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彩萍 |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
许彩萍,福建泉州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协福建琵琶学会理事,厦门大学艺术团民乐队指导老师。从事琵琶、中阮、柳琴等弹拨乐演奏与教学。长期致力于禅乐、佛曲、五行音乐创作和演奏;闽南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收集整理与创编;民乐教学、创作与排练。在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中国音乐学》等杂志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琵琶技能训练与运用》《和音悦色》《琴意禅境》《大爱妙音》等著作、专辑、独奏音乐会,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个人及指导学生在国内外重大专业赛事多次、多人获得重要奖项。
摘要:闽南地区南音已有千年历史,其能够传承至今,音乐界多认为在于它的固定调能保留其特色。但既有固定调,为何还存在五空管C、G首调,四空管F首调,倍思管D首调,五空四亻ㄨ管C首调,对此音乐界尚无定论。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包括黑胶木古唱片涉及南音“固首”体系中有指标价值的有三种:一是道光年《琵琶指法》、咸丰年《文焕堂指谱》、民国元年《泉南指谱重编》的“固首”体系传承;二是1953年刘鸿沟出版《闽南音乐指谱全集》“固首”传承史载,主要研究南音工ㄨ谱、五线谱、简谱的管门对照“固首”体系;三是新中国弦管南音“固首”传承三阶段,主要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代、改革开放至今南音“固首”体系的传承与南音非遗保护。研究发现,在南音历史传承的工ㄨ谱法理论体系下,弦管南音独特的“固首”双重唱奏体系,是保古存真“口传心授”和“口传谱授”传承的动力,该结论对于保护非遗南音特别有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弦管南音;固定调;首调;固首;双重唱奏体系
原文刊发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艺术学研究》专栏,第161—172页。因篇幅问题,注释删略。
相关文章:
欢迎关注“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公众号
投稿平台
https://xdxbs.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