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篇 | 在上海的宇宙中心附近,我们大吃[社区]一快

初次见面的 大吃一快 2023-06-04


1


Who are we?


朋友们好,我们是「大吃一快」,一个设计研究小组,现役成员来自于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和媒体与传达设计专业,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本科在读,旅居上海东北角,离上海的宇宙中心本人大概20分钟地铁。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刻板印象里总是「洋气」、「小资」、「国际化」,常被拿来和北京做比较。但你真去繁华街区看看,我们的房子差不多,商场里的牌子差不多。听过一个外国人吐槽,说学汉语的时候,课本里会写:「中国人问吃了吗」,就跟英国人问天气一样」,等真到了城市里准备大展身手,对着一个上海的便利店爷叔憋出一句北方口音:「吃了嘛您内?」老板回他:「I can speak English.」我都能听到他对于融入上海本土生活的幻想破碎的声音。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说:“所有的城市都混到一起了,到处都是上海或纽约或巴黎了,南极也有上海了。”


这种心情我懂,就跟我们去旅游一样,有一种旅游方式叫「人文旅游」,我们找一个寨子,狠狠地过一把田园生活,衣食住行最好都不像现代人,毕竟我们跋山涉水,在五一国庆过年人挤人,到了你这,不是来看星巴克remix优衣库的。


所以,上海挺不错的,哪里都是上海,好像是有点不对劲吧。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到宇宙中心本人那边看看。


上海如果有文化大熔炉的结界,我愿称之为法租界(原)。我原先在武康路住过一年,一出门,大波的游客从外滩杀过来,站在武康大楼前的十字路口拍照。我工作日早上路过景点和新亚大包去上班,周末在peet's coffee或者在一家日本人开的法式面包店拿个无花果欧包,脑子里回荡的是在纽约时代广场故意穿睡衣睡裤出来溜达牵的那条狗的狗叫声。




有个朋友住在永康路附近,那时候「酒吧街」还没拆。我没问过她,但感觉那条街就是「弗开森路」和「幸福里」的浓缩,如果你晚上不睡、爱和全球的朋友们打交道和热爱酒精,那这条路就是你的花路,反之,就是吵死了。


后来拆了,安静了,原来凌晨街头蹦迪的人大白天这么温文尔雅,各类咖啡馆、甜品店林立,店面装修都很「洋气」。所谓的「异国风情」与「本地生活」都在这里:在游客眼中,这里是欧洲风情的集合地;在外来者眼中,这里有他们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在居民眼中,这里原来是菜场,后来是酒吧,现在是咖啡馆。


走进现在的永康路,你可以看到有着双语招牌的干洗店里阿叔在漫不经心刷着抖音,写着「煎饼配咖啡」的小铺前外国小姐姐点名要加植物蛋。驾着豪华机车翩然而至的大叔会在马路牙子上排排坐,周末拥挤的咖啡馆也会有气定神闲的打工人。下午还趿拉着凉拖在店门口晒太阳的老外,晚上就成了酒吧里最嗨的guy。


我们对这种杂交的社区生活充满好奇,独特的气质使这里成为了我们研究当代「生活方式」的最佳样本,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文化融合社区里最真实的场景和背后的故事。


离「方式」远一些

就能离「生活」近一点




 为什么叫「大吃一快」



起名的时候总是很「难产」,社区、生活方式、饮食、城乡、循环经济这几个词光放在一起就已经很扼杀脑细胞,最后就会变成如图所示。



最后不如简单点:

汇报完要大睡一觉

放假时要大玩一场

 

心情好要大唱一曲

心情差要大喝一杯

 

被diss要大吼一声

有狗狗要大摸一把

 

何时都要大吃一快( ´▽`)




我们的研究方向

这个项目将于今年11月份以叙事空间展览的方式呈现。我们以永康路为场景研究原型,通过理解新中产人群在社区饮食场景的生活方式,探索融合文化背景下社区新消费场景的可能性。我们借用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将通过设计一个场景,即设计研究的方式,进行叙事表达。

接下来的活动 | 如何参与我们


1

和我们一起「大吃一快」吧

公众号 :大吃一快

Weibo@大吃一快


1

来自宇宙中心东北角的合作伙伴:

「大吃一快」小组成员

韩思远  李子祺  艾心智

郝雨  黄慧涓  齐千惠  康紫琳

「大吃一快」顾问团队:

杨皓 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

陆洲 好公社社长

杨杭平 好公社野生研究员


1


撰文 | 小杨 阿锅

编辑 | 馒头

视觉 | 阿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