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永浩直播公司上市要黄了?他曾卖低价游产品险“翻车”

赵莉敏 闻旅 2023-04-10

作者:赵莉敏

编辑:郭鸿云


罗永浩直播公司上市梦夭折了。12月3日晚间,尚纬股份突然发布公告称,终止支付现金购买成都星空野望科技有限公司40.27%股权的交易,按照原计划,这笔交易金额达5.89亿元,而这家星空野望正是罗永浩直播对外合作签订合同的主体。


作为新晋直播达人,罗永浩直播带货已经从最开始的博眼球,慢慢走向正规化,但其因直播预售产品被诟病翻车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比如近日,罗永浩在直播间上架了一款云南跟团游产品,时间6天5晚,仅需1498元。这样的旅行时间与价格,直接就让直播关注老罗的看客们警惕心暴增,质疑他卖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并喊话他“再缺钱急着还账也不能缺德”。


来源:微博截图


老罗之所以被网友“喷”其实有受“牵连”的成分在,毕竟他不是旅游圈的人,别人来找他带货,他也是顺势而为罢了,只是旅游线路产品与实体物品不同,在品质的判断上鲜有跟团游经验的老罗明显不如网友懂得多。毕竟,曾经的云南旅游低价游、零负团队游产品泛滥成灾,尽管这些年云南省花了大力气在整治,市场也在逐步规范化,但如今看来对于大众来说仍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谨慎,改变认知这件事对云南旅游业来说任重道远。



01


直播间带货云南低价游产品

罗永浩险些再“翻车”


事情的起因源于老罗的一条社交内容。11月22日,罗永浩在媒体平台发帖称:“我是玉龙,它是雪山。我们终于在直播间完成了这张合影。”并配图晒出自己与玉龙雪山的合照,关联直播间正在售卖云南旅游超值套餐,仅需1498元就可以深度体验6天5晚云南轻奢游。


来源网络截图


单看产品价格优惠确实令人心动,但是网友的反映与态度却截然相反。打开评论区可以发现,关于这个产品吐槽居多,粉丝们更是担心老罗口碑因此受损,纷纷留言劝诫。有网友指出云南旅游业“水太深”,很多不合理低价游产品没有保障,背后的旅行社甚至可能连合法的经营执照都没有,这些年被坑骗的消费者案例比比皆是。


来源今日头条截图


就在部分网友发声抵制的同时,这款云南轻奢游产品的销售量却在“悄悄的”增长,不到两天的时间内,销量已经有破千的趋势,尽管如此,产品还是很快被下架了。至于原因或是因为粉丝的指责、或是因为网友的抵制,亦或是因为产品活动到期,外界不得而知,罗永浩本人也未就此事做出进一步的回应,后续也就此不了了之,草草收场。


提及低价游产品,诸如“骗局”、“坑人”、“体验差”等词语已经成为消费者对其的认知标签。而云南旅游市场存在的不合理低价游乱象也由来已久,无良导游强迫游客消费、辱骂游客等现象屡见不鲜。


今年以来,云南旅游市场又现乱象,10月国庆黄金周假期期间,云南大理双廊古镇出现店员辱骂游客事件;11月初,云南丽江也出现一起银器店铺老板辱骂游客“垃圾”事件,两起事件均被网友拍成视频上传至网络,并火速引起舆论关注,引发广大网友热议,一路冲上微博热搜,而云南旅游市场也再一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可以看到,被负面新闻缠身的云南旅游业,在打破游客对其既有的负面固有印象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每到节假日,各种被诟病的事情就开始蔓延滋生,治理起来也是“摁下葫芦起来瓢”手忙脚乱。因此罗永浩因直播带货云南低价跟团游产品引发负评风波事件,很大程度上也是属于“踩雷”的一方,下架产品也就算了,真正该焦虑的,还是云南旅游业本身




02


在乱象治理路上

“摸爬滚打”的云南旅游


关于罗永浩带货云南低价游产品这件事后续并没有再起更大的浪花,相信之后再涉及旅游产品预售,老罗也会更多一个心眼儿。反观这次被诟病的产品主角云南旅游,确实该想想要怎么去改变游客的刻板印象。


而事实上处在争议中心的云南省为了挽救自身旅游产品口碑已经做了不少的事情。为了肃清旅游市场、规范市场秩序,针对不合理低价游乱象也采取了很多的整治措施。自2017年以来,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来约束市场;2019年5月1日起云南开始实施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制度加强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


各项整治措施实施以来,云南旅游市场秩序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的规整,游客投诉量也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尽管如此,在高压的整治手段下,还有不法商户顶风作案,不合理低价游产品依然存在于市场之中,踩雷的消费者仍旧不在少数,且受害消费者人群中老年人占比居多。


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市场行情特殊,旅游业因疫情经历长达多半年的停滞而遭受重创,国内游恢复开放之初,旅游业亟需振兴,但由于市场不景气,行业竞争激烈,商家纷纷打起价格战,不合理低价游乱象又呈现复燃之势,让本就脆弱的旅游市场显得更加“摇摇欲坠”。为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在不合理低价旅游产品冒头之时,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就紧急叫停,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整治措施。



相关数据统计表明,云南省自恢复省内游和跨省游以来,上半年共下架475个不合理低价旅游产品;此外,据了解,自云南省2019年实施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制度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游客申请退货总数超1万件,已办理退货7236件,涉及退款金额5335.42万元;从全国旅游投诉平台12301看,云南旅游投诉量从2017年全国第6位下降2018年21位、2019年第25位。


有业内人士认为,云南省在不合理低价游乱象的治理上确实狠下功夫,已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但不合理低价游仍然屡禁不止,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与游客错误的消费理念有关系,但消费者的主观意愿往往是不可控的,这也在无形之中给监管部门增添了额外的负担。此外,不仅是云南省,“治标难治本”已经成为国内不合理低价游乱象治理工作中长久以来难以突破的一道瓶颈。



03


建立公平“契约制度”

或是解决乱象的关键


通常来讲,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无外乎分为两种,一种是努力的还不够,另一种则是努力的方向出了错。以此推测,国内旅游市场在对于低价游产品乱象的整治上或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在接受闻旅采访时率先抛出一个问题:“低价还是不低价,怎么判断才合理?什么叫低价,什么叫不低价?谁来规定这个标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纵观整个旅游市场,对于“不合理低价”的判定标准较为模糊,长久以来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统一判定标准。所以在缺乏统一市场标准的情况下,市场监管者在执行治理措施时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针对此,其实已经有目的地进行了尝试,丽江市文旅局今年8月发布了《丽江市旅游诚信指导价》,为游客提供旅游消费参考。不过这在周鸣岐看来,虽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但对于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乱象的意义并不大。



他指出,旅游并不是一个垄断的东西,而且现在也不是计划经济时代,旅游消费本身就是一个市场行为。在旅游产品消费交易过程中,游客更愿意追求价格优惠的旅游产品本就是情理之中,而商家愿意将售卖的旅游产品定价低于市场价格也无可厚非。所以价格合理与否,并不是低价游乱象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而究其根本,则另有原因。


周鸣岐表示,旅游市场目前缺乏公平公正的契约制度或契约精神。多数因所谓“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引发的消费纠纷案例中,往往是因为商家未能按照允诺为游客提供相应服务,这其实是一种违约行为,甚至是商业欺诈行为,而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也说明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还有待加强。“因为产品价格低跟消费者是不是应该享受相应的服务这并无关系,商家承诺了提供什么服务就应该给到消费者什么,如果违约,那么就应该有相应的处罚。”他如是说。


此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因不合理低价游产品产生的侵权纠纷,不能按照通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来进行维权。怎样去赔偿消费者,怎样进行处罚,针对此应该有一个相关的立法或规定,所以解决这个事件的本质还是要依靠相关的市场监管部门和法律执法部门。


但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旅游市场牵涉范围内事件的复杂程度远比看到的要更为棘手,所以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在法律建设完善前,道德契约精神的自我约束对于旅游市场消费的各环节参与者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旅游市场秩序的平稳发展还是需要依靠游客、商家、目的地及政府部门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良好的维系。




 推荐阅读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闻旅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入群】微信:wenlv-pai

【商务合作】微信:happyjxm003

【爆料或寻求报道】微信:1381122465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