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研究丨教材对比丨一年级丨2022人教版教材修改变动
教材变动
2022人教版教材变动情况(一年级上册)
来源:FLY小题大做
柳州市雀儿山路小学 陈雯鑫
新学期,重新绘制插图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与师生见面,通过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插图教材与旧版教材对比,发现新版教材的插图更加简洁、具体,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练习题的排版有略微变动,个别问题的描述和要求有改动。
接下来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聊一聊新旧版本教材的部分变动以及我的一些思考。(注:下文所出现的插图前为2022版,后为2012版)
01
封面
改动
男女生形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习的场所由室外转到了室内,但是“搭积木”的活动没有发生变化。
思考
封面人物形象生动中带着纯真,衣着朴素大方,有新时代少年的朝气;学习的环境由室外改到了室内;学生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符合一年级教学要求。
02
第一单元:准备课
P2
改动
垃圾分类更加规范了,由以前的两类: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变成现在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
思考
这正好贴合当下时代的特色,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减少垃圾的污染,变废为宝。试想,过去十年我们的教材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教学中使用的例子和情景图也是照搬教材。如今,给教材一些变动的机会,它也会更新数据,贴合当下的时代。所以我们永远都是利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搬教材教。
数4个垃圾桶的数量,正好引入“点数法”,渗透数数量较多的事物的个数时用点数法的思想。
03
第二单元:位置
P9
改动
“做一做”中,具体的两个操作,变成了一个操作与省略号。
思考
练习的设置将具体的指令变成了示范及建议。这里的省略号就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操作,甚至我们可以不局限于这三件物品,可以延伸到其他物品位置的摆放。这道题的核心目标是:用这样的方位语言去动手操作。当理解提示内容的本质之后,我们发挥创造的空间就会更大一些,如“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的指令,则可能出现两种摆放方式:一种是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另一种是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和语文书的中间。两种不同的摆放,可以直观加深学生对“上面”含义的理解。
P10
改动
旧版教材描述了“用右手可以写字,左手压住本子”,新版教材去掉了“左手压住本子”。
思考
去掉“左手压住本子”的范例,使学生不因给出的例子而局限自己的思维,给学生以独立实践与思考表达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鼓励学生表达左右手的不同用处,加强学生在情境中对左右方位的判断。
P11
改动
旧版教材要求根据图分别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而新版教材要求用上、下、前、后讲故事。
思考
这样的变动让这道题变得开放性更强,不但是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考察和锻炼。或许,我们可以花些时间,倾听孩子们的故事。
P13
改动
将原来画了脸的水果图换成了没有脸的水果。
思考
这个单元教授的是绝对的左右,图中人物应当与观察者同一个朝向,也就是朝内,即展示的应当是蚂蚁和水果“后脑勺”,而不是“面部”。但旧版的教材却在本来没有“脸”的水果上画了“脸”,这多此一举添加的“脸”极易误导学生对于左右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判断。新版教材在题目在整体不变的情况下去掉了水果的“脸”,使得题目表达更清晰、更符合课标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分析步骤,即先分清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再根据蚂蚁和食物的位置关系,确定如何行走。
04
第三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P19
改动
新教材去掉了右边的插图,仅以文字描述问题。
思考
减少插图,使得教材版面更加简洁,清晰,也使得学生思维不局限于插图的形式,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渠道、素材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P23
改动
两版教材的区别在于2012版会有作答的方式,而新版的教材只摘取了题目的主干部分。
思考
一年级的学生,不会写字,拼音的学习此时也并不完善,未必能认识“能”与“不能”两个字。而新版教材没有任何作答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作答方式,学生可以口答、还可以用“会与不会”、“可以与不可以”等多种词语来回答问题,并不局限于“能与不能”,在不偏离题目考查范围的情况下,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及多样性。
P29
改动
将送信图换成了数字。
思考
旧版的“送信”是在情境中考查学生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要求学生将信封上的算式与信箱上的数字连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很少能见到送信,且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图中信封的排列原因,导致所连的线条是一团糟,根本无法分辨,新版教材的设计非常合理,便于操作。新版教材的“连一连”更直接的考察了学生对5以内加减法计算的掌握。
05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P45
改动
情境图删掉了“我家有5口人”,且将小女孩说的“我7岁了”变成“我6岁了”。
思考
“我家有5口人”与“雪花有6瓣”中的数字都是表示数量的多少,删掉其一,既不影响数字所表达的含义,又使情境图变得更加简洁。一年级的新生基本都是6岁,将“7岁”改为“6岁”,更贴近实际,由此可见新版本教材编排更加严谨。教材删减的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答,在学生举例中,加深数字在不同情境表达不同含义的理解。且旧版教材数字都不相同,新版教材出现了两个“6”,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这两个“6”的含义是否相同。
P56
改动
将两幅数量关系一模一样的图合并成一幅图,多了计量的结果以及其比大小。
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两幅图能不能合并?答案是肯定的。2012版的设计显得没有必要,这只是同一个结果的两种表达而已,毕竟比较大小的结果以及其读法与图片摆放的位置并没有关系。
另外,2012版教材只有比较大小的文字信息填写,图中的一一对应已经使答案显而易见,不需要再数出具体的两个事物的数量多少;而2022版的教材却对量的多少进行了要求。新教材对一幅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行了整合,我们从这一幅图中既可以看到量的多少,也能看到两个量之间的大小比较及其比较的具体结果。
本道题考察学生对“多与少”的理解,并会比较多几个、少几个。多与少本来就是两个相对的概念,通过一幅图上下对比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少的含义,体会多少的相对性。
06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P100
改动
旧版教材的图没有直观的表现学生前后的人数,而新版教材让学生能直观地看见后面的学生人数。
思考
旧版教材的图没有直观地表现学生前后的人数,这样图的辅助思考的效果就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而新版教材让学生能直观地看见后面的学生,由图上信息间接引导学生可以用画图的形式画出前面的人数来解决问题,也便于学生将“排队”场景抽象成图形或者符号来分析,继而抽象到用算式来解决问题。
文字丨陈雯鑫
素材丨人教版小学数学电子课本
如果你是教师,欢迎添加微信,进入微言小数学习群,获取更丰富的学习、教学资源,业外人士请绕行。
声明 | 本平台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微言小数”微信公众号是一个致力于为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学习者提供资源服务的公益平台。平台尊重版权、尊重原创,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存在文章、图片、音频等使用不当的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并表示歉意。
-END-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所有科目课程标准整体解读(2022版)
【转给学生】开学前,给孩子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新学期新气象!
崔允漷:《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讲座+截图)
王永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讲座视频+演讲实录逐字稿)
马云鹏、吴正宪等:聚焦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以数和运算为例
新课标,新评价,新教法——贲友林:《数学课堂: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视频+截图)
县城小学教师选调【语、数、英、体、美、音】试卷(附下载方式)
吴正宪:《“一致性”视角下的内容结构化教学主题化--将“课标”新理念落在课堂实践》(视频+PPT)
【2022版课标教材解读】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上册教材解读(附教材解读下载方式)
【1-7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系列解读讲座视频汇总
史宁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几个问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鲍建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素养解读
2.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分类与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知识集锦(思维导图+知识要点+考题讲析+拓展+数学文化)
孔企平:聚焦“三会”核心素养——对新课标理念与内容的几点体会
曹一鸣 :义务教育数学考试评价与命题——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学业质量标准的解读(一)
唐彩斌:《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22年)》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语文、数学、英语课标(2022版)解读
曹一鸣 :义务教育数学考试评价与命题——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学业质量标准的解读(一)
好课||杭州市2022年小学数学教学专题(量感)研讨活动视(频合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