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石滋宜:从实践《论语》中的一句话开始改变

石滋宜 外研社国际汉语 2021-12-26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我们通过书信采访了国际企业管理大师石滋宜先生。


石滋宜先生


石滋宜,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蜚声全球的华人企业界管理大师,在国际管理学界享有盛誉,现任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及全球华人(北京)企业顾问中心董事长。曾在台湾地区辅导逾4000家中小企业成功转型,并推动执行台湾地区的“生产自动化推行计划”“全面提高生产力运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计划”及“中小企业技术引进服务计划”等重要项目,是将台湾地区推上“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功臣之一,被称为台湾“自动化之父”。


您曾经提到,中国人对孔子这位中国最伟大的老师有着极深的误解,他的思想反而直接影响了邻近的日本。日本人把《论语》思想以生活化的方式教化人民。可以向我们讲讲,以您的了解,《论语》在日本有怎样的思想地位?日本人以《论语》教化人民,具体有哪些举措?有哪些是值得当代中国借鉴的?


石滋宜先生:日本关于《论语》的著作琳琅满目,可以说《论语》是日本国民精神的基础,跟西方的圣经有同等地位。从书籍上得知,1935年以前,日本到处都有论语塾。论语塾可追溯到日本古代的武士道,譬如日本德川时代前期的哲学家伊藤仁斋就在京都堀川开设私塾“古义堂”,并对《论语》作出了“宇宙第一书”的评价。明治时代日本第一位实业家涩泽荣一(1840—1931)出版了《论语与算盘》,童门冬二的《论语的智慧一日一语》则得到了各阶层与不同领域的肯定,让《论语》能在民间普遍推广。日本人用生活化的方式以落语(类似中国的单口相声)、讲谈等形式,让一般老百姓——甚至是不识字的农夫——都能理解《论语》,并将其中的名言变成生存的粮食,将其所倡导的精神变成为人处事基本的态度。许多文学奖得主也在自己的作品内引用孔子的言论。日本作家、教育家、哲学家下村湖人(1884—1955), 具有自由主义与反战的思想。二战期间,他是少数敢批评日本军国主义的学者,其反战思想散见于《次郎物语》《论语物语》等。他曾任台湾台北高等学校校长,认为不应有人种之分,反对当时的总督对殖民地的统治方法,后辞去校长之职,有“硬骨汉”之称,具“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之勇气。日本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井上靖(1907—1991)则回到孔子去过的每个地方进行调研,以具体感受孔子当时说话的情境。总之,在日本,从孔子和《论语》延伸出来谈论人生的书籍非常多。现在日本也开始由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去参加论语塾,主要是因为日本自从弃孔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多任首相任期都没有超过一年,而《论语》对领导提升自身的修养非常重要,故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奥田硕才会感慨地说,日本要培养青年领袖的第一课就是把《论语》学好。


日本最古老的孔庙举行小学生《论语》名言书法活动

图片来自孔佩群的博客


《论语》等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可是有的人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而没有读过这些经典,还有的人一看到大部头的文言文典籍就丧失了读下去的勇气。您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广经典,甚至掀起全民阅读经典的浪潮?


石滋宜先生:我认为读《论语》不是最重要的,要推广就得让民众在生活各方面很容易接触到孔子的话语,以各种形式让不同阶层的人对《论语》有所感悟而愿意去实践,即便是一句话或几句话,都非常有价值,因为《论语》所阐释的不是空虚的理想道德说,而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态度,人们照着去做了,即可享受圆满的人生价值。


请您说说作《孔子的智慧——迈向全球化领导之路》一书的初衷。


石滋宜先生:我69岁才读《论语》,确实感到一种生命共振的启发。当时正好在日本访问,所以读的是日文版的《论语》,读了多本日文与中文版的论语之后,深刻感觉《论语》真是上天送给人类的宇宙天书,只可惜鲜少有人以现代的眼光来诠释孔子思想。于是生发写《向孔子学领导》这本书的想法,草稿完成后,寄送给多位具高学养的前辈,请求指导,他们回函表示,很认同我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及对《论语》章句翻译妥切,并认为今日谈儒家就应如此讲法才对,给了我莫大信心。之后我受邀到台大第一次开设的暑期国外学生MBA班,以英语讲述论语,主要是谈“品格领导”,短短一个月我看了四五本英文版论语书籍,发现外国人若不了解中国文化,实在难懂《论语》之意,故萌生出何不将中文版翻译成英文版的想法。很幸运一位澳洲律师友人Paul Hayden,也就是本书的翻译者,他对中国儒家思想很有兴趣,乐意协助我进行翻译工作。尤其在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的翻译上,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沟通,目的是希望只要读者懂英文,便一看就能感悟到《论语》的内涵


您在书中提到,刚到加拿大时,只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从兼职品管员升为副厂长。您是如何做到的?您觉得这种“成长速度”对其他人来说可以复制吗?


石滋宜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北美所谓的职场哲学是“不要开口,做你的工作和等收你的工资”。(Keep your mouth shut, do your job, and collect your paycheck.)员工在工作中感到不被尊重(un-respected)、被孤立(isolated)、被疏远(alienated)和被欺骗(deceived),完全不思改进、不思进取,北美的企业因而被强调改善改善再改善的日本制造取代而失去市场。时代演进快速,成功的延长线注定是失败,没有所谓的成功法则是可以复制的,唯有实践《论语》把自身的素养奠定,并在高科技巨变时代,把自己培养成为跨科学跨领域(interdisciplinary)的人才。


您在书中提到了勤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君子的九个思考角度。经常能听到有人说“我一想问题,头都大了”,您可以向我们说说,怎样才能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吗?


石滋宜先生:我这一生最有价值的受教育经历是在日本东京大学研究所的五年,主要是我的恩师指导教授荒木透老师的指导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教授让我们每星期做一次报告,报告内容是针对阅读的一篇材料科学专业论文或我自己的实验研究心得。他会一直提出问题,他问副教授,问助教,也问我,我则滔滔不绝地回答。教授常因对话讨论而忘了时间。后来我也学会了发问,真正成为“懂学问”的人,知道怎样问问题、怎样回答问题,成为极端重思考且具创意能解决问题的人。这也正是孔子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也是因为要应付所有可能的问题,我必须真正把事情搞懂,故我从东大毕业时,看过的论文叠起来超过了我的身高(一米八)。可以说,正是通过和教授的对话和思想风暴,我才真正下功夫去探索真理。


从“知道”到“悟道”,造就了我前瞻创新的DNA。这一过程中有三点非常重要:


天真(三岁的眼睛看世界

敏锐(跨领域统合的能力

大胆(快速学习的能力


同时,养成策略思考(strategic thinking)的习惯,也就是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从开始到结果完全想透,在众多方法中,选用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达成目的。当遇到每件大小事情都这样做,自然就能养成习惯。


您在书中多次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请您说说,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您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石滋宜先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追求好甚至更好,养成学习的习惯才不会被人工智能(AI)所取代。


保持好奇心与对身边事物的关切是学习的动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是创造力之源,所有的创造都需要从概念产生,而概念是由旧有的东西引发而来的。譬如今日之汽车并非无中生有,它是由几千年前的牛车逐步演变而成。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不就是要通过“温故”来引发新的东西或理论吗?孔子本身就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而是“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一直认为,创造力与对事物的关切息息相关。人之所以会没有创意,往往是因为没有值得关切的对象,否则自然会动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创意的原动力。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就无法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前瞻性见识。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识是说,一味地学习而不去思考容易迷惘,仅仅靠自己思考而不去多元学习,则可能有所偏差而徒劳无功。孔子还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以自己的学习经验表明,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全部时间都用于思考,并不能得到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事实上,学习不是学很多新的东西就会进步,而是从旧有的东西中发现新的含义和理论,这才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最大原动力。


您在书中提到,高希均教授在为您的《有话石说》写的推荐序中提到,“在这个功利贪婪的岁月,最难读到的是实话。在这个趋炎附势的年代,最难听到的是真话”。现实中,很多人觉得,说实话、讲真话会破坏人际的和谐,会让他们丧失很多机会,甚至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石滋宜先生:人生的目的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任何事情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里面,这样你就会看得更远。如若你能这样做,就会有欣赏你的伯乐出现。一个卓越领导者的特质是在他离开这个岗位后,仍然受到别人的尊敬,而且他所带来的文化使企业充满继续前进的能量。


领导力的关键在于爱你的员工。然而,有些领导者试图通过讨好、笼络、不得罪人或采权谋以施小惠等手段来建立影响力,以为这就是爱,实际上却是误解了“爱”的真谛。譬如,为了讨好员工,不问是非、不明事理就说好听的话,或以自己的职权替他掩饰过错;或在组织里区分你喜爱的人和你不喜爱的人,你喜爱的就多给他好处,让他乐于听话,而不喜爱的人,即便能力再强,也要把他打入冷宫。上述的事情常见于许多公司组织里。事实上,所谓的爱是以真诚、真实来做对的事,这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则。而真正的影响力,是建立在原则之上,诚实正直,即使你喜欢的人犯错也要勇于说真话告诉他,使他下次不要再犯,而不喜欢的人,也要学会看到他的优点,并利用他的优点。任何没有原则、不讲是非的手段,都是绝对不能碰触的。


我以前在美国通用电气(GE)任高层主管,部属来自全球各地,出身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不会刻意去讨好他们,但他们却很认同我,也愿意向我说真话,因为我就是以原则来领导他们,而非利用职位来作权谋式的管理。因此,我的团队所展现的工作效率与能力,常让其他部门与同业觉得惊叹。所以,即便我离开GE多年,还是有人常提到我,说他很怀念与我共事的时光,那段荣耀的日子。


您在书中提到,为了让您的侄子“改邪归正”,您每天带自己的孩子和他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您由于晚上要兼职,无法带孩子们去图书馆,就买了一套儿童百科全书让他们在家阅读。您一定非常重视阅读,可以向读者们说说阅读的重要性吗?关于阅读什么类型的书,采用什么阅读方式,您对我们公众号的读者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石滋宜先生:从20世纪到今日,中外正规教育都是注重培养记忆力强的人。学生为考高分而读书,只读对提高分数有帮助的书。如此自然会失去阅读的热情,而我们每一个人正是因为受到这样的教育而导致不喜欢学习和阅读,创新能力被抹杀,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何在……


我们很难改变大环境,但是却可以塑造自己的小环境——一个友善阅读的环境,一个随时想看书就看书的环境,即便是书堆得到处都是。譬如,我的双人床的一边就是堆满了书籍。此外,我也要请父母放下手机跟孩子一起阅读,阅读所有自己喜欢的书籍,因为从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始,才有可能对书爱不释手,从而自然养成阅读的习惯。我想特别提醒的是,不要去看有目的性的书,或类似于厚黑学之类的书。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建构正面多元能力,做一个正正当当的人。


我想说的是,学习不应该是任务,而必须是有乐趣的,因为有乐趣和让人心生喜悦的学习,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有读者反馈,您的书很受用,提倡了一种仁道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态度。现在的企业很多都提倡狼性文化,更多以数字、绩效说话。同时,越来越多的新生代进入职场,个性更加突出的90后、95后的加入,对于传统的管理思维同样是一种挑战。那么,对于现今的企业管理而言,您所提倡的管理方式会不会成本过高?对于管理者而言,面临的挑战更多;对于企业而言,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会不会效率也相对比较低下呢?


石滋宜先生:领导者要塑造文化,所谓狼性我认为是一种企图心,但我不是特别喜欢用动物来比喻人。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要成为一位有名的企业家,必须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听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松下曾在一天深夜打电话到一位部属家中,部属很紧张地以为老板要传递什么重要工作指示,没想到,松下竟说:“我突然很想听听你的声音。”在讲究级别辈份高低的日本企业中,那位部属受宠若惊的程度可想而知。我想,以如此真诚感性的方式来表达对部属的关怀,任何人接到这样的电话,都会觉得备受重视,愿意全力为公司努力吧!


人性化的管理就是重视企业内最重要的资源——人,建立以人为本位的管理制度。我可从四个角度来说明人性化管理:


第一,塑造充满活力与弹性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倾听员工的意见。当管理者开始倾听员工的声音,员工的工作意愿即被点燃,员工内在的活力与动力也将迸发出来。在全体员工的配合下,一个弹性运作且具团队精神的组织也即形成。


第二,培养员工自动自发的驱动力。所有计算机网络操控或自动化设备背后的主宰终究还是人,因此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为员工的利益着想,尊重员工,以启发员工自动自发的精神,发掘计算机网络或自动化设备永远无法具备的人性智慧,向零缺点挑战,这样才能完成全员参与的成功。


第三,不断改善,追求更高的境界。创造力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人性化管理是妥善利用人的智能与创造力。不仅人与人合作无间,人与机器间的界面(interface)沟通也更趋完善。


第四,正确的理念引导。若无正确的经营方针来引导员工,最终的结果也是枉然。


想想世界上最卓越的企业,譬如Google,都是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来激发人的无限潜能。在我看来,只有人性化管理才能使企业不断提升,永续经营。


此问题来自于公众号读者“大瘟肉”。@大瘟肉 感谢您的留言提问,请您在后台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地址,我们将赠送石先生亲笔签名的《孔子的智慧——迈向全球化领导之路》一本。


最后,您还有什么话想对读者说的吗?


石滋宜先生:请读者尝试从实践《论语》中的一句话开始做出改变,这样你的人生就会有所不同,因为我深信“相信就会看见”。祝福大家有圆满人生。



拓展阅读

《孔子的智慧——迈向全球化领导之路》


《孔子的智慧——迈向全球化领导之路》由深刻影响了台湾当年现代化进程的石滋宜博士撰写,并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者、在亚洲(主要是台湾地区)工作和生活了30余年的何敦博(Paul Hayden)先生翻译成英文。


石滋宜博士一生熟读欧美管理学,69岁才开始研读《论语》,并从此开启了人生的新境界。他并没有纯粹地解读经典,而是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来印证先哲的思想,并将先哲的哲学思想与当代企业管理相结合,认为孔子提出的仁道不仅是为人处世的理念,也是企业管理领导力的核心,更是国家长治久安、永续生存之道。





编辑 | 杨益 张楚玥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图书信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