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创智能:AI+公共安全才是最确定的应用场景(深度) | 国君计算机
公司深度系列
1. AI能力积累丰厚,双赛道夯实护城河
1.1. 巩固智慧城市,聚焦公共安全
杰创智能是一家聚焦于智慧城市和智慧安全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智慧安全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为客户提供涵盖业务咨询、方案设计、设备采购、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及运营维护的全周期综合解决方案。公司起步于智慧城市领域,而后开始全国化战略部署,在并购北京蓝玛星际后,形成北京、武汉、广州三地联动的研发格局,完成了运营、研发、生产全产业链布局。智慧安全领域是公司正重点拓展的业务领域,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管理中,为公安机关案件侦办和安保维稳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已合作的客户覆盖广东、海南、湖南、湖北、江苏、黑龙江等多地的公安部门,已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
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丰厚,技术研发进展迅速。公司是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企业入库单位,拥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生物特征标识芯片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并与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成立“广东省物联网标识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州市物联网标识与感知芯片重点实验室” 等,承担广东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 36 项(其中发明专利 2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5 项),软件著作权 205 项,在审发明专利 37 项。其中 2022 年上半年新增申请 8 项发明专利,9 项软件著作权,技术成果进展迅速。
公司已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全面、完整和领先的资质体系,有效 支撑各细分业务的持续拓展。公司资质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甲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服务等级证一级、音视频集成工程企业资质一级、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 CS3、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一级、信息系统安全运维服务二级等,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公司通过了国际软件能力成熟度认证评估的最高认证 CMMI 5 级以及 ISO9001、ISO14001 等多项认证,标志着公司的软件技术开发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获得公共安全领域高门槛资质,构筑行业护城河。公司的通信安全管理产品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资质准入门槛,向公安部及其下属单位进行销售需取得公安部认证的资格。公司于 2018 年通过公安部列装资质审查并取得公安系统列装合作资格,2019 年和 2020 年,公司多款数据采集产品陆续完成列装并对公安部门销售,产品型号覆盖 2G、3G、4G,目前 5G 产品已完成列装。同时,各地各级公安部门设备需求定制化要求高, 因此与供应商合作注重合作历史,要求业务延续性。公司深耕行业,与多地公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其需求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更好的把握客户的定制化要求,为未来业务开展进一步提供了优势和便 利。
借助“一带一路”东风,积极探索对外合作发展机遇。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及公共安全领域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在与央企合作伙伴的共同开拓下,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了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产品+服务”为模式的形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输出多款公共安全产品和系统。近几年,公司自主研发的火眼金睛系统、口令破解服务器、LTE 侦察系统等产品,助力央企在国际竞争中屡屡中标,被亚非拉各国广泛应用于机场、港口、刑侦等领域,为平安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 的技术后盾。
1.2. 全栈技术框架完备,智慧城市细分解决方案丰富
主营业务明晰,细分解决方案覆盖面广。公司的主营产品和服务主要聚焦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安全两类领域中。在智慧城市领域,公司聚焦智慧民生、城市管理与服务、数据中心等细分领域,依据对客户行业知识和关键技术的积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造通用技术平台,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解决方案,面向建筑、能源、交通、园区、教育、医疗、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应用,广泛服务于政府、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等。在智慧安全领域,公司以自主研发的专用高性能计算技术、信号及协议分析技术等核心技术为基础,为安全管理部门提供定制化的社会安全管理和通信安全管理的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其业务执行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智能化等需求。
公司技术框架完备,打造从网络层到表现层的全栈解决方案。公司根据 对公司自身主营业务特点及技术优势,参照国家标准《GB/T34678-2017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基本技术框架,主要包括网络层、设施层、云数据层、共享组件及中间层、平台层和表现层六层。网络层包括互联网、通信网和物联网;设施层包括前端感知设备和网络融合中心等;云数据层包括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大数据库;共享组件及中间层包括数据交换组件、统一认证组件、分析展现组件和基于 SOA 架构基础中间件等等;平台层包括各行业或领域的综合服务平台, 该层为应用服务提供开发、运行和管控环境,整合各智慧应用模块,提供集成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表现层包括可视化界面、单点登录、系统设置、门户管理、APP 发布、内容同步、协同管理和信息检索。该技术框架锻造了公司面向各类应用场景的基础底座,技术平台的通用性和可适配性使得公司具备突出的项目实践能力。
深度理解客户需求,提供全网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是在深度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依据行业经验和软硬件产品性能、功能特点,解决各种复杂应用环境下兼容问题,快速打通各设备或系统之间的集成壁垒,推动全网融合,最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在智慧民生、城市管理以及 IDC 管理领域中,各类解决方案均旨在将物 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BIM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具体的细分领域和场景融合,实现信息海量集中与实时共享、信息化应用高效协同、 居民对信息化服务的随时随地获取,从而助力实现安全可靠和智慧运营的管理目标。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大量行业客户解决方案的积累有助于在公司投标时优质高效制定契合客户需求的投标方案,在众多投标方中脱颖而出。
公司的数据中心综合解决方案业务与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公司主营业务存在差异性。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行业的 A 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客户提供机柜租用、宽带租用和服务器托管、代理运维等服务,而公司的数据中心综合服务业务与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公司的主营业务在服务内容、业务模式、服务客户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公司专注于提供数据中心综合解决方案,为包括第三方 IDC 服务商在内的客户提供设计咨询、系统集成和运维服务,不存在自主投建数据中心,亦未提供互联网数据服务;另外,公司是与客户就合同约定的设计咨询、系统集成和运维服务等工程服务内容进行收费;再者,公司多服务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该类客户出于数据安全性等考量,通常自建数据中心,由公司为其提供涵盖前期设计、项目实施、后续维保的全流程综合 解决方案服务。
1.3. 安全产品快速发力,构筑人工智能核心应用场景
收购安全领域子公司,打造业务增长第二曲线。公司通过收购蓝玛星际,成功将业务拓展至安全管理领域,打造了包含社会安全管理集成方案和通信安全管理产品的智慧安全板块,公司的业务板块更加完善,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安全的全面布局。公司收购蓝玛星际全部股权后,公司整体的业务规模及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智慧安全业务板块成为公司 业务新的增长点。
公司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公共安全管理领域。公共安全领域是人工智能的最重要应用场景之一,随着公司安全业务的快速拓展,为人工智能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安全管理产品可以通过汇集设备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应用层以及云存储等场景数据信息,来实现公共安全领域中的人脸识别、视频监管等功能。但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安全威胁 的升级,传统公共安全防护手段日趋失灵,因而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运用则极具优势。基于公司的大数据智能分析等AI技术可以充分 实现关联性安全态势分析、自学习应急响应防御以及精准识别威胁等功能,从而提升有关部门的敏感信息筛查效率,例如,可以为公安部门的警情处置等需求提供高效、精准和智能的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落地多例基于AI的公共安全项目,有望在全国实现快速布局。
通信安全管理以产品销售为主,产品收入比重快速提升。公司产品销售业务为通信安全管理产品直接对外销售,近年来收入占比不断提高。2021年,公司产品销售业务实现收入 1.22 亿元,同比增长166.72%,占总收入约 13.01%,提高 6.82%。2022 年上半年,产品销售业务实现收入 0.12 亿元,占总收入约 2.99%,占比有所下滑。
公司智慧安全业务聚焦社会安全管理和通信安全管理两个细分领域。在智慧安全领域,公司主要是根据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和单位的实际需求, 提供“一对一”定制化产品开发和专业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聚焦社会安全管理和通信安全管理两个细分领域。安全领域的业务模式主要以项目为依托,作为“总包方”或“产品销售方”与业主方签订合同,提供系统集成服务和产品销售服务。随着公司对通信安全管理产品研发的持续投入,公司智慧安全领域的业务模式逐步转变为以自研的数据感知采集产品、数据传输组网产品、数据存储分析产品为核心,向用户提供完整的“定制化产品+集成建设+技术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安全产品主要包括数据感知采集产品、数据传输组网产品、数据存储分析产品。公司安全产品均为软硬件一体设备,产品设计的核心工作由公司自行完成,公司在完成产品的研发设计工作后,依据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结合公司的库存情况,采购所需的原材料及配件,公司执行“以销定产,并保持适当安全库存”的生产政策。公司安全产品生产模式为“自行加工和外协加工相结合”,生产环节包括 PCB 制板、PCB 贴片、焊接、模块组装、整机组装、测试等工序。公司自行加工的环节主要为组装和检测工序,不涉及大规模实质性的硬件制造。
1.4. 自研高性能计算和 AI 技术,奠定创新业务基石
公司不断探索专用高性能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信号及协议分析技术三大基础技术的深度研发。基于三大基础核心技术,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具体业务应用需要,探索专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多元混合智能计算技术、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数据协议交换技术、智能化系统设备通信协议分析技术、无线信号主被动定位技术、无线信号分析技术、音视频智能识别和处理技术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形成针对智慧民生、城市管理与服务、数据中心建设、社会安全管理、通信安全管理等领域的定制化方案和产品,为公司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和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以应用创新为导向,针对性研发核心技术。公司已拥有 8 项核心技术, 其中,专用高性能计算技术是公司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为公司智慧城市、智慧安全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数据协议分析应用提供高性能计算支撑;多元混合智能计算技术、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数据协议交换技术以及智能化系统设备通信协议分析技术等 4 项技术, 是公司在行业通用的底层技术基础上,基于行业发展趋势、业务应用场景、不同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而形成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司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无线信号主被动定位技术、无线信号分析技术以及音视频智能识别和处理技术等 3 项技术,是公司针对安全管理部门的需求,从底层技术研发做起,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个性化的安全需求,进行应用模块技术研发和创新而形成的技术,应用于安全管理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公司技术性能的领先性和研发成果的通用性保证了公司整体竞争力。对于基础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和系列通用技术平台的持续打造,使公司在具体项目应用时可实现快速开发和快速部署,减少重复投入,有效节约 项目成本,保障了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竞争力。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以市场为抓手且坚持自主创新,流程涵盖了概念、计划、开发、测试、 输出五个阶段。公司通过市场研究和用户反馈等多种方式了解市场需求, 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讨论、分析与评审,以确保拟研发的产品符合用户实际需求,评审通过后公司进行项目立项。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根据相 关技术的独创性和公司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形成的新产品、新技术经过 专利检索后申请发明专利进行保护,结合产品的构造以及新方案经专利 检索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保护。
1.5. 股权结构清晰稳定,核心人员经验丰富
公司创始人等始终保持持股优势,股权结构稳定彰显发展信心。公司实际控制人孙超、龙飞、谢皑霞在公司中均担任董事及重要管理职务。公司前身杰创有限成立于 2008 年,由孙超与谢皑霞共同出资设立。2015 年杰创智能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设立广东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等事宜,并签署《公司章程》,此时公司总股本为 3118 万元,并仍由创始人孙超持有半数股份,稳定掌控公司。此后直到 2020 年,公司历 经数次增资与小规模股权转让,净资本已增长至 7685 万元。创始人孙超仍位列最大股东,且持股比例显著领先。共同创始人谢皑霞位居第四大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初始投资人龙飞位居第二大股东。公司创始人 等始终保持持股优势,股权结构稳定彰显发展信心。
核心人员经验丰富,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公司组建了成熟的研发团队, 且公司管理层及核心人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及技术积累,能够有效带领公司研发团队紧跟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 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182 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 23.98%,研发技术团队拥 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和较高的研发水平。公司人才队伍也涵盖了诸多专业领域,包括注册建造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架构师、需求分析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硬件集成工 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
1.6. 公司营收高速增长,费用率保持平稳
公司营收规模和业绩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公司营收规模从 2018 年 4.22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 9.4 亿元,CAGR 约 30.6%。归母净利润从 2018 年的 0.45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05 亿元,CAGR 为 32.64%,归母净利润速度略高于营收增速,处于快速发展期。2022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2 亿元,较上年同期整体上升 33.42%。同时,在营收增长的带 动下,实现归母净利润 0.3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33.11%,2022 上半 年较同期业绩提升主要系受益:1)近几年来公司持续加强市场拓展力 度、深化市场管理变革、针对性营销以及公司知名度提升等因素,业务拓展良好;2)本期竣工验收的项目数量较上期有较大增长,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增长。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 -9,974.4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8.47%,主要系公司加强应收款项催收管理,回款速度加快所致。
公司毛利率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公司 2018 至 2021 年毛利率分别为 28.46%、21.09%、33.98%和 27.85%,2022 前三季 度毛利率为 26.95%,有一定波动,这主要是受到业务结构变化的影响。2019 年,毛利率较高的产品销售业务收入占比下降,导致公司整体毛利 有所下滑;2020 年,产品销售业务收入占比提高,拉动公司整体毛利的 提升;2021 年系统集成业务部分主要项目毛利率较低,导致本期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
产品销售业务毛利高,将有效对冲系统集成毛利下滑的影响。产品销售 毛利率较高,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022 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 为 69.99%、75.42%、83.76%和 74.44%。随着近年来产品销售业务收入 占比不断提升,对公司整体业务的毛利贡献增加,能够部分对冲系统集 成业务毛利下滑的影响,保持公司整体毛利率的稳定。
2. 数字化与智能化锻造智慧城市与安全发展新动能
2.1. 乘“一带一路”东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百花齐放
智慧城市与智慧安全是“一带一路”下的关键合作领域,海外需求旺盛。 自 2017 年正式提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以来,中国持续加强与“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 促进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领域建设。东欧、中亚、中东、拉美 等新兴经济体的安防监控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在“一带一路”的指导下,我国也正在重视和推进智慧城市国际合作与海外推广,加强智慧城市联盟与创新中心建设,促进智慧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引导,顶层设计是智慧城市咨询规划的核心。各地政府依托不同规划设计机构,积极推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出现了数智杭州、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济南数字先锋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城市等各类概念,各类顶层设计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全方位重塑城市。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也针对性地出台了智慧城市领域的政策法规,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中包括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行业技术认定、行业质量管理等。多层次的政策规划也正鼓励和扶持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在《“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引领下,丰富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从而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智慧城市受城镇化进程影响,区县级市场潜力待挖掘。中国的城镇化进 程正持续进行中,“十四五”规划预计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 2020 年的 60%进一步提高到 65%,城市建设的深入带来持续的智慧化应用场景需求。从省域层面看,经济发达省份智慧城市产业基础好,数字化意识强,顶层设计理念领跑全国。浙江、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出台数字化发展相关政策,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国内先进地区的新共识。从市级层面看,各地市结合自身城市建设需求及本土智慧城市企业实力等要素,智慧城市建设各显特色,如杭州市政府联合阿里云打造城市数据大脑,极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深圳市依托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集聚的优势, 打造鹏城智能体推进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城市建设。从县级层面看, 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快落实新型城镇化 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有序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的通知》,智慧县城建设将是未来重点。当前,各地也在纷纷开展智慧县域的创新建设,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 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各地相继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预计智慧 城市市场进一步下沉至区县,相关市场的潜力有待技术提供商深入挖掘。
2.2. 多因素驱动,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快速攀升
我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逐年快速攀升。据 IDC 分析,2022 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 ICT 市场投资规模为 214 亿美元,其中硬件产品投入达到 81 亿美元,占总体投入的 37.9%;软件投入为 51 亿美元,占总体投入的 23.8%;服务投入为 82 亿美元,占总体投入的 38.3%。IDC 预计,到 2026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 ICT 市场投资规模将达 389 亿元人民币, 2022-2026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7.1%,总体上中国智慧城市的投资保持乐观增长。随着我国在智慧城市的投资不断加大,为公司城市管理业 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受政策红利、社会需求、技术升级等利好因素影响,智慧城市是政府“花小钱,办大事”的典型,政府需求稳定且持续。以 2021 年为例,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 25.01 万亿,相比之下,行业投入占政府预算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几乎不受财政收入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却能为政府带来巨大的治理效能,提高其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满足党中央对建设信息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优先级极高。因此,政府对智慧城市的投入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公司需求端安全边际高,政策突然转向的可能性极低。
2.3. 信息化高度集成,跨领域融合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跨行业、跨技术领域的系统工程,应用领域众多。智慧城市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系统规模大、系统集成性强等特点,且新技术、新标准不断更新,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不断扩张,遍及安全、医疗、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并不断向越来越多的领域拓展。
智慧城市涵盖智慧民生、IDC、城市服务与管理等多个高增长应用领域。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点,带动智慧民生发展。近年来,我国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支出规模持续 扩张。根据财政部公布的财政收支情况数据,2021 年,我国财政支出中民生领域(教育、文体传媒、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住房 保障)规模达 111,481.5 亿元,同比增长 12.05%。
IDC 作用愈发突出,智慧城市在 IDC 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大有可为。数据中心以数据为基本管理对象,为新基建运行提供数 字化转型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2022 年国内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 3187 亿元。数据中心用户包括云计算企业、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以及政府机构等。发达 地区政府积极推进本地数据中心的整合和改造;处于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期的地区政府,迫切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纷纷将大数据、 云计算等确立为重点转型方向,加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因 此,国内数据中心整体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
智慧政务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市场规模潜力大。智慧城市包括 建立一个由各类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服务中起到组织、牵引、指导、规范作用。因此,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的智慧政务,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服务的核心。2013 年以来,国家持续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放管服”, 推行“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跨省通办”等政务便民化创新,智慧政务成为重要抓手。根据信通院数据显示,智慧政务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1 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 3,900 亿元,同比增长达 5.92%。
2.4. 安全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公共安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自 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 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公共安全产业为我国突发事件的防范 和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国内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也持续 攀升。IDC 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网络安全相关支出达到 102.6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网络安全支出规模将达 214.6 亿美元。在 2021-2025的五年预测期内,中国网络安全相关支出将以 20.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数字化与智能化改变了公共安全服务的面貌。随着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接入,公共安全正从更多依赖人类的系统、分时段、分区域的防控,进步到借助机器的精确感知,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测。智能化的数据应用能够模拟公共安全事件的规律和特点,实现洞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公共安全各相关部门也正逐步应用各种新兴技术,诸多新技术支撑数字化警务、狱务等公共安全管理新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例如,智能化数据应用能够为公安机关开展警情处置、打击违法犯罪提供强力支撑,为依法行政管理、服务人民群众提供全新助力。
数据流量增加、通讯制式和协议框架升级带来安全需求增长。随着网络 流量的增长,数据的复杂度也有所提升。各类应用程序的发展和超高清视频的普及等,使得数据流量内容的复杂性空前提升,对通信安全管理产品的需求也随之上涨。除数据流量规模增长外,移动通讯制式也在不断变化升级中,带来海量替换需求。由于 5G 引入了大量新技术,网络技术架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基于 2/3/4G 网络通信安全管理产品及解决方案将无法满足 5G 场景的需要。因此,5G 带来的通信协议、制式的变化将刺激通信安全管理产品升级,市场迎来升级换代和需求爆发的新机遇。
在加强监管的态势要求下,各级公安部门作为通信安全管理产品采购的主体,需求巨大。我国共有32个省、直辖市与自治区,334 个地级市和 2,851 个县级行政区域,以每级公安部门几十至数百台套设备采购需求估算,市场需求巨大。近年来,我国公安部门预算稳定维持较大规模, 其设备采购为通信安全管理产品带来确定性需求。
2.5. 安全威胁及复杂场景驱动,人工智能与公共安全深度耦合
人工智能为应对日趋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不断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手段。网络安全威胁层出不穷且呈现智能化、隐匿性、规模化的特点,网络安全防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防御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和数据分析能力,大幅缩短威胁发现与响应的间隔,实现了自动化快速识别、检测和处置安全威胁,在应对各类安全威胁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人工智能在发现未知威胁及 APT 等高级威胁方面有很大优势。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恶意软件/流量检测、恶意域名/URL 检测、钓鱼邮件检测、网络攻击检测、软件漏洞挖掘、威胁情报收集等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也为犯罪预防带来了新的感知、认知、预测和预警手段。AI+犯罪预测区别于传统犯罪预测,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着重分析预测信息数据背后的相关性而非简单的因果推导。人工智能技术能将现象规律转化为更高维的数据信息,通过模型和算法,将收集到的所有元素与现实事实认定进行正确的匹配、推导、预测和延伸,建立起以输入目标为核心的科学、完整的关联网,再根据人们所希望获取的信息目标,对犯罪预测的结果进行因地制宜的综合施策。在大数据时代,包含娱乐、餐饮、出行、旅游、购物和商务等电子痕迹的海量个体信息,让每个人在网络上逐渐具备独特的“网络指纹”。结合人工智能对大数据的整理 和分析,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预防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适用于反欺诈、不一致性验证、组团欺诈等社会公共安全保障领域,建构实时性更高、个性化更强且覆盖人群更广的犯罪预防系统。
人工智能在安防监控、智能安检以及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在复杂环境中的人脸识别,例如模糊的光线、半遮挡的人脸、运动状态 等场景下,都对人脸准确识别构成了挑战。同时,受到算力、算法和技术标准等因素的制约,安防监控视频的快速处理和深度利用仍需要大量使用人工分析。而在人工智能的框架下,基于视频结构化技术,融合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等最前沿的 AI 技术,通过两方面的使用途径可以来保障公共安全。一方面,通过安装在公共场所的监控摄像头,系统地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对画面中特定的目标对象进行建模,并通过大量样本进行训练,得以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像态势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对人们的活动和行为进行预测和研判,实现对目标人的整体信息分析、完善的状态描述,从而利于警方及相关部门进行重点排查和抓捕;另一方面,采用计算机视觉态势感知、事件识别技术,对视频监控的目标进行提取检测,通过不同的规则来区分不同的事件,从而实现不同的判断并产生相应的报警联动等。
2.6.云网边端智五位一体,数字基建夯实智慧城市根基
智慧城市成为新兴技术的主战场,技术融合孕育创新场景。目前,人工智能、空间信息技术、数字孪生、自动驾驶、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领域加速应用,如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建设提升了城市数字化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兴技术的融合创造了新的应用,如知识图谱与遥感影像解译的融合提高空间识别的准确度、空间地理信息与数据孪生的融合为城市决策规划提供依据。
多厂商生态化协同,AI 及大算力贡献城市智能化转型新动能。随着我国大力推进“新基建”建设,作为支撑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新基建驱动着高新科技更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领域,过往单兵作战的方式显得力所难及,只有依靠云、AI、5G 等不同技术和不同领域联合创新,才能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更加稳固。目前各大厂商积极开展生态联合协同推进云网边端智建设,如华为云发起“5G+X”联创营计划,通过 5G、AI、云计算等技术的全方位赋能和联合创新来帮助互联网企业更好的入局 5G 新基建,助力合作伙伴打造立足新市场的差异化优势。另外,巨头发力智能计算抢占行业算力市场,以算力、算法、算据为核心的先进计算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各科技巨头加大研发投入、抢滩布局。例如,百度推出太行弹性裸金属服务器 3.0、沧海并行文件存储 PFS、第五代云服务器实例、智感超清一体机等八大 AI 原生云产品以及“沧海”存储产品体系与“百”AI 异构计算平台两大全新品牌,试图打造 AI 原生的云计算,助力企业在云上实现智能化转型。
3. 聚焦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全方位发展格局
3.1. 着力智慧安全业务拓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以智慧城市为基石,加大安全业务拓展。公司将在持续巩固现有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智慧安全业务,在为客户提供融合智慧民生、城市管理、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平台运维与服务等业务的智慧城市方案的同时,面向公共安全管理,加快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通信(5G)等前沿技术应用的智慧安全解决方案,全方位关注国内外智慧安全装备及智慧城市发展方向,打造企业产品和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构筑集芯片模组、智慧安全设备、智慧城市应用平台、智慧城市服务运营于一体的产品供给能力,为客户提供智慧城市、智慧安全建设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
加大安全投入,力求建立技术优势。公司将加大对社会安全管理、通信安全管理新方向、新产品的研发,加强数据采集技术、加密数据传输技术、智能计算技术、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的研发。其中公司基于2/3G 移动通信制式的技术积累已经比较成熟,正加大投入积极推进 4/5G 通信协议标准下态势感知、数据采集技术研发,力求建立技术优势。
3.2. 加码人工智能投入,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聚焦人工智能,加码创新研发。公司将持续深入开展智能计算技术、人 工智能技术、信号及协议分析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提升企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核心竞争力,依托广东省物联网标识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生物特征标识芯片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物联网标识与感知芯片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专业实验室,积极筹划建设企业研究院,加速研发新技术、转化新产品,全方位整合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
3.3. 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打造全方位发展格局
积极拓展业务承接能力,强化内部控制措施。公司正积极拓展业务承接 能力,已在深圳、北京、海口、南京、西安等地区设立 31 家分公司, 销售范围已基本覆盖全国各个区域,并正加大拓展力度。为了防止商业贿赂以及完善内控机制,公司确定了投标工作的项目负责制,对公司销售部门人员的销售行为进行制度规范和教育规范,例如,根据公司规定销售人员发生的销售费用均需提前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发生,极大程度保证了公司及其供应商的合规经营。
拓宽海外市场,打造高水平管理体系。公司将以广州、北京两个总部基地为中心,建立营销管理体系与研发技术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国及海外重点地区的销售服务网络,打造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平台和科研管理体系;在广州扩建生产基地,扩大产品生产规模;提升人力资源规划、 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选、育、用、留”管 理机制,打造一支优质高效的人才队伍。
- end -
欢迎加入产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产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