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扔硬币事件与两只黑天鹅

老道观星 老道的思考笔记 2023-02-28

引子:2023年1月27日,负责向中国香港所有地产物业估值及征收差饷及地租的港府部门——差饷物业估价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的中国香港地产售价指数比2021年12月下跌了15.59%。至此,2022年成为自1998年大跌32.52%以来,近24年跌幅最大的一年。从成交量来看,根据中国香港土地注册处的数据,2022年的中国香港的住宅及非住宅楼宇买卖合约共59619份,比2021年下跌37.98%,比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下跌18.69%。

2023年我们大家准备好继续增长见识。

上接前文:危机的脚步20:完美风暴(中)目前能想到的两种演化路径

在上周日更新的危机脚步最新一篇内容当中我介绍了今年可能反复出现扔硬币事件以及发生概率虽然极低但破坏力最为恐怖的事件——美国国债违约

其实,如果把目光放回东亚,除了今年四月日本央行行长野田退休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也可能够成黑天鹅事件,那就是HK当局可能会突然宣布放弃最近四十年来所执行的港币联系美元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由来已久,是港元与其他货币挂勾的制度。港元于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间,曾经与英镑挂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间,1英镑可兑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镑则可兑14.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则与美元挂勾,之后曾自由浮动。

1980年代初,香港面临回归谈判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 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联系汇率制度依赖香港庞大的外汇储备支持。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元曾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投放资金稳定汇价,才使得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得以维持。

科普一下,联系汇率制度的优点是:稳定了币值,降低了市场的交易费用

缺陷包括:

1、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动荡中放弃了联系汇率制,大幅下调了官方汇率,并引进了双重汇率制。

2、央行无法发挥最终贷款人的作用,不能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也不能直接融资来支援陷入问题的商业银行,实际上把货币政策的决策权让给了所联系货币的管理当局。

3、联系美元的情况下,经济美元化,中央银行损失本币发行、本币需求增长和本币存量利息这三项铸币税收入。

去年以来港币的情况就非常尴尬,随着今年国际金融形势往继续诡异的路线发展,港币的情况只能更加尴尬。近期详情可以参考付鹏总最新的介绍文章《港股背后的“资金”-炼金术逻辑线》,他本人在论坛有个演讲大约50分钟可以听听,我没时间听但从文章感觉应该值得一听。

人家知名机构首席分析师不方便说的开脑洞我来说,我想说的道理很简单:联系汇率制度下,美元加息港币也会跟着加息,美元加多少港币也加多少。然而由于本地市场贷款需求持续走弱,贷款利率因此无法维持在高位太长时间,否则更少的人会向银行贷款。一旦商业银行向储户付出的利息总额超过债务人向银行付出的利息总额,则港府无力让香港的商业银行在2023年继续维持那么高的存款利率水平,而一旦商业银行集体将利率水平下调...请不要忘记港币是可以自由兑换成各种币种往外边它觉得更有投资价值的地方跑的。

届时,香港金管局还能否维持庞大的外汇储备以支持联系汇率制度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在这一切发生以前,如果逻辑已经走进现实,联系汇率制度可能就没有主动维持的必要意义了。

同时,从性质上说,这种制度在金融海啸面前本身即非常脆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