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实践作业(我的身体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平常之思 Author 白常平
微课 电子课本合辑
上周开启了第一单元的学习,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这是学生量化比较的开始。课标中第一学段有关“图形的测量”的学业要求:1.感悟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米、厘米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2.能估测一些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并能借助工具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3.初步形成量感。显然,《长度单位》所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为量感。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因此,《长度单位》单元的核心目标课定位为:建立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量感,具体化为以下三点。
周末布置了实践作业“我的身体尺”,让学生先估再测。主要对应具体目标中:会用非标准单位度量,能在真实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度量。通过估计和测量自己的身体尺,再选择合适的“身体尺单位”估测物品,积累丰富的估测参照物素材,深化度量本质,为本周估测物体的长度并解决问题做铺垫。
学生做过来整体还是很不错的,估测比较准确,第3题选择单位也很合理,有些学生在测量时,当大单位不够了还能自觉用小单位来测量。主要问题为“一步”的测量,学生会出现刻意迈大步的情况,还有就是复合单位1米多少厘米,有些学生没注意到前面已经有一米了而写错,还有个别上下不对应情况。收获这里大部分学生写到,可以用身体尺来测量物体长度,很方便。(作品附后)
今天上《解决问题》这节课,在让学生判断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欣喜地发现,学生方法非常多样。
很多学生很自然用身体尺作参照物来进行比较判断。最后对方法进行归类时,学生也表现很棒,有利用生活物品做参照的,有利用身体尺来比较的,有直接利用厘米的长度表象来比较的。说明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丰富参照物,估测物体的长度并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
附上学生本周实践作业作品:
合辑:【每日一题】小学数学1-6年级天天练(附答案),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
教材研究丨教材对比丨1——6年级丨2022人教版教材修改变动2022版新课标各学科课标试题与解读汇总
如何在田字格写好数字0-10(含图示和动画演示)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下】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分层次布置的方法及案例专题讲座:北师版、人教版1~6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指导崔允漷:《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讲座+截图)小学数学超全思维导图(可打印)喻平教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讲座(视频+PPT)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史宁中:数学教学中的若干误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孔企平:聚焦“三会”核心素养——对新课标理念与内容的几点体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新变化
吴正宪老师谈一节好的数学课张丹:代数思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与策略如何用数学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如果你是教师或者学生家长,欢迎添加微信,进入微言小数学习群,获取更丰富的学习、教学资源,业外人士请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