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要点汇总(复习专用)
微课 电子课本合辑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4)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2.和 = 加数 + 加数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退位要标记。
2.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 减数 + 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含有括号的混合: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 步骤: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
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顶点尖尖的,两边直直的,不尖不直不是角);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重合就是直角,不重合就不是直角。)。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概括总结为:一点、二线、三标记)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6)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只是角的边变长了而已。
(7)当钟面上是(3)时整和(9)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都组成(直)角。
(8)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第4/6单元
表内乘法(一)/(二)
1.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2.几(个)几连加就是几(乘)几。
3.几(个)几就是几(乘)几,例如:求4个3是多少?就是3×4=12或4×3=12
4.几(和)几相加就是几(加)几,例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
乘数×乘数=积
因数 ×因数=积
加法: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1)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2)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
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
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12.“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第5单元
观察物体
1.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几何体。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几何体可能是(长方体),也可能是(圆柱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形,这个几何体可能是(圆柱体),也可能是(球)。
4.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几何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长方体)。
5.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6.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7单元
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细长的是分针,走得快的;粗短的是时针,走得慢;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看时间时,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4)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5)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1时=(60)分 60分=(1)时
(6)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7)钟面上三根针都重合时是(12)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线时是(6)时。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或(9)时。(8)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一圈是(12)时。(9)“过了几分钟”以及“之后”,用加法;“之前”用减法。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来源:玲点数学
合辑:【每日一题】小学数学1-6年级天天练(附答案),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
教材研究丨教材对比丨1——6年级丨2022人教版教材修改变动2022版新课标各学科课标试题与解读汇总
如何在田字格写好数字0-10(含图示和动画演示)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下】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分层次布置的方法及案例专题讲座:北师版、人教版1~6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指导崔允漷:《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讲座+截图)小学数学超全思维导图(可打印)喻平教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讲座(视频+PPT)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史宁中:数学教学中的若干误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孔企平:聚焦“三会”核心素养——对新课标理念与内容的几点体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新变化
吴正宪老师谈一节好的数学课张丹:代数思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与策略如何用数学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如果你是教师或者学生家长,欢迎添加微信,进入微言小数学习群,获取更丰富的学习、教学资源,业外人士请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