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允慧:评日本当红新生代小说家三浦紫苑的作品——从生活的角落发现光

李允慧 东北亚研究通讯 2024-03-23


三浦紫苑是日本当红的新生代小说家、随笔家。她1976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系。后来应征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时,应考的作文深受编辑人村上达朗的赏识,而发掘出她惊人的创作才能。2006年,她的作品曾荣获直木奖,2012年更是荣获日本书店大奖第一名。
 
三浦紫苑的写作风格清新治愈,深刻但不失幽默,文字平实但却能实实在在地打动人的心灵。她擅长描写冷门的职业,善于刻画这些人的“匠人”精神,在她的笔下有便利屋、编纂字典的编辑、林务工人、细工花簪匠人等等。


作家三浦紫苑


1

字斟酌句——对文字的重新认识


《编舟记》讲的是字典编辑的故事。故事主要讲述的是:玄武书房拟定出版一部面向当代人的中型辞典《大渡海》,这项工作由阅历颇丰且行事一丝不苟的学者松本老师主持,谁知他很器重的编辑荒木公平却到了退休的年龄,选择回家照顾病中的妻子。此时编辑部中仅有做事浮躁的西冈正志和临时工佐佐木。经过多方物色,终于相中了营业部内不善于和人交往却对词语有着敏锐认知度,并且做事极为认真投入的青年马缔光也。马缔与同事们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编制一艘驶向彼岸的小船。

整个故事从一个词语的解释开始,引出了其实每个人在刚刚接触文字时,字典这一工具对我们认识文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后续的故事中,每一个对文字或是词汇的解释,都能让人重新反思我们对文字的认识。作者巧妙的点在于,这些词语往往反映着不同的人对事物的思考,推动着人物的心境变化。

“编舟记”这个名字就起的很有意思,在原文中是“舟を編む”。根据原文的描述,在文字的世界就像是一汪大海,需要字典这一叶扁舟,才能在这茫茫大海之中顺利航行,字典编辑正是为人制造越洋之船而存在的。对于我们而言,文字已经融入生活,它太过于无形,有时我们也不明白是习惯让人们对文字熟视无睹,还是我们真的忽视了每个字的真正意涵。人们接受着文字最大的馈赠,却不够珍重地对待文字。而书中所描绘的字典编辑们让我体会到对文字的尊重,对词汇的负责心,这其中肯定有他们对职业的恪守,但一定会有的就是对文字的热爱。


文字看似是一种不变的事物,但时间流动,文字就一直在变化着,字典只是将它这一瞬间的状态记录下来。

字典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同时也要随时而变,字典是时代的代表,也是时代的证明。如同书中所言“若是迎合主流、被陈腐的思维和感觉所束缚,又怎么能把握日日推移变幻的词汇?怎么能解释清楚词汇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源呢?”不断地认识,不断地解释,不断地给它赋予新的能量,这可能不仅仅字典编辑所要做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做的。
 

2

与彼此相连——文字是自由且强大的

 
词汇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帮助人们沟通交流,词汇释义的合适与否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事物认知。正常来讲,字典所给出的解释是最为合适的,当然根据每个人的主观意向,理解会有一些偏差,对于想要去认识词汇的人而言,字典的释义就是他们所坚信的正确。“词汇,以及孕育词汇的心灵,和权威和权力无关,应该是自由的,也必须是自由的”。语言文字是一种传达鲜活心情的手段,所以词汇和承载词汇的辞典应是纯粹的。

而字典编辑不仅仅是要与文字打交道,更是也要与读者打交道,当他们在解释词语的时候,试着去想象查阅词典的人如何感受,能否对释义感到共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产生共鸣的那一刻,便是彼此相连的证明。词汇所拥有的力量,是为了去守护、去传达,为了和他人彼此相连。这份力量它足以强大,强大到一脉相承,强大到延伸至未来,与人类的灵魂相缠绕,与世界的光辉同行。“为了与死者相连,与尚未降生的人相连,人创造了词汇。”他们编出了小舟,只为航行到更遥远的地方。世界上无数剪不断的羁绊,正是有了这小舟,才更加坚韧。正是因为有了词汇,最重要的东西才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3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现实与理想,努力与成功


《强风吹拂》讲述的是一群热血的大学生围绕“箱根驿传”的故事。宽政大学宿舍“竹青庄”的十名舍友凑成杂牌长跑队,在队长清濑灰二的魔鬼训练下,从零开始向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长跑接力赛“箱根驿传”挺进 。这些“选手”刚开始时连自己是田径队都不知道,且一半成员没有长跑经验。最终他创造了“箱根驿传”史上最大的奇迹。

书中的角色都不是天生适合跑步的人,甚至有的人都没有跑步的基础,但他们却能在比赛中获得成绩,一靠的是努力,二是信念,还有对伙伴的负责与信任。

但他们也很清晰的了解现实,就如同队长清濑所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其实是一种傲慢。”达到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认为只靠努力就可以成功,这太过于小看了成功。努力、天赋、机遇......成功原本的含义就是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而现在人们给成功添加了太多的标签,让人们以为这样那样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人生的征程和跑步是相似的:跑步的目的,当然是要取得胜利,但胜利其实有许多种形式。所谓的胜利,不单是指在所有参赛者中跑出最好的成绩。就像人活在这世上,怎样才算“人生胜利”,也没有明确的定义。跑步追求的不是快,追求的是强。在努力的道路上与自己抗争的不是敌人,是弱小的自己,是不成熟的自己。也许成功不会到来,有很多人心中太过于清楚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了。但要有信念,要有再怎么痛苦也要向前进的一种力量,以及持续与自己战斗的勇气,也是不只着眼于眼睛看得到的纪录、更要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极限的毅力。跑步是孤独的,但跑步者不是孤独的,在这赛道上你是一个人在战斗,但力量不是靠你一个人生发出来的,与人的羁绊,与你对抗的势力,这些在无形之中陪伴着你,当然在你冲破终点线的那一刻,一定会有人在那里等待着你,与你一同迎接胜利。


《哪啊哪啊神去村》男主角平野勇气只有高中毕业,没想到在老妈及导师阿熊的联手策划下,在毕业典礼结束当天,硬是被送到了位于三重县深山里的“神去村”里,展开了想都没想过的伐木生活。勇气跟着淳朴的“神去村”过村民生活,习惯村民们“哪啊哪啊”的口音与生活态度。工作时与一群林业大汉共事,在艰辛的林业历练洗礼下,慢慢受到这些与大自然和平共处、乐天知命的村民感染,喜欢上了“神去村”。

4

“匠人精神”——一丝不苟、甘于寂寞


在三浦老师作品中总是能看到“匠人精神”,在《编舟记》中,对“业”这个词语有一个很好地剖析。“业”这个字,指职业和工作,但也能从中感受到更深的含义,或许接近“天命”之意。指这些人是对他们的职业有着无法按捺的热情。对于字典编辑而言,面对数量惊人的词条、释义以及词例,他们可以不厌其烦的经过深思熟虑进行重新释义和编排。这样的毅力,这样的执著,不正是传达着他们对职业的努力和热情吗?他们可以为了一个词条的确认,对整个校稿进行重新校对。在他们长达15年的《大渡海》的编撰中,经历了许多阻碍,在杂乱的旧楼里,面对繁复的工作,他们日复一日干着同样艰辛的工作,即便到了最后关头也不懈怠,不急不躁地推进着。其实主角马缔对辞典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他能够近乎疯狂的热爱,却又能极其理智地进行通透的研究。在他心中,这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愿意倾注毕生心血去完成的事情。若一个人能拥有为之着迷的东西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而在《哪啊哪啊神去村》中,林务工人面对的是没有止境的山林,他们面对的是不可抗力的大自然。文中说到“林务工作必须花费多年的岁月培育树木,如果不具有可以承受任何风雪的悠然性格,根本无法胜任山林人的工作。”从事林业工作,不得不接受很多无奈和痛苦,起早贪黑到荒无人烟的大山上种树护林,干活过程中需要判断谨慎行为大胆,因为危险常伴其身,即便卖力干活,也不会被人所知。但这些护林人心中有着某种使命感,这来自于对“神去村”的爱,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而真正打动男主勇气的是,慢慢看到了树木微妙的变化,惊喜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居然带来了改变,“山上每天都展现出不同的表情,树木每一秒都在成长或是衰弱。或许这只是很微小的变化,但如果错过这些细微的部分,就绝对种不出好树,也无法让山林维持万全的状态。”

万物皆有灵,树木也是有生命的,生命的活力是能让人喜悦的,当生命与生命碰撞之时,也许真的只是很纯粹的喜爱。这种喜欢,让他们在对待生命时变得无比的小心翼翼和一丝不苟。因为他们清晰地知道,当见证生命的衰亡,看到了却无法挽回之时,内心的那种痛苦。但这是工作的一部分,有舍弃,也有无情的毁灭,他们只能做的是顺其自然,尽好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平和地接受自然的安排,就像这样描述的“从事林业工作后,即使看到树木无法承受积雪的重量而断掉,也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每一棵树木皆无法按计划生长。遭受雪折的树是生命,然而为了防止树枝折断,尽心尽力地为树木起雪的人也是生命。”他们将花费漫长的岁月与树木共处,甚至他们的子子孙孙也会一直陪伴着这些树林,这种坚守也来自于热爱,虽然不足以狂热,但这种热爱是刻在骨子的,是一种融进生命里的热情。


5

作品的时代价值


三浦老师的作品虽然每次的着眼点都不尽相同,但都真真切切地反映着日本现代社会的里里外外。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中,有许多事物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正是书中提到的各类冷门职业,这些人在社会滚滚的潮流中如同涓清流,缓慢清澈但却不停地流动着。

字典编辑的故事,使人们重拾对文字的信心,重新审视自己对文字的认知,还有的就是对自己职业的反思。“爱一行,干一行”和“干一行,爱一行”这一辩题在《编舟记》和《哪啊哪啊神去村》中有了很好地体现。其实在普遍浮躁的职场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使自己沉下心做好一件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日本而这些“冷门”职业,它所给人营造的是含蓄而沉稳的意境,若人心不浮躁,便能承受寂寞,若心无杂念,则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其实描绘这些人也是在与如今社会之中很多急于求成的人作对比,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下,在社会压力的逼迫下,人们不得不去追求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东西,有时目的就会变质。

日本作为高度发达的社会,足够先进和便利,同时施加在每个人的压力也同样繁重。其实日本人在职场中的“敬业精神”是出了名的,虽然不能同所谓的“匠人精神”所比拟,但也是一种整体氛围的体现。重视质量,注重细节,近乎“零差错”的工作,是整个工作环境的推动,对员工企业文化和企业素养的培养在起着很大的作用。

高强度的工作,对心理和身体也是很大的施压,而三浦老师所描绘的职业总有一些不同于常规工作的“自在”,看似是脱离社会循环的工作,却渗透到社会之中的各个角落。它不受社会运行机器的牵制,少了不可抗力的压迫,因此他们的“敬业”是发自自我的,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其艰辛之处更多的是面对世俗的不闻不见和对未来延续的迷茫,他们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这份责任是沉重的,但他们是心甘情愿去背负的。

三浦老师写这些纯粹追求专一的人,现实中存在,但剩下不多了。她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下这些,使这些人不单单是留下他们所追求或是所创造的东西,更是将他们的精神具象化,让更多的人知晓。他们的工作其实是很理想化的,也不乏很多人对这种工作和生活态度的幻想,但现实使他们屈服于眼前的苟且,让人们知晓这些人的存在也是一种安慰。同时,也给予人们一种思考,自己所奔波的事物是否有意义,可能人们很难去舍弃那些已然不纯粹的事物,但是也可以从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治愈和一些力量。

不同于其他的小说,少有满腔热血,少有赤裸裸的社会阴暗面,或是忧郁哀痛的纠葛。三浦老师的作品展现的总是以一种淡然的心态面对一切,纵然世界纷繁复杂,总有一丝温度抚慰人心。有人曾用“低温”来形容她的作品,作为平凡人,处于有些许压抑的社会中,不可能永远保持像火一般的热情和爱,但一群有“心”的人,是有温度的,是有爱的,可能不够炽热,但足以给身边人带来温暖。

在《假如岁月足够长》讲述的是两个老人的故事。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日本,老人也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家庭的老人也许与自己的伴侣和儿女充满矛盾,失去至亲的老人也会感到孤单和寂寞,老人作为社会人群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也应该受到关注。

日本人的寿命之长是在世界都闻名的,加之人口老龄化,这个群体的数量是不断在增加的。在漫长的岁月之中,他们的晚年时光该如何度过,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他们该如何与这些平和相处。有些他们所坚守的东西是否应该被时代冲刷掉,他们所固执的事物是否应该被时代淘汰掉,面对不知道何时结束的生命,有多少人是愿意做出改变,又有多少人是得过且过地浪费生命。三浦老师在这本书给出了答案“获得幸福的秘密,便是与时间坦然相处”。人,存在于世上,必然与这个世界有着关系,作为老人自己固守多年的东西一下被改变是很难接受的。但接纳新事物,给自己注入新鲜的力量,重新调整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便将知道:“有时候年龄的增长,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三浦紫苑老师的故事,总是温柔的,像是温暖的风,但却很清澈,内心得到治愈,但也不会被风迷乱了双眼;就像老式的打字机,“哒哒,哒哒”,沉静缓慢,但字字都扣在心头上;像极了夏夜的萤火虫,点点亮光,但足以让夏夜有了另一片星空,那么的灿烂闪耀;太像橘子汽水味的拥抱,清爽甜美,不知不觉就嘴角上扬,感动却不会泪如雨下,但绝对能让你红了鼻子。

同样是生活,同样是平凡,她却能让我们看到人们很少去探寻的角落,世界不缺少光芒,只是我们没有看到。其实光啊,它一直在。

 
作者:李允慧,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往期精彩-研究分享


 张蕴岭:国际区域学思考(四) 日本南山大学教授平岩俊司:日本对朝政策——四项动机与三个因素 亢升、陈翠峰:国际地缘政治中的蒙古国战略地位研究 颜基义:评介2011加拿大芒克关于中国的辩论会——十年一瞬后,此端评说另眼看 张小明:“朝鲜半岛困境”想象中的地缘政治和历史记忆 日本最大规模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 探访朝鲜历史名城和重工业中心咸兴 张蕴岭:国际区域学思考(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