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丨茶香四溢
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饮茶仍然是许多中国人的喜好。随着茶文化的普及,很多外国人对中国茶以及茶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国际汉语教学中,一些老师经常把茶文化作为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进行茶文化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用什么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邵老师是如何进行她的茶文化教学的。
案
例
案例作者:邵密
地区 | 汉语水平 | 课型 | 对象 |
非洲 马达加斯加 | 初、中级 | 文化课 | 中学生 |
去年2月份,我来到马达加斯加孔子学院,开始了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的历程。由于深受法国殖民文化影响,马达加斯加孔子学院也承袭了法式教育体系。在这个官方语言为马达加斯加语和法语的双语国家里,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几句法语。几百年的殖民行为,也造就了他们对异地文化的高度包容性,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外语有着强烈的兴趣。而遍布马达加斯加各省的五万华人华侨(主要来自中国广东和福建两省)已经先于我们把中华文化带到了这个岛国,这种情况非常有利于中华文化在本地的传播和发展。
在国内,我是一名专业英语教师,主要教授“商务英语”和“英语语言学”等课程。在这所孔子学院,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汉语专业二年级“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课程,另外还兼授两个不同进度周末班的“汉语会话301句”课程。后来,我又陆续教授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语言学概论”等多门汉语本科高年级选修课。仗着给一个老外教过几十小时的汉语,我斗胆接下了这几门看似非常棘手的课程,事实证明,“中国文化”这门课确实是一个很难啃的“骨头”。抛开一切畏难情绪,我开始在教学中慢慢摸索适合马达加斯加学生的汉语文化课教学方法。
今年11月,我所在的孔子学院举办了以“精彩一课”为主题的教学比赛。我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上了一堂中国文化的公开课,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一名。现在我将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此次“中国茶文化”主题课程以讲座和现场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茶文化。
在授课前,我查阅了孔子学院资料室中所有和茶文化有关的文字、视频资料,把这些材料整理成书目,提前一周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到资料室借阅这些资料,做好课前准备和预习。
在教学开始时,我用设问方式引出关于“茶”的话题。这种引入方式在各种课型中都比较常用,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对教学内容的期待及热情。
用三个设问作为开场
我所授班级的学生汉语水平只有HSK2级,所以在教学中使用的词汇和句型都相对简单,只略高于学生现有的汉语水平。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时都非常积极,也有人说出了不曾教授过的饮料名称,说明他们在课前都做足了准备。当有位同学说喜欢喝啤酒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有其他的同学接道:“啤酒不是饮料!”我意识到现在要立刻把话题引回来,不然就会跑题,所以我就马上接下话题:“某某说得对,啤酒不是饮料,因为啤酒里有酒精。”(我用法语再说了一遍“酒精”这个词)于是,关于饮料和茶的话题又继续了下去。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学生还提出马达加斯加人也爱喝茶。第三个问题学生不易回答,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顺理成章地展开后面的关于茶文化起源、发展的教学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本节课所讲内容提纲
先从中国茶的历史说起
虽说做足了预备功课,但是在实际介绍茶的历史、神农传说的时候还是用了很多时间来解释这一部分内容。幸好我教“中国历史”时也介绍过神农氏,学生们还是知道谁是神农和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的。不过,我发现学生记笔记的热情很高,而这一页文字较多,学生写得慢,出现了较长时间的等待而无法立刻进行下一个内容。
看到学生都做完笔记之后,我紧接着介绍茶的产地和种类。
展示茶的产地
用图片形式介绍茶的种类
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涉及了中国地理知识。这个班还没有开始学习中国地理课,所以我使用法语大致介绍了中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概念,免得他们同时看到太多不认识的汉语词汇产生畏难情绪。我把产茶的省区用绿色凸显出来,学生看过之后,脸上出现了惊讶的神情。他们中有的人说:“原来只有这么几个地方才出产茶叶啊!”我立刻告诉他们,只有在温度、湿度、雨水和日照适宜的地方才能出产茶叶,不是全中国到处都能种植茶叶。一番解释后,学生个个恍然大悟,我却不太放心他们是否真的听懂了。于是就提问了两个学生,他们说:世界上有的地方产茶,是因为和中国的这些省区气候一样或差不多(他们不会用“气候”这个词,而是用已经学过的“天气”)。我当场临时决定把“气候”这个新词教给他们。
在讲解完“气候”一词之后,我开始进入下一部分,介绍和演示中国茶艺。
展示茶艺表演,了解茶艺技巧
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大量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茶具、茶艺从古到今的发展历史,力求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我还精心挑选了一段有法语旁白的茶艺表演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要求他们认真观察斟茶、饮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此举目的在于引出后面对于茶道礼仪的探讨。看完视频后,我拿出自备的各种茶叶样本让学生传看,请他们近距离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质感,闻一闻茶叶的气味,有学生捻两根茶叶嚼了一下,引得大家一阵笑。趁着这个工夫,我煮好开水,然后按照视频中的样子把茶叶、茶具摆上讲台,放了两把椅子。这时,我邀请了坐在后排听课的一位老师到前面坐下,学着视频中的样子泡茶、斟茶。斟茶时我强调,中国人请人喝茶是以大礼待人,“三点头”的斟茶方式就是向对方致敬,奉茶要用双手。那位老师也非常配合地以手指轻扣桌面,我立刻解释这个动作是表达感谢之意。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后面几排的学生为了看清我们的茶艺表演几乎都站了起来。
我和那位老师表演完毕,学生们一齐鼓掌。接下来,我询问在场的学生有没有人愿意上来表演斟茶,大家都很踊跃,最后我挑选了一位女生来给在场的老师斟茶。这个学生非常聪明,观察力极强,几乎能照着原样做下来,偶尔有一些地方不对,下面的同学就会一同提醒她。不过,表演完后,这个女生对我说:“老师,你的茶壶太热了!”我也确实看见她执壶的手一直在颤抖,先前还以为是她太激动。我顺着她的话,又向大家解释了“热”和“烫”的差异。
课讲完之后该布置作业了。文化课应该布置什么作业?我思考了很久,觉得布置的作业应该要让学生感觉到这次课讲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我们的文化教学,首要目的当然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语言教学,另一个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于是,我给学生的作业是回去调查马达加斯加的茶叶种类和饮茶文化,找一找在首都什么地方能买到中国茶叶。这样的作业能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也鼓励他们走进首都的华人聚集地,和当地华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布置课外作业,加强文化对比
当然,在验收作业的时候我还得到了意外惊喜,学生们带了各种各样马达加斯加人常喝的“茶叶”作为礼物送给我,其中大部分都是香料。他们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充满激情地向我解释每一种“茶”都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看着学生们兴奋的表情,我也倍感欣慰,因为我知道这一次的主题文化讲座课基本实现了最初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
例
点
评
点评人:叶军 胡项杰
点评一
文化教学是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面对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汉语教师该如何选用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又有意义文化点?结合本案例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一、文化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
按刘珣先生所说“文化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应该是主流文化、国家文化或者说是中国人共通的文化,而不是地域文化或部分人群的亚文化”。这句话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在汉语教学中,老师要向学生讲授的中华文化应该是共时的、大众文化,也就是生活中的文化。正如案例中所介绍的“茶文化”,在中国已经流传几千年,但是它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包含了许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理念,以至于现在一提到茶,就会想到中国,它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标志和特色。所以在选择文化教学的内容时,不能一味追求稀奇古怪的东西。
二、文化的选择要具有趣味性,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需要。
在文化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所教的文化是否有趣,学生能否理解。同时不要过于关注文化知识,而要注重文化的思想、精神、情趣。在案例中,作者在介绍茶文化时,过多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产地等一些地理知识,还讲了一些关于茶的历史传说,作者也提到在讲这一部分时学生忙于做笔记,而且做得很慢,这就是因为作者没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理解水平。学生感兴趣的可能是怎么泡茶,怎么饮茶,在饮茶、泡茶时有哪些礼仪等。
三、文化选择要具有共时性。
在文化教学时,并不是要向学生介绍那些过时的、现在已经看不到的东西,有些东西甚至中国人自己都不怎么了解,就更不适合拿到课堂中去讲授。所以文化教学不能一味求古,要关注当下,关注古今的传承和那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像中国茶文化,当代中国人依然喜爱这一文化,与大多数中国人息息相关,所以它极具代表性,把这样的文化教给外国学生,既贴近生活实际,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点评二
本案例是关于文化教学的,通观全文,我们会发现这次的文化教学有几大亮点,其中之一是教学技巧和手法新颖独特。如在教学形式上采用讲座和现场演示的方法,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可观赏性。而且现场互动性较强,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文化教学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具体的内容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比较法。
比较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比较可以是和学生自己国家的文化比较,也可以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对文化的了解才更为深入,才能深刻理解文化之间的不同。本案例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回去后调查马达加斯加的茶叶种类和饮茶文化,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无形地就会对中马两种茶文化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加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
二、体验法。
体验法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亲身地体验、感受,有利于对知识和文化的理解。本案例中,作者就充分地运用了这种方法,比如老师让学生现场表演如何斟茶,学生都很踊跃,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同时通过体验,可以将学和做充分地结合起来。
三、实地考察法。
亲身经历的事情印象最为深刻,感触也最深,同时也把课堂的范围由教室内延伸至教室以外,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实地考察、亲身经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把学习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案例中,老师让学生去考察当地茶的种类,去华人聚集地和当地的华人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很好的可行的任务。
四、故事法。
通过讲故事可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中国文化里,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值得拿出来讲。比如中国的成语,很多外国学生觉得比较难学, 其实一个成语的背后就是一个故事,把这些故事进行再现,就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形象、生动,这样一来成语就变得比较容易理解。同样,关于“茶”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老师可以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解。但是在采用故事法时,要注意讲故事的方式,特别是对那些复杂的故事,要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要进行适当的简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文化教学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要结合实际需要和要讲的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只有这样文化教学才能生动有趣,学生也乐于接受。
以上案例摘编自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
(叶军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本文案例作者:邵密
整理者:胡项杰
点评人:叶军 胡项杰
推荐阅读
《国际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收集了41个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全面展示了世界各地汉语教学的情况,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国际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寻找教学门径,提升教学能力。本书按照案例反映的主题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教学内容篇、教学方法篇、资源与评估篇、教学管理篇和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篇。每个案例均包括导读、正文、问题、思考题和点评,对教学有极大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图书目录
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资源推荐
中国文化点滴
“中国文化点滴”以文化短片的形式呈现了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紫禁城、青花瓷、京剧、书法等,并配以中英双语字幕,内容涵盖中国传统建筑、饮食、民俗及特色艺术等方面,为外国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方式。
扫描二维码查看视频资源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直播课
点击图片查看课程通知
为进一步提升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能力,我们邀请了《跨文化交际》一书的作者——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祖晓梅教授为大家讲解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理论及案例分析思路。此外,祖老师还会结合自己10余年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经验,为大家分享如何在教育环境中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助力大家更高效科学地备考,在工作生活中更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直播于北京时间8月8日10:00进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预约报名。三人团购9.9元优惠价将于7月31日24:00结束,感兴趣请速速报名哦~
扫码报名直播课
《中华文化与传播》配套资源
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又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作为汉语教师,如何使文化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语言教学?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华文明的正面形象?快来听听《中国文化与传播》的作者北大副教授赵长征老师是怎么说的吧!(点击蓝字赵长征 |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总体原则即可查看)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文化与传播》课程的授课,我们还提供全书免费配套课件以及作者亲自制作的教学指导与示范课程,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哦!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图书配套课件
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教学指导与示范课
案例征集
“案例分析与点评”栏目特邀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教学案例做出分析与点评,欢迎老师们来稿贡献真实的一线教学案例,来稿请邮件发送至liwy@fltrp.com 。稿件一经采用,即可获得我们精心准备的图书礼品一份,欢迎老师们踊跃投稿。
往期精选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编辑 | 李文雅
美术编辑 | 黄思敏(实习)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化教学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