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食物比钱重要:两位90岁老人的治愈人生

梅小豆 三联美食 2019-11-25
我会深夜放毒,
敢不敢点击蓝字关注我↑↑


撰文:梅小豆


『与菜园相伴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小春日和』



“今年的樱桃很棒,”说着话,90岁的津端修一慢慢爬上梯子。几声干脆的“噼啪”声之后,结着饱满果实的枝条被剪断,递给树下等待的87岁的津端英子。

樱桃树的树龄有40年了,新摘下来的樱桃水灵灵的,果肉透着光泽。“它们可以做成果酱”,英子念叨着。清洗、去核,因为不太酸,做果酱需要额外加一点红酒醋。

当然,也可以挑选几颗尤其鲜红多汁的,点在香浓的优酪乳上,盛于透明的玻璃杯里,让爆浆的口感与缠绵的乳香在唇齿间交缠。樱桃优酪乳要用木头勺子来吃,金属勺子是不行的——这是修一的坚持。




以上是关于修一和英子的纪录片《人生果实》(2017)中的一个段落。这部纪录片被描述为“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治愈人生,而记载他们故事的书籍《寄存时间的生活《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也拥有大量的拥趸。

这对老人1950年结婚,育有两个女儿。丈夫修一曾担任建筑师的工作,从大学教职退休后,两人全心操持家里的菜园、果树,过着都市人羡慕的“世外桃源”般的慢生活。

为什么在吃上费这么多功夫?作为200年历史的酿酒厂老板娘,英子的妈妈常常对她念叨:“‘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01

接收自然的心意

津端家如今就住在修一设计的高藏寺新区里,他们拥有一个自建的原木小屋,以及200坪(日本单位,1坪约3.3平米)的菜园、30坪的杂树林。

40年前,他们来到这里,抱着在城市中建造森林的决心,建屋、植树、培种、耕作。如今,院子里有80种蔬菜、50种水果,这是津端家最宝贵的财产了。

每当春天到来,樱桃红了,豌豆在阳光下舒展,生菜绿油油地挂着露水,小葱、楤木芽、鸭儿芹、胡萝卜、生藠头、蘑菇、芦笋……还有红艳艳的草莓,这可是果酱和甜点的重要原料。


津端家的果蔬可以做到日常的自给自足,还有赠送亲友的余裕。这种精细化种植,离不开有效的土地利用。修一和英子性格与爱好完全不同,但是在种植这件事上,却恰到好处地分了工。

从18个区块到26个,理工思维的修一持续升级菜园的划分体系,还刷制了黄色的号码牌作为提示,并且不断改良农具。每一个区域,英子都会热热闹闹地种上2、3种蔬菜。


蔬菜旁也有元气满满的牌子:“竹笋,你好”、“牛蒡,岩手产,请期待!”仿佛果蔬也被鼓舞了,为了变得更鲜美而拼命加油。

每天英子巡视菜园的时候,都会仔细摸一摸长出来的叶子。这既是查看菜的状态,也是一种心意的传递,“也许植物感受到我的心意了,它们都会回应我,好奇妙。”

春去冬来,一些当地少有的植株,也在英子的探索中繁衍下来。例如决明子茶。这种茶市面上已经少有种植,但对净化身体、整理肠道大有裨益。后来,修一在杂志专栏中提到可以赠送决明子种子,竟然收到了雪花一样来自日本各地的明信片。

津端家还有两棵当地少见的斐济果树,果实吃不了的时候,就会装在篮子里,放到外面。旁边设有一块木板,写着“请自由取用”,还配有如何食用的插图。时不时,篮子里便会收到“我做成果酱吃掉了”的谢函。


果实是自然的馈赠。那些甜蜜而饱满的心意,经由津端夫妇的手,化为口腹的慰藉,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们。


02

这才是原本的滋味

日本人在追求自然的朴实与本真时,常有一种执着。

津端家不相信农药和化学化肥,而是采用共生植物”和手工杀虫的方式祛除虫害。为了让土壤肥沃,也采取自然堆肥的方式。这可不是喜好时髦、追求“有机食品”的名号,而是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影响有关。同时,英子也相信,生于自然、长于自然,才具有食材最本真的好滋味。


每天早晨,英子都会为两人准备一杯蔬菜汁,原料全是当天早晨现摘的。春夏季有高丽菜、小黄瓜、芹菜、莴苣、菊苣,秋冬则是菊薯、叶菜类。把时令蔬菜配上橘子、苹果、柑橘等,装成满满一盘,用40年高龄的榨汁机,榨成两杯鲜美的浓缩果蔬汁。

看着这描述,便觉得满口清香,令人心生向往。而这,是津端家唤醒每一天的方式。

记起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曾说,“任何食材都有其他食材不可替代的原味。因为那都是天地创造的自然的力量使然的。”

善用四季新鲜食材是做好日本料理的关键,应催发出食材的天然美味。同时,好的烹调方式,应以保留食物的自然原味为前提。津端家的烹饪方式,确乎是焕发出了食材原本的力量。


英子的厨房没有微波炉、电饭锅、压力锅这种现代化设备,因为担心金属元素,连铝锅也没有,只有三只型号不同的砂锅,用了多年。做昆布、小鱼之类的佃煮,不断重复“煮一煮”、“熄火放凉”的步骤,足足要两三天。相比之下,压力锅虽然快,味道却“实在是不行”。


岁月流转,食物的美味在家族中传承。经由英子的妈妈传承给了英子,如今又传承给了再下一代,到了两人的孙女花子那里。每个星期,收获了新的食材、精心制作了吃食,都少不了给花子寄上一份。这种家里的味道,是忘不掉的。


当然也有代际的差别,就像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花子也是习惯于外食的。可当她日渐年长,或许有一天会回到厨房,想做一顿精致的料理。

那时候,早年的味道便会从记忆深处被唤醒。而不再年轻的她,将延续家族的传统,不断地追寻那烙印在心底的自然之味。


03

小春日和与自然之道

修一和英子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两人在一起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小春日和。早年间,为了完成修一驾驶帆船的心愿,英子甚至典当了自己的首饰与和服。

老年以后,靠着还算宽裕的退休金,两人的日子更加令人着迷。


他们常说:“我们无法给下一代金银财产,但能留下富饶的土地,让他们种出甜美的果实。”土壤是一切美味的根源,收集落叶、厨余做成堆肥,是两人长久以来坚持的事情。

风吹落了枯叶

枯叶滋养了土壤

土壤孕育果实

缓慢、坚定地生长


这是自然之道,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2015年,修一去世。英子将修一储存的枯叶撒在田地里,这是他对后人的馈赠,也是他的精神的延续。



很多人说,修一与英子的故事可以让人的心宁静下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什么样的生活,对老年人来说是好生活?而被经济导向的社会所裹挟的普通人,又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呢?

“不和自然和平共处是不行的。”看着修一和英子合力采摘果子,或者两人只是坐在木屋里,面对着家里繁茂的“森林”,大口吃着自产食物的镜头,就会想起修一的这句话。


在这一方面,电影《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虽然不是美食电影,却讲述得更为透彻。

野兽主义画家熊谷守一30年几乎不出门,在家创作“仙人物语”。他的创造力并不因为足不出户而枯竭,反而更被激发出来。在花木繁盛的庭院里,他长久地观看植物、动物与自然,“这个院子对我来说就足够广阔了,这里就够了。”

好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答案或许就在修一亲手搭建的小屋里。木色的小屋与庭院里的树木完美融合,远远望去,成为景色的一部分。屋里的家具也都是木质的。窗子很大,能直接与自然沟通,将院子里繁茂的树木纳入视野,而承载自然的院子,作为居所的延伸,成为他们生活的重心。


这是东方人对生活的理解。自然就在他们的心中,他们也从自然之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力和能量。

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英子随口说的话:“正好是秋天,取一轮满月的意象,做了圆圆的栗子糕点。”

唯有置身于自然的情境之中,才能感受到话语背后的境界,也才能真正品味出栗子糕点的美味吧?




作者档案


梅小豆

大城市的慢生活

在食物里

找一份慰藉与安宁


欢迎来到「三联美食」


长按二维码关注



天南海北 一起吃喝


投稿邮箱

haochi@lifeweek.com.c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美食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