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萍 |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作用的分析
提 要: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有效发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建议研发培养方案解读或操作指南等支撑性文件。文章结合教育理论和汉语国际教育实际,分析了研发支撑性文件在有效指导实践、保证教育质量方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可借鉴复杂系统理论和科学评估理论研发支撑体系,从而保证其有效性与适用性。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方案解读;操作指南
2007年12月10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下发《关于转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7〕77号),在该通知的附件中公布了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秘书处组织专家制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教指委培养方案”)正文全文。以此为指导,各培养院校结合自身实际相继制定了各自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目前,全国已有147所院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根据我们对50所院校公布的培养方案的分析,无论是教指委培养方案还是各院校的培养方案,一般都包括“1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2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3学习年限”“4课程设置”“5培养方式”“6学位论文”“7学位授予”七个模块。从内容来看,各校的方案中模块 1、2、5、6、7的总体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各培养方案在表述上有详略之别。各校之间差别较大的内容,一个是模块“3学习年限”,目前存在2年制、3年制、2—3年制三种方式;第二个差别较大的是模块“4课程设置”,其差别或者体现在各校开设的课程上,例如在教指委培养方案中所列的“第二语言习得导论”,有的学校并未开设;或者体现在课时安排的不同上,例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有的学校开设为4学分,有的则为2学分。对于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已有刘颂浩(2013),徐晶凝(2016),李泉、丁安琪(2020)等多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除了这些可见、可比的差别外,各校在专硕培养方面更多的不同还体现在实际课堂教学以及课外的实践与实习上,有些培养方式甚至偏离了专业学位的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这些问题在各类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有关的评估、面试、选拔、比赛、论文评审等过程中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中都有明显体现。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教指委培养方案中所呈现的仅为指导性内容,各校以此为基础形成自己的解读和操作方式,难免会产生理解不到位甚至误读的情况。
培养方案是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参照。培养方案是一所学校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涵盖了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等,是人才培养的蓝图和顶层设计,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思路,决定了专业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邓蕾等,2020)。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教指委培养方案对各校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各校培养方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又形成指导作用,但教指委培养方案表述的纲领性和简洁性使方案的指导性作用与专业硕士培养的实际之间有可能出现不对应。为了有效发挥培养方案的指导作用,保证各培养院校在对该专业学位的学科内涵有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特色进行灵活设计,需要教指委或其他主管部门组织多领域人员形成团队,基于指导性培养方案研制方案解读或操作指南。这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根据指导方案、标准或大纲等纲领性文件编制操作指南是常见做法
由于篇幅、内容、行文等方面的特点,纲领性文件中往往采用简洁、凝练的方式表述核心的、基本的内容,关于这些内容的丰富内涵和具体操作,可通过编制解读、细则或操作指南等方式加以体现。例如,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CTFL)分别于1996年和2006年颁布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和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以框架性的方式呈现了五个目标领域(5C)、每个领域的表现方式(如Communication 领域的Interpersonal、Interpretive、Presentational)、各水平等级在每个方式下的描述等内容,2012年又分别推出了ACTFL Performance Descriptors for Language Learners、NCSSFL-ACTFL Can-do Statements: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Language Learners以及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等系列文件,对标准中各个指标的具体含义、操作方式、使用建议等进行详细说明。又如,针对欧盟教师的能力测评,相关机构在基础文件 European Profiling Grid(2011)之后,又组织多领域的专家研制了针对该测评框架的具体操作手册EPG-Guide,对测评体系的设计理念、各个测评项目的内容解读、各等级测评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展示了具体操作实例。这些指南等补充性文件有利于不同语言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使用需求的读者对标准或大纲形成全面、正确的理解,进而在实践中有效应用。
二、研制方案解读或操作指南有助于有效指导实践、保证整体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当前,全球教育改革运动(Global Educational Reform Movement)的浪潮影响至多个国家,标准化评价、基于标准的改革、教育公平、教师教育一体化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陈时见、李培彤,2020;祝刚等,2020),标准化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可比性和问责机制的落实。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测评来说,在学科和学位评估、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各类技能大赛等活动中,所有参与者按照相同的体系进行测评,是相对标准化的结果评估,但是其培养过程和方式则是相对多样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招收该专业硕士的新院校、指导该专业硕士的新教师陆续加入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指导中,各校的师资、培养理念存在很大差异,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如何突出实践性特点?知识、技能学习和实习实践如何有效衔接?同一课程群的课程之间如何合理互补?如何科学设计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效果测评?对于这些问题,新院校、新师资都亟需成熟、有效的模式作为探索期的借鉴,业界对于专硕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也一直处于探索、实践、反思、研讨、成熟的过程中。
此外,终身学习、全人教育已成为当今教师教育领域的共识,这就需要将人才培养从课内向课外、从群体向个体拓展。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和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实践能力的形成除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的观摩和模拟之外,还需要依靠课堂之外的大量实践,而实践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是无法体现在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的。例如,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报名和选拔一般采用差额形式,出现同班同学竞争同一岗位是常见的现象,从选择岗位、考前准备到参加测评、考后反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反思、与人合作等实践能力的机会。有些院校利用该机会,指导和训练实践所需的合作能力(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解决竞争与合作中可能发生的冲突以达到共赢)。这些都是宝贵的交流互鉴的资源,但无法在培养方案中详细呈现。因此,可以在方案解读等补充性材料中以案例的方式进行展示和分析,提供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操作建议。
(本文发表于《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21年第2期,更多文章信息,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移步知网下载)
2021年第2期
关于我们
刊物简介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共同承办的学术刊物。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718/H,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2096-9716。季刊,16 开,公开发行。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报道国内外中文教育教学政策和现状,反映国际中文教育推广的优秀成果和经验,探索总结科学有效的师资培养模式和语言学习推广政策,打造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平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事业。
主要栏目
本刊特稿 | 专家主题论坛 | 专业建设研究 | 教师培养发展 |
中文教学研究 | 学习者研究 | 学术研究新论 | 二语习得研究 |
中文测评研究 | 海外教学动态 | 国际中文传播 | 新媒体教学研究 |
教学资源研究 | 中文教学漫谈 | 我的中文之路 | 书评/综评/综述 |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gjzwjy@fltrp.com
联系电话:
(8610)88819623(赵老师)
(8610)88819269(安老师)
期刊订购方式:
①外研社天猫旗舰店(请用手机淘宝、天猫app扫描二维码进入)
②电话订阅 (8610)88819680
编辑 | 李彩霞 赵青 安琪
美术编辑 | 杨立梦(实习)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教学资源网
教师发展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