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的思考笔记

其他

【行为金融学】75分钟深夜局交流记录:市场节奏变幻快与慢背后的基本面认知谬误

问答交流部分未整理文字记录,听文末语音。2023年截止目前为止大A这个盘面是非常奇怪的。我认为可以分两个层面来说它怪在哪?第一个是经济基本面的认知层面。这个很简单啊,去年听我从头讲到尾的就比较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我们知道咋回事不代表所有人都能想明白...2022年从二季度开始市场上就有一种越来越强的声音把一些经济上的一些负能量全部甩锅给防控措施。他们最后得出来一个奇葩的结论就是一旦放开啊,就什么坏事都没了。一旦建立起来这种认知就是说认为啊放开之后就ok了呢——就不难产生一个很奇葩的一个效果,就是去年从一开始11月1日一个普遍的一个反弹到了11月中下旬切向12月份的时候债市就引发了债灾嘛。然后我们做债券的小姐姐当时第一时间发现这个问题就跟我讨论,我还有点没反应过来。因为我当时不太理解他们为什么就会疯狂的就是说是做空这个债券啊!后来想了一会儿明白了——他们就是理解为:一旦放开了,就意味着经济会强复苏;一旦经济强复苏,就意味着加息——那么就提前抢跑这个加息,提前抢跑加息呢?那债券就会跌啊,所以说你建立这种错误认知之后呢,第一时间就应该抛售债券,你抛售债券又配合上居民理财政的缩表就踩踏了,就债灾了。所以我当时虽然没想明白但也第一时间就跟小姐姐说——那不是摆明了明年至少明年上半年的情况不一定能好到哪儿去,甚至会更糟糕,债市这个时候就认为经济会有强复苏又疯狂地抛售债券是不是有点不理智?但是作为当时的交易背景来说这就是个潮流啊!你要去跟潮流对抗,会死得很惨。那么到了春节前后一些体现弱复苏而非强复苏的经济情况就出现了,我在去年10月底做宏观展望那会儿跟大家聊过的嘛。如果这个经济活动并没有随着这个疫情防控的放开就完完全全的恢复到疫情前的那种状态。那你怎么办?事实就证明这是一个弱复苏,甚至现在有人讨论它还是不是复苏?是不是还在衰退?那不管他是衰退还是弱复苏呢,事实就证明,去年11月到12月这段时间,市场上认为的这个放松疫情防控就会带来强复苏是完全的想太多是吧。一旦你建立起来这种错误认知,那么的今年尤其是春节后,基本上只能挨打,基本上只能挨打。我们知道经济有它的周期,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也有各种各样的边际,然后整个国际经贸环境又面临着深刻的百年不遇之变局——当然我要扯百年不遇呢,很多人呢就表示不认同,说我吓唬人。因为大部分我们的专业的金融交易者也好啦还是这种新入行不久但有相当强的这个号召力、自己手里面也掌握了很多资金筹码的这些顶流机构的这种基金经理呢...他们其实都是属于呃,我认为是在一个漫长的周期当中比较稳定的那个阶段——他们可以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就是能力强一点的能够当好一个治世之能臣,当好一个太平宰相。但是他处理不好乱世的一些局面啊,当你需要从战争当中学习战争的时候呢?呃,大家一方面是没有这种能力或者能力比较欠缺,一方面是说是拒绝接受需要去拥有这种能力的现实。但是人家主流机构手里钱多,成年人无法被说服只能被淘汰,那也就不难理解为毛今年聪明钱刻意绕着机构重仓股走了。
2023年5月13日
其他

中特估值法:2022年11月23日策略群交流记录(后附易主席演讲全文)

中特估值法相关内容从语音第17分半开始易会满主席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主题演讲尊敬的尹力书记、易纲行长、郭树清主席、傅华社长、殷勇代市长、潘功胜局长,尊敬的格奥尔基耶娃总裁、卡斯滕斯总裁,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本届金融街论坛。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对资本市场提出的新要求。我理解,“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方向、是结果,“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是路径、是过程。如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这涉及深化改革、防控风险、加强监管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今天,我想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谈一些认识和体会,同大家作个交流。从全球金融史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道路、发展模式总是与特定的经济体制、发展阶段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我国资本市场是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市场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市场结构大幅改善,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明显提升,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总体可控,市场韧性和活力全面增强。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走出了一条既遵循资本市场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主要体现:在注册制改革方面,我们提出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3个原则,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本质,建立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全流程公开透明的发行上市制度。同时,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绝不是一放了之。比如,加强审核注册质量把关,统筹一二级市场适度平衡,强化拟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穿透核查等。从注册制试点情况看,市场各方总体上是认可的,获得感也是强的。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直接影响着市场功能的发挥。我们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监管,大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公众公司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发挥合力,健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的制度安排,推动长期困扰市场的高比例股票质押、违规占用担保等问题得到大幅改观。尤其是在退市改革中,我们坚持“应退尽退”,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努力做到既要“退得下”、又要“退得稳”,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在风险防控方面,这几年,我国资本市场较好应对了新冠疫情和境外输入性风险的冲击,保持了总体平稳。这与我们特有的风险防控制度机制是分不开的。比如,我们实行账户实名制,建立了直接持有的账户体系,加强对资金的穿透监管,完善涨跌幅限制。控制过度杠杆。综合施策,治理市场乱象。期货市场逐渐形成了保证金集中监控、持仓限额等制度规则,有效应对了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在对外开放中,我们统筹开放和安全,强化跨境资金的风险监测监控,努力做到“看得清、管得住”。在法治保障方面,对于证券违法犯罪活动,国际成熟市场的普遍做法是严刑峻法,让做坏事的人付出惨痛代价。我们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治理优势,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和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特别是中办、国办出台《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相继实施,长期以来违法成本过低的情况得到根本扭转,“零容忍”立体执法震慑显著增强,市场生态明显好转。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我们不断健全事前教育宣导、事中监管服务、事后维权救济相衔接的投资者保护体系。尤其是既借鉴境外有益经验,又结合国情对防止滥诉作出制度安排,建立了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有效保护了投资者合法权益。首例“康美案”5.2万中小投资者获赔24.6亿元,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市场效果的有机统一。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多次强调,要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领域必须担当起的使命责任。我们认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资本市场从业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建设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目标,围绕“中国特色”和“资本市场一般规律”的有机融合,围绕各方的期待和关切,我们需要对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重点任务作更加深入系统的思考。据观察,当前制约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诸多因素中,既有对“中国特色”理解不深刻、把握不到位、落实有偏差,简单搞“拿来主义”的问题;也有对“资本市场一般规律”认识不全面、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这里面既有市场的问题,也有监管的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两点论、辩证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遵循资本市场一般规律基础上,更好体现中国特色,走好自己的路。这里,我想提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比如,上市公司结构与估值问题。我国资本市场具有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特征,上市公司结构也体现出与经济体制演进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适应的趋势。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目前国有上市公司和上市国有金融企业市值占比将近一半,体现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地位;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近几年新上市公司中民企占到八成以上;外商控股上市公司市值占比约4%。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覆盖全部行业大类、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上市公司结构,既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特征,也是一大优势。我们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市场体制机制、行业产业结构、主体持续发展能力所体现的鲜明中国元素、发展阶段特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估值高低直接体现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认可程度。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加强专业化战略性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这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应有之义。再比如,资本市场的投资文化问题。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快,市场的文化积淀还不够。全球市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行业文化和行为规范,我们还需要持续借鉴。财富管理机构的本分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一个优秀的机构必然是坚持客户利益至上、敬畏投资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但我们有些机构从理念到行为都存在差距。恪守“看门人”责任是国际上对保荐中介机构的基本要求,把真实的公司选出来是底线,把优秀的公司选出来是水平。但我们有的机构变化不大,还是过于关注“可批性”,对“可投性”重视不够,甚至还有的“带病闯关”。专业专注是一流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但我们一些投资机构还没能牢固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热衷于追逐市场热点,“散户化”特征明显。我们要充分吸收借鉴成熟市场尊崇法治、恪守契约精神等理念,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考核评价制度,秉持专业态度,涵养良好的职业操守,让资本市场更加健康、充满活力。我们提出,要把资本市场一般规律与中国市场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的具体思考。我国经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真诚欢迎境外机构和资金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要看到,A股市场境内投资者持股占比超过95%,我们的机构做投资更要研究把握好这些基本特征,要有独立的专业判断和研究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能急功近利、过于浮躁。要更加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弘扬稳健执中、求真务实、重诺守信、谦虚谨慎等文化理念,并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公司治理、激励约束、风险控制和监管制度体系,多管齐下,久久为功。还比如,投资者结构问题。从全球看,各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差异较大,也没有最佳的投资者结构,但机构化是一个大趋势。近年来,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趋势性变化,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交易占比稳步上升,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逐步下降到60%左右。但要清醒看到,个人投资者数量超过2亿,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市情,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市场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在继续发展壮大机构投资力量的同时,更加重视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这几年来,我们积极践行监管的人民性,从制度设计、监管执法、风险处置等各方面健全“大投保”格局,优化12386投资者服务平台、畅通投资者诉求反映渠道,取得较好效果。下一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多管用举措。在信息披露安排上,进一步突出简明易懂,让中小投资者愿意看、看得明白。督促上市公司更加关注中小投资者诉求,提供平等、畅通的交流渠道。更好落实先行赔付、责令回购、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等制度安排。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共同的使命任务,面临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坚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形成合力的监管理念,既不照搬照抄,也不固步自封,扎实推动资本市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市场的力量与政府的作用更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加快构建各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场生态,不断推进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大局,更好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战略部署,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制定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当前,要密切关注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困难挑战,支持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继续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支持涉房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支持有一定比例涉房业务的企业开展股权融资。三是坚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结合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统筹推进一揽子关键制度创新,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坚持守牢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稳妥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处置,推动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五是坚持人民立场。牢记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监管使命,充分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完善立体化的投保安全网,切实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上周,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交易已满一周年。一年来,证监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错位发展、突出特色,推动北交所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各项基础制度安排初步经受住了市场检验,上市公司中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公司占比超过八成,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对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层层递进的市场格局进一步形成。下一步,我们将坚守初心使命,深化新三板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统筹推进投资端制度改革,丰富投资者类型,推动混合交易、融资融券等制度落地实施,提升市场流动性;完善债券、基金、资产证券化、指数等产品体系,进一步增强北交所市场功能和活力,以更大力度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最后,衷心祝愿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2023年3月1日
其他

接着机构改革往下随便聊聊

不成文,随便聊聊。上接前文:再谈经济学家论战与地产去库存传闻机构改革之追忆篇1)九十年代是什么央地关系?九十年代是什么财政结构?有的人不要听风就是雨,刻舟求剑要不得。现在不是政令不出宣德门的年代了,有些事虽然难办,但也不至于像当年那么难。2)朱总当年说是个“中等方案”,尚且折腾得如此厉害,过去十年顶多就是个“小方案”,目前这版本应该是迷你方案。裁员/分流跟裁编是两码事,不用杞人忧天。即使要裁员,历来都是先安排年轻的干活的分流出去,因为这些人有本事。3)都2023年了还讨论“会不会”是没有意义的,早几年讨论“会不会”还有些意义。仔细研究研究自己当地的账本吧,要看赋役白册别看黄册~经济走到这一步,减员增效是绝对有必要的,对于那些财政困难的地方来说就更加有必要,不要事到临头开始叶公好龙嘛。4)根据领导前段时间的《求是》文章,今年的三大命题是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因此我认为机构改革的重头戏应该会围绕以上三点主要在金融财政领域展开。5)最近很多大事,像中国版巴塞尔协议这些跟今天聊的话题都有关系,因为经济是一张网,掠食者就像是活在网上的蜘蛛。最近机构研报倒是有不少,财经博主们基本没深入聊——可能是他们认为不重要吧。所以我再继续等等,等一段时间再跟大家聊细节。天上不会掉馅饼,守株待兔效率低。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再谈经济学家论战与地产去库存传闻

上周五有关于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两会的人事传闻,相较于半年前的版本有所变动。昨天又有新的传闻:从表象上看,似乎昨天的金融地产基建板块集体大涨扭转大盘颓势就是因为这条信息——实则不然~详情请看文末。有一说一,上图所述之传闻即使大规模推广,也要考虑地方当前的财力问题,须知2014年“千方百计去库存”以后只有北上深和东南沿海各经济强省的楼市有反应,就是因为虽然政策大家都可以用,但是财力不是谁都有,这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逻辑。相关阅读:【复盘5】猪脚“千方百计去库存”的时间顺序所以到了2015年10月才给出来大规模的用PSL支持的棚改货币化,来帮扶大多数财力不足的城市——简单点评:1)PSL和货币化才是上一轮楼市全面崛起的动因,解决了财力问题;2)2015年10月前后房价就明显触底回升或者再创新高的只有北京上海深圳这种明显不差钱的城市,以及当年赌赢了科创生意的合肥,还有城投债玩得贼6的南京。虽然现在的成都城投债务玩得贼6,但是当年还只是在画地铁图纸。上接前文:关于昨晚的battle:脱离剂量谈赌性就是耍流氓周日晚经济学家辩论的时候有条核心问题没展开:如徐高所说“地方债不是滥发而是发少了”——这里我认为需要补充科普一下2015年地方债置换前是没有正规地方债的,置换完成后的2018年地方债总余额相较于地方融资规模也远远不够看(个人观点是这笔债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就不难理解为啥地方财政要顶着天雷滚滚和巨额利息去找融资掮客替城投平台输血了。因此,徐高说的“发少了”,指的是正规的地方债券的规模太小。这里就要引出一条:汉武大帝削藩与诸侯政治的黄昏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关于昨晚的battle:脱离剂量谈赌性就是耍流氓

​上接前文:首席经济学家们在吵什么?昨晚在朝鲜馆子喝了个小酒接受完主体思想的洗礼回家就看了看他们battle,没有精力写文就睡了(因为觉得昨晚battle还不如朝鲜姐姐们的歌舞好看)读者凌晨2点留言:赵建老师公众号2月15号的文章的回应已经很好了,晚上这个辩论打的,整得自己被单方面“欺负”了一样[Facepalm]果然大学里玩玩辩论,练练口才还是有必要的。然后就是刚刚他还发了一篇文章,不到20分钟删了,有两张聊天截图,可能怕影响不好吧[Onlooker]明天他不发的话,道长我给你复述一下。老道评:不需要啦,赵建在脱离剂量谈赌性,他连什么是“过度发债”都不定义就在那反复开炮,这不是首席经济学家的水平可以容忍的,而是我们这种外行+爱好者的水平。昨晚的battle我本来以为会围绕“宏观杠杆率”具体红线划在哪里而展开,结果…得亏了张明所长现场总结能力超强,不然现场观众的弹幕表示情绪很激动、内容不知所云者众。因此徐高的观点也就无从展开也无必要展开,昨晚大部分内容更像是给缺乏认知的爱好者上课。宏观债务的讨论主题去回看我的危机脚步系列就可以了:我眼中的内卷难题唯一解法||附危机脚步全系列链接昨晚他们已经表达的内容我是支持徐高的,详细看法我打算录进下一篇市场杂谈语音里,结合中美楼市过去半年和现在的态势一起聊。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首席经济学家们在吵什么?

背景了解:宏观经济分析要守住专业底线本次吵架的两位主角:徐高、赵建。徐高老师是目前中银国际的总助兼首席经济学家,在他2011年加盟光大证券之前就因为在世界银行和IMF的工作很出名了,著有《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我很多年前就经常看他的文章和观点。ps:不过此君当年的导师是现在的眉山剑客陈平,哈哈你懂的。赵建老师是自己办的西泽研究院的首席经济学家,也有一堆挂靠头衔,背靠的东主是西京投资(HK)你懂的,我大概是2017年看过很多他的文章和观点。近日二人关于宏观分歧的吵架我是全程吃瓜,从微信群上升到反复写文章互怼乃至人身攻击,今晚八点还有个约架并全程上网直播——看热闹最激进的是刚从四川绵阳结束挂职回京的翰林院张明金融副所长,也是他办的这场擂台;记录员(观察员)是越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毫无疑问,这几位结束今晚的撕逼以后肯定是会分头发文章做总结or把讨chao论jia继续升级的。那么,他们到底在吵什么?先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门派——MIT派“麻省理工货币学派”的核心理念有:足够多的货币供应能够扭转通货紧缩;利率调整等传统货币政策失效时,量化宽松可以有效激发通胀预期,刺激总需求;利率较低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依然显著。而提出“债务是鸦片”的赵建老师在我印象中在2020年5月都还在朋友圈唱空…而美联储打出如来神掌的时间是3月。所以我当时就得出结论:赵老师不仅不支持美联储的政策,并且不认为市场会领情——美联储我也日常在批判,但市场的表现大家后来都知道了。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啥赵老师和他背后的西京2020年底开始对比特币着迷…但是后来随着比特币的见顶回落又开始写文章批判比特币。诸如此类的细节都能看出赵老师对债务以及现代货币体系的不感冒。徐高老师的观点就太符合正统不需要专门解释了。之前我有几篇文章介绍过去年11月以来市场机构就处于有史以来罕见的高度分歧的状态(最近这种状态已经缓解了),经济学家们也大致分成“自然复苏派”和“需要刺激派”——我们就把他们理解为《三体》里面的“降临派”和“拯救派”吧。降临派处于自身习惯痛骂了债务,且使用了鸦片这种不恰当的比喻;拯救派认为此时正是决策层比较犹豫的关键时刻,一旦松了劲(他们认为)后果不可预料。所以当赵建老师在群里散播鸦片理论时,遭到了徐高老师“意外”的痛击——我认为这就有点主流VS异端的battle了这里先回味一下:1月社融暴增,但绝对没太超预期:谈谈对股市未来交易风格的影响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从胜利走向胜利

上接前文:疫情以来精华文章集锦前文是12月1日发的。昨天新闻报了,咱们国家正在对抗疫胜利进行总结,也提醒了海外疫情仍有蔓延,病毒依旧在变异,等等信息。这两天围观A股跳水,很不理解为啥有那么多人习惯性找原因,从11月1日至1月20日春节前最后一天为止,市场整体反弹了超过20%,许多白马股反弹40%~60%,短短三个月不到积累如此多获利盘,接下来回踩消化不是很正常?社会经济别说走入高景气期,就连恢复到疫情前的2019年那种状态都尚有不少距离——此时但凡货币/财政刺激稍微跟不上预期,股市一点也不跌才不正常好吧。相关阅读请见:国际金融形势:两重预期,N重博弈1月社融暴增,但绝对没太超预期:谈谈对股市未来交易风格的影响显微镜下的18万亿新增存款回到抗疫胜利的话题,即使读者从未在圈子里听我碎碎念,如果我们回头看也很容易发现自11月1日以后还有两个整体低点可供把握:差不多也就是全国范围看老乡们集体进入发烧高峰期(不是指刚感染)的时间和彻底康复的时间。如果等普通人反应过来春节前确认抗疫成功经济OK了再开始大大买特买股票,除非运气正好打中ChatGPT,否则基本只能当接盘侠。昨晚席间聊到医保政策难题,我又推销了一些开脑洞方案,兄弟们觉得不可能施行。其实这个年头我反复说:要善于开脑洞。去年十月的时候,即使知道有可能快速过峰,但敢于相信的人不多。虽然付出了一定代价,但以社会整体来说效果确实好。也没人料到效果居然会有这么好...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显微镜下的18万亿新增存款

上接前文:继续聊聊2022年那十万亿超额存款18万亿的新增没错,确切说是17.84万亿。但是因为统计口径是“过去12个月”,所以真正有意义的是相对2021年末多增的部分,也就是大约9万亿多一点10万亿不到,即前文标题里的“十万亿”我先说这9万亿咋来的:狭义财政: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中央同比增长3.8%,地方同比下降2.1%。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09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中央支出同比增长3.9%;地方支出同比增长6.4%。广义财政还包括政府性基金: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团队测算,2022年广义财政收入近28.2万亿元,完成预算的91.2%、完成情况为近年来最低。政府性基金收入约7.8万亿元,完成预算的79%,是广义财政收入的主要拖累。2022年广义财政支出37.1万亿元,完成预算的91.4%。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约11.1万亿元,完成预算的79.6%,也是主要拖累项。其实这9万亿新增居民存款的来源是广义财政去年的9万亿赤字,这笔赤字是政府的负债,但又是居民部门的收入。如果没有疫情,这笔钱应该继续沿着经济链条向下滚——而居民部门新增存款不等于新增储蓄,比如举例:我找银行借了10万消费贷,我账上多了10万现金的同时也多了10万负债。只要这笔钱我没花出去,那么统计的时候确实是多了10万存款,但这不能说我就在“存钱”,不能说这笔钱是超额储蓄。绕回说疫情,因为疫情等宏观因素,政府收入下降了,同时也在补贴经济,所以支出上升了,当然还有财政供养人员开支等因素。但是这些补贴和财政开支没有福泽所有居民,所以大家一边叫苦一边又看见了宏观18万亿的居民存款新增项。按照击鼓传花的逻辑,本来政府的开支可以沿着经济链条往下传,但是城市化以后大多数居民要靠服务业的收入来获取这个传递资格。疫情影响了服务业,还有就是经济不景气导致的一部分消费减少——共同导致这18万亿有相当部分停留在少部分人账上没有继续往下传。ps:同时还有三角债的影响。这一整段细节讲起来都比较复杂你懂的,所以本文受限于篇幅就不讨论了。总之各种情况下的少部分人才有条件在2022年形成超额储蓄,但总额也没有18万亿那么高。2022年1月1日资管新规后落地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居民理财赎回的钱大概4万亿,也形成了这18万亿的一部分。因为理财的钱算表外资产,不是存款,而是投资项目。所以计算超额储蓄的时候这4万亿还得扣掉。林林总总算一堆,目前根据中金、中信等机构测算的数据看,真实的超额储蓄大概在3万亿到5万亿之间。再加上赎回的那4万亿,居民2022年账上新增的“现金和存款”大概就是7万亿到9万亿的水平。也正因为少部分人才有超额储蓄,所以真正进行了居民资产负债表缩表操作的居民也很少,只是钱不少。所以疫情以来的第一个火热出行春节假期我们看到了海南三亚的18万天价酒店爆单,也看到了代表中低端出行消费的数据还是远不如2019年同期。但此时不应该从舆论上批判高收入者消费,如果拥有超额储蓄的人不敢消费,那其他人在2023年的收入也起不来。2022年1-12月,商品房销售额为13.3万亿元,同比下降26.7%(较2021年减少4.9万亿元);12月,商品房销售额约为1.5万亿元,同比下降27.7%,单月降幅较11月收窄4.6个百分点——买房的钱减少了约5万亿,跟现在正在算的这18万亿新增存款这个也有关系,但并非绝对因素,因为中间还差着13万亿。同时,由于买房的钱少了5万亿,所以可以理解为房地产链条的所有劳动者收入都跟着少了5万亿(如果仅计算这些劳动者的主营业务,下班开滴滴送外卖啥的不算)用中金研报的话说:2022年的情况可以概括为,财政发力,直接受益于财政扩张的人收入可能相对上升更明显,但是由于大量私人部门的交易行为因为疫情的压制而难以充分实现,总的收入增速上升偏慢。用中信研报的话说:2022年居民部门新增存款17.84万亿,较2021年大幅上升80.20%,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消费、地产的溢出和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我认为对未来的影响就是只要疫情不再卷土重来,也没有什么新的国际负面影响,那大家的日子都会慢慢变好,变好的边际影响来源于那3到5万亿的超额储蓄,跟那4万亿的理财赎回关系不大。理财赎回那4万亿最近的情况是已经恢复了申购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国际金融形势:两重预期,N重博弈

上接前文:2023年的第一篇开脑洞:美联储增兵减灶,庞涓死于此树下首先需要回味去年10月底是怎么精准抄底的:最近两个月在雪球、扑克财经圈子等平台完美提前预判了股市反弹到具体时间和力度、腾讯作为领头羊暴力反弹、疫情防控二十条、楼市救市政策及《阿凡达2》的引进,且给出了逻辑和具体的顺序。请老读者多线关注防失联~2022年下半年至今全球金融市场存在两重预期(我写的所有文章里面A股在里面只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并非全部,望读者知晓):第一重预期是在2022年夏天就得预期美国经济会在2023年硬着陆而非软着陆:美联储加息的成本和代价——继续聊美国老乡的钱袋子和经济脸着陆的可能性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1月社融暴增,但绝对没太超预期:谈谈对股市未来交易风格的影响

上接前文:谁在加杠杆?1月社融单月新增5.98万亿,甚至略低于去年同期的6.17万亿水平,怎么会太超预期呢?只不过把去年十月那种极度悲观的气氛拉回到正常水平罢了。人民币贷款新增4.9万亿,这个超出了正常应有的水平,所以市场很聪明地在去年12月强攻过大概一个月的大金融板块,尤其是非银金融涨势喜人,这些都是提前在puke圈子里跟大家聊过的。至于有人问我为啥前段时间判断非银金融阶段性到头了,详情:2023元宵节中外股市交流记录从结构看,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200亿,也就是某些金融博主口中与企事业单位贷款累计值的“劈叉”,如图:仔细看,企强民弱的第一浪在2019年就开始了,所以我当时写了这篇文章讨论:利从何出?负债无能的年轻一代第二浪则是2021年下半年到今天仍在进行,我当时也写了文章讨论:同小姐姐再谈杠杆乾坤大挪移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人工智能ChatGPT火爆出圈,第一波概念股炒作高潮即将结束

ChatGPT概念是去年11月开始酝酿,年前最后两个交易日随着微软的100亿投资消息被报道转入爆发阶段,昨天进入最高潮的——连地板上的360都被拉起来蹭了个涨停。我看有一些平时就比较潮的朋友(我朋友圈还是多为35岁以上的)开始发ChatGPT的信息,说明确实火出圈了。火出圈的话,股票炒作(第一波)得考虑结束了。有人觉得ChatGPT言过其实,确实,我随便问了它几个宏观问题以及具体的股票问题,回答都莫名其妙甚至离题万里。但我还是要给不懂的读者讲讲资本市场热切关注的原因:假如AI可以取代大部分券商的文字归纳工作,老实说我看了它写的研报跟大多数机构分析师团队的水平差不多,反正数据是公司的又不是分析师找来或者编造的,逻辑性AI还有胜过——如果未来可以因此解雇90%的团队成员,那就能节约一大笔薪资开支。这个逻辑跟人形机器人概念的火爆一样:经济不景气,股市围猎产业升级鬼故事
2023年2月8日
其他

三谈杠杆乾坤大挪移:谁来加杠杆?

上接前文:提前还房贷的潮流又开始了,与之对应是2015~2018那几年居民信贷与央妈的对赌居民申请提前还房贷被要求排队几个月这事,不完全是因为商业银行为了守护自己的优质资产不情愿房贷被提前还清。希望大家不要被阴谋论蒙蔽了双眼,要知道——排队提前还贷的人群里大多数并非一次性把存量贷款全部还清,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多钱提前还清贷款,他们只是想要提前还一小部分,比如几个月下来手里结余了几万块(甚至有人预约还款1万)不敢买基金也觉得存银行or买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不划算的人,才选择提前先还一部分房贷。这类人对银行来说属于小额人群,一时半会儿确实处理不过来,卡一卡又没啥大影响,顺势还能阻拦一下真正的大额还款人群,这才造成了排队现象。对银行而言真正致命的客户是VIP客户们早在2021年底就开始的提前还贷操作:危机的脚步(13)三国的异同
2023年2月7日
其他

2023:扔硬币事件与两只黑天鹅

引子:2023年1月27日,负责向中国香港所有地产物业估值及征收差饷及地租的港府部门——差饷物业估价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的中国香港地产售价指数比2021年12月下跌了15.59%。至此,2022年成为自1998年大跌32.52%以来,近24年跌幅最大的一年。从成交量来看,根据中国香港土地注册处的数据,2022年的中国香港的住宅及非住宅楼宇买卖合约共59619份,比2021年下跌37.98%,比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下跌18.69%。2023年我们大家准备好继续增长见识。上接前文:危机的脚步20:完美风暴(中)目前能想到的两种演化路径在上周日更新的危机脚步最新一篇内容当中我介绍了今年可能反复出现扔硬币事件以及发生概率虽然极低但破坏力最为恐怖的事件——美国国债违约。其实,如果把目光放回东亚,除了今年四月日本央行行长野田退休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也可能够成黑天鹅事件,那就是HK当局可能会突然宣布放弃最近四十年来所执行的港币联系美元汇率制度。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由来已久,是港元与其他货币挂勾的制度。港元于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间,曾经与英镑挂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间,1英镑可兑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镑则可兑14.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则与美元挂勾,之后曾自由浮动。1980年代初,香港面临回归谈判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
2023年2月6日
其他

朝鲜向乌东战场派遣志愿人员

上接前文:乌克兰的战争账本之前开脑洞写到站在朝鲜今天的立场完全可以向乌克兰战场“出口”战斗步兵以换取他们被制裁这些年来急缺的石油等战略物资,结果没过几天就被爆出来小道消息:这条消息我觉得以后都不会得到官方承认,大概率跟朝鲜去年和瓦格纳的军火交易一样始终保持半公开半地下的存在,直到朝鲜也亲自下场的那天。可以看出朝鲜这里​还是采取了比较低调稳妥点策略,并没有直接援助战斗步兵任务而是让这批志愿者提供后勤保障工作。此外,前文提到的伊朗和以色列也打得火热,内塔尼亚胡高调向CNN以及《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表态认领了发生在伊朗的多处空袭责任,但是伊朗却不敢向以色列报复。再看看布林肯这边,今晚如果有空我会更新一期语音聊聊这事,顺便介绍一下今年的“扔硬币”事件模式。​
2023年2月4日
其他

提前还房贷的潮流又开始了,与之对应是2015~2018那几年居民信贷与央妈的对赌

今天看《经济参考报》的文章说2023年的第一波提前还房贷高潮已经出现,部分城市部分银行提前还贷需要预约,排队到今年四月才能办理。我们从金融角度把这叫做“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即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开始“缩表”,相关内容请见我去年4月1日的文章:危机的脚步(13)三国的异同
2023年2月3日
其他

乌克兰的战争账本

上接前文:文恬武嬉:乌克兰笑话与军备补课造就历史性投资机遇前两天据说是摩萨德披露的俄乌双方军事损失数据: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宽信用之大赦天下

One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相关阅读:再论没人借钱了:流动性陷阱之追忆篇
2023年1月27日
其他

中国式宽信用

自2022年10月27日至今我再次重复一遍原判,目前看来2023年:木有如来神掌,也木有那些人鼓吹的中国式QE,但有中国式宽信用,说人话就是帮助想借钱的人借更多钱,而不是印钱直接撒给老乡花,也不会有计划外的财政刺激项目,只需考虑地方收支赤字。​相关阅读:如来神掌央妈着急了吗?请跟着我把这几年写的相关文章关键词串起来看2022Q4~2023H1宏观展望全集20220118深夜局交流经济和股市20230112深夜局楼市交流三段2小时
2023年1月24日
其他

精兵简政

目测今年地方财政供养人员不是大幅降薪就是裁员,2021/2022那些温柔的降薪跟今年比起来估计连根毛都不算:周末答疑与小姐姐再聊19号文我就挺奇怪最近养老金的话题咋又火了,原来inception的伏笔埋在这。社保并轨对吃财政养老的群体最大的影响是变成了可以随时被裁员的人群。以前不并轨的话裁员很麻烦,才会有当年国企大下岗的买断工龄的操作。社保并轨从技术上解决了财政供养人员的裁员问题,以前公务员/事业编/国企没有参与社保,裁员以后养老没着落,导致抵制特别厉害。所以为了疏通情绪,发明了“买断工龄”,这笔钱其实是给下岗职工的养老钱。当年的主要问题是国企(国企大下岗这话题还可以跟物价闯关联系起来),而不是公务员,公务员那时候收入很低,对财政构不成太大压力,所以公务员这头当年给的解决方案是停薪留职选项。现在的主要麻烦是地方债务、收支赤字巨大和规模日渐庞大的地方财政供养人员给财政造成的巨大压力。相关阅读:10月27日深夜局语音交流记录:2022Q4~2023H1宏观展望与市场分析(剧透版)
2023年1月17日
其他

比特币/以太坊联袂上涨

​​1月9日点解黄金的时候复盘了过去几年的行情,期间提及过比特币和以太坊:【风向标】美元+黄金+新一轮找矿的启示老文章可以看一看:黄金、比特币和美债哪个能避险对比特币(2019~2020)的阶段定性分析数字货币的盘子涨大以后对其价格影响更大的主力资金更多以传统金融视角去看待它并形成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这就是过去那几年我写文章分析的原因。降临:预测与未来
2023年1月15日
其他

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11):共存

上接前文: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10):天下疲弊无为而治与民休息11月放开以后这一波的药品准备等应对措施本来是可以提醒大家的,但由于我大号从10月20号被关到了11月20号,知道这个小号的人也不多,所以就没法及时提醒。但也发到雪球那边了:最近两个月在雪球、扑克财经圈子等平台完美提前预判了股市反弹到具体时间和力度、腾讯作为领头羊暴力反弹、疫情防控二十条、楼市救市政策及《阿凡达2》的引进,且给出了逻辑和具体的顺序。请老读者多线关注防失联~二十条出台以后我本来也做了一些总结梳理和未来展望,但是没能发送成功,所以就知道不能聊了。原本市场杂谈第018期内容就是讲这方面内容,我还在后来发送成功的版本里就此解释过。所以个别心思机敏的读者就在11月底12月初找我问了问咋回事需不需要准备什么药之类的,我也把我当时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分享给他们了,同时一些消息灵通且懂行的读者也私下给我分享了一些药品,大家有难互助。事到如今,大家可能也都感觉到事情进展的速度比当初的一些计划从节奏方面看要快很多,虽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但实际历史来看没有哪次决战是在完全准备好以后才发生的,事后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但究其本质来说没啥不能理解的。着眼未来有什么需要注意的:1)我注意到前几天开始有人据说是为了防范XBB等变种毒株开始抢购蒙脱石散/黄连素等腹泻药——我认为这本就属于家中常备的,所以买来预备着好像也没啥不对。2)呼吸机/制氧机是医院补短板采购的设备,家用版本的本来性能就差一些,家里条件好的倒也不是没必要买,只是我说的条件好是指家里有医生/护士会操作呼吸机的那种,否则可能因福得祸。我周围有人已经呼吸碱中毒了。当然考虑到基本面确实有改善,相关股票也会有表现机会,我一直倾向于做呼吸机/制氧机的上游原材料,分子筛寡头这一波又反弹了近20%,只用了一周而已。其他抗疫医药耗材相关主题还值不值得做我早就在圈子里全程分析过,与本文主题没啥直接关系就不提了,最好也别问我,没工夫逐一作答。3)所谓“特效药”严格说还没试制成功,辉瑞的P药从来没说自己是特效药,但不妨碍它是神药,是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刷出200亿美元销售额的新一代药王。但是它和它的印度仿制版本都没能被西方国家认可为抗新冠特效药,也没有纳入人家的医保药品目录,只是作为疫情期间特殊补助的一部分由政府买单,且处方管理也较为严格。所以关于这类药品准备,我觉得你如果属于那种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是可以准备一些的,只是准备一盒那没啥意义,多准备的话价格自己算算...而且最好家里有那种水平在线懂行的医生,才能帮你应对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副作用。4)虽然未来这个病毒还会继续变异下去,但疫苗还是得继续接种...我觉得被认为最不靠谱的假说反而可能是它真正的归宿:市场杂谈之十一月特别篇:异常气候/战争瘟疫/经济活动与太阳黑子周期的猜想5)最后还是强调第N次:人类历史上只有天花病毒被人类成功制服过,其余的全是病毒最后通过进化适应了人类,而不是人类通过进化适应病毒。病毒变异完全随机,理论上说病毒要能跟我们共存那么一定是变异出致病性越来越弱的版本并且在宿主群体中得到流行,如若不然,就是新冠病毒与我们共存的尝试失败了,结果你懂的。关于这个话题还有什么想问的,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聊,就请私下咨询我吧。如果问题太多太杂,我也可以组织一次线上会议交流答疑谈谈我的看法。相关阅读:疫情以来精华文章集锦
2023年1月2日
其他

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10):天下疲弊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昨晚看了一个讲财政有多困难的视频,我刚看到的时候扫了一眼没当回事,到深夜再看已经两百多万播放量…财政困难我一直在跟大家讲,它这个视频结论也对,但归因方面把出口投资消费表现不好的原因全部总结错了通篇都是槽点充满了金融业韭菜对数据的简单化理解。简单说跟股市有关的,它以为是股市表现不好才导致居民存款高增——其实真相是反过来的,是今年1月1日资管新规上线导致第一波理财赎回。时间线从2021年年底就开始了,也是当初判断股市风险巨大的原因之一,这是今年写的两篇总结可以看看: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2023宏观展望完整版(下):对上一篇的解释补充和答疑

上接前文:2023宏观展望完整版(上):从2022年的经济数据探讨基本面变化对第一条的补充解释:下游消费缺乏现实数据支撑,11月1日以来反弹修复估值为主,概念炒作为主,后续观察2023H1的实体经济恢复情况;新半军赛道股2023年目测以半导体为最强,需要等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浮出水面,此阶段正在把8月以来部分强结构芯片股(隐形冠军科技卡脖子为主)的涨幅逐渐回踩消化。新能源维持产能过剩的原判,警惕走消费白马在2021年2月以后的老路。对第二条的补充解释:RMB贬值不一定是坏事,当然RMB升值意味着货币/财政刺激政策的发挥空间更大;汇率能随心波动本身是对我们经济正常循环以及资产价格的维护。对第三条的补充解释:以我为主≠无视外界影响,美股继续走熊是大利好。对第四条~第七条详情见语音对第八条的补充解释:2022年流行的房地产四种纾困模式为1)贷款/债券输血;2)股权并购;3)回购作保障房;4)回购作棚改房。热情不高的原因及未来的变数详情见语音。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5):云在青天水在瓶

上接前文: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4):对近期所见奇葩现象的吐槽合集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你们有的是云,有的是水,都是忠臣,没有奸臣。行军主簿杨修,见军中传口令“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这话真是鲁迅说的。逻辑上,如果你本来就要开窗,那一定得宣传大家拆屋顶,比如让专家发个天气预报说以后永远都不会下雨了。这种天气预报看看就行,别当真,更别认真。否则受伤的永远是自己。知情识趣当好领导的贴心小棉袄,听说情商高的人都听懂了这篇想说啥。
2022年12月22日
其他

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4):对近期所见奇葩现象的吐槽合集

上接前文: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3):群体无意识1)核酸亭改建发热“门诊”,以改兼振两难自解。2)科学当然不需要权威,但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解释人体奥秘的医学现在究竟算不算科学还得两说。3)医学不够发达,无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有效摸清新冠的特点并进行精准防范与预测,但这类难以判断的具体问题如果社会公众和领导决策非常迫切想要知道结论呢?大多数人并没有受过良好的医学教育,他们也不可能理解饶老师说的中心思想,但他们需要一个保护神来寻求心理安慰。4)如果以后出了问题,再把这个保护神献祭掉即可,这也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流行的生存模式。5)搞清楚一个问题,是人类需要宗教,不是宗教需要人类。6)当代这群“拜科学教”的信徒特征最显著是口头厌恶封建迷信,但身体崇拜科学,却又搞不懂科学的原理。7)搞不懂的东西你选择去信,那就是迷信。8)迷信也是实用主义的一部分。9)折腾才是存在的意义。书就不推荐了,10月的教训还没忘。反正老读者都知道这篇话题下对应的书是哪几本。
2022年12月21日
其他

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3):群体无意识

上接前文: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2):囤药行情进入尾声,不必恐慌前文是上周末写的,写完以后这种股市开盘就把原本摇摇欲坠的感冒药们集体打趴下了,听说有个老哥因为阳得太晚导致过晚看好感冒药结果这周一在感冒药的几大人气品种里面一天亏了两百多万。我家里至今为止就我和小女儿没反应,这估计算能免疫者了,但我毕竟是打过加强针的人,而女儿完全未接种,所以她是更高等级的自然免疫者。康熙小的时候也是北京城天花大流行的自然免疫者,所以才能被孝庄看上当皇帝——皇族当年夭折了不少人,满清皇权不稳。如此成长经历簇生“天选之人”的光环,这个自然免疫者长大以后搞定了平西王吴三桂,通过清准战争促进西北民族大融合,派施琅渡海收复台湾。同样是瘟疫,大家耳熟能详的黑死病反过来冲击了欧洲神权统治,天主教会的影响力遭到极大削弱,文艺复兴后科学的力量蓬勃发展。我老婆家有个亲戚说,大概因为小女没有接种疫苗,所以她才不容易感染。我觉得这种反智言论能够流行的原因还在于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大学教育的失败,导致没能让民众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不过考虑到美国老百姓也一样,这就很难说是教育工作没做好还是本来就做不好——这里又绕回到大家耳熟能详的乌合之众,群体无意识。你到水边去看,下水的都是会水的,不会水的老老实实套上救生圈,所以海滩游泳场被淹死的基本都是会游泳的人——反智主义者可以得出结论:学会游泳让人更容易淹死——这么说好像也对哈。北京上海的疫苗接种率在2021年四季度都已经刷上了90%,个别区达到95%以上——所以当全城百分之20%甚至40%的人被感染以后,你再去统计,会发现没接种的人感染率更低——这就是数量占比过少以后导致的概率失真。今早队友问我:既然发热是人体跟病毒对抗,那腹泻也是排毒吗?我说:那是炎症导致的肠粘膜水肿...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2):囤药行情进入尾声,不必恐慌

上接前文: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1):八旗兵·绿营兵·地主团练武装有网友写文章大骂关于新冠疫情的科学治理是“既不科学,也没治理”,导致今冬部分居民生病发热买不到退烧药感冒药。老道评:说这话的人此时完全无视了今年九月快速启动的大规模医药贴息政策,相关阅读:关于央行设立新工具支持设备更新,兼谈医院基础设施采购贴息说这话的人过去也完全没思考过地方财政缺口与挪用KYTBGZ的老梗。最后,这类人想吹市场经济牛批的时候就骂天朝不够开放,买不到药的时候又忘记了大部分医药企业和流通销售环节都是私营企业无法被有关部门直接指挥以及资本都有的逐利天性——就算不追求最大利润,人家面对不确定的老乡囤药需求总该有个自保动机吧…感冒药企的原料已经提前准备大半年了,但库存总不能垒到无限大~现金周转不上的时候网友又不会捐给药企几个小目标救急对不对。我相信我写的这三点很容易看懂,但对大部分老乡来说是真的看不懂。还有人说为啥“一下子”就突然放开——我只能说那些觉得“突然”的人都没啥脑子且选择性失明:最近两个月在雪球、扑克财经圈子等平台完美提前预判了股市反弹到具体时间和力度、腾讯作为领头羊暴力反弹、疫情防控二十条、楼市救市政策及《阿凡达2》的引进,且给出了逻辑和具体的顺序。请老读者多线关注防失联~相关阅读:疫情以来精华文章集锦​​
2022年12月18日
其他

后疫情时代社会观察(1):八旗兵·绿营兵·地主团练武装

今年从年初开始预测到医疗系统的不堪重负,到国庆节开了个交流会给小部分读者科普+梳理了三年来的防疫政策变化逻辑。上月目睹了各种封控区域内居民与“大白”之间的“底层互相伤害”,这个月一来又耳闻了成都中医药/重医和我大华西等三所西南医学重镇的“团练哗变”事件。在这里打个比方:有编制的/没编制的/半工半读的=八旗兵/绿营兵/团练武装。感叹1:算到不等于有能力改变,作为一个人只能先管好自己同时接受种种现实的无力与无奈;感叹2:与其说是资源挤兑不如说是人性挤兑;感叹3:救死扶伤的医护与部分为非作歹的基层工作人员共享一个”大白“的称号,不知道当年是哪位宣传鬼才干出来的坏事;感叹4:旧时有明朝户籍制度下的军户崩溃我在2016年解读大明王朝时跟大家聊过,明军将领若不克扣军户的军饷就没钱训练精锐亲兵家丁,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加速了军户的崩溃,同时亲兵家丁模式也无法完成十万人以上的野外会战任务;感叹5:清朝还有八旗兵绿营兵与地主团练武装的区别,三者虽然都是提着脑袋上阵滴干活,但待遇天差地别,团练武装很多时候压根就没有军饷。发捻要剿百姓要抚,如果三者各成一军,那待遇问题都可以分开解决,如果混编在一个营里会发生什么事?那是古代名将都不敢做的操作。又或者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战兵/辅助兵种来理解,人家古代的名将也没把辅助兵种主动推上前线啊。当然事急从权,历史上也不是没发生过这种操作,只是结果一言难尽。感叹6:就国内大部分三甲医院/大型教学医院这个毛利率水平,给“团练”发银子是真拿不出钱来,除非搞一轮精兵简政。但是眼下来说,学徒们要的似乎是一个名分,是制度改革,而不是短期能拿多少待遇——同工同酬的说法只能听听而已,积怨已久。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跳楼和软着陆

软着陆的问题参见:10月27日深夜局语音交流记录:2022Q4~2023H1宏观展望与市场分析(剧透版)冷笑话:债务人从41楼跳下,债权人的消防垫垒到了40楼。我们初中政治老师的启蒙课:你借银行一百万,你是银行的;你借银行一个亿,银行是你的(配合老师的淫笑表情)11月30日,恒大财富在官网宣布,自本月起对2021年12月31日发布的兑付方案进行调整,将现行每人每月兑付80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兑付2000元。截至目前,恒大财富已完成14期兑付——如果你有100万的余额,需要41年后才能兑现完(不包含利息)冷笑话:消防官兵和某总联袂演出,暗示房地产业能软着陆
2022年12月3日
其他

卖油为生的卡塔尔依靠筹办世界杯撑过大宗商品走入低潮的那十年

东道主卡塔尔为了举办本届世界杯花费巨资,只看明面开销就高达2200亿美元,互联网上对这个数字无非有那么几层观点:1)卡塔尔真有钱/真浪费;2)卖油真挣钱;3)这笔开支赚得回来吗/进而展开对卡塔尔当地住宿酒店等物价的大讨论其实作为一个熟悉各种周期品种并常年从中渔利的人,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跟各位观众完全相反:1)国际油价在2010年最后的高潮以后开始出现滞涨并最终于2014年开始大幅回落,一直到2020年“负油价”见底为止,中东这些卖油的大户日子都不好过,所以搞出来无数地缘冲突事件;2)卡塔尔作为油气大国,在今年俄乌战争开始后成为俄罗斯天然气为数不多的替代品被欧盟国家追捧,今年我在圈子里从年初开始重点分析油运行业和LNG行业,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但是卡塔尔当前这种好日子还得先熬过七年的叙利亚战争——欧美俄围绕天然气定价权的争夺在中亚的里海到巴库到波斯湾再到叙利亚浴血厮杀;3)卡塔尔举办世界杯花销的2200亿美元占其去年GDP的128%,其中一大半用于对本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改造,还兴建了一座专门的城市用于世界杯赛事,其实说白了这个2200亿中的960亿就仅仅办了三大件:人工岛+新城+地铁——以工代赈,是不是眼熟的剧本?只是大家的思维没有想过富得流油的海湾国家也需要这么搞罢了。过去十余年,卡塔尔不向邻国沙特阿联酋等坏榜样学习,卡塔尔人在不挑起地缘战争的情况下谋求和平发展,挪用军费办球赛巧妙缓解了由国际经济周期引发的国内社会矛盾,为卡塔尔人口占比百分之九十的外来务工人员创造就业机会,为卡塔尔在2010年以后GDP增速实现“软着陆”提供有力支撑。十年前的中文互联网语境下,人们对铁公基“带血的GDP”深恶痛绝。十年后找不着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反应过来GDP增速下降1%对没有高级劳动技能的普通人来说大概率意味着?熬过这个冬天,希望就在前方:10月27日深夜局语音交流记录:2022Q4~2023H1宏观展望与市场分析(剧透版)
2022年11月26日
其他

养鸡赛道炒热以后的把握要点

从十月上旬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看好白羽鸡养殖赛道,这是赛道即将走入过热的标志,抢跑的赛道始终需警惕短线过热后的情绪回落。鸡周期相关内容这两个月在扑克圈子里更新得比较多,在这里写一篇关于养鸡的记录。1)鸡周期现阶段已经能看见鸡苗大涨,尚未看见鸡肉大涨,因此仙坛大涨甚至领涨于整个赛道即可视为短线情绪过热信号,比如11月14日,过热了回踩均线就是大概率事件,甚至要警惕板块拍毕业照;2)不考虑祖代鸡引种未来是否放开及强制换羽问题,只考虑过去两年祖代鸡引种下降导致的行业上游过剩出清引发明年周期反转,则第一阶段博弈鸡苗企业周期反转的赔率最高,益生/民和;3)益生股份今年逆势大幅扩张产能赌周期反转,市场投资者依然保留了上两轮鸡周期关于益生/民和的股性记忆,一拍即合导演了11月1日以来益生股份60%的夸张涨幅,且一鼓作气;4)考虑祖代鸡引种的情况,在行业反转越来越确定的当下,胜率最高的依然是全产业链布局的圣农发展,但未来引种若放开(主要看美国封关)可能造成整条赛道的短线情绪冲击;5)正因为当下养鸡四大天王存在如此的行业格局,所以现阶段涨的时候鸡苗企业冲得高,跌的时候鸡苗企业跌得猛;行业估值方面,板块情绪处于低位的时候拥有极强确定性的圣农发展估值给得最高最扛跌,板块情绪处于高位的时候逆势大幅扩张产能的益生股份冲得最快;如果年底到明年鸡肉开始大涨,则仙坛股份应该会有一个后来居上的领涨阶段,那时候鸡苗企业的上涨脚步会放缓。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三家海外油运公司的三季报电话会议内容

Hoexter谢谢。是的,只是跟进这一点,很明显,市场动态在产品方面非常非常有利,但为了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所有因素,我能否大致了解运营成本的同比情况?显然,燃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也许,与
2022年11月13日
其他

供销社概念答疑

第一,供销社从来没退场,比如我跟踪了N年的上市公司中再资环就是供销总社控股企业,前身是秦岭水泥,现为中再生集团麾下主营业是固废回收。只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家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供销社旗下企业做啥的都有,浙江那边华晨宝马的代销就是供销社在搞。第二,供销社全国范围内年销售额6.2万亿这个数字很多人关心,其实没必要关心,这与它当年计划经济时代发挥的作用相比就是九牛一毛。第三,计划与市场的区别不要甩锅给办事的供销社,念经的和尚有问题不代表寺庙不该存在。第四,供销社解决的是农村与城镇之间商品上下行的问题,比如需要借助工业化的力量生产的农资农具以及生活一般消费品从城镇下行到农村,农产品上行到城镇——有利可图的地方自然会有社会资本愿意做生意,无利可图或者微利的地方要靠供销社补位,响应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五,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农业资本的玩法是抓住农民信用值偏低/农业信息差的弱点/特点向农民提供大量可选项目和贷款,再用贷款分期控制农民,供销社在解决信息差的问题上目前还没有多少系统性的构建,但提供的贷款/农资都是普惠性质,资金来自国家财政每年的专项拨款。第六,供销社解决的问题不是单纯一个农产品销售渠道,它也绝不是日本农协,天风刘教授脑子糊涂了才跑去转发卢克文写的文章。农业信息差,简单说就是假如明年鸡肉会短缺,但农民不知道今年需要提前准备好养鸡;又比如某地区高山土豆需求旺盛,但农民不知道上哪去搞这种土豆的种子和耕种技术。供销社的专家强调过几次:不是我们的农民笨,而是他们真的不知道。第七,供销社的县域下沉做得挺好,未来还会往二产甚至三产发力。(老道批注版)供销社专家会议要点202211011.专家是金融专业出身(南开大学),大学毕业起就在供销企业工作(四川供销社,后经历成都李某某领导的拆分改组),属于对参与我国农业工作以及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很有情怀的。2.供销社一个很大特点是,又是运动员,他又是裁判员。供销社的股东是理事会,理事会的人他是事业单位的,属于公务员,但实际上他又是股东,也可以决策很多事情,资产性质是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不同于国资)。3.供销社属于国务院直属单位,是一个和国资委业级的单位,一把手是正部级(省供销社一把手正厅级)4.供销社之于二十大报告中的意义: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1)供给端,统购便宜的化肥等农资,降低农户种植成本;2)销售端,用二产和渠道为农产品赋能(比如教巫溪县脱贫摘帽的农户种土豆,再统购统销,加工土豆产品比如薯片),增加附加值、扩展销售渠道(发挥规模优势);3)核心是打通供应链。5.供销社一直存在,之前面临一些挑战,现在国家开始支持。供销社之前主要仅仅在解决单纯的滞销问题(打地鼠模式不成体系不成系统),供应链的渗透和切入不足,因为需要同时整合农民、资本、政府领导、供应链等多方面资源,整个需要国家和政府去发动和推进。6.供销社的宏大叙事:1)对标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就是7亿度在乡村、县城的老百姓的改革开放;2)建设统一大市场,实现利润调节和共同富裕;3)减去大量的中间环节,让农产品多赚钱,日用品少花钱,对于稳住物价意义非凡。7.需要关注一号文件的表态,因为经过一号文件的指示,会有实实在在的拨款,比如之前数字农业是真的是批了7800个亿(上一届是胡副总理主抓办理,财政拨款给供销社落实)8.供销社的规模和县域覆盖:17年50%+,现在已经覆盖到90%+。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实现了销售额是6.26万亿,今年同比增长接近19%。9.关于市场和计划:对标拼多多的助农产品?拼多多是资本的,且有不确定性,供销社属于国务院的直属单位,是中国插上最基层的一面红旗。
2022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