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魏加宁:日本之所以能走出“大衰退”,靠的是不断改革,而不是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泪目!8死17伤!江苏一职校持刀伤人案,背后隐情令人心惊!
突发!宜兴一学校发生持刀伤人案件!致8死17伤!太恶劣了!
一小学门口突发!多名学生被撞伤!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3年6月6日
2023年6月6日
2023年6月7日
2023年6月7日
2023年6月8日
2023年6月8日
2023年6月9日
2023年6月9日
2023年6月10日
2023年6月10日
2023年6月11日
2023年6月11日
2023年6月12日
2023年6月13日
2023年6月13日
2023年6月14日
2023年6月14日
2023年6月15日
2023年6月15日
2023年6月16日
2023年6月16日
2023年6月17日
2023年6月17日
2023年6月18日
2023年6月18日
2023年6月20日
2023年6月20日
2023年6月21日
2023年6月21日
2023年6月22日
2023年6月22日
2023年6月23日
2023年6月24日
2023年6月24日
2023年6月25日
查看原文
美食
白左和“正能大V”,他们总在“名教杀人”上殊途同归
Original
海边的西塞罗
山巅上的加图
2023-06-06
我厌恶一切“政治正确”,它们都是现代版“名教杀人”。
各位好,昨天写了《
黑人的命是命,但观众的眼睛也是眼睛啊
》一文,吐槽了一下迪士尼新上映的真人版《小美人鱼》。结果不出意外惹得一些读者不开心,说我“没别的可写也不能拿“政治正确”开涮。”等等。
我对这样的留言,真的感觉挺奇葩的——我周末买个电影票去看场电影,看了以后觉得拍的一团稀烂,写个影评吐槽之,这难道不是我作为观众的正当权利么?我招谁惹谁了?
如果你觉得我这篇影评说的不在理,哈莉·贝利演的那个小美人鱼就是惟妙惟肖,甚至美艳绝伦,那你大可以也写一篇文章反驳我么。只要你的说法能自圆其说,我自然敬你是条汉子(或妹子)。
但你不能一上来啥道理都不跟我讲,直接一句“你不能这样说!因为你违反了政治正确!”
我就觉得这纯属扯淡了。
这帮人身上的某些味道,让我想起了一件看似毫不相干的国内新闻——
上个月末,湖北武汉发生了一起痛心的悲剧。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校园内被一名教师驾车撞伤,经送医抢救无效后不幸离世。这本来是一起很纯粹的社会新闻,但不久之后这起事件却引发了一个更惨烈的次生悲剧——那位不幸被车撞身亡的孩子的妈妈,从自家小区24楼上跳下身亡了。
她自杀的理由除了丧子之痛,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堪网上一帮自居“正能量”的大v的网暴——事发后,这位年轻母亲像所有丧子的母亲一样,接受采访、找相关部门讨要说法。于是一帮浑身能量无处发泄的大v就就批判起她来了:
他们说案件还没查个水落石出,这位母亲这样“闹”是“不顾全大局”,还有人进而质疑她接受采访时穿着正式、妆容精致,是不是为了博流量,好把事情闹大,多要一点钱,
这些恶毒评论中传播最广,也最典型的,是某博上一个名叫“x有正能量”的“大v”发的这篇网文:
当然这位大v在因此文引发公愤之后,就被平台禁言了,但我对这篇小短文最大的观感,就是让我想起了一个古代词汇——“
名教杀人
”。
什么是“名教杀人”?就是用各种大词捂他人的嘴,捆他人的手脚,把他人往死里逼。
你看了个电影,觉得电影拍的稀烂,实在是想吐槽两句。立刻有人上来捂你嘴,指责你不能这样评论,因为这不“政治正确”!你这个可恶的“种族歧视”者。
这就是“名教杀人”。
一个母亲,好端端养一个孩子,意外被车撞死了。她本能的哀痛愤怒,想讨要一个说法,也有大v出来捂嘴,说你这样闹不不顾全大局啊,不够“正能量”。
这特么更是“名教杀人”!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路不平则鸣,痛难忍则呼。这就是人的天性,更是人的自由。
可是你发现了没有,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正在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人,举着各种看似很高大上的道德旗号,非不许你行使这些天性与自由。
“名教杀人”的恶俗,正在全球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各种“大义名分”去干涉他人。
无论这些大义名分是“种族歧视”还是“顾全大局”,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很拟人,细一咂摸都不是人话。
我不清楚这种全球流行的,非要强迫他人按自己认定的道德律说话、思考、办事的癖好到底算是种什么精神病,但我确定这病传染性似乎是挺高的,且一定得治的,不然所有人都会过得越来越不舒服。
而治疗这病的药方,就是让我们重新确定——这个世界上的道理虽然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把那些“大义名分”,放在对他人自由的尊重之后。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论语》里孔子和他的弟子载予有过一段辩论,载予问:老师你提倡父母死要守孝三年是不是太长了?你不是要维护礼乐么?“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短一点可好?
礼乐和守孝,这是孔子思想中两个最关键的核心,可是面对自己学生的这个冒犯他权威的挑战,孔子可没讲什么“你怎么这么说?这不政治正确!”之类的片儿汤。他只是问:载予啊,丧期不到三年,你就吃白花花的稻米,穿柔软的锦缎,你良心不会痛吗?(于汝安乎?)
载予也是心大:我不疼啊!(安)
孔子直接回:你不疼,那就干吧!我之所以提倡守孝三年,是因为君子在居丧期间食不甘味,闻乐不喜,如果你心安,那你就做好了!
传统儒家因为在后世被宋明理学所绑架,对这一段的解读特别程式化。那就是载予不仁、“朽木不可雕”,孔子这是对这学生弃疗了,所以才说这样的话。
可是今天,当我们跳出传统儒学,重新解读孔子这番话,你也许能品出不同的深意——
“守孝三年”、“维护礼乐”,这是孔子心中的道德律,他想要推行和维护的政治正确。
可是当他的学生挑战这些“正确”,问他可否“期可已矣”时。孔子没有像后世打着他名号的那些假道学家们一样,挥起名教大棒来打人,而只是问“于汝安乎?”——
你心中的道德律是怎样的?如果你觉得你的做法更让你心安,那你就按你自己心安的做法去行事。当然我会对你的做法有个评价(予之不仁也!),可那是我自己的事,让我们在道德上各行其是、心安则为之好了。
是的,心安则为,在道德上,奉行这个准则,是能够达成人与人共容的最好方法:
我觉得真人版《小美人鱼》拍的难看,你若觉得好看,那你就买票去看,带着你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都去看,看它十场二十场,把票房推的高高的。那这样的电影以后自然就会常有、常拍,哈莉·贝利那个扮相以后就会成为影坛经典,作为一种审美被大众所接受。这才是促进社会审美变革的正常方法。
同样的道理,我不排除有些人天天浑身“正能量”,到了即便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女儿突遭横死,依然能“顾全大局”、情绪稳定、不吵不闹、不私自接受采访,不给校方和肇事者施压、添麻烦。
但拜托,即便你有这个能耐,也无权要求一个丧子的普通母亲也这样做。人家没你那么高的觉悟,她想哭就是可以哭,想闹就是可以闹!你无权用你的“大局观”去对这个悲伤的母亲评头论足!
把那些看似高大上的“大义名分”,放在对他人自由的尊重之后。允许别人各行其是,心安则为之。这个道理是如此的简单,以至于两千年前的古人都懂。可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它总难免变质。以至于时下,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自己私定的道德律和大义名分去强迫他人,逼迫他人,甚至把人逼死。
而那些充作道德大棒的大义名分,可以是西方白左常讲的“政治正确”,也可以是自我标榜“正能”的网络大v经常挂在嘴边的“顾全大局”。
这两拨人虽然观点迥异,甚至互相看不起,但他们骨子里透出的那种神经病气质却是非常类似的——他们都继承了古代的假道学先生的光荣传统,骨子里都是强迫症加偏执症患者。最可怕的是,
他们不仅喜欢强迫自己,更喜欢以自己认定的那些“名教”去强迫他人。
让我们远离这些看似道德、实则自私的人,愿世界厌弃这些看似正确,实则荒谬的人。
让我们相信人性,相信这个世界上多数人基于人性的各行其是,说他们想说的、做他们想做的,就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正如约翰·弥尔顿所言:“就让真理与谬误在苍穹下自由的战斗吧,看看谁将获得胜利!”
相信人性,尊重自由,不要让“名教杀人”的故事,在现代重演——无论那“名教”又打了什么新的大义名分。
全文完
本文28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加关注,多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