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9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图书情报知识》编辑部专门特派编辑前往会场,进行现场报道。此后将会为大家陆续奉上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共享此场学术盛宴。
不同于惯常的新闻稿,也不同于正式的会议综述,我们立足期刊媒体的特点,尝试以一种新型的方式来跟踪报道此次会议,力求将学术性、时效性、公众性、话题性融为一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欢迎转发和转载。
图片来源:国家图书馆网站 http://meeting.nlc.cn/
特派编辑:李 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19年9月9日,适逢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为期两天。会议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魏大威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原文化部部长、国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王蒙,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周和平,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秘书长杰拉德·莱特纳,以及文化和旅游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领导,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代表,关心和支持图书馆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国家图书馆老员工代表,国家图书馆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国家图书馆在职员工代表。共同围绕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先进理念、前沿技术等领域,开展交流研讨。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饶权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研究员陈超、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秘书长杰拉德·莱特纳以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分别致辞。随后,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秘书长杰拉德·莱特纳以及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程焕文分别做主旨报告。
(1)回望历史,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事业发展道路
饶权馆长总结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在过去取得的成就,强调中国先辈们关于典籍分类、整理、保存的很多思想理念和技术方法,至今仍然对图书馆工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接着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级图书馆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很多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事业发展道路,包括:①统筹协调,建立纵横联动的图书馆体系;②由国家法律、部门规章、地方法规、政府规范文件组成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③各类图书馆间探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横向协调机制;④统一部署,促进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⑤技术驱动,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发展;⑥合作共赢,推进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⑦开放包容,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互鉴。(2)立足当下,中国图书馆事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以及文化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等现状让中国的图书馆事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今天的图书馆已经前所未有地进入一个“剧变”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使图书馆行业从渐进变革一步踏入创新裂变,必须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3)面向未来,开启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①进入数字文明时代,如何守护多样态文明新发展?数量巨大的以数字化形式诞生和存在的文明成果,以及保存在人们头脑的文明记忆,相较传统介质文献,更脆弱也更难采集。要重新审视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战略,不断拓展图书馆采集和保存人类文明记忆的范畴,形成立体化资源体系,使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能够呈现文明的多样态。未来,图书馆界应该联合起来,有效拓展图书馆馆藏体系所保存的人类文明记忆维度。具体来说,应该与互联网内容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逐步构建覆盖全国的分级分布式国家互联网信息资源采集与保存体系;在国家层面加强口述资料采集与保存的统一规划与统筹部署,采集活态记忆资源,建立标准规范,形成规模化采集与保存能力,使其融入现有馆藏体系;将各类资源纳入图书馆馆藏体系,与已有馆藏资源中的知识内容建立有效链接;更加积极地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保护合作,主动承担守护世界文明记忆的职责。②进入开放共享时代,如何打造信息服务新生态?图书馆迫切需要发挥自己在信息组织加工与整理揭示方面的专业优势,迫切需要加强与其他信息服务资源的开放共享,这种开放共享是面向全球知识信息环境的开放共享,图书馆的价值将体现于资源和服务的专业化集成、专业筛选与专业化组织。图书馆应当在自建的各类平台上,完整、系统地发布馆藏数据资源,特别是以关联数据格式进行发布,并提供开放接口,鼓励第三方应用。在保护图书馆自身权利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馆藏数据的开放共享,进一步探索建立馆藏资源数据商业化开发应用的合作机制和应用模式。③进入美好生活时代,如何打造文化体验新空间?只有不断发掘和丰富图书馆空间的文化意境,积极致力于将图书馆打造成为联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文明、人与知识、人与未来的文化空间,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塑造图书馆的独特价值。未来,图书馆应进一步强化社会教育功能,建设新型文化空间,要将图书馆打造成为人们与心灵对话,感知和体验多元文化,与他人交流思想、共享知识的场所;致力于推动现代化知识工具和技术方法的普及应用,帮助人们提高获取和利用信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致力于为各类创新活动打造新的学习、交流、协同与共享空间;有意识加强本土历史、人物等地方文化资源的采集、整理与开发,构建地方文化传承、交流与共享空间,使图书馆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杰拉德·莱特纳:
从守护人到领路人:全球图书馆界的新角色
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秘书长杰拉德·莱特纳从信息的转变、图书馆员的转变展开论述图书馆界角色的转变历程。他指出,信息的角色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图书馆员的角色已经从守护人向领路人的角色转变了。(1)最初,图书只是精英阶层的专属,图书馆员是守护人
图书馆员最初的角色是图书的守护人,图书和图书所包含的内容是需要保护的。这并非没有道理,强光、潮湿、或者是搬运中的问题都会给图书造成损害,而图书是无价的历史资料,国家图书馆等保管者需要去保护这些资料不会因为使用和消耗而消失。另外就是安全的考虑,防止图书被偷盗。在欧洲的中世纪时代,图书是需要被锁链锁住。而在我们今天,图书馆的盗窃同样会给图书带来损害,所以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图书资料的安全。当今世界,在一些依然存在战争冲突的地区,图书和资料仍然面临着被损坏的挑战。所以图书馆员通过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很好的保护这些图书和资料,以便于能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仍然获得他们。但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我们不仅应从实体的方面保护,同时也要保护其中的内容。在数字化时代之前,直到19世纪,图书都是比较昂贵的,这不仅是成本的问题,信息、知识、学识通常被认为是精英阶级的专属,这些决策者需要信息和教育。相对来说,更广泛的大众贫民获取这些信息是没有必要的,他们只需要听从命令就可以了,而不需要作出什么决定。只需要勤奋工作,而不用做创新者,也不用做有主见的公民。后来文化教育修改有所提高,但也只是富裕的人有读书的机会。所以,只有有财力的人才能进入图书馆阅读图书。在这一时期,图书馆员的角色是保管员,他们能够决定谁能够进入图书馆,谁有机会接触某些信息。图书馆员的评判是一个人能否得到图书的决定性因素,即图书馆员就是管理图书馆大门的。如今提供给我们的可数字化的古老资料,正是因为有过去图书馆员的保护才有了今天的基础,我们可以说,图书馆员在当时的条件下做了他们最好的努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更广泛阶层对图书的需求,图书馆员变为开门人
随着时代变迁,在19-20世纪产生了一个理念,即只将信息的获取权给予精英阶层,实际上是将国家和社会封闭起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只要求工人做重复的劳动,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需要要求工人有基本的文化素养,当时东西方都产生了人都需要受到基本教育的理念。这样可以让工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工作,也可以成为更具有生产力的工人。至此,整个社会接入信息的可能性被开放了。过去书籍、报纸等只限于特定的人可以阅读,而现在,大多数人都可以获取了。(3)信息获取成本降低,图书馆馆员真正向社会开放,帮助人们克服获取信息的障碍
相对来说,由于技术的进步,印刷的成本也降低了。普通人也能够支付购买图书的费用了,这又带来了信息的一个重大变化,过去只能由精英掌握的信息可以给整个社会带来好处,因为更多的信息在更多的人手中掌握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那么图书馆员的角色是什么呢?我认为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员真正开始向社会开放了。这个时期,一些机构开始真正开放了,如1909年在中国成立的京师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开始普及,图书馆员的角色开始有了转变,先前的馆员更多的是守护人的角色,而在这一阶段,开始起到了门户和通道的作用,帮助人们克服获取信息障碍的作用。(4)信息获取存在不公平,图书馆致力于让每个人能够获取信息
尽管大家在教育和信息素养上有所成长,尽管图书的成本有所下降,但我们还远远没有到每个人都有钱和有能力获得所有信息的程度。其实有的人他们可以在家里建立自己的私人图书馆,但是对于所有人来讲,不可能都有自己的私人图书馆,知识和信息对于很多人来讲仍然是不够的。图书馆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捷径,可以通过市场创新,绕过障碍,让大家获取到知识和信息。在图书馆里,即使是没有钱的人,也有机会读到书,可以发展自己的识字等技能。这样很多人都可以进入到图书馆来,图书馆成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平等、进步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了。即使现在书变得越来越便宜,即使现在识字率越来越上升,可是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想读书,但他们没有去图书馆,也就是说,他们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原因在于,他们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上。他们缺乏识字技能,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也没有图书馆资源。尤其是一些孩子的父母比较贫穷,所以买不起新书给他们的孩子。比如现在大多数是电子书,而纸质的书则没有办法获取了。对于这些人来讲,他们的需求是没有办法获得满足的。你可能认为,可以让这些人到图书馆来读书,可以让这些人在网上读书,因为现在很多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了,所以这些人可以到图书馆来,在网上读书。但从全球来讲,富人对图书馆信息的获取要比穷人更加容易,的确有了互联网可以更容易地在网上获取知识。然而,这还不够,图书馆对于互联网的公共使用的普及还不足够,尤其是很多穷人的孩子,家庭里可能是很多人使用一部电脑,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工具是不够的。因此,图书馆要帮助他们建立起新的能力,让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而不用顾及自己的家庭收入太低。因此,在互联网和数字化阶段,图书馆依然像是一道门关一样,阻止到了一部分对于知识和信息的获取。(5)互联网还不能像图书馆一样为大家提供知识,图书馆应重视其领路人的角色,使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与互联网相连
还有另外一个改变是需要我们去进行的,这也是跟互联网有关的。众所周知,互联网进一步显示了图书馆的重要性。大家现在都可以在互联网和手机上获取信息,但这些信息不等于知识,所以,互联网并不能像图书馆一样为大家提供知识。因此,图书馆应重视其领路人的角色。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有很多馆藏,如果我想寻找关于某一阶段历史的书籍的话,这些只能在国家图书馆找到,而在互联网上是找不到的。因此,我们要让图书馆基本功能与互联网相连,使得读者可以很快找到资源。这样图书馆才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大家。图书馆长有必要带领图书馆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变革,图书馆就像运营商,如在使用手机时有数据流量的合约,图书馆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通过把知识转化成服务,以更好地服务于用户。这也突出了图书馆的独一无二的角色,现代社会对于图书馆的需求实际上是对于知识的需求。我们知道图书馆为我们带来信息和知识的便利性,但对于获取的速度,以及图书馆的普遍性,对于想使用图书馆的人来说是极其关键的。那么这对于图书馆来讲也是一个障碍,因为这个障碍,人们不能很便利地去图书馆,或者快捷找到知识或信息。这也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当中,信息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困难,知识就像是稀缺的资源一样,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把知识传递出去。(6)获取知识是每个人的需求,图书馆员要做知识的领路人
今天我们讲到图书馆的问题,不再是贫穷的人买不起书的问题了,而是信息的问题。由于人们对于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是普遍的,很明显,图书馆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从互联网诞生到现在,图书馆一直在进行信息的数字化转化,很多图书馆进行了非常多的尝试。因为现在不仅是学者,研究人员或是研究机构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通过互联网的转化,使得一般的用户也可以进入图书馆,使一般的用户可以接触到他们想要的信息和知识,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转化。我认为这是可以与大家有共鸣的一个需求,这也是大家想要的一个新型图书馆。尽管这些问题非常简单,但要找到答案并不简单。我们要在图书馆内部建立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无疑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起核心能力,才能让图书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已经为我们带来了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图书馆也可以借鉴这种技术让更多的用户进入到网上的图书馆,让大家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得用户得到赋能。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我们也生活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在这样一个时代和社会中,每一个人,不仅是精英人士,而是能够让所有人都能用到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今天,我们讲图书馆的馆藏和资源,我们提供给用户的资源不仅是过往的馆藏,还包括通过互联网的网络学习知识而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做出更好的选择,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好。图书馆之间能够更加有效的合作,能够获得更好的交流是一个迫切的需求。有很多人已经提出了这个想法,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不但可以获取信息,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来建立其我们的能力。不仅是图书馆,我们还要帮助每个人建立其他们的能力。承担这样的角色,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要进行更加有效的合作,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我们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方面还不够,我们需要抵制诱惑,网上的信息有的不是可靠的,因此我们需要高质量的信息和高质量的知识。图书馆如何确保所有人获取信息是有意义的,我们能够创建更加强大、更加公平的社会,图书馆能够发挥作用。这些方面国际图联是可以提供帮助的。一开始我提到了信息转型和图书馆转型这两个平行的故事,只有通过这样的转型,图书馆才能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守护人到领路人的角色转化。像国际图联这样的组织,我们都十分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我们相信我们需要推动这样的转变,通过我们对各级决策者的倡导工作,通过我们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实践可以实现。信息是在变的,我们一直在不断应对改变。因此我们需要一起合作,才能够保持领先。
(1)图书馆学成为学科的标志
程焕文教授首先厘清了图书馆学成为学科的标志,认为这是探讨中国图书馆学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他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并不等于图书馆学,世界图书馆学诞生的标志是美国麦尔威·杜威1876年创办了《图书馆杂志》(The Library Journal),并于同年创办了美国图书馆协会,1887年创办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经济学院。而中国图书馆学诞生的主要有三个标志性事件: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馆图书科成立,1925年中国图书馆协会成立,同年《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图书馆学季刊》创办。2. 中国图书馆学的国际化
程焕文教授认为,中国图书馆学的国际化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840年到1898年为西方图书馆观念的传播,此时期最重要的是公共图书馆观念的流入;
1905年到1911年,在清末预备立宪的背景下,日本图书馆观念的传播;
1912年到1949年,为美国图书馆学术的传播阶段;
1950年至1960年,为苏联图书馆学术传播阶段,列宁图书馆学思想与苏联图书馆学术在中国传播;60-70年代中国处于被西方完全封锁的状态。
(3)国际图书馆学的中国化
国际图书馆学的中国化主要体现在专业、技术和理论中国化三个层面。专业层面的中国化主要有国际标准的中国化。1978年,中国加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8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恢复在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的地位。专业标准化体现在分类编目相关国际标准的汉化方面,中国并没有完全采用,由于文字等方面的独特性,中国不断把分类法、主题词表、编目法、机读目录等国际标准进行了中国化,而中国国家图书馆一直在这一领域起到主导和主体作用。这个过程也是中国分类学、编目学、信息检索研究全面发展的过程。技术层面的中国化主要体现在把国际的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运用到中国的图书馆领域,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都在开展了大型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等项目。理论层面的中国化。1994年《公共图书馆宣言》的发布,对中国新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国图书馆学人在把这些核心观念中国化做出了了努力,促使我国的新图书馆运动和图书馆权利研究的开展,公共图书馆制度也在和实践的方面的创新也有诸多国际理念中国化的实践,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及图书馆之城的、城市街区24小时图书馆等。4.未来展望
最后程焕文教授总结道:经过一百多年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国图书馆事业已经走过了从国际化到中国化的过程。因为语言与文字原因,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仍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系统,未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在国际上应该做如下努力:①参与国际活动,发出中国图书馆学界的学术声音;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中国图书馆学界的学术思想;③改进推广模式,讲好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创新。
制版编辑 | 姚志臻
END
学术活动 | 第二十九期 201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教育论坛通知
学术活动|第二十八期 201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论坛通知
学术活动|第二十七期“数据驱动的情报学研究方法”暑期学校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成功举办
学术活动|第二十六期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征文通知
学术活动|第二十五期 “数据驱动的情报学研究方法”暑期学校招生简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