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学锦囊|朗朗上口的中文名大赏
(图片来自知乎,作者王诺诺)
一
逐字斟酌取名法
1
两个问题
在讨论这种取名法之前,我们需要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是保持外文名的洋味还是增加中国特色?
如果只是追求音似,那很简单,找到读音相似并且恰当的字即可,很多外国人名也都有现成的音译。但拥有一个地道的汉语名字大概是每个学生内心的愿望。外国人重名的很多,这么多人都叫“大卫”,而且一听就是个老外的名字,就失去了中文名的意义。
音译还是意译?
学生的母语名字是否可以音译或意译?有些名字是无法意译的,比如Michael。
是音译更容易还是意译更容易?一般来说,音译要比意译更简单,但例外情况也很多,比如英文姓“white”,取名时译成“白”比“怀特”更接地气。
还需考虑,音译的名字更好,还是意译的名字更佳?是否可以音译意译结合?等等。
2
优秀取名范例
Geoffrey Chaucer 乔叟
“叟”字译得相当得绝妙。在中文中还有“老头”的意思。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头形象便浮现在人眼前,印象深刻,方便记忆。
George Bernard Shaw 萧伯纳
改变了原来英文名的顺序,把Shaw提前,译作了中文的姓氏“萧”。妙笔。
Schopenhauer 叔本华
多么像个爱国华侨的名字!
”
(转自知乎,作者匿名)
一些汉学家的名字也起得很优雅:
Wolfgang Kubin 顾彬
John King Fairbank 费正清
Richard Wilhelm weilixian 卫礼贤
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高本汉
Lynn A.Struve 司徒琳
Marcel Granet 葛兰言
印象中法国汉语教育总督学白乐桑的名字就取得很好,听上去很中国。我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典型的中国哲理句。或者是“乐于养蚕植桑”?颇有些淡泊归隐的意思。不管是什么,这个名字成功地触发了一个中国人中国式的联想,无疑是很成功的。而我一开始只是认为或许这个法国老头子汉学研究得多了,本人对“归隐田园”这种思想也十分赞同,所以给自己取了这么个名字。但是经我百度一下,才发现原来他法文名叫Joël Bellassen。“白乐桑”既契合发音,又表达志趣,堪称完美!
”
(转自豆瓣,作者法式大米)
3
如何给学生取名
二
快速便捷取名法
1
软件取名
2
用已有人名取名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业内知名的外企。外企的特点是,中国人要取英文名,外国人要取中国名。一般都会取和自己原名相似的中、英文名,比如姓田叫Tina,姓陆叫Lucy,姓安叫Angel之类的。这里讲点老外中文名的故事。
公司二老板叫Simon(西蒙),读音与粤语里的“失明”相近,于是他取了个霸气的中文名叫李世民。一个部门老大叫Rhys(瑞斯),据说是个英国贵族,中文名叫作李斯。我的名字叫非,这家伙老跟我过不去,我心里总在琢磨:你“李斯”老整我“韩非”,什么时候出来个“赵高”收拾你。不管怎么说,这俩中文名还是取得很好的。
再看下一个老外——我们的三老板也是个老外,他很着急啊,因为他名字比较怪异叫O·Brien(奥布莱恩),所以一直没有人给他想到什么好的中文名字。于是他来找我出主意。我告诉他:“你的名字读快了也是个很霸气的大英雄,他被称为第一勇士,是一个朝代的开国元勋、公爵(Duke)、 皇帝的辅政大臣(Consul),就像你们亚瑟王的兰斯洛特一样。”他眼睛一亮:“快把名字写给我看。”第二天全公司都收到他的信——昭告天下有了中文名,落款是两个刚劲有力的楷字:鳌拜!
”
(内容转自网络)
3
借鉴历史取名
已知的商代社会迷信盛行,社会生活十分单纯,人们都以生日命名,最突出的就是三十个商王几乎全以天干为名,其他人则以地支为名。
《左传·桓公六年》所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即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为“信”,以道德品行命名为“义”,以某一物的形象命名为“象”,借用某一物体的名称为“假”,取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为“类”。此外还规定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牲畜、器帛等六种事物命名。
这些规定在古人命名时都有体现,如孔子的儿子出生时,鲁昭公赠送一条鲤鱼,孔子即为儿子命名为孔鲤,字伯鱼。
”
(节选自《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
编辑 | 刘希 吴晓静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