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线上中文教学与研究论坛精彩集锦

外研社国际汉语 外研社国际汉语 2021-12-26


北京时间4月22日下午14点,由《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期刊主办的“线上中文教学与研究论坛”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召开,邀请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的12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发言,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十余个国家数百名师生报名参会。



本次论坛共分为三场,12位发言嘉宾就当下国际中文教学界较为关注的线上中文教学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线上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为海内外一线中文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并在主题发言后与观众进行互动,引起了热烈反响。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教授,期刊副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高育花教授和汉语出版中心副总经理鞠慧主持了本次论坛。


第1场发言嘉宾及主持人


第2场发言嘉宾及主持人


第3场发言嘉宾及主持人



  第1场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 蔡薇副教授


线上汉语教学:

从教师反思到教师元认知


蔡薇老师通过使用元认知量表对中国高校119名汉语教师线上汉语教学的元认知能力进行调查,发现突发线上教学为教师元认知的提升提供了契机,从而促使教师从反思教学提升为元认知教学。同时,蔡薇老师也提出了提升教师元认知的具体方法。


Q

1.您能否为我们举出元认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明显成效的例子?

A

通过元认知,可以较好地监控学生的理解结果,可以随时调整我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元认识对我教学最大的帮助,也就是它的即时性。


Q

2.能否简单介绍性别与元认知水平高低以及教学反思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A

首先,反思和元认知是紧密相连的。虽然现在有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但这并不是针对反思,反思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反思也是我们元认知的一部分。而关于性别与元认知的关系,我们的研究数据已经为大家提供了答案,我们的结果确实显示了性别和元认知是相关的。也就是说男教师总的元认知水平显著低于女教师,在六个子类别中,男教师的元认知计划和监控能力低于女教师。其中计划是在课前进行的,而监控是在课堂当中进行的。



新西兰梅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应用语言学联合研究中心 李守纪博士


科技辅助第二语言教学研究趋势

及其对国际中文教学的启示


李守纪老师分析了科技辅助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及最新发展趋势,并指出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科技辅助中文教学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如何使用最新技术进行语言辅助教学。另外,李守纪老师还指出了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如网络与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自主性研究、社交网络与第二语言学习、网络学习的潜在优势与特点等。


Q

1.请问关于高频热点以及新兴研究领域的判别和预测问题,应该根据两者之间的关联度还是两者的频率呢?

A

这个问题其实它是有一个计算的方法,频率高低只是第一步,不能只看频率的高低就将其判定为热点,当然频率高,说明这一领域关注度高。但我们主要还是根据统计软件SPSS还有UCINET里边我刚刚提到的social network analysis(社会网络分析),通过其中的至少四个指数来判定,比如我们刚才的报告中讲到的中间度和相关度。我们最好综合四者来选定研究热点,但这也不能算是一种百分百的严格标准,我们只是可以通过综合四者的方式来进行较为充分合理的选择决定。


Q

2.请问李老师在得到这些结果的时候有没有一些让您觉到意外或有所启发的结果呢?

A

目前由于中文教学相关领域的数据还不太充足,不太能形成统计学上的意义。但从高频关键词和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频率比较来看,我觉得中文教学这边的高频点还是有其独特的地方的。比如中文教学领域所关注的重点大多是英文教学所不具有的,比如虚拟现实、智能手机,这些是让我比较意外的地方。



新西兰梅西大学 戴楚洁博士


远程一对一汉语教学中

教师身份建构研究


戴楚洁老师对远程一对一教学环境下的汉语教师的教师身份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叙事分析和教学观察研究了教师身份的动态变化,进而找出影响教师身份建构的因素以及建构方式。她发现,在远程一对一教学环境下,学生会将自己的社会身份带入教学互动中,这影响了教师对当下互动中师生关系的主导性和教师权威的感知,并因此调整教师身份。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策略建构身份。


Q

1.请问除了报告中谈到的学生因素,还有哪些影响教师身份建构的因素呢?

A

我们以教师对于自己教学的判断为例,比方说一个老师认为自己对课堂有很强的把控能力,能保证课堂是按照计划进行的。但在实际课堂中,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不相关的话题,教师很难结束这一提问进入下一课堂活动。因此,这个教师在后续的采访中会提到自己可能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这其中教师身份就有一个变化过程,就是教师更多地把自己当成辅助者而不是老师。这种转变对教师后面的教学行为也是有影响的。


Q

2.请问除了教师身份建构以外,学习者是不是也会有身份建构的问题呢?

A

目前我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教师身份建构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学习者也会有这一感知。以我报告中讲到的跆拳道的例子为例,老师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专业知识的机会,所以在这个时候,学生说话的语气就会代入自己以前当跆拳道教练的那种感觉。虽然这里没有很明确地说“我”就是一个教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语言表达方式感受到学生身份的转变。



美国圣母大学 尹承旭教授


试论中文课混合教学中的三阶段模式


尹承旭老师介绍了大学中文课混合教学中的三阶段互动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对传统的翻转课堂的二因素模式加以调整、精化。探讨了混合课不同部分的衔接及具体实践操作。并通过不同班级的对比和问卷调查,总结了混合课的成效及不足之处。最后,尹老师还分享了最近几年在混合式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Q

关于词汇联想可否为我们举一两个例子介绍一下它和传统课堂上的词汇练习在作用上有什么区别呢?

A

关于词汇联想,其实它在传统课堂中也可以运用。我最初是在教法文的过程中接触了这种方式,我们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一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一下子进入学习情境,可以很好地投入课堂,实际上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暖场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对他们来说较为枯燥的语法等内容。



  第2场  


上海大学 裴雨来教授


常态化背景下的高级中文综合课

在线课程建设研究


裴雨来老师首先分析了常态化在线教学课程建设的受限条件、基本原则等,然后介绍了一种能够适应常态化在线教学特点,满足常态化在线教学需求的高级中文综合课在线课程建设模式。他指出,常态化在线中文教学课程应满足易制作、易修改、成本低、门槛低、高网络弹性、高碎片化学习适应性等基本要求。


Q

在线上教学这一背景下,请问如何更好地督促鼓励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呢?

A

不得不承认,我们很难去通过某种办法督促所有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将更多的内容放在在线教学平台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操练,并拓展到整个教学过程。在直播课中,我们更多集中在对文章结构分析、长语段的训练等。通过训练,学生能感受到自己能力水平的提高,这也就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将线上教学的监督功能发展到线下教学的水平,也是我们可以继续探索研究的问题。



日本小樽商科大学 章天明准教授


二外汉语在线教学的练习设计


章天明老师从二外汉语在线教学练习设计的原则和目标、内容和方法、编排制作与反馈等方面对在线教学中的练习设计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使用ZOOM和MANABA教学平台实施练习的情况。


Q

请问章老师能否对报告中“读”的练习做进一步的介绍呢?

A

关于“读”的线上练习设计,相较传统的词汇联想、新词引入等方式,考虑到日本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但对于指定任务的完成度较高的学习特点,我们主要是将课文音视频资料放到网络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跟读练习。此外,在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下,课中我们通过分组的方式,将两三个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是一人读一人猜意思的方式来完成“读”的练习。总体而言,就是通过将任务交给学生的方式完成“读”的练习。



北京大学 陈晨博士


二语在线学习中的自我调节研究


陈晨老师从自我调节过程、对二语在线学习的作用、影响因素、指导提升四个方面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二语在线学习中自我调节的相关研究,总结研究现状并从中获得帮助学习者的启示,同时也指出该领域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发展空间。


Q

1.研究中提到了不少自我调节的测量工具,您认为这些测量工具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

A

我们目前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使用量表测量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时候,更多的是借用教育学或者教育技术方面的量表,这些量表是针对所有学科的,不是专门针对我们二语学习的,但这些量表关注了在线环境。而另外一些专门针对二语学习的量表,比如关注了具体的词汇、写作的自我调节,但只关注传统环境,没有关注二语环境。所以当前比较迫切的是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既关注在线学习的环境特点,同时融合二语学习的特点,以此开发适合二语在线学习的量表。


Q

2.陈老师您好,我觉得关注学习者在线学习中的自我调节很有必要。您觉得从学习平台的角度看,技术可以为辅助学习者的自我调节提供哪些支持?

A

一方面,平台可以为二语学习提供一些认知工具的支持,比如在观看课程的时候旁边可以查词典、记笔记;另一方面,平台可以为学习者发送学习提醒、学习总结等,引导学习者进行更好的学习管理、监控和反思;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交流平台,帮助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交际应用和学习分享,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和提升自我效能感。



 北京语言大学 郑艳群教授


远程中文教学与师资培养一体化

方案设计与实践


郑艳群老师依托北京语言大学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开展的SCOLT远程教学项目,基于其设计的理论模型和开展的教学研究,报告了远程中文教学的相关实践经验、意义和启示,重点讨论教学与师资培养一体化问题。


Q

郑老师,通过您的报告和北语的这个项目,我们感觉现在线上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全国有一百四十多所招收汉教的学校,您对汉教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方面有哪些具体建议?

A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也是对学界特别大的一个提醒。从以前汉硕的课程来看,实践类的课程不多,研究也不太够,所以研究应该跟上。另外,教学应该紧跟实践,现在我们也在跟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的院校开展很多合作,这其实是互惠的合作方式。这个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此外,在意识层面,目前对未来教育的关注很少。我们总觉得在传统课堂教学、面授教学有很多宝贵的经验,这是事实。但是我们必须面向未来,看到未来的挑战。实际上,现在存在教育的变革、技术的变革,我们万万没想到,之前觉得比较前沿的培养,在疫情形势下,其规模、速度也跟不上现在的发展需求。这都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平时我们需要多关注未来教育的发展,包括技术的发展,也包括刚才说到的对语言教学的认识等等。由于技术和教育形式的快速发展,我想老师自己掌握教师发展的途径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对大数据的认识,当平台提供那么多的数据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用。总之就是积极思考、积极应对。



  第3场  


北京大学 李水博士


汉语慕课(MOOC)建课者对教材的

使用情况及开发需求

 —— 一项基于教育叙事的个案研究


李水老师重点关注慕课建设中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对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开发的展望,采用了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以真实的叙事为载体,探究了一线教师的教材使用情况和对适应互联网环境的教材资源开发革新的诉求。


Q

请问从哪里可以获取慕课建设的素材资源,HSK四级慕课什么时候上线?

A

首先回答一下素材资源的问题。正如研究访谈中,两位老师提出线上教学,对于备课的要求相对于以前来说有更大的压力,所以他们觉得素材资源库的建设会提供很大的支持。那么,我自己有一个构想,我认为以后素材库可以建成封闭和开源共存的形式,其中封闭的是精选过的图片视频,按照分类的方式分好,方便付费的老师提取;开源的部分是同样在制作慕课的老师自行上传的。封闭和开源结合可以大大减少老师的压力,尤其是像HSK这种系统的、在教学过程中规律性强的资源。然后,HSK四级什么时候上线的问题我暂时不是很清楚,但是构想中是有四级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宋飞副教授


在线虚拟现实技术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


宋飞老师分析了中文快速全球化及新冠疫情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解决这些挑战的优选方案是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在线教学。基于在线虚拟现实教学实践,他详细介绍了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四种路径。


Q

如果学校想采用这种在线虚拟技术的教学方式,那么购买和配置大概需要多少资金投入,建设周期大概多长?

A

我介绍一下我们开发的一个资金体量情况,这是我们单位着力推进的项目,其资金体量差不多在一百万左右,资金体量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建设之后我们还是想推广到更多的教学机构,所以我们决定三年以内如果有单位想使用,可以以机构的名义来申请,与我本人取得联系,我们可以在过程中开通相应的权限,欢迎大家试用。


有需要使用虚拟仿真实验的老师可以通过邮箱联系宋飞老师:

bestsongfei@126.com



西北师范大学 武和平教授

 

后疫情时代社会性网络

在二语学习中的应用


武和平老师分析、总结了社会性网络应用于二语学习的三个优点,指出如今人工智能、移动网络等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性语言学习将在未来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向发展,并提出这一趋势将有助于解决后疫情时代社会性网络所带来的相关问题,促进社会性网络与语言学习的融合。


Q

武老师提到的社会性网络资源分类非常有帮助,您搜集的资源看起来也特别实用,您的pinterest个人账户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A

武和平老师的pinterest账号:heping0885



暨南大学 刘华教授


汉语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理论与方法


刘华老师围绕汉语移动学习资源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汉语移动学习资源的概念,综述现有研究、分析其需求与特点,同时介绍了汉语移动学习集约化多媒体资源的构建方法并进行展示,展现了汉语移动学习资源库的学术意义与应用价值。


Q

请问一下话题分类的工具是什么,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例如之前外研社出版过《电影看中国》这样的产品,但是如果继续做下去会遇到很多版权的问题,因为版权问题比较复杂,想问一下您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A

第一个工具问题,工具是团队老师自行编程的,包括话题的自动识别、词语句类的。老师们可能暂时没办法使用这个工具。第二个问题,版权问题确实难解决,但是一般用于教学还好,如果用于大规模的APP开发可能比较难。作为替代,我们现在尝试自己拍一些话题场景的视频。


发言嘉宾和部分与会观众


论坛回放说明

会务组正在与论坛发言专家一一联系,征得专家同意后会统一安排回放,请持续关注“外研社国际汉语”微信公众号通知。本次论坛内容来源于《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第1期“线上中文教学与研究”专刊内容。欢迎您通过期刊官方网站http://gzzy.cbpt.cnki.net/了解期刊的出版信息,下载阅读专刊文章。 


本刊简介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共同承办的学术刊物。季刊,16 开,公开发行。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报道国内外中文教育教学政策和现状,反映国际中文教育推广的优秀成果和经验,探索总结科学有效的师资培养模式和语言学习推广政策,打造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平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事业。


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专家主题论坛、专业建设研究、教师培养发展、中文教学研究、学习者研究、学术研究新论、二语习得研究、中文测评研究、海外教学动态、国际中文传播、新媒体教学研究、教学资源研究、中文教学漫谈、我的中文之路、书评/ 综评/ 综述。


扫码访问本刊官网


编辑 | 李彩霞  赵青  安琪

美术编辑 | 黄思敏(实习)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教学资源网

教师发展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本刊官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