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安琪 | 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育实习改革构想

丁安琪 外研社国际汉语 2023-01-10


提   要:新形势下,受新冠疫情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育实习面临本专业海外实习难及国内实习岗位不足的困境,也面对国内中级语文教师资格免试认定及国际中文教育“中文+”不断发展的机遇。我们需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教育实习进行改革,调整实习目标、建立实习标准、细化实习评价标准,以适应新形势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师“通才”能力的需求。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育实习改革;教师“通才”能力


一、引言


教育实习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下文简称“汉硕”)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可以使汉硕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丁安琪,2018)。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下文简称“教指委”)对汉硕生的教育实习十分重视,在2009年《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下文简称《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教育实习学分为6学分,此后还出台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指导性意见》(下文简称《教育实践意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海外实习制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海外实习管理细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性意见》等专门性文件,对汉硕生的教育实习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2年前为对外汉语专业)建立以来,很多学者都对汉硕生的教育实习进行过探讨。有人探索了不同的实习模式(如李春玲,2013;马秀丽,2014;崔岩,2016);有人探讨了海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如朱永生,2007;冯丽萍,2009;杨薇,2013;侯松,2017);有人分析了学生在海外可能碰到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教学适应问题(如沙宗元,2017;王焱、吴敏怡,2017);也有人对实习评价、质量监控、实习对学生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如解晓楠,2012;张全生等,2014;张书文、李柏令,2017;陈静丽,2018)。


自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等24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以来,汉硕培养迄今已有14年的历史,全国汉硕培养院校也已由最初的24所发展到一百多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今国际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形势给汉硕生的教育实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新形势下的汉硕生教育实习进行反思,并根据当下的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对汉硕生教育实习进行改革,使其能够在顺应形势发展的同时,助力汉硕生教育实习质量的提升。


二、新形势下汉硕生实习面临的困境


《培养方案》中规定汉硕生的实习方式为:“1.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顶岗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2.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吴方敏、陈颖(2012)的调查表明,海外实习是目前汉硕生的主要实习方式。这一实习方式不但符合汉硕生以“国际汉语教师”为职业目标的培养目标,也有效缓解了汉语教师的供需矛盾,推动了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是汉硕生培养的重要特色之一。但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使汉硕生的海内外教育实习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新冠疫情影响汉硕生海内外教育实习


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1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初步估算,2020年新冠肺炎导致的全球死亡人数至少为300万。为了减少疫情的传播,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这使世界范围内的交流都变得不再顺畅,也使得汉硕生海外实习人数锐减。根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统计,2020年外派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仅有200余人,尚不足2019年(6289人)的1/30。尽管有的高校采取了线上远程授课的方式为汉硕生提供面向海外的汉语教学实习机会,但线上教学对汉硕生全面了解海外汉语教学的真实情境仍会有一定的影响,其效果不如海外顶岗实习。


目前,尽管中国国内疫情控制较好,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依然十分严重,根据《新京报》的报道,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5月21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65,804,151例,累计死亡3,443,314例。从目前疫情发展的趋势来看,要使全球范围内的国际交流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短期内汉硕生海外顶岗实习恐难恢复如前。


与此同时,由于来华留学也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国内留学生数量大幅减少。《教育实践意见》中明确规定教育实习的内容“必须与国际汉语教育密切相关,如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和教学管理等”,但在国内很多汉语教学岗教师基本工作量尚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要满足汉硕生教育实习“与国际汉语教育密切相关”的规定实非易事。各培养院校纷纷开始调整实习方案,为学生寻找新的实习机会,这些新开拓的实习岗位大多并非“与国际汉语教育密切相关”。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尽管学校已经动用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尽量安排汉硕生在国际学校等单位实习,但不少汉硕生的实习内容却是以对汉语母语者的语文教学为主。《培养方案》中的第二种实习方式“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使汉硕生教育实习面临着自该专业设立以来最大的挑战。


(二)国际形势影响汉硕生海外教育实习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西方的一些政客、研究机构及新闻媒体不断渲染“中国渗透论”,使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国际交流受挫,作为汉硕生在海外实习的主要场所,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以美国为例,2012年5月,美国开始审查孔子学院的学术资质,要求部分教师离境;2014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单方面宣布将与中国孔子学院停止合作(李静,2019);2017年美国全国学者联谊会发布报告,无端指控孔子学院可能会对美国学生产生误导,建议所有美国大学关闭孔子学院;2018年8月13日美国公布法案,强行禁止五角大楼资助任何孔子学院在美国举办的中文课程,还规定已经拥有中国教育部下属的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不能同时再申请美国国防部资助的语言项目,迫使美国大学在孔子学院和美国国防部资助的语言项目之间做出选择(吕振华、赵忺,2021);美国参议员卢比奥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听证会上公开污蔑中国利用孔子学院“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美国的公共舆论”,并建议佛罗里达州五所学校终结中国政府支持的孔子学院项目(房乐宪,2019)。


西方的一些政客、媒体、研究机构把孔子学院甚至整个中国都描述为“入侵者”形象,预言中国与西方之间越来越有可能走向对抗。《政客》杂志曾发表所谓关于“中国如何渗透美国课堂”的文章;《每日邮报》也妄言“对中国留学生的过分依赖正在侵蚀澳大利亚大学的灵魂”;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甚至凭空捏造了一个新的术语“锐实力”来指称所谓的“中国渗透”(房乐宪,2019)。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为了保证所谓的“政治正确”,很多非孔子学院途径的海外中小学在与中国合作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时,也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


除了国际政治形势会对海外实习造成影响之外,国际经济形势也会间接影响汉硕生的海外实习。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全球经济在短时间内陷入了衰退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包括语言学习在内的各种教育需求。英国各院校已经出现入学率下降及亏损的迹象,有些大学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文秋芳、杨佳,2020)。语言学习需求的下降会减少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汉硕生海外实习岗位也会受此影响而有所减少。


海外实习会受到国际政治、经济、中外交流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丁安琪,2018),这些影响在2020年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前已有学者呼吁不能将海外实习作为汉硕生培养的唯一渠道,而是要全方位探索多种渠道(如汪雯婷,2016)。


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直面困境,寻找新的机遇,对汉硕生的教育实习进行改革,以保证汉硕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并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条件。


三、新形势下汉硕生的新机遇


(一)免试认定为“通才”型汉硕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2020年9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下文简称《免试认定方案》)。《免试认定方案》规定“招收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的高等学校从2021年起,可参加免试认定改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被列为三个“教育类研究生”专业之一。根据规定,自2021年始,汉硕毕业生可以免试认定为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


《免试认定方案》为学生提供的就业途径与《培养方案》中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的目标并不一致,但它却与汉硕生的就业方向及当下的实习状况比较吻合。长期以来,汉硕生一直存在着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比例较低的问题,亓海峰、邵滨(2018)对全国56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院校的调查显示,2012—2014年间全国汉硕生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比例只有10%左右。面对免试认定方案抛来的“橄榄枝”,我们认为汉硕生培养应该认真考虑学生将来的职业方向与就业问题,在新形势很难为汉硕生提供合适的相关岗位时,除了培养学生本专业特有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能力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日后成为教师所需的“通才”能力的培养。“通才”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就业面,对他们的发展更有利。


(二)“中文+”的发展趋势要求对汉硕生进行“通才”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趋势。“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的实施以及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开展,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对“中文+”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李宝贵、刘家宁,2021)。2019年12月,孙春兰副总理在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语言教学中融入适应合作需求的特色课程,积极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截至2019年,我国已为全球数十万名中文学习者开设了各类“中文+”特色课程,如卢旺达“中文+竹编技术培训”课程、肯尼亚“中文+服装纺织培训”课程、泰国“中文+高铁”课程、比利时“中文+商务”课程、日本“中文+空乘”课程、安提瓜和巴布达“中文+农学”课程等。除此之外,我国还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16个国家建立了17个“鲁班工坊”,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推动中外职业技术和职业文化互学互通(教育项目研究组,2021)。


“中文+”类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中文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其他课程的教学能力。虽然不同的特殊课程对具体的课程讲授者有不同的要求,但所有课程都具有“中文+非语言类课程”的特点。如果我们能够在对汉硕生的培养中,除了注重对其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外,还注重对其非语言类课程共同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将能帮助汉硕生更快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使其尽快成为能够承担“中文+”类课程的复合型教师或“通才型”教师。


(本文发表于《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21年第2期,更多文章信息,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移步知网下载)



2021年第2期



课程推荐



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中文课堂中,高效实用的课堂活动应该具备哪些元素,又该如何进行设计?在华东师范大学丁安琪教授主讲的“国际中文课堂活动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中,丁老师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思维分阶金字塔理论等,对不同类型的课堂活动案例进行了解析,并与大家共同探讨国际中文课堂活动设计的标准、类型、设计思路,助力中文教师设计更加高效科学的课堂活动。扫码即可报名观看,课程自购买之日起180天有效。


扫码报名课程



关于我们

刊物简介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共同承办的学术刊物。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718/H,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2096-9716。季刊,16 开,公开发行。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报道国内外中文教育教学政策和现状,反映国际中文教育推广的优秀成果和经验,探索总结科学有效的师资培养模式和语言学习推广政策,打造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平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事业。


主要栏目

本刊特稿

专家主题论坛 

专业建设研究

教师培养发展 

中文教学研究

学习者研究

学术研究新论

二语习得研究

中文测评研究

海外教学动态

国际中文传播

新媒体教学研究

教学资源研究

中文教学漫谈

我的中文之路

书评/综评/综述



联系方式

  • 电子邮箱

    gjzwjy@fltrp.com  


  • 联系电话

    (8610)88819623(赵老师) 

    (8610)88819269(安老师)


  • 期刊订购方式:

    ①外研社天猫旗舰店(请用手机淘宝、天猫app扫描二维码进入)

       ②电话订阅 (8610)88819680



编辑 | 李彩霞  赵青  安琪

美术编辑 | 杨立梦(实习)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教学资源网

教师发展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期刊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