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全貌!

ADCNews 建日筑闻 2020-02-16


导演: Dan Chung 

编辑: Elisa Cucinelli 

摄制组: Gao Yan, Wang Hui, Zhang Yifan, Gong Rui, Fred Dufour


北京大兴机场主体结构和运营机制上ADPi方案为基础、建筑艺术上吸取扎哈建筑事务所 ZHA 投标方案的诸多造型元素、融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民航院联合体所提出的“二元式”布局概念,并采用双层出发车道边,形成一套“设计、运营一体化”的综合建筑方案。


以下文字和图片为扎哈建筑事务所提供: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距离城市中心约46公里,乘坐特快列车只需20分钟即可到达。大兴国际机场的建立旨在缓解首都现有机场的运行压力。日后,大兴机场将成为北京的主要交通中心,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旅行需求的同时整合国内不断壮大的交通网络。


© Hufton+Crow

目前机场设定的年旅客量为4500万人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200万。此外,如果按照这样的一个发展速度,大兴国际机场最终将会实现1亿旅客外加400万吨货物的年吞吐量。面积高达70万平方米的航站大楼包含8万平方米的地面交通枢纽中心。通过国家高铁网络和地区铁路系统,机场与北京市区紧密相连,并对就近的河北和天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大兴机场在国际航空运输协议中的机场编号为PKX。通过紧凑高效的航站楼及其背后所传达的游客体验,大兴机场为机场通勤服务系统设立一个新的参照标准,以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日渐增长的游客人数。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大兴机场在设计上还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环绕式空间形态做出了一定的回应与借鉴。航站楼中央的多层中庭空间将大量游客导向相应的出发、到达和换乘区域。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航站楼拱形屋顶下的流动造型延伸至地面,形成六个交通指廊。在提供结构支撑的同时还可以将游客导向中心,并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同时,线性的天窗网格还可以使外部的自然光照进入室内,起到交通导视的作用,以引导游客去往相应的登机口。而航站楼长达100多米的结构跨度,在为机场提供宽敞公共空间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未来配置调整的空间灵活度需求。


平面图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此外,航站楼紧凑的径向化设计可以尽可能地满足飞机的停放需求,并缩短飞机与航站楼之间的距离,使游客和机场的调度更便捷。79个与登机桥相连的登机口可以同时实现6架满员A380巨型空客的游客登机量。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机场的5个登机楼则从正中的航站楼径向化地向外辐射,并都配备了齐全的基础服务设施。这样一来,游客只需行走较短的路程便可达到相应登机口,从而免去了机场短驳车的需求。大兴机场的值机柜台、登机口以及换乘中心间的距离,在紧凑而又精心的设计后被缩短到了最小,使游客步行至最远登机口的时间也不会超过8分钟。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建筑师还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发电量至少可达10MW。而机场的热能则主要源于余热回收,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集中支持25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同时,大兴机场还配备了雨水收集和水资源管理系统,以实现近280万立方米的自然水资源存储、渗透和净化功能。新增的自然湿地、湖泊和溪流起到洪水防范,还能抵御炎炎夏日的“热岛”效应,从而降低并适应当地自然微气候的影响。


© Hufton+Crow

© Hufton+Crow


项目图纸

负二层平面图

负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地址:大兴, 北京, 中国

主创建筑师:Zaha Hadid Architects (ZHA),ADP Ingeniérie (ADPI)

设计师:(ZHA) Zaha Hadid, Patrik Schumacher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Hufton+Crow

项目总监:(ZHA) Cristiano Ceccato, Charles Walker, Mouzhan Majidi

项目设计总监:(ZHA) Paulo Flores

项目建筑师:(ZHA) Lydia Kim

项目协调:(ZHA) Eugene Leung, Shao-Wei Huang

项目团队:(ZHA) Uli Blum, Antonio Monserrat, Alberto Moletto, Sophie Davison, Carolina Lopez-Blanco, Shaun Farrell, Junyi Wang, Ermis Chalvatzis, Rafael Contreras, Michael Grau, Fernando Poucell, Gerry Cruz, Filipa Gomez, Kyla Farrell, Natassa Lianou, Teoman Ayas, Peter Logan, Yun Zhang, Karoly Markos, Irene Guerra

北京项目团队:(ZHA): Satoshi Ohashi, Rita Lee, Yang Jingwen, Lillie Liu, Juan Liu

地方设计配合部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CACC)

项目预算(竞赛阶段):Pascall + Watson, BuroHappold Engineering, Mott Macdonald, EC Harris Consultants, McKinsey & Company, Dunnett Craven, Triagonal, Logplan, Sensing Places, SPADA

安全及行李系统设计: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信息及弱电系统设计: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Civil Aviat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高铁设计: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三院)

地铁设计: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高架桥/ 桥梁设计: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防火性能设计:ARUP

公共艺术设计:中央美术学院

绿色技术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Bim设计”DTree Ltd.

建筑立面设计:深圳新山幕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复杂结构组

通勤系统设计:Lea+Elliott

灯光设计:Gala Lighting Design Studio

识别/ 标识系统设计:East Sig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 (East)

景观设计: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设计组



编辑:韩爽、莫因同;译者:江垚

*本文由扎哈建筑事务所授权,标题及板式由编辑编排

转载或任何形式的引用文字及图片请联系扎哈建筑事务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