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讯丨“20世纪日本思想”译丛暨区域国别研究座谈会

谓无名 2023-10-26



“20世纪日本思想”译丛暨区域国别研究座谈会

时间



2023年10月27日(周五)14:00-18:10

地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求是楼113会议室  


主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区域国别学院(研究院)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缘起




三联书店于2022年推出“20世纪日本思想”译丛,从一年间先行出版的五种情况来看,已经引起学术界和读书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长期翻译出版计划,我们力图从整体上呈现20世纪日本思想、学术的发展脉络,为中国的日本研究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这在国内还属首次。另一方面,国内近年来出现区域国别研究热潮,高等院校的实践型外语教学受到AI新科技冲击,也开始将关注的重心转向这一方面。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成员,近代日本无论是其辉煌的成功还是悲惨的失败都给该地区造成重大冲击。因此,日本研究无疑也是东亚研究的重要议题。鉴于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三联书店联合召开“20世纪日本思想”译丛暨区域国别研究座谈会,诚邀在京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中日间的思想交流、谋划“译丛”的翻译出版规划、探讨区域国别研究的可能途径。



会议流程‍‍‍




开幕致辞:14:00~:14:05

  主持:李星儒(北二外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致辞:李洪波(北二外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


开场:

“20世纪日本思想”译丛缘起、计划:14:05-14:20

  赵京华(北二外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

  叶   彤(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副总编)


2 嘉宾发言:14:20-15:00

  王中忱(清华大学教授、日新书院院长)

  鹫巣力(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加藤周一现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茶歇:15:00-15:10


第一场:日本、东亚及区域国别研究15:10~17:10

    王志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成(清华大学教授)

   周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陈言(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王广生(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刘春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郭颖(厦门大学副教授)

   周玖龄(三联书店编辑)

   张文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彭雨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

   王丽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孙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休息:17:10-17:20

第二场:在京译者感言17:20~17:50
    翁家慧(北京大学副教授)

    张秀阁(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

    高华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编辑)


终场:总结17:50-18:10

    董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晚餐:18:20

    地点:北二外教工食堂(蜀园)



       附:“20世纪日本思想”丛书总序

 

日本的20世纪,大致涵盖了大正与昭和两个时期(1912-1989),这是经历了明治维新四十年淬炼而走上成熟现代化道路的一个特殊历史单元。然而,1945年的战败带来深刻的历史断裂,以此为标志在民族国家乃至思想文化层面仿佛形成了两个“日本”,而无论是推行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最终遭到惨败的日本,还是战后迎来国家社会重建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日本,这一百年的光荣与悲惨,都给东亚乃至世界造成强烈震撼与冲击。我们至今,对这个复杂的近邻日本依然了解不多,特别是对背后支撑其民族走过20世纪大波大澜历程的深层观念意识和思考逻辑所知甚少。


1945年的战败造成民族国家层面的“断裂”是明显的,其中的确有一个从战前天皇制极端主义国家向战后民主市民社会转变的过程。但是,思想文化层面的情形就复杂得多了。我们大概可以用源自19世纪一般的种族文明论和20世纪初传入的广义社会主义思想,来分别概括日本战前与战后两个阶段的主流思潮,但实际上往往是两者交叉并进彼此渗透且前后贯通,构成了20世纪日本人思考国家民族进路及个人与社会建构的主要依据。种族文明论为民族主义和右翼国家主义提供了理论源泉,社会主义思想则推动了各种左翼进步势力的改革实践。而两种主流思潮交叉对抗又激荡出种种不同的观念学说和思想派别,由此形成了20世纪日本思想的丰富内涵。


能否以这两个主流思潮为线索,将看似“断裂”成两段的20世纪日本的思想学术作为一个整体介绍到中国来,由此加深对这一复杂认识对象的理解呢?这是我们多年前就萌生的一个念头,为了深入了解邻国的同时代历史和精神特性,也为了推动中国日本学和东亚区域研究的发展。众所周知,比起近代日本的中国学仿佛于解剖台上从里到外洞穿观察对象般高质量的精深研究来,现代中国的日本学却不尽人意,始终未能形成厚重的学术传统。这当然有种种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其中对于构成日本民族深层观念与思考逻辑的思想学术文献缺乏系统移译和研究,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一个方面,如今方兴未艾的区域史研究特别是“东亚论述”,也亟需对于日本思想学术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20世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极端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帝国主义征服战争与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和社会革命,导致东亚区域内的各民族在不曾有的程度上被紧紧捆绑在一起,成为矛盾抗争乃至休戚与共的利益攸关方。这是一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缺少任何一方都无法叙述的历史,思想文化的历史更是如此。而在崭新的区域史和“同时代”视野下,深入开发现代日本的思想资源,将能深化我们对于自身及其与他者关系的认识,由此构筑起区域未来和平共生的发展愿景。


为此,我们发起这套“20世纪日本思想”丛书的编译计划。丛书以20世纪为限原因如上所述,主要是考虑发端于明治维新的日本现代思想,到了20世纪才真正有了自己的主体特征和独创内涵,并深刻塑造了日本国民的思想方式和精神构造。因此,我们聚焦20世纪日本人文社会学科中曾产生广泛的思想与社会影响,包括为各学科发展奠定基础的那些著作,从中精选若干种而汇成这套丛书。在具体编选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到这样一些原则。第一,从20世纪日本学说史的角度出发,选择具有学术奠基性和理论深度与宽度的著作。而在以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和东洋学六大学科为主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当中,我们尤其注意人文色彩浓厚而具有思想冲击力的经典著作。第二,在学说史之上我们进而侧重思想史上那些影响广泛、带有观念范式变革和思想论争、文化批判性质的作品,力图由此呈现20世纪日本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和阶段变化。第三,尤其注重一百年来日本学人积极思考自身与中国乃至东亚关系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战前对于亚洲主义的构筑和战后于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亚洲论述,以及学院内外的战前“支那学”与战后中国学等等。第四,也适当选择一些直击社会实际问题带有纪实和评论性质的作品,它们以直接叩问当下的方式促进观念的转变和意识的更新,同样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涵。


总之,学术经典性、思想史价值、社会影响力是我们做出判断与选择的基本标准。需要说明的是,某些重要的著作由于已有很好的中译本,为避免资源浪费虽遗憾而不考虑收录。同时,限于我们的知识学养,选目容有遗漏和瑕隙,还望学术界方家指正。



东亚视角 全球视野
寻找东亚论述的“虫洞”与“黑洞”
点击下图关注“谓无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