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拿大的包容造就了新移民的“任性”?

凯文 枫叶生活志 2023-08-19



不过,加拿大人的包容,也造就了一些新移民的“任性”,老移民在协助新移民融入加拿大社会的时候,如何做到既“言传”又“身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世界上有很多先进发达国家,我们华人在选择移民安家目的地时,为什么对加拿大一直情有独钟?其实,如果你选择的标准仅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教育水平、工作机会这些硬指标,加拿大可能并非首选,尤其是与边境南面的美国相比。可是,加拿大有一项软实力稳居世界第一,那就是对新移民群体的包容度,这使得加拿大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移民市场中,一直极具吸引力。不过,加拿大人的包容,也造就了一些新移民的“任性”,老移民在协助新移民融入加拿大社会的时候,如何做到既“言传”又“身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全球著名分析和咨询公司Gallup在2020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加拿大是全球最欢迎移民的国家。接受调查的94%的加拿大人认为,与新移民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是一件好事,有95%的加拿大人愿意与新移民成为邻居,还有91%的加拿大人愿意让自己的家人与新移民结婚。

笔者作为一个移居加拿大二十多年的“老移民”,在日常生活中切身体会到身处一个包容环境的重要性,否则你历经千辛万苦移民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却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遭受当地人的歧视,沦为二等公民,那一定会悔不当初。所幸,加拿大网络媒体Narcity日前公布一项调查发现,尽管新移民来到加拿大仍遇到各种挑战,但绝大多数老移民都表示,他们永远不会考虑回流,因为这个国家一直都非常欢迎我们。

不过,话说回来,新移民来到加拿大,不仅带来了世界各国的灿烂文明,但也难免带来了一些“糟粕和恶性”。而一向以包容和礼貌闻名于世的加拿大人,常常对这些“糟粕”视而不见,能一眼看穿新移民“恶性”的,却往往是“同声同气”的同胞,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笔者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趟旅程中,就亲身经历加拿大人对新移民的宽容,以及老移民对新来者的“苛刻”。


绝大多数老移民都表示,他们永远不会考虑回流,因为这个国家一直都非常欢迎我们。


今年春天,乘着疫情之后万象复苏的东风,笔者开启了一趟横穿北美大陆的火车之旅,确切地说,应该是火车与飞机的接力旅程。由于被疫情憋了整整三年,所以对这趟旅程特别期盼。

图源viarail.ca


我们的行程大致是这样:从温哥华出发,登上加拿大国铁火车(VIA Rail)“加拿大人号”(The Canadian)列车,从西往东横穿加拿大,沿途穿越卑诗内陆、阿尔伯特省落基山脉、草原三省,以及安大略省北部湖区,全程4466公里,历时96个小时,抵达多伦多;然后再从多伦多登上美国国家铁路公司(Amtrak)的“枫叶号”(Maple Leaf)列车南下美国纽约,接着是飞机接力,从纽约飞迈阿密、西礁岛、棕榈滩、科罗拉多州丹佛、拉斯维加斯,最后再回到温哥华,历时近一个月。

本文并非游记,笔者在此无意展开行程讨论,只是分享几段旅途中经历的与新移民有关的温馨与冲突。

第一段故事发生在“加拿大人号”列车上。这列火车的一大卖点是她的全景车厢,加拿大国铁VIA官网是这样介绍的:“加拿大人号作为加拿大景色最美的窗户,会带你去看最灿烂的景色。……从喧嚣的城市出发,经过金灿灿的田野,碧莹莹的湖泊,白雪皑皑的落基山脉,飞流直下的大瀑布,加拿大的所有色彩,都汇聚在了“加拿大人号”的全景车厢的窗外,美到你每分每秒都想拍照!”

尽管这些贵宾席的使用率不高,长时间空着,但守规矩的加拿大乘客没有人会越雷池一步,到那里蹭坐。


图源viarail.ca


不过,整个列车只有两节全景车厢,座位有限,先到先得。并且,位于车厢最前端、景色最好的座位是预留给头等舱(prestige class)乘客使用的,这些座位上的标记十分明显。这个全景车厢的日常情景是,后半节车厢的座位一位难求,大家得轮流享用,而最前端的几个贵宾座却大量空着,因为整列火车只有几名头等舱乘客,而他们有时并不来这里。尽管这些贵宾席的使用率不高,长时间空着,但守规矩的加拿大乘客没有人会越雷池一步,到那里蹭坐。

在行程的第二天下午,列车正在穿越落基山脉,这也是整个行程中最美的一段。这个时候,我们在全景车厢听到一阵普通话对话声,接着,看到一对中年华人夫妇径直走到前头的贵宾席坐下。

这对夫妇我们头一天已经认识,因为整个卧铺乘客当中,白人几乎占据90%,华人只有这么几个,在旅途遇见同胞,大家都倍感亲切。他们的铺位就在走廊边,属于那种开放式卧铺,英文叫Berth,这也是所有卧铺等级当中,最经济实惠的一种。记得头一天遇见这对同胞时,也是我跟他们提起,火车上有这个全景车厢值得去体验一下。

但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大大咧咧地坐上了贵宾席,当时身为在场的“唯二”同胞,我感到一脸尴尬,尽管犯错的并不是自己。谢天谢地,全景车厢内所有的乘客,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更没有任何人上前去指责他们。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对夫妇不是头等舱乘客,因为他们的开放式铺位就在走廊过道边,非常显眼。

可是,加拿大人就是如此包容、如此可爱,他们明知你不守规矩,明知你占便宜了,还是十分淡定,没人出来说教,也没人出面指责,更没人表达愤慨。

但是,作为“同声同气”的我,目睹眼前的一切,却有点不淡定了。我当时想啊,大概率,他们不懂英文,没明白这些座位上的标记。或者,假装不懂?

不管怎样,我还是决定要做点什么,不能假装没看见。于是,我先与妻轻声商量,我们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吧。接着,我低调起身,向前走到这对夫妇旁边,先跟他们寒暄打招呼,就像朋友一样闲聊几句窗外美景,然后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在这里坐一阵子了,现在想回房间休息,我们的座位可让给你们,放弃可惜啊。”

他们先是一脸错愕,似乎不太明白。于是,我就顺势跟他们解释了这些座位安排的规则,并安慰他们:“没事,我们刚来的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

这件事算是圆满解决,没有指责,也没有尴尬,我们与这对夫妇在接下来的旅程中,互动频繁,并相约以后继续做“驴友”。同时,我也暗自为自己骄傲了一把,在不经意间,帮助并“教育”了同胞。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多伦多到纽约的“枫叶号”火车上。

相较于“加拿大人号”四天四夜的行程,“枫叶号”算是短途列车了,全程只需13个小时,因此没有卧铺车厢。我们从多伦多中央车站登上火车,选了一个周围人不多的角落坐下。就在车厢门即将关上之际,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年轻黑人女子匆匆上车,哗啦哗啦地推进一大堆行李,二话不说,坐到了我们临近的一个残障人士专用座位。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标记,没错,是“ 残障专座”,并非“母婴专座”。

一路上,这位年轻的黑人妈妈要么带着耳机听音乐,要么讲电话,同时不停地吃炸薯片,行李杂物散落四处。婴儿很小,大概只有两三个月大,孩子一哭,她就塞上一个奶嘴,孩子也立马乖乖地不哭不闹了。从她带口音的英文以及装束打扮来判断,可能是个新移民,或难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自从她落座之后,她的那个角落,就像是个 “难民营”。

同样,车上没有任何人对她“说三道四”。

我的脑海却突然闪现一个疑问,“这个国家为什么要收这么多难民?”

很快到了午餐时间,我和妻穿过三节车厢到餐车买了午餐及咖啡,回到座位用餐时我们注意到,哪位黑人妈妈还在啃她的炸薯片。这时,坐在不远处的一个白人大妈起身,估计是准备去餐车买吃的。经过这对黑人母子的座位时,她停了下来,先逗了一下婴儿,然后对着孩子的母亲说:“看样子你是没法去餐车了,需要午餐或咖啡吗?我可以顺便帮你带一份。”

“哦,那太感谢了!”那位黑人女子回答道,“只要一杯咖啡,能帮我带一杯吗?”

这一幕就在我们眼前发生,朴实、平淡,甚至找不出什么形容词可以描述,但却十分震撼,让我们思考。

几分钟之后,白人大妈带着一杯咖啡回来,黑人女子正要付钱,对方摆摆手:“这一杯咖啡算我的,你带孩子辛苦了。我就坐在前面,如果还需要什么,打个招呼。”

这一幕就在我们眼前发生,朴实、平淡,甚至找不出什么形容词可以描述,但却十分震撼,让我们思考。因为,当我们还在纠结这个黑人新移民或难民不守规矩的时候,人家朴实善良的加拿大大妈,早已伸出援手……

度假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就是一个月。第三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旅途的终点。

我们从拉斯维加斯飞回温哥华机场时,正巧遇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991航班前后脚降落。于是,机场边检大厅人潮汹涌,排起长队。

终于,我们顺利过了边检,取了行李,正顺着人流往外走,突然听到前方一阵骚动。原来,一对貌似来自中国的中年夫妇,取了行李之后,就近汇入人流往出口处走去。这时,在他们身后的两个华裔小伙子不爽了。其中一个用带着广东口音的英文大声喊道:“你们插队了!” 

中年夫妇没有理会,继续往前走。

这时,那个年轻人提高了音量,扯着嗓门高声咆哮,“你们必须到后头排队!” 中年夫妇还是不理。

年轻人不愿就此罢休,他转过身,向他身后的一个白人乘客寻求支援:“你看,这些中国人插队了,我们必须让他们到后面排队。”

那个白人极不耐烦地回应道:“别扯了,赶快往前走吧,这里并没有什么‘队’。”

年轻人被打脸之后,总算收声。但这时候,原先无意介入的我,却不淡定了。因为,看到这两个年轻人如此嚣张,我想跟他们交流几句。

于是,我快速向前赶上他们,用英文礼貌地问道:“你们两位是第一次来加拿大吗?” 他们一听,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其中一个非常不屑地反击道:“我们是加拿大人!你呢?中国人?”

我还是礼貌地回应:“哦,你们是加拿大人,那太好了。可是,我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的加拿大人,对人如此粗鲁,如此不礼貌!”

“他们插队,这里不是你们中国。”年轻人争辩道。

说到“插队”,我不得不跟他们解释我的看法,我说我同意刚才那位乘客说的,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队”,因为我们已经过了边检,前面已经没有任何关卡了,大家从行李转盘取了行李之后,只是随着人流往外走,没什么“队”可排了。

加拿大人不仅包容,而且宽容,即使在街上是你撞到他,

他也会跟你说sorry,这就是加拿大。


我又告诉他们,其实,那两位中国旅客或新移民是否插队并非重点,也就是说,即使他们确实“插队了”,加拿大人也绝对不会如此粗鲁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人咆哮和羞辱。“你可以善意礼貌地提醒对方。你们听说过’包容‘这个词吗?”  

我续道,加拿大人不仅包容,而且宽容,即使在街上是你撞到他,他也会跟你说sorry,这就是加拿大。


所幸,与两位“华青”的对话没有引爆新的冲突,只是在结束时,他们还是表示希望看到“中国人”能守规矩,能按照“我们”加拿大的方式行事。有趣的是,这不正是我提醒他们要注意的行事方式吗?否则,他们自己却成了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说的这里,又回到本篇的开头,加拿大人的包容,可能也造就了一些新移民的“任性”,老移民在协助新来者融入加拿大社会的时候,除了“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教育”,榜样的力量最强大,这一点,加拿大人每天都在身体力行,让每一个新来者,都感受到新家园的温暖。

所以,已经来的,珍惜!如果你还没来,加油吧!


有意愿移民加拿大?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预约枫叶之路持牌团队沟通咨询!


❤️


Presented by MapleLife 

加拿大最具态度的移民生活杂志



移 民 咨 询
 / 市 场 合 作 / 转 载 授 权





关 注 我 们

全 方 位 了 解 加 拿 大 移 民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