自己的互联网医院(由于资源有限,未来两年时间,这种类型的互联网医院经营上不具备优势),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公共平台做互联网医院,以邵逸夫医院为例,它接入了纳里健康平台(上面有浙江的医院,也有北京的医院,还有很多其他的医院,都是平等的)。浙江省有纳里健康、微脉等,全国也有好多其他平台,这种平台会有规模效应和马太效应,因为资源会向大平台集中。
医院接入互联网医疗平台,分轻重两种模式,2020年大部分医院都会接入平台,速度超预期。如果医院只是把在线咨询这种服务搬上互联网,那么轻接入模式就可以,这种是不用给平台付费的;如果要开化验单、开药、挂号、查报告等,就需要把医院的HIS、PACS等系统接进来,这种就是重接入,重接入大概需要支出50-100万元的费用。根据我们的产业调研,目前重接入的比例大概30%。在疫情影响和政策推动下,我们认为,2020年大部分医院都会选择接入互联网医疗平台,带来新增的医疗IT市场空间。
互联网医院具备两个特点——开放和运营。第一个特点是开放,平台上面资源要多,如果接入很多医院就有很多专家,就像一个网页一样,要不断刷新。如果仅仅是一家医院,再有名也没用,因为资源有限。第二个特点是运营——医生在做咨询的时候一定要有报酬,要有运营方,医院自己也能够运营,但是很不方便,一是要有很强的技术手段,二是医院有很多事情不方便做,比如厦门一个小医院把病人转诊给上级医院,它也付出了劳动(比如写病历),医院不方便为这个事情付费,但是平台就可以付费。
从运营方的分成角度看,根据我们的产业调研,目前运营方分得流水的比例大概20%-30%。剩下的部分由医院和医生分配(绝大部分归医生,医院分一成或者更少,医院开设互联网医院的初衷不是为了分流水,而是为了线上引流以及病人初筛)。比如邵逸夫医院2014年就接入了纳里健康平台,一方面是通过线上医生的服务,把高价值病人吸引到医院来;另外一方面,可以给医生一个创收平台,让他把多余精力放在医院平台上,避免人才流失。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国泰君安正式研究报告《2020年医院接入互联网平台速度将超预期》,报告入库时间:2020年2月27日,如需报告原文PDF请后台留言。
- end -
欢迎加入产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产业交流群(不收取任何费用),随时随地与众多产业专家交流。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