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了很多单词和语法,为何依然说不好英语?

黄老师 独到英语 2020-10-28


在讨论英语学习之前,先看3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94岁的湖南老太太,突发脑梗之后,住院动了手术。奇怪的是,手术之后,老太太不会说中文了,只会说些英语单词。这是为什么?

 

一个澳大利亚小伙子,遇上了严重的车祸,昏迷了两周。醒来之后,不会说英文了,只会说中文。这是为什么?



法国语言学家古恩,把德语的单词、语法规则和不规则动词表,背得滚瓜烂熟。


然而,来到德国之后,他发现根本听不懂德语。而他自己根据语法规则,小心翼翼造的句子,引来了德国人的阵阵笑声。这是为什么?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走进科学,了解一下关于大脑记忆的科学知识。

 


Michael Ullman教授是MIT博士、Georgetown大学神经科学系、语言学系教授。通过一系列神经影像和电生理学的实验,他发现,大脑的不同区域,对应着不同的功能。

 

大脑的两个区域,有着和语言有关的记忆功能,分别是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和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

 


陈述性记忆,是指记住一些事实、数据,比如女朋友的生日、茅台的股票代码、单词、语法等等。简而言之,陈述性记忆就是死记硬背。

 

程序性记忆,是指已经变成本能的、直觉的、不假思索的能力,比如走路看手机、开车、游泳、讲话等等。程序性记忆就是熟能生巧。


我们看两张动图,对比一下,就能秒懂,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到底有什么区别了。



如果你一脚停球,球已飞出十米,不仅骗过了对手,也骗过了自己,那么毫无疑问,对于停球,你只有陈述性记忆。


你知道该做哪些动作,但是,并没有融会贯通,只是机械地、割裂地去完成每个动作。


这样的停球,就像很多人说英语一样,来不及思考词汇怎样搭配,用什么时态句型,结果只能随意地把一些单词拼凑在一起,胡乱地说几句英语。



如果你开瓶盖的时候,像C罗那样一气呵成,赏心悦目,那么,这就是典型的程序性记忆。你不用去思考,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整个过程,就像说母语一样,不用去思考单复数、时态,非常的自然。


如果你只是背了很多单词和语法,而没有把它们变成一种直觉和本能,那么你只能东拼西凑,根据语法规则,把一个个词组合在一起。这样说出来的英语,就像国足的停球一样,自然是不地道的。

 


如果你开车的时候,像背单词一样,机械地、孤立地去做每个分解动作,那么你肯定不能成为老司机。

 

现在,回到文章开头,老奶奶和小伙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老奶奶和小伙子外语不够好。


每个人的母语都是很熟练的,不是靠死记硬背的,所以是程序性记忆。他们的大脑中,负责程序性记忆的部分,受到了创伤,导致他们的母语受到了影响,

 


但是,他们在手术或事故之后,还会说外语,说明他们的外语没有进入程序性记忆,而是靠死记硬背,变成了陈述性记忆,而他们大脑负责陈述性记忆的部分,没有受损。

 

语言学家古恩和他们的问题一样。他背了很多单词和语法规则,把它们都储存进了陈述性记忆。但是,他没有大量外语的输入,没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把这些词汇和语法融会贯通,没有形成本能的反应。所以,没有建立起程序性记忆。


哪怕他头悬梁锥刺股,背下了整部词典和语法书,对于他的语言能力也是无济于事的顶多能够在背单词比赛中炫技而已。



在中国,有不少和古恩一样学外语的人,在准备GRE等出国考试的时候,花了大量时间,背了上万个单词,词汇量傲视数千万美国人然而,除了应付考试,他们庞大的词汇量,对于他们的听力、口语,和今后的工作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我们的英语教学法是“语法翻译法”,非常注重背单词和语法,以及做语法和翻译练习。但是,“语法翻译法”只能形成陈述性记忆,而不能形成程序性记忆。这种学习方法,显然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



很多在学生时代,被“语法翻译法”误导的人,已经开始工作,并为人父母。他们可能已经有些意识到,以前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有问题的,但也说不清楚,到底问题在哪儿。于是,同样的错误,可能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科教兴国,学习强国。为了自己,为了下一代,我们应该抛弃错误的方法,用科学的方法,获得持续的、合适的语言输入,让神经元之间建立起新的连接,形成程序性记忆,从而真正地学好英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彩回顾

67岁“傲骨贤妻”霸气宣告:别用美貌和年轻定义女人一生

比中国家长更焦虑:5万美金的幼儿园,哈佛耶鲁的入场券

你已经多少次,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却又半途而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