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萍 | HSK任务大纲与任务型教学
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法和教材研究。
此次大纲的研制遵循“考教结合”“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原则,在研制的过程中,借鉴了欧洲委员会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2001)、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1999)、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2014)等,大纲研制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姜丽萍
”《HSK考试大纲》简介
大纲由四部分组成,即词汇大纲、语言点大纲、话题大纲、任务大纲:
(一)词汇大纲
按音序对10版大纲中各级别词汇进行了重新编排,增加了词性标注,并从二级开始标注出第一次出现的级别。
以附录的形式列举出1—6级各个级别的默认词,具体分为:
重组默认词: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词语中的词素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词,新词的词义可以根据原有的两个词的词义推测出来。比如,“茶”和“杯子”组合成“茶杯”,这类词在HSK考试中不是新词或超纲词,默认为已经掌握的词。
减字默认词:是指因一个词语字数的减少而产生的词语,这类词的词义也可以在原词的词义基础上推测出来。比如,大纲中出现“今天”,考题中默认“天”已经掌握。
特例词:这类词包括特定的某人、某物、地方或机构的名称,即:人名、地名、国家名、单位组织名、动植物名、节日名、朝代名、作品名称等。比如,二级词有“高”(形容词)可以与“老师”“先生”“小姐”“医生”搭配,称呼里会出现高老师、高先生、高小姐等。
(二)语言点大纲
语言点是语言表达准确性和层级性的前提,10版大纲原本只提供了基础(1—3级)的语言点,此次大纲修订并不以构建一套完善的语法大纲为目标,而是基于考题中出现的语言点,构建一个规范各级别考试语言点层级和范畴的框架。
(三)话题大纲
话题是体现说话人目的与要求,并营造出来的围绕中心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句子或者一段内容所表达的主题和中心。它是交际内容的集中体现,可以通过对话或段落表达出来。由于交际的互动性和灵活性,话题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中,话题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元的,甚至是交叉的。
话题范围比较广泛,为了研究的操作性,本文的话题即谈话的中心,它是一段对话或短文的中心主旨,该话题在交际中具有控制表达内容的作用,同时对交际内容理解也有导向作用。话题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构建了话题大纲,确定了一级话题10项,分别是:
日常生活
信息表述
教育
职业工作
社会文化
文学艺术
科技
体验感悟
经济
自然
二级话题58项,三级话题200多项。
(四)任务大纲
第二语言学习者,特别是低级别学习者因词汇与所掌握的语言句式有限,不清楚也不敢在真实汉语世界中去使用汉语。如何破解学习者的畏难情绪和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汉语,知道他们在现有水平能在真实世界做什么,或者通过交际和运用能学到什么,是我们研制任务型语言大纲(简称“任务大纲”)的初衷和目的。
2
任务大纲的研制
(一)研制的依据
本大纲在制订过程中,参考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美国AP中文考试设计、汉语水平考试(HSK)设计、北京语言大学真实任务型教学案例以及众多学者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并基于研发者长期的国际汉语教学实践。
(二)对任务的界定
任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解释为“受委派担负的工作或责任”。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被要求完成一件有目的的事情。面向第二语言教学,我们将任务区分为真实世界任务和语言运用任务两种。
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学习者第一要习得汉语,第二要运用汉语。无论是习得还是运用,真实汉语世界都是学习者的依归。因此基于上述我们对任务的区分,我们将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界定为:反映真实汉语世界任务、依存真实世界做事场景、框架和流程的理解诠释、呈现表达、互动交流的语言运用任务。
(三)任务大纲的构成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基于上述对任务的认识和界定,并依据HSK新研制的词汇大纲、语言点大纲、话题大纲的六个级别,我们制定出了适合不同水平和等级、具有可操作性和检验性的HSK任务大纲。本大纲由任务主题、任务目标、任务示例三部分构成。
任务主题
1-3级示例
1级(8个)
2级(9个)
3级(10个)
互致简单礼貌用语
问路指路
描述外貌特征
问答基本个人信息
描述商品信息
看病
数字的确认与表达
点菜
日常交往
时间的确认与表达
邀请某人做某事
谈论天气和季节
问答物品所在
询问是否可做某事
描述居室
问答购物所需与价格
寻求帮助
周末安排
问答去向
描述日常活动
请假
询介喜好
询问看法
表达兴趣爱好
介绍个人经历
谈论学习成绩
劝说安慰
任务目标
任务目标是把任务主题细化为具体的语言行为目标,即学习者应该具备哪些语言运用能力,从理解、表达、互动的角度进行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描述,重在读、听、说、写技能和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说来,(1)读和听是信息接收,是理解,通过听或读获取信息并加以运用;(2)说和写是信息输出,是表达,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给他人提供信息;(3)互动是交际、交流,它不是口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简单相加,还涉及语境的把握、内在动机的激发、合作能力的配合以及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等,因此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过程最终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任务示例
上述任务活动的整个过程,我们将语言的理解性任务、表达性任务、互动交际任务有机地统一到一个开始、进行、完成的有序链条中,使学习者在这个链条中能够做到有注意地看、听;有选择地理解、判断、抉择;有目的地行动或产出言语,增强了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的匹配,使学习者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自然建立起言语表现、言语功能、言语场景之间的联系,促使学习者习得语言、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四)任务应用
将任务应用于具体教学的优秀案例,给大家推荐两篇文章:
赵雷:任务型中级口语教材的编写设想
于天昱:任务型高级汉语综合课教学——以人物专访为例
(五)任务大纲创新之处
真实性:引导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本大纲强调语言输入和任务活动过程的真实性,同时让学习者能在现实场景中使用汉语与他人正常交流。
级别性:对汉语在真实世界中听说读写的呈现做了一个分级梳理。即使是汉语词汇非常有限的1级,也能用简单的方式与人接触、交流、完成任务。区分了做事任务与语言运用任务。语言运用任务分理解诠释任务、呈现表达任务、互动交流任务。做事任务中呈现语言运用任务;在语言运用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执行做事任务。
动态过程性:本大纲将语言任务活动表现为一个任务活动开始、进行、完成的言语应用过程。开始是言语活动的依托和基础;进行是言语活动的进一步理解与表达;任务完成是依语言行动或产出新言语。
多元性:任务活动示例所选场景、语言文本等内容既体现汉语世界中的中国特色,又兼顾国际通用性。
开放性:根据任务的主题和目标可以设计和创设结合实际的任务。
(以上内容节选自姜丽萍教授在“HSK考试大纲解析与分级阅读研讨会”上所做《HSK任务大纲与任务型教学》的发言)
更多精彩发言(按会议当天发言顺序排序)
1
袁金春 | 从语言能力的分级看HSK语言点大纲的解析
2
于天昱 | 新HSK词汇大纲与中高级词汇教学
3
潘海峰 | HSK词汇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4
郑丽杰 | “考教结合”研究视角下的HSK课堂教学模式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上述精彩发言课件)
编辑 | 吴晓静 张楚玥
美术编辑 | 张敢当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