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桂湖美术馆 | 素人摄影展第二回

桂湖美术馆 桂湖美术馆
2024-09-07




它们她们他们


2022年素人摄影展 第二回




展期:2023.01.01 - 2023.03.01


策展人:陈丽叶


主办方:桂湖美术馆


展出地点:桂湖美术馆湖对岸 白盒子街区








它们她们他们

陈丽叶



不得不承认,现下我们正面对着图像的狂潮,这无疑是一种入侵。如同持续不间断的暴雨,信息的激增将图像背后的意义弱化,可以说,即使我们始终与图像共存,但对图像的感知与理解却未增长半分。对我们来说,“他们”意味着什么?我们通过社交媒体观察、浏览,但却不经意地跳过了“感知”这一环节。我们似乎共处在一个空间,可我们与“他们”毫无连接。



韩炳哲在[他者的消失]中所表明,过度的信息会削弱个体具有的感知能力,当眼前的世界磨平,一切变得越来越同质化,爱这种情感很难被产生。由于人们所接受的信息愈加扁平化。在过量的信息中,人们只关注自我、沉湎于自我,再也无法感受“他们”的存在。



然而“只有面对他者时才能形成稳固的自我”,如果忽视他者的重要性,过度放大的自我就只是一副空虚的外壳。所以,本次展览通过搭建展现个人体验的平台,通过收集不同视角的故事和瞬间,让观众意识到他者的存在,从而真切地感受到面对第三方时才会产生的陌生感、神秘感、多元性和异质性。正如黑格尔所说:为了接受或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必须与那一事物有着亲密的接触。而这种接触不仅仅使用外部感官,也需要深邃的心灵和真切的自我意识。而这些,正是构建自我的重要因素。



诚然,在信息化过量的今天,我们仍旧要明确,他者暂未消逝。这些源自于不同个体的生活体验藉由展出的方式迁移至观看者,通过观看凝结的瞬间,阅读相应的文本,观众感受着拍摄者所经历的个体瞬间。这是个体经验的分享,也是情绪的蔓延和情绪的传递。当情绪被复制时,审美的感性内涵在这一刻同时被解放...






▼桂湖美术馆馆外白盒子街区‍‍‍





本次素人摄影展与馆内“在地行动”单元摄影展《他们》呼应,标题 “它们她们他们”强调了不同个体的特殊性,他们用不同的摄影方式,定格瞬间,展示属于他们的各色故事。近一个月的征集时间,我们收到50多位摄影爱好者的投稿,本次精选160张作品展出,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聚焦影像背后的故事,展出地点位于桂湖美术馆湖对岸白盒子艺术街区 。

《光存在过的地方》  霸王龙飞腿

这是福州在许久阴天之后的第一次太阳,在街上扫街的我看到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像是在享受这温暖的阳光一样,在树影里砰砰跳跳的和光一起玩耍。



《大梦一场》 池毓亮

夜凉如水正好眠,江边的夜生活也如倒影在水里的灯光那般缤纷多彩,远处的堤坝上抓螃蟹的,在广场上跳舞的,可热闹着呢,而这位阿姨却另有打算,自行车与小躺椅的完美组合,两脚一搭,小扇一摇,任你喧哗我自卧榻安眠,恍惚间我似乎见到了苏轼的那首《书临皋亭》 “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这股超然的自在劲儿,任谁见了都会羡慕的呀





《散场后》 畀数

赶到第四届数字峰会现场时,发现已经是散场时。叔叔们开始搬运着场馆内的各种。透着疑似亚克力板,捕捉到再看也是治愈一切的笑。


 
《应知故乡事》其一   郑添基 

儿时的家乡的记忆,总是能在每个孤寂的瞬间治愈我。人们常说“当你迷茫时你没有方向时,回一趟老家(故乡)那里是你儿时的记忆与美好那里有看着你长大的人,这便是治愈最好的良药。”我想是的,每每工作之余我们没有时间去咀嚼这种滋味。所以停下来回去感受下故土、人情、看着你长大的人、儿时挖的某个土坑的、曾经让你酣睡的大树底下。这组照片正是我的故土,它也正是治愈我的良药,魂牵梦绕的港湾。




《午饭一个梨》 刘辉
当时去的是威海羊亭集市,在赶集过程中发现一对卖菜的老夫妻,奶奶在叫卖着菜,爷爷在后面打下手,看着奶奶被岁月洗礼的挎包我想起了我的奶奶给过一个绿色的挎包,那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刻苦勤俭的精神,到了中午爷爷就拿出一个梨,这个梨看着已经快坏掉了,这是老两口的午饭,简单几口又忙着叫卖着菜。




《路》

工厂倒闭了,我们打算去工厂的海边走走。工头说工厂拖欠的3个月的工资也拿不回来了,我们才19岁,可是我们都不知道明天的路在哪里。

 
《大爷》 程礼斌

记得应该是去年冬天,第一次去贵州玩,路过一个小村庄迷了路。刚好对面走来一位看上去淳朴善良的老大爷,我向老大爷问了路,他很热情的告诉我如何走,该坐什么车。那是在城市稀缺的淳朴善良的眼神与面容。


当我临走之时给大爷拍了一张肖像留念,只可惜当时无法打印给到他,给我埋下了一个遗憾。照片回福州后立刻打印好,就等再次去到贵州去到当时的小村庄,找到当时那个淳朴善良的大爷吧照片亲手递给他,我想他应该会很开心吧。


《尘巷》 梁枫
回到家乡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战车”已经堆积在杂物间多年,还记得那时候喜欢从坡上往下滑的速度感,但是要把车推上那条陡坡,得费好大劲,现在单手可以把车轻松拎起。


儿时觉得各种宽阔的巷子变的狭小,唯一不变的是墙壁上岁月痕迹,我想现在再去奔跑去喧闹,却会在意路过的村民会不会觉得我是树哥。石头路面布满青苔,门锁锈迹斑斑,惊喜的是它竟变矮许多,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跟随“战车”布满灰尘。










桂湖小镇特别篇&女性视角篇

在白盒子空间中,特别规划了“桂湖小镇特别篇”。自小镇对外开放以来,无数美好的瞬间在桂湖小镇发生着:数十场的艺术展览、近百场的公共教育、艺术研学、艺术家驻地计划、以及微风城市营地、山中集市、自然研学计划等项目,为小镇留下了一张又一张可爱的表情和人文温度。桂湖小镇以自己的方式治愈着人们的心灵。

《白鹭》 游燕琴




《大地与秋》  南巽


《春天》  黄33

此次展览我们邀请了来自[照镜子mirror project]推荐的女性摄影者们,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的女性摄影交流平台,她们富有潜力并热爱摄影艺术。女性创作者不应该是被凝视的客体,她们也可以是观察生活的主体。女性视角由女性自己定义。

《家宅》 刘思典

2021年12月,我在纽约。圣诞来临,我常在夜晚站在街上看别人的窗子,各色的圣诞树,各色的灯,每个家独特的秩序,温暖的景观,丰富的生活。我呢?我的窗户光秃秃,圣诞不是我的节日,这里也没有我的家人。我不知道家在哪里,我不知道要怎么成为自己的家。于是我拍下了许多扇窗户,把他们投影在我房间的蚊帐上。只要我坐在床上,就能沐浴在偷来的万家灯火中。




《光有光的来意》邓海玲

光有光的来意,希望下游乐的母女。家长里短填满了缝隙与空虚。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洁;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到达一种意境。




《那一年》 佚名


那一年,我们20岁。她喜欢在海边散步,无论什么时刻;我喜欢拍她,无论什么时刻……



《流淌》 袁小惠

“凌冽的冷空气杂糅着充满模糊感但却亘古平静的地域”是我对故乡河流的独特记忆,就像是杉本博司所讲,“水与空气,这两个原始物质培育了世间万物。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人们新生老逝、草树繁盛凋零,地景随着自然与文明演进而变化;然而恒古不变的海景却像是蕴藏千古记忆一般凝视着世界”,河流是贯穿着历史记忆的重要标志,他们沉寂而永恒,仿佛用独特的伟大力量对抗着如今喧嚣繁杂的世界。我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表达我与我根系的土地之上的“长者”的联系和对他的复杂情愫,不断感受这跨越时空的体验,探索“最无”的纯粹状态,审视生命的同时,也在审视着我自己。



《构成生活的边角料》 米洁玢

2016-2018年是我毕业后刚刚工作的两年,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转化成了长久的疾病和疼痛。不知不觉房间里也堆满了各种病历单和X光片。很久之后再回看这些搬了几次家变皱破损的纸张像是收到来自远方的珍贵礼物。



《毕业季》 


我们的毕业旅行即将结束,斜阳下,我们相望无语,远眺落日。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此时,朋友圈里总是弥散着离别的伤感话语,也许,人的一生真的需要无数次像“毕业”这样的东西:一段旅程结束,另一段旅程才能开启——不然,我们的生活会是不是会堆积太多的人和事儿。







人人即是摄影师,人人都是创作者


素人摄影展是桂湖美术馆为了丰富在地艺术生态,关注公众艺术表达,作为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地行动”单元的延展,以摄影这一艺术表达方式作为切入点。为摄影爱好者及公众创造一个表达自我观念的空间。素人摄影展未来也继续向公众征集影像作品。让我们一起期待今后更多更丰富的素人艺术活动吧!







观展注意事项:
1. 桂湖美术馆馆外素人摄影展,展出时间为2023.1.1 - 2023.3.1,白盒子街区观展免门票费;

2. 素人摄影展展出期间,桂湖美术馆馆内一楼二楼展区针对于素人摄影展投稿者,提供限时免费观展福利。投稿者凭投稿姓名、邮箱,经桂湖美术馆前台核对,可最多免费携三位好友进馆观展,每位投稿者限一次;

3. 桂湖美术馆逢周一闭馆,布展期间不对外开放,春节假期开放时间详询0591-83622331。




正在展出:

       


一楼展区:

2022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在地行动”单元《他们》

展期:2022.11.27 - 2023.01.31



二楼展区:

《巴黎人》与地球纪事

展期:2022.11.27 - 2023.01.04








编辑 | Tina 
视觉 | 林雨轩
校对 | 花花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桂湖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