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桂湖美术馆 新展 |《他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Author 三影堂









2022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地行动”单元


展期:
2022.11.27 - 2023.01.31  


开幕式:
2022.12.03(周六) 15:00


策展人:
董诗洁 | 火火火 | 严佳林 | 曾璜


艺术家:
陈川端 | 陈海舒 | 陈晓明
崔建楠 | 顾欣然 | 郭晟 | 乐子毅 | 李宜珊
李俊宏 | 江淑婷 | 林嘉杰 | 宋蓬勃 | 魏艺娟
赵中慧 | 周文辉 & 王栩


联合主办: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桂湖美术馆









他们

林林峰


桂湖美术馆在开馆一周年之际,荣幸地与三影堂“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展开第二次合作,今年,美术馆邀请策展人严佳林、火火火、曾璜和董诗洁参与摄影季“在地行动”福州展区的四个单元策划,作品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人物摄影。
“照片——观看的双重迷宫”,这是十几年前我在日本京滨东北线的电车上随手写下的一句话。2007年夏天,我在日本镰仓认识了照相馆老板柴田武雄,镰仓是日本古都,街上常有似乎从大正-昭和时代就已经存在的店铺,柴田的“爱神写真馆”就属于这类传统照相馆。照相馆的橱窗挂着各类人物照:个人洋服或和服正装写真、少女成人礼或青年入伍戎装纪念照、婚纱照、全家福、毕业照…… 这些照片大都已泛黄,场景、补光、着装和人物表情等都透露出安静且典雅的气息。70多岁、会说简单中文的柴田在介绍橱窗时用深沉的语调说,“你看看,他们,还有他们,是不是都很美?” ——他们都很美,他们是带着精美外框的照片,是图像,是某人。除了相片,橱窗边上还摆放着一台退役的老式相机和曾经的影棚风景木质背景墙,板上画的是富士山和樱花 。我看到,风景背景墙出现在大部分的橱窗照片里。最后一次离开镰仓的时候,柴田送了我一张照片当作纪念:70年代拍摄的爱神写真馆影棚照,照片中只有影棚现场、风景背景墙和灯光投射下来的光晕,没有人。
这张无人的影棚照片给我提供了某种观看的线索,照片中,无人的“空”,将现场及其它的“实”凸显出来,它让我在脑海里再现爱神写真馆橱窗中很美的“他们”,也让我的想象定格在某种场景或时刻:橱窗和老式相机的轮廓、洋服或和服之下更多的人或者身体、泛黄照片中的白花、陌生人和刚成年的少女的图像仪式……当它被注视时,事物与它的关系似乎被完全等价地凸显出来,它不仅延伸了观者(我)的视线,也幽闭了后来再去回忆它的人(我或其他人),写实的图像因为太过真实,似乎又变成某种不确定和虚幻的事物,照片成了一座观看的双重迷宫:在迷宫中行走,步伐被迷宫引导,又在搜寻中拆解和搭建迷宫——这便是摄影隐秘的形态,它成为了眼睛与世界的链接和通道,摄影不仅复制了被拍摄物的形状,也异化了物的质感,物又在被拍摄之后,被后置了物以及看的意义。
可以说,照片把观者与这个纷杂的世界和流动的时间最大化地区隔开来,照片简化了世界,让世界变得比它实际的样子更容易让人理解。人们通过照片确认现实,引发想象和思考,甚至增长经验,在这种审美消费主义和观看的现代主义方式中,在照片对这个世界定格和整理的过程中,照片中的他们都“那么美”。



第一单元


悬停的潮间带
严佳林


“潮间带”是一种普遍出现在沿海区域,基于潮汐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伴随着海水规律性的涨潮和落潮,季风、海浪、阳光共同塑造出了潮间带,使其在涨潮时被海水淹没在海洋区域,退潮时直接裸露于陆地表面。并且孕育出了奇特的地貌形状以及寄生在潮间带内的多元的生物群。这一地貌景观中此消彼长的涨潮和落潮也映射出本地的文化形态,以及居住在此地的人们与家乡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复杂关系。

本次展览,策展人从福建本地的海岸地貌形态出发,以 “潮间带” 这一概念类比人与家乡的联系:气候与潮间带的相互连结,随机而复杂,正如家乡对人的塑造,以及人对家乡的情感,既无法避免,也无法被彻底消解。这场展览,于某种意义上也试图描绘在情感层面,人(福建移民)对家乡潜藏在心底的那份纠缠。

当海洋季风年复一年地穿过北回归线,来到东南沿海,它不仅浸润出属于福建的氤氲的气候形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地人与对本地的情感表达:温吞的福建人不善言辞,而每个人总可以找到最代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对福建的微妙感情。当个体向内探索,向家乡投去凝视,就好似站在海岸上观察着潮间带一般:它何时直接裸露,何时被淹没,又何时消失,何时再现...关联着东南沿海的创作者们,进行着对于家乡或他乡的凝视时,它们分别会如何表达和呈现属于他们自己所独有的,对其所在地域的理解?而他们又是如何串联起暴露或隐蔽在个体与地域之间潜在的叙事联系?

本次集美·阿尔勒-在地单元中的「悬停的潮间带」板块,将集中呈现一批与福建相关的、年轻的摄影作品。策展人希望观众跟随着艺术家们洄游的镜头,与艺术家们直接对话,触摸到每一创作个体的不同叙事风格以及在他们眼中的家乡福建。其中,四位艺术家(林嘉杰、郭晟、陈川端、魏艺娟)长期生活在家乡以外的城市,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亲密距离内的聚焦,回到家乡,用镜头直接地去介入亲人的生活,展开关于家乡的私人化情感书写。而另外四位艺术家(顾欣然、乐子毅、宋蓬勃、陈海舒),则是站在远距,以客观的图像作品,在观察中伴随着更为中立地思考,去呈现创作者对福建本土社会与人文景观的观察与调研。





策展人 / 严佳林



生于1992年, 2016年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国际金融分析专业。目前在中国福州生活和工作。她是一名摄影师/策展人/杂志撰稿人。
她的创作主要围绕着个体与群体失去的记忆和情感展开,并试图通过图像取探索记忆被遗弃的过程。2020年她联合创办了国内女性摄影推广平台“照镜子 Miroir Project”。她的作品曾获得 LensCulture Critics’Choice 2022、2021年入围日本 IMA Next 摄影比 赛;作品曾参展于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展、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三影堂无界艺术展;作品曾收录于 Photography of China,法国 Fisheye Magazine,丹麦 Tofu Collective,日本半山画廊。2020年,她被提名 BOBOSNAP 青年艺术家计划,2022年她被提名艺术网站 ARTPIL 30 Women Photographers Under 30。



艺术家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陈川端

生于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硕士,于2019年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 Civic Ecology Lab 进行公民生态学研习,学术方向主要集中在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Nature Education、Biophilia & Topophilia。自出版摄影书《Restrained Orders》、《 Adventures 》、《喜欢跑来跑去》、《 Restorative Topophilia 》,并入选”TOP20·2019 中国当代摄影新锐”。现作为独立摄影师兼教育工作者生活在上海,育有一只名为Corleone的无毛猫。

《孕育牡蛎的海边》   60x40cm    版画棉纸    2022年



《孕育牡蛎的海边》   90x60cm    版画棉纸    2022年




陈海舒

旅德艺术创作者、摄影书制作人,工作生活于德国柏林。作品以摄影为主要媒介,并混合使用多种媒介,如文本、视频、装置、表演、电影和摄影书。主要关注当代社会中人类在特定地缘政治条件及自然条件下的生存状态、集体情感和共同记忆。陈海舒也是shushushushu books的创办人,这是一个关注基于摄影和图像的艺术创作和相关的艺术书、杂志和出版物,并致力于促进中国与德国乃至欧洲之间的摄影书交流的平台。

《XTEP》   59x48cm    绒面德国蚀版    2012年

《XTEP》    59x48cm     绒面德国蚀版    2012年




林嘉杰
出生于福建龙岩,常驻上海和伦敦,善于用胶片去呈现人物真实且自然的一面。无论是时尚杂志与商业广告拍摄,还是他对家乡与同胞兄弟的自我肖像摄影系列,他的作品自始至终展现着强烈的叙事感,并将摄影视为一种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林嘉杰的作品曾收录于《周末画报》、《嘉人》、《VOGUE》、《T Magazine》和《GQ》等刊物。此外,他曾与GUCCI、DIOR、ZEGNA、PAUL SMITH & CALVIN KLEIN等品牌合作。

《龙岩男孩》系列    绒面(非反光材质)德国蚀版    2019年

《龙岩男孩》系列    绒面(非反光材质)德国蚀版    2019年




宋蓬勃

生于西安,工作生活于福州,从事考古工作和艺术创作。个人艺术项目 :《未来日记》2018,《形象的修辞》2019,《不曾存在》2020,《遗迹与乌有》2021-2022。


《庄长达》     立体灯箱     40x60x8cm     2016年


《孔德林》     立体灯箱     40x60x8cm     2022年




魏艺娟

出生于1994年,祖籍南安。自由职业,纹身、画画、拍照。现生活于城市,来回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对人物、食物、声音有感,着迷于生长的土地,并习惯记录。


《下班的神明》     36x25cm    平滑美术纸    2012-2021年


《拿芥菜的伯母》   27x35cm   平滑美术纸    2012-2021年



顾欣然

1991年出生于江苏常州,2015 年获得爱荷华大学新闻传播和艺术双学位。2016 年进入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学习新闻摄影。其作品“江尽头,洋彼岸”在国内外发表。近期的展览主要包括“亚洲女性摄影师展”(Objectifs, 新加坡, 2017);“中国人眼中的中国”(Photoville, 纽约, 2017);“另一种天堂”(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纽约, 2016)。


《福建同乡会》   40x46cm   摄影纯棉丝光绒面   2017年

《老杨》   70x56cm   摄影纯棉丝光绒面   2017年


郭晟

生于1995,目前主要以摄影、文字为媒介,探索人、城市、自然三者间矛盾共生的关系。


《河流 Infinite River》    32x25cm    新闻纸    2019年

《河流 Infinite River》    23x30cm    新闻纸    2019年




乐子毅

自由摄影师,1993年出生于福建,现居云南,2021年入围英国 BarTur 摄影奖,2019 年东京半山画廊个展《长寿水井》,2018 年自出版摄影集《长寿水井》,2017 年单农流动摄影展《漫无》。

《New Comer》   48.97x39.97cm    硫化钡    2021年


《New Comer》     48.97x60cm     硫化钡    2021年



第二单元


暗箱广场
火火火
欢迎进入暗箱广场,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实际又互相兼容的影像场域。


暗箱是摄影史、电影史以及绘画史的前几个章节里面都无法绕开的一种视觉工具,在幽暗封闭漆黑的小盒子里给观察者提供一种全新视角去链接广阔的真实世界。广场,是一个具有聚集性、开放性、参与性、互动性、展示性且拥有较大面积的户外公共空间。德勒兹称暗箱是一个“聚体”,话语的形构与物质的实践在此交会,实际上暗箱它也是一个小型的广场。


暗箱与广场并置,二者的特质相互咬合也互相排斥,暗箱的形态在此被放大,让所有看展的观众进入这个弧形影厅的时候更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形的暗箱,而展厅中屏幕里呈现的各个不同主题的影像作品化身链接外部世界的窗口,从而去扩展了此处有限的广场边界。


“暗箱“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漫长的意识形态转变,已经变成了照相机以及摄影机的指代,进而可以说暗箱是摄影和电影之间的交集,它不断提醒着观众它们的近亲属性,在「暗箱广场」这个板块中呈现的是两岸影像创作者的作品,这些动态影像作品都与静态摄影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性。


来自台湾的四位创作者的作品:江淑婷《动物私语》、赵中慧《Suker’s Love》、李俊宏《到亲密的距离》、李宜珊《她的梦靥》,影片的主题虽完全不同,却在视觉语言上有着相似的实验创作技巧,都是由静态摄影作品剪辑、拼合做成动态影像,从影像创作技法上可以看到这四位作者在创作中带着对于电影与摄影关系的思考,这些作为台湾新生代实验电影创作者较为早期的创作作品,每一部都有着强烈的个人式的探索。


而来自福建莆田的艺术家陈晓明的行为录像作品《OUCH播放》,则以行为和动态影像的趣味性结合来凸显摄影的特性。将隔着海峡的两个相熟地域的创作者的作品置于同一空间中,不仅由于作品都与静态摄影有着强关联性,还期待着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影像和思想能够产生碰撞和对话。

 

暗箱广场,正组织一场创作者和观看者的聚集,发生在流动的观众与影像之间的实验。






策展人 / 火火火


1992年出生于福建福州,2021年毕业于台湾世新大学电影系创作组。2017年创立独立电影放映品牌「八百度独立放映实验室」,以此为平台发掘更多青年创作者的多元观点。在台湾读硕士阶段研究目标和创作方向主要以实验电影、录像艺术以及当代艺术为主。
2022年担任桂湖美术馆驻地计划「游移的故乡」 策展人,2021担任广州国际纪录片影展初审评委,2020担任台湾旧视界文化传播公司纪录片影展策展人,2017年创立「八百度独立放映实验室」独立电影放映品牌,2016年作为厦门双栖影展联合发起人参与品牌建构,2016年社会创新项目「没有计划 」入围深圳我能实验室。





艺术家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陈晓明

1982年出生,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目前是自由职业,主要从事写作与艺术创作。2015年《I wink ,I blink ,I close my eyes.》——个人展览项目北京;2015年《2015MAMALA梅干菜奖》——MAMALA当代艺术中心 ;2016年《就像幽灵穿过镜子,我穿过房间》——个人展览项目网络/上海(ART021艺术博览会想象力学工作室);2016年《诗影重重》—— “影像当代”艺术家邀请展浙江;2017年《朗读会》——上海上午艺术空间;2018年《真实的人生》——马丁·戈雅生意杭州;2022年《空间再现:PPPP元宇宙大楼》元宇宙永久展示项目。



《Ouch播放》  行为录像    6分36秒   2013年‍




李宜珊

⽣于台湾台北,创作范围涵盖剧情⽚和纪录⽚,除了导演⼯作以外,也担任纪录⽚剪辑师。2014年,以纪录⽚《关于⼆⼗,以及_。》获得第49届电视⾦钟奖最佳剪辑︔2017年,以电影短⽚《亮亮与喷⼦》获得第54届⾦马奖最佳创作短⽚、第40届⾦穗奖⾸奖,与第25届女性影展银奖。2020年,以最新作品《⼿事业》⼆度入围第57届⾦马奖创作短⽚与2022年克莱蒙费宏国际竞赛⽚,并获得第43届⾦穗奖最佳剧情⽚、最佳导演与最佳演员三项⼤奖,并再度得到第28届女性影展银奖。

《她的梦靥 》    实验影像     4分16秒     2012年‍



李俊宏

1982年出生,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硕士毕业。就学期间曾以执导短片《鸡尾酒》、《Nochoice》分别获得金穗奖学生作品奖优等奖、最佳剧情片奖。尔后多从事影像剪辑工作,2016年起以《衣柜裡的猫》、《最后的诗句》接连两年获颁金钟奖剪辑奖。


《到亲密的距离》     实验影像     13分10秒     



江淑婷

一个游走在音乐、影像艺术与自然之间,同时来回穿梭于食物生产场域、料理空间与餐桌的城市人。影像是即将被遗忘的现实,自我终究要安顿于田野,于是回归那根本,躬耕田亩之中,用眼耳与梦境继续和影像对话。独立短片作品有《嘎拉贺》、《动物私语》,作品曾获台湾地方志影展特别奖、第31届金穗奖最佳剪接奖。‍

《动物私语》    实验影像     17分59秒     2008 年





赵中慧


出生于台北,自 2012年起旅居布鲁克林。通过她的实验日记电影——使用包括35毫米静照、16毫米底片、超毫米底片、数字相机各种材料的蒙太奇等拼贴,她和他的分身透过自我分析作为亚裔移民、陌生人、外国人和不熟悉的朋友的生活。通过意识流的编辑,她的思想对家庭问题、梦、情感以及政治和宗教生活作出反应。她过去的电影曾在台湾、英国、法国、比利时、韩国、中国、澳门、日本和美国等地放映,2018作品《布鲁克林长假》获40届金穗奖最佳实验片。 她的分身《Space Meow Doll》是来自布鲁克林的音乐创作者,拥有两张 EP与一张专辑。作品《布鲁克林长假》 曾获第40届台湾金穗奖最佳实验片 (2018),作品《放逐ㄉ仙境》曾获第11届纽约市立大学亚裔学生影展实验片第二名(2014),作品《关于昨日的迷幻高速公路》曾入围2006女性影展跨界实验短片精选 VII。



《Sucker’s Love》    实验影像    6分24秒    2008年‍




第三单元


千秋梨园
曾璜

戏剧摄影当属中国摄影史中最为悠久的品类。早在摄影术传入中国的19世纪中叶,中外摄影史上的名家,如阿芳、缤纶、米勒(Milton Miller)、汤姆逊(John Thomson)、桑德斯(Williams Saunders)等都留有中国传统戏剧的名作。 晚清的不少达官显贵都收藏有中国传统戏剧照,故宫的收藏存于寿康宫的紫檀大柜中。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就是《定军山》。1930年代梅兰芳访美,携带有五、六千张的剧照用为礼品和宣传。此外,国内外的清末民初的报刊书籍,也均采用了不少“中国戏照”,还出版有多种戏剧摄影集,如1928年上海大东书局的《梨园影事》。新中国成立以后,戏剧照片成为了越来越重要地记录和反映新中国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媒介,并在1970前后达到了顶峰。新时期的戏剧摄影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并从单纯的纪实性摄影进阶到艺术摄影和当代影像艺术。 
福建是我国的戏剧大省,一早二多三稀。比京剧早的福建莆仙戏、梨园戏等剧种中,就保存了不少宋元剧目。除了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和闽剧五大剧种外,还有二十多个地方小剧种,其中不乏濒危的“戏剧活化石”,甚至还留存有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团”的某剧种在全世界唯一的剧团。不少演出形态,专家学者们只曾在史籍里见过文字表述。
21世纪初叶,摄影家崔建楠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下,费时三年多策划并参与拍摄了大型纪实摄影工程《福建戏剧丛书》,出版了一套八本的图文书。他认为“福建戏剧活的生态记录,以前没有,或许今后也不可能再有”。

此次展出的《千秋梨园》,均选自福建传统地方戏剧大型纪实摄影工程,当属国内最早地采用1:1中画幅相机和黑白胶片拍摄地方戏剧人物环境肖像的作品之一。这批影像不仅很好地控制了光线、影调、层次和氛围,在摄影技术技法的把控和视觉符号的组构上也几近完美,还创造性地将人物和服饰与环境和背景融合一体。
崔建楠作为国内最早采用博物馆收藏级宣纸微喷工艺的艺术家之一,在作品的呈现环节,采用中国特有的媒材宣纸来呈现中国传统戏剧文化,并与新的影像科技有机和谐地融合,极具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的价值,在一百多年中国传统戏剧摄影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策展人 / 曾璜

1975年下农村插队,1992年毕业于纽约雪城大学纽豪斯传播学院(摄影硕士),系改革开放后获国外摄影学位第一位回国工作的摄影人。现任北京博物馆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学术副主任、教育部“增强传播院校能力建设千人计划”学者,在包括北外传院、清华美院、北京电影学院、人大新闻系、中传传院等十多所院校讲授“影像艺术品创作、收藏和投资”。

曾任中国特稿社(新华社)编委和图片总监。在包括《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南华早报》在内的几十家外国主要媒体上发表照片,获“中国新闻奖”和美国Freedom Forum专业新闻摄影比赛(北京站)第一名。《那一边: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中国孩子》在包括法国Arles在内的多个国际摄影节展出,入选“Photography: the Cultural History”一书。

出版中国第一本采拍自国际热点战地的个人战地摄影集《波黑:战火浮生》,及大学教科书《报道摄影》,主编中国唯一的《图片编辑手册》《影像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等书。策展《摄影180年在中国》第三部分“从宣传摄影到当代影像艺术”,《跨越三个世纪的影像:汤姆逊后的福州和闽江》《世纪之交的中国纪实摄影》《摄影与美术》《中国摄影名作收藏展 1850-2010》,《中国影像艺术品40年》,等几十个展览。

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第一个影像拍卖专场“华辰影像”,中国第一家专营影像艺术品的影易拍卖。





艺术家



崔建楠

曾任福建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纪实摄影家。在《福建画报》任职期间,接触福建传统文化,关注福建地方戏剧,策划、拍摄、编辑和出版大型纪实摄影项目《福建戏剧》图文丛书,获得国家出版奖提名。此次展出的福建戏剧黑白肖像《千秋梨园》即选自该项目,曾在平遥摄影节、大理摄影节、凤凰摄影节、台北国际摄影节以及鼓浪屿摄影画廊、 厦门文化中心、厦门图书馆、福州三坊七巷宫苑展出,为多家文博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崔建楠策划和施行了多项福建本土文化的报道。在福建的母亲河大型影像文化工程《闽江》的施行中,崔建楠邀请了国内外数十位摄影家,七次行走闽江,深入闽江所有支流源头,拍摄了近十万张图片,其中包括了第一次采用无人机全程拍摄的闽江,出版了大型画册《闽江》,完成了对闽江及闽江流域文化的一次田野影像调查,在21世纪对福建闽江全流域完成了一次“切片”式的记录。

《千秋梨园 》   60x60cm    收藏级无酸纸艺术微喷   2004年


《千秋梨园 》   60x60cm   收藏级无酸纸艺术微喷   2004年




第四单元


蕉香董诗洁



人性是一个严肃深刻的话题,使得大多数人都不愿直面它的现实。我们试图使它变得诙谐幽默,用不那么沉重的方式呈现出来。从成串到剥离像极了人的一生,随着时间的流逝,从青涩到逐渐氧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黑斑,直到腐败,完成它的旅程!
这更类似一个社会实验型的观念艺术,我们为它赋予了一种诠释,而它呈现出来后大众往往会以另一种方式解读,意料之中的,它受到了部分成人的欢迎,意料之外的,它受到儿童们的喜欢,也为我们的实验带来了新的方向,复杂的思想与单纯的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最真实的表现出了认知与思维可以让人主观意识里的东西相距甚远!
人性源自本能和认知,潜意识里难以探究的本性被隐藏在一层外衣下,逐渐剥离后,呈现出自己都惊讶的内在。关于这个实验我们更加关心外界环境和人的內心会产生何种交互作用,并通过感受了解冷热两种认知展现出的对外行为本能及思维差异是否能够帮助我们从外向内思考。作为人类特性的解释者,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






策展人 / 董诗洁

1991年出生于福建福州,本科就读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研究生毕业于意大利马兰欧尼设计学院当代家具设计,2021年归国后,任桂湖美术馆艺术总监。



艺术家



周文辉

电视主持人、品牌主理人,1980年出生于浙江,本科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就职于福建电视台。2006年和王栩先生一起创立“香蕉来了”品牌,启动香蕉文创。






王栩

出生于福建福州,曾于丹麦留学美术设计专业,回国后于上海从事室内陈设设计,回福州后与周文辉先生共同创立品牌《香蕉来了》,作为创始人之一,同时担任品牌视觉总监。同时期发展多条支线品牌《香蕉移动照相馆》、《香蕉公益》、《香蕉baby》等。凭借出跳的视觉和创意,与国际一线知名品牌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香港迪士尼等合作,打造出了自带ip与流量的潮流符号。



《迷航》   93.27X52.96cm    艺术微喷    2016-2018年 







关于第八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于2015年在厦门市集美区启动,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和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自创立以来,集美·阿尔勒展示了超过两百场来自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以及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中精选出的摄影展览。
第八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主场馆位于厦门集美区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此次摄影季将携手30场展览再度亮相,精选自2022年度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年度阿尔勒”展览,聚焦华人优秀年轻影像艺术家的“发现奖单元”展览,呈现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摄影探索与发展的“中国律动”展览等,集结来自法国、泰国、巴西、美国以及中国等地超过100位艺术家的作品。
桂湖美术馆“在地行动”展览为此次摄影季的其中一个单元。




桂湖美术馆11月21日-11月26日闭馆筹备新展。


11月27日,一楼展区:2022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地行动”单元《他们》摄影展,二楼展区:法国《巴黎人》与地球纪事海报展正式开展,欢迎前来观展。


桂湖美术馆已对馆内外场所进行消毒。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请您前来观展时注意做好防护,带好口罩,按照现行防疫政策,下高速进桂湖小镇需出示健康码行程码。









往期展览回顾









                                                             



编辑 | 华龙 
视觉 | 花花
校对 | 林雨轩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桂湖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